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主席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美术课上,老师可以大胆尝试,找出一个能吸引学生注意的“点”,将这个“点”抛向学生,既能让学生这个主体性发挥到极致,也能很好的刺激学生的想象力。这便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源头。课堂中独特的导入方法,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
“一两拨千斤”,创造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目光,并且可以排除个别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心理压力,进而快速地进入美术的教学内容,营造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學生学习与探究美术课程的内容。特别设计的美术课程的导入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生成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一种需要认知的最基础的心理反应。
“导入”虽然只是一节课的开端,但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句话的重点是教育者须对受教育者有信心。教育者只需想办法让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提供学生有创新的机会去创造新的东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强调:“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无疑要求我们的美术老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将生活与美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生活为本,让学生轻松踏过美术课堂教学的这座桥梁,让学生从老师特定的导入慢慢去发现和创造美。引导学生主动去思索,运用各人的智慧结合美术科的艺术性来表达美术的“美”。显而易见,课堂中的“教”与“学”是若能充分结合,其能量不可估量。
导入一节新课的方法有千百种,但前提须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教育背景等设计,才能让精心准备的“导入”显得有意义!一节课堂的好坏,“导入”功不可没。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我尝试过这几种导入的方式:
一、以观察与实际操作,导入新课
首先,观察是每个人直接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对学生来说,这更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美术的课堂上,有时直接感官的视觉教学方式胜于一切的言语教学,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特别之处。而七年级学生正是好奇心迸发和善于发现的年龄阶段,以学生的视觉去发现与学习,这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和动力!
二、挖掘兴趣、引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所在,更是让我们的学生对待知识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关键所在。现时的教育已不能停留在讲述知识的表面化,作为教育者,更应动脑筋的是:如何让学生对你上的课程感兴趣?如在《画画你我他》(七年级上册)一课中, 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一整张大画纸,在上面边讲边画,出现了班上一位同学的卡通模样,接着,继续画出另一个同学的卡通模样。我问同学们:“这里只有你和他,却没有老师,怎么办好呢”?学生说:“我们每个同学画一个,放在上面就成了”。于是,我要求学生画出老师的卡通形象。
学生在这一特定课程内容的变化中,享受着创造性的学习与体验,画出了不一样味道的老师形象,加上老师之前画的“你和他”,将它们放在一起便是《画画你我他》的主题了。
三、课堂无你我
一节好的课指的不是老师讲得多么的生动,或是老师本身的语言功底有多强,而是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接受度和反应程度以及彼此间的互动程度。
例如,《标志设计》一课中,我准备了一些不同品牌车的小模型,让同学们手拿着近距离观察,“法拉利、奥迪、比亚迪……”,同学们很快便脱口!
再用投影显示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标志,同学们回答相当自信。
教师:同学们怎么那么快便能识别不同品牌的车和慈善机构的名字呢?
学生:车头有作标记!我看过这个形状!……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举措可以迅速让一节课达到高潮,引领学生探究课程内容,达至轻松学习,快乐氛围的效果。但是,这前提是教师要先能将个人的身份放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来!
要是能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与感悟,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的课程理念便能让学生深刻体验,真正落实下来。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达到这些目的的前提是,给予学生信心和鼓励;再者,老师和学生应多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懂得学生的困惑在哪。新课程标准打破以往的保守,强调各科的运用。对于学生本身不可避免的差异性,我们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创造,将创造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学生的美术能力才得以发挥。
其次,“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若能与美术教学内容结合相得益彰,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只会越来越热爱。老师应如何灵活的运用导入来激发学生,继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这是关键所在。同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去创造新事物,这有别于其它文化科目。如此环环相扣,我们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美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交流,这要求学生要敢于打开自己的心扉, 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从而突显学生个人的创造性。课堂虽有三尺讲台,但是老师要常下讲台,与学生共参与活动,感受学生的内心想法。老师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合作,一起去创造,这更能让学生将个人的艺术细胞发挥到极致!
美术课与其它课程相比,它的独特性是不可比拟的。美术是对“美”一切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自己的美术课!美术课教学中,在美术的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美术这一科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在这基础上,若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这一点,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创造性的能力,真正达到“美育”的效果。与此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别样的课堂,那美术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更为注重,这样,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突破自身,又能收获一份愉悦的学习体验!
“一两拨千斤”,创造一个好的导入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目光,并且可以排除个别学生对学习艺术的心理压力,进而快速地进入美术的教学内容,营造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帮助學生学习与探究美术课程的内容。特别设计的美术课程的导入目的是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生成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产生一种需要认知的最基础的心理反应。
“导入”虽然只是一节课的开端,但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这句话的重点是教育者须对受教育者有信心。教育者只需想办法让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可和提供学生有创新的机会去创造新的东西。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中强调:“美术课应植根于生活,把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帮助学生美化生活,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这无疑要求我们的美术老师要有一双智慧的眼睛,将生活与美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生活为本,让学生轻松踏过美术课堂教学的这座桥梁,让学生从老师特定的导入慢慢去发现和创造美。引导学生主动去思索,运用各人的智慧结合美术科的艺术性来表达美术的“美”。显而易见,课堂中的“教”与“学”是若能充分结合,其能量不可估量。
导入一节新课的方法有千百种,但前提须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教育背景等设计,才能让精心准备的“导入”显得有意义!一节课堂的好坏,“导入”功不可没。在平时的美术课堂中,我尝试过这几种导入的方式:
一、以观察与实际操作,导入新课
首先,观察是每个人直接获得新知识的重要来源,对学生来说,这更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美术的课堂上,有时直接感官的视觉教学方式胜于一切的言语教学,这也是美术教学的特别之处。而七年级学生正是好奇心迸发和善于发现的年龄阶段,以学生的视觉去发现与学习,这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也更有兴趣和动力!
二、挖掘兴趣、引出课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做一切事情的动力所在,更是让我们的学生对待知识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关键所在。现时的教育已不能停留在讲述知识的表面化,作为教育者,更应动脑筋的是:如何让学生对你上的课程感兴趣?如在《画画你我他》(七年级上册)一课中, 我先在黑板上贴上一整张大画纸,在上面边讲边画,出现了班上一位同学的卡通模样,接着,继续画出另一个同学的卡通模样。我问同学们:“这里只有你和他,却没有老师,怎么办好呢”?学生说:“我们每个同学画一个,放在上面就成了”。于是,我要求学生画出老师的卡通形象。
学生在这一特定课程内容的变化中,享受着创造性的学习与体验,画出了不一样味道的老师形象,加上老师之前画的“你和他”,将它们放在一起便是《画画你我他》的主题了。
三、课堂无你我
一节好的课指的不是老师讲得多么的生动,或是老师本身的语言功底有多强,而是学生对老师授课的接受度和反应程度以及彼此间的互动程度。
例如,《标志设计》一课中,我准备了一些不同品牌车的小模型,让同学们手拿着近距离观察,“法拉利、奥迪、比亚迪……”,同学们很快便脱口!
再用投影显示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红十字会”等标志,同学们回答相当自信。
教师:同学们怎么那么快便能识别不同品牌的车和慈善机构的名字呢?
学生:车头有作标记!我看过这个形状!……
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举措可以迅速让一节课达到高潮,引领学生探究课程内容,达至轻松学习,快乐氛围的效果。但是,这前提是教师要先能将个人的身份放置于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来!
要是能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中的主人,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思考与感悟,那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的课程理念便能让学生深刻体验,真正落实下来。
首先,教育的目的是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以教学内容为本,充分体现学生的创造性。达到这些目的的前提是,给予学生信心和鼓励;再者,老师和学生应多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懂得学生的困惑在哪。新课程标准打破以往的保守,强调各科的运用。对于学生本身不可避免的差异性,我们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创造,将创造力发挥的淋漓尽致。这样,学生的美术能力才得以发挥。
其次,“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若能与美术教学内容结合相得益彰,那么,学生对美术课的学习只会越来越热爱。老师应如何灵活的运用导入来激发学生,继而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学习,这是关键所在。同时,我们要多鼓励学生大胆去创造新事物,这有别于其它文化科目。如此环环相扣,我们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最后,美术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交流,这要求学生要敢于打开自己的心扉, 勇于表现自己的个性,从而突显学生个人的创造性。课堂虽有三尺讲台,但是老师要常下讲台,与学生共参与活动,感受学生的内心想法。老师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合作,一起去创造,这更能让学生将个人的艺术细胞发挥到极致!
美术课与其它课程相比,它的独特性是不可比拟的。美术是对“美”一切事物的向往与追求!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让学生喜欢自己的美术课!美术课教学中,在美术的教学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美术这一科的兴趣,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将艺术与生活完美结合。在这基础上,若能让学生轻松、愉快的学习,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这一点,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创造性的能力,真正达到“美育”的效果。与此同时,要让学生感受别样的课堂,那美术课堂的每个环节都应该更为注重,这样,学生既能学到新知识,突破自身,又能收获一份愉悦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