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对策

来源 :新生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niao16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在推广新课程改革,越来越多的老师和家长开始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但由于目前大多数小学数学课堂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仅仅是老师在一味的灌输知识,并没有重视学生是否全部吸收理解,这样的数学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要正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创新更多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上得到同步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改 小学数学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广下,许多教育界的专家创新出了多种多样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这些新型的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充分的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发现数学的魅力。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和复杂,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老师需要不断的优化教学方案,教学方法的改变则是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来调整的。本文就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进行研究。
  一、目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目的不正确
  在小学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很多老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按照数学教材来完成教学任务,而不是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理解数学内涵。这样的教学目标是错误,是不明确的。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都是老师在进行讲解,很难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并且老师很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很多情况下,老师完整了自己的教学任务,可是学生还没有理解课堂中的内容,进而出现了教师中心化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近些年来,我国在不断推广新课程改革,虽然教学方式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是在许多小学数学课堂上,还是存在着很多“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仅仅局限于将课本中的知识强行塞到学生的大脑中,学生很难进行消化和理解。与此同时,传统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和乏味,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抗拒对数学的学习,这样十分不利于小学数学课堂的发展,也无法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对策
  (一)应用情境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因此老师需要采取一些新颖的教学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说利用情境教学模式,学生作为知识的承载者,应该努力的去吸收知识和理解知识,而兴趣使他们最好的老师,只有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创设一个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数学的学习环境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尽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是否已经理解学习的重点,丰富他们的数学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老师们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学习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够更好的进行其他知识的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需要紧紧的跟随着老师的步伐,而老师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用多种解题方法去解答问题,学生遇到难题时,老师需要耐心的替他们解答,并且引导他们将多个知识点进行总结,形成一套完整的知识体系,便于他们知识的应用。
  (三)转变教学地位,优化教学结构
  对于小学数学老师来说,他们需要将学生作为课堂的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并且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水平都有所不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舒适、愉悦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充分的融入到其中。在新型的教学模式中,老师需要重新明确教学目的,调整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的知识,并且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结束语
  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就需要老师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根据学生不同的需求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改革。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老师需要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习规律,不断的利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创新出更优质的教学模式,充分的调动學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尽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梁玮.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才智,2018(12):155.
  【2】高全长.试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学周刊,2018(08):21-22.
  【3】梁伦泉.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路径探析[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7(06):111.
其他文献
【摘要】: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关心的问题。思维导图是一种组织性的思维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能够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构思维框架,激发学生的思维呢?在本文中,分为了三部分进行论述,首先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针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段写作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最后围绕所提策略进行了一些总结与反思。  【关键词】:思
期刊
【摘要】: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是对小学生道德发展打下基础的必要环节。道德的健康发展对于学生的一生发展意义重大。因此, 对于老师来说, 要注重品德与社会教育的实效性, 从学生的行为中去验证教育的效果, 从学生接下来的纵向观察中去了解品德与社会的长期效果, 对每一个老师来说这都是一项持续多年的研究项目。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 有效性 品德教学  一、教学中强调行为效果, 知行合一, 综合评
期刊
【摘要】:对于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进行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发现:(1)孩子阅读的书目种类主要集中在绘本故事类。(2)大部分孩子都是在父母的督促下进行阅读,极少数孩子可以自主阅读。(3)幼儿的阅读情况对于孩子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力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 阅读 调查研究  一、问题提出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大班幼儿教育逐渐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大班幼儿正处在儿童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阅读
期刊
【摘要】:教师面对几十个性格各异、不断变化发展的学生,能够在学生的心灵世界遨游,找到属于他们各自的那片沃土并播下适宜他们各自成长的那粒种子,那么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就游刃有余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也就成功了一半。  【关键词】:心灵 观察力 倾听技巧  班主任必须从学生的“心”着眼,使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要使学生心悦诚服,班主任就必须走进学生的心灵。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曾经讲过:“教师应具备进入学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事业的发展,可以得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积极提倡。教师要借助于语文密切相关的手段开展活动,要紧扣语文课堂教学、围绕儿童课余生活和社会生活选择主题,准确把握其内涵、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新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语文 综合性学习 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
期刊
【摘要】: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闪耀着古国文明的灿烂光辉。汉字书写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志之一。汉字本身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华夏文化的基石。《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在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中小學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开始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教学方法,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数学是初中階段的一门基础性学科,理论性较强,实践性也比较强,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都具有较强的要求,可以说通过学习数学知识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就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
期刊
【摘要】:在新的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要立足高,树立长期发展,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教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阐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相关问题和策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 创新能力 新课改  一、前言  根据夸美纽斯的“大教学”理论,我们可以把教学分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知识层次,即在教学中传授学生概念、
期刊
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学的前提,要想上好一堂课,首先要备好一堂课。有效的备课应该是在全面掌握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做到“四备”,即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通过准确理解课程标准,深入钻研教材,全面了解学情,进而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教法。  教学设计是备课的核心,有效的课堂教学设计要注意做到:  一、以课堂教学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也是
期刊
【摘要】:批改习作,是语文老师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批改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每篇作文都似曾相识:谋篇布局大致相同,所写内容相差不大,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也惊人的相似。平时特别能说的同学,一到作文课,就变得沉默不语。一到写作文,就变得眉头紧锁,痛苦不堪,作文语言枯燥乏味。学生习作难,作文教学效率低下,这是由来已久的问题了。究其原因,我认为,这可能与对作文教育的认识偏颇有一定的关系。尽管《语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