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莹是北京人,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可爱喜人。周莹经常在朋友圈里晒自己和孩子的幸福生活。貌似幸福的她,其实有一肚子苦水。“我老公每天回到家就喊累,除了吃饭,就是看电视、上网玩游戏。帮孩子洗澡的是我,辅导孩子功课的是我,带孩子看病的还是我……我生病了,拖着病体也得给孩子做饭。说句不好听的,我老公回到家,就像一个癞蛤蟆,戳一下动一下,不戳不动。”
有个网络热词生动描述了周莹们的生存现状,叫“丧偶式育儿”,形容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位,多指母亲独当一面,父亲形同虚设。
丧偶式育儿会给孩子造成明显伤害。据调查,5~6岁的儿童在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拥有父爱的孩子相比明显落后,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
美、英、德等国最新研究显示:年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穷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如果是女孩,她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女性高3倍。
可以这样说,丧偶式育儿正在伤害下一代。丧偶式育儿是怎么形成的?父爱为何成了稀缺品?如果不想让这种现象出现在自己家里,妈妈们又该怎么做?
妈妈不幸
(刘红梅,两个孩子的妈妈)
有人把丧偶式育儿、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并称为“中国女人的四大不幸”。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则很火的视频,张娜拉在里面演绎了一个普通妈妈的日常: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得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得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据说这就是“丧偶式育儿”,也是如今生活中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
视频中,妈妈上个厕所,孩子在卫生间外哭闹,无奈只能放孩子进来;想趁孩子睡着了吃口饭,没想到孩子又醒了,只能边哄孩子边胡乱吃点;长期抱孩子,手腕酸痛,不得不贴上膏药;衣服总是不知什么时候弄上了污渍,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妈妈尴尬地将污渍遮住;孩子生病了,妈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独自抱着孩子去了医院;好不容易回到家,等着老公回家,老公却发来短信:今晚不回来了。
短片的整个过程,都是妈妈在忙前忙后,父亲完全没有出现。
我相信,每个独自带娃的妈妈看完都会泪奔。因为这其中的辛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教育本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其中一个选择了置身事外,其实就是逃避责任。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妈生妈养,爸虽生犹死。
很多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放弃了工作,放弃了逛街,放弃了原有的交际圈。而很多父亲,在婚姻和家庭教育中冷眼旁观。
孩子是夫妻双方孕育的,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孩子,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孩子一定要由女方教育抚养。更何况,谁也没有权力要求女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的全部生活啊!
孩子呱呱坠地时,爸爸妈妈都是新手,都会束手无策。在育儿这件事上,爸爸妈妈最初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难道就因为女人天性中的爱,就把育儿重担全部压在妈妈肩上吗?这不公平啊!
爸爸难当
(谷丰年,某报社記者)
我在一家报社工作,有两个孩子,大女儿读小学,小儿子刚出生。家里有两个孩子,整日鸡飞狗跳。在孩子眼里,或许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但这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爸爸太难当!有点经济基础的父母,甭管孩子咋样,都送孩子进双语学校、出国。咱的孩子不差,不能输在父母不给力上。以后孩子大了,要是埋怨我怎么办?所以,我必须挣钱!
除了教育费用,我还想给两个孩子攒买房的钱。房价一路疯涨,不能等孩子大了再买,得现在就着手。为此,我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加班,30多岁的年纪,已经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我也想陪在孩子身边,而不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可你说,我不这么办,还能怎么办?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不是我一个这样当父亲,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有70%的儿童被隔代教育,在全国有接近5成的儿童被隔代教育。有的三代同居,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不是我们男人想当“影子爸爸”,而是被现实逼迫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工作关系,我比较留意社会新闻。近日,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新闻。小女孩嫣嫣给爸爸公司的老板发去一条微信:请给我爸爸放一天假吧。原来,嫣嫣患有眼疾,亟待手术。她希望爸爸陪她去,她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看到爸爸了。微信截图被人发到网上,戳中不少网友的泪点。而她爸爸所在公司的董事长看到,立即给嫣嫣爸爸放假一天,同时签发了一份承诺书:凡已经转正且家有0~14岁孩子的员工,在5月20日当天享受带薪休假一天。
嫣嫣的爸爸是幸运的,他的老板深明大义,富有爱心。但不是所有的老板都会这样做,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个老板都做到这一点。
从传统到现代,人们对父亲一直有着太多太多的要求,父爱要如天、如山、如海,既有强劲的臂弯,为家庭遮风挡雨;也得是儿女的楷模,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走上巅峰。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父亲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脆弱,也会低落,也会失败,有时也需要情感的慰藉、家人的体谅。当我们对父亲有着种种要求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父亲。
救救父爱
(朱红,某中学老师)
去年底,《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公布。其中的数据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另据调查,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13%的人认为父教并未缺失。还有资料显示,我国22.4%的儿童一周都见不到父亲,0~5岁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
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在弗洛姆看来,二者缺一不可。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每天和父亲相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男孩成人后性格更坚毅,女孩成人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所以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些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与父教缺失不无关系,一些教育专家甚至将此现象称为“父爱饥渴症”。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做父亲。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存在着大量的“男主外、女主内”现象,父亲在外打拼,母亲在家照看孩子。妈妈一人带孩子,很容易精力不济,孩子只能在家里玩,很少有户外活动。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情绪,缺少爸爸的权威、榜样和规则,仅靠妈妈,很难教育好孩子。
最近,有档《妈妈是超人》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节目中,伊能静的老公秦昊照顾女儿小米粒时玩手机,把孩子举高,女儿被惊吓到哭,结果伊能静出面才哄好。伊能静既要做饭又要照顾孩子,很辛苦。吃饭时,伊能静喂女儿吃饭,秦昊自己吃自己的,一点儿忙不帮。最令网友不能忍受的是,伊能静的眼睛肿了,秦昊都没发现。伊能静去医院看眼睛,秦昊也没露出关心的表情,只是说让她早点回来,不然他照顾不了孩子。
伊能静是“超人妈妈”,秦昊成了“甩手掌柜”。许多妈妈看了节目之后,都表示感同身受。她们说,当了妈之后,才突然领悟到什么是父爱如山——山一般待在那儿,一动不动!
我是老师,亦是妈妈,深感当妈的不易。你为了工作不带孩子不对,只带孩子不工作也不对,你让家人帮忙带孩子不对,你自己带孩子兼顾不了工作也不对。这个社会需要妈妈既能年入百万,又能独自带娃;既能生二胎,还能把婚姻经营得幸福圆满。可妈妈是人,不是神!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早结束了,如今男女平等,并肩作战,女人内外兼顾,男人也可以为父为母。
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够参与自己的成长,可现实中爸爸总是缺席。孩子盼不来爸爸,他在失落中长大,他的爱也在失落中消散。等爸爸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再后悔当初,已经来不及了!
让“影子”爸爸回归家庭
(杨雄,某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一般来说,造成丧偶式育儿的原因有4种:
1.经济条件不允许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多赚点钱,有些爸爸会选择到异地打工或者延长工作时间。这部分人就没有办法经常参与孩子的生活,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想要的关心、陪伴。让孩子长时间看不到爸爸,爸爸也觉得遗憾,但是现实生活又让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2.爸爸不愿意参与育儿教育
有些男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管教孩子是女人的事。所以,无论孩子跟他说什么,他都会对孩子说:“找你妈去。”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找他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从来不上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也不想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在孩子的成长中,他始终认为自己不需要参与。
3.妻子无所谓的态度
教育孩子不是夫妻一方的责任,而需要双方一起来尽职尽责。但是有些妻子包揽全职,不管孩子需要什么,自己总会在第一时间送去。这样一来,丈夫觉得妻子是全能的超人,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所以当他看到孩子有不恰当行为时也不说,因为有妻子在,她自会教育孩子的,而妻子也放纵丈夫。慢慢地,丈夫以為妻子不需要他管孩子,就把教育职责全部交给了妻子。
4.长辈的干预
有些家庭出现丧偶式育儿,不全是妻子的责任,家里的长辈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妻子看到丈夫回家,说:“你去抱抱孩子吧,孩子一天没见你了。”家里的长辈听到后说:“他刚下班,让他歇着,我来吧。”长辈的强行干预,也让孩子与爸爸相处的机会更少。
让“影子”爸爸回归家庭,我有四条妙计供妈妈们参考:
1.不要任劳任怨,要合理分工;
2.不要吹毛求疵,要让爸爸成长;
3.不要批评,要多表扬;
4.不要抱怨,要多感谢。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丧偶式育儿的关键在于父亲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因为有一个能干的妈妈,他习惯了当甩手掌柜。所以,妈妈不要把所有的家务都揽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熬成黄脸婆,然后又像祥林嫂一样控诉孩子的爸爸。
女人要适当示弱,明确告诉孩子的爸爸,你需要他参与家庭教育,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并且相信他能够做好。比如,你给孩子唱歌,就让他给孩子读故事;你给孩子洗澡,就让他帮忙穿衣;你给孩子喂饭,就让他洗碗。如果他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好,你就表扬他;如果他做得不好,你也不要唠叨、责备,做不好说明他还有潜力,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爸爸给孩子换尿布10分钟没搞定,如果换是你,三下五去二几乎秒杀,但是父亲少了锻炼的机会,孩子少了和父亲交流的机会,这并不是多赢的局面。不是谁一开始都能把事情做好的,爸爸第一次做不好,多做几次就熟能生巧,把事情做好。
给伴侣成长的空间,把边缘化的爸爸拉回来,让丧偶式育儿从家里滚出去,妈妈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放手、耐心和爱。
如果把家庭看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父亲、母亲、孩子便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而每条边则代表着两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理想的家庭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之间是爱与被爱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在心理上互相依赖,在物质上共同享受。
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夫妻手拉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因为孩子要受到爸妈的呵护才有安全感。妈妈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来滋养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外在的世界,两者必须是同步的。更为关键的是,孩子未来跟任何人的关系都取决于他跟爸爸、妈妈关系的模本。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说,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亲要积极介入亲子教育中,哪怕是睡前讲一个故事或晨起做一顿早餐,都能为孩子补充满满的正能量。
【编辑:杨子】
有个网络热词生动描述了周莹们的生存现状,叫“丧偶式育儿”,形容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显著缺位,多指母亲独当一面,父亲形同虚设。
丧偶式育儿会给孩子造成明显伤害。据调查,5~6岁的儿童在缺乏父爱两年后,其认知力与拥有父爱的孩子相比明显落后,突出表现为前者在方块设计、走迷宫和算术等智力测试中落后,操作分数与全量表智商分数低下。
美、英、德等国最新研究显示:年少时患“父爱缺乏综合征”的孩子,长大后成为穷人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孩子高5倍,中学辍学率高2倍,犯罪率高2倍。如果是女孩,她长大后成为单身母亲的可能性,要比一般女性高3倍。
可以这样说,丧偶式育儿正在伤害下一代。丧偶式育儿是怎么形成的?父爱为何成了稀缺品?如果不想让这种现象出现在自己家里,妈妈们又该怎么做?
妈妈不幸
(刘红梅,两个孩子的妈妈)
有人把丧偶式育儿、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守寡式婚姻,并称为“中国女人的四大不幸”。
前段时间,朋友圈里有则很火的视频,张娜拉在里面演绎了一个普通妈妈的日常:一个女人带着孩子,得保证孩子的安全,还得保证自己和孩子的吃喝拉撒睡。据说这就是“丧偶式育儿”,也是如今生活中很多妈妈的真实写照。
视频中,妈妈上个厕所,孩子在卫生间外哭闹,无奈只能放孩子进来;想趁孩子睡着了吃口饭,没想到孩子又醒了,只能边哄孩子边胡乱吃点;长期抱孩子,手腕酸痛,不得不贴上膏药;衣服总是不知什么时候弄上了污渍,在路人异样的目光下,妈妈尴尬地将污渍遮住;孩子生病了,妈妈急得不知如何是好,最后还是独自抱着孩子去了医院;好不容易回到家,等着老公回家,老公却发来短信:今晚不回来了。
短片的整个过程,都是妈妈在忙前忙后,父亲完全没有出现。
我相信,每个独自带娃的妈妈看完都会泪奔。因为这其中的辛酸,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知道。教育本是父母两个人的事情,如果其中一个选择了置身事外,其实就是逃避责任。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妈生妈养,爸虽生犹死。
很多母亲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放弃了工作,放弃了逛街,放弃了原有的交际圈。而很多父亲,在婚姻和家庭教育中冷眼旁观。
孩子是夫妻双方孕育的,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照顾孩子,没有哪一条法律规定孩子一定要由女方教育抚养。更何况,谁也没有权力要求女人,为了孩子为了家庭,而放弃自己的全部生活啊!
孩子呱呱坠地时,爸爸妈妈都是新手,都会束手无策。在育儿这件事上,爸爸妈妈最初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难道就因为女人天性中的爱,就把育儿重担全部压在妈妈肩上吗?这不公平啊!
爸爸难当
(谷丰年,某报社記者)
我在一家报社工作,有两个孩子,大女儿读小学,小儿子刚出生。家里有两个孩子,整日鸡飞狗跳。在孩子眼里,或许我不是一个好爸爸,但这不是我不努力,而是爸爸太难当!有点经济基础的父母,甭管孩子咋样,都送孩子进双语学校、出国。咱的孩子不差,不能输在父母不给力上。以后孩子大了,要是埋怨我怎么办?所以,我必须挣钱!
除了教育费用,我还想给两个孩子攒买房的钱。房价一路疯涨,不能等孩子大了再买,得现在就着手。为此,我白天上班,晚上兼职加班,30多岁的年纪,已经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
我也想陪在孩子身边,而不是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看。可你说,我不这么办,还能怎么办?
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不是我一个这样当父亲,有调查显示,目前在北京有70%的儿童被隔代教育,在全国有接近5成的儿童被隔代教育。有的三代同居,有的父母则干脆把孩子送回老家。不是我们男人想当“影子爸爸”,而是被现实逼迫不得已而为之。
因为工作关系,我比较留意社会新闻。近日,我看到了这样一个新闻。小女孩嫣嫣给爸爸公司的老板发去一条微信:请给我爸爸放一天假吧。原来,嫣嫣患有眼疾,亟待手术。她希望爸爸陪她去,她已经有一个月没有看到爸爸了。微信截图被人发到网上,戳中不少网友的泪点。而她爸爸所在公司的董事长看到,立即给嫣嫣爸爸放假一天,同时签发了一份承诺书:凡已经转正且家有0~14岁孩子的员工,在5月20日当天享受带薪休假一天。
嫣嫣的爸爸是幸运的,他的老板深明大义,富有爱心。但不是所有的老板都会这样做,我们也不可能要求每个老板都做到这一点。
从传统到现代,人们对父亲一直有着太多太多的要求,父爱要如天、如山、如海,既有强劲的臂弯,为家庭遮风挡雨;也得是儿女的楷模,言传身教引导孩子走上巅峰。但是你们想过没有,父亲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也会脆弱,也会低落,也会失败,有时也需要情感的慰藉、家人的体谅。当我们对父亲有着种种要求时,是否也应该思考一下,究竟应该如何对待父亲。
救救父爱
(朱红,某中学老师)
去年底,《中国家庭教育现状》白皮书公布。其中的数据显示,父亲主导教育的家庭不足两成。另据调查,60.7%的网友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13%的人认为父教并未缺失。还有资料显示,我国22.4%的儿童一周都见不到父亲,0~5岁儿童日常生活的主要照料人是母亲,其次是祖父母。
美国哲学家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说,“母亲代表大自然、大地与海洋,是我们的故乡”,而“父亲代表人类生存的另一个极端:思想的世界,法律、秩序和纪律等事物的世界”。在弗洛姆看来,二者缺一不可。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证明,每天和父亲相处2个小时以上的孩子往往智商更高,男孩成人后性格更坚毅,女孩成人后更懂得如何与异性交往,所以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说:“失去父爱是人类感情发展的一种缺陷和不平衡。”
当今,中国社会中一些男孩阴柔有余,阳刚不足,与父教缺失不无关系,一些教育专家甚至将此现象称为“父爱饥渴症”。
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仍然有很多家长不知道怎样做父亲。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存在着大量的“男主外、女主内”现象,父亲在外打拼,母亲在家照看孩子。妈妈一人带孩子,很容易精力不济,孩子只能在家里玩,很少有户外活动。孩子到青春期,容易出现叛逆情绪,缺少爸爸的权威、榜样和规则,仅靠妈妈,很难教育好孩子。
最近,有档《妈妈是超人》的明星真人秀节目引发了人们的关注。节目中,伊能静的老公秦昊照顾女儿小米粒时玩手机,把孩子举高,女儿被惊吓到哭,结果伊能静出面才哄好。伊能静既要做饭又要照顾孩子,很辛苦。吃饭时,伊能静喂女儿吃饭,秦昊自己吃自己的,一点儿忙不帮。最令网友不能忍受的是,伊能静的眼睛肿了,秦昊都没发现。伊能静去医院看眼睛,秦昊也没露出关心的表情,只是说让她早点回来,不然他照顾不了孩子。
伊能静是“超人妈妈”,秦昊成了“甩手掌柜”。许多妈妈看了节目之后,都表示感同身受。她们说,当了妈之后,才突然领悟到什么是父爱如山——山一般待在那儿,一动不动!
我是老师,亦是妈妈,深感当妈的不易。你为了工作不带孩子不对,只带孩子不工作也不对,你让家人帮忙带孩子不对,你自己带孩子兼顾不了工作也不对。这个社会需要妈妈既能年入百万,又能独自带娃;既能生二胎,还能把婚姻经营得幸福圆满。可妈妈是人,不是神!男主外、女主内的时代早结束了,如今男女平等,并肩作战,女人内外兼顾,男人也可以为父为母。
每个孩子都希望爸爸能够参与自己的成长,可现实中爸爸总是缺席。孩子盼不来爸爸,他在失落中长大,他的爱也在失落中消散。等爸爸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你再后悔当初,已经来不及了!
让“影子”爸爸回归家庭
(杨雄,某青少年研究所所长)
一般来说,造成丧偶式育儿的原因有4种:
1.经济条件不允许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多赚点钱,有些爸爸会选择到异地打工或者延长工作时间。这部分人就没有办法经常参与孩子的生活,没有办法给予孩子想要的关心、陪伴。让孩子长时间看不到爸爸,爸爸也觉得遗憾,但是现实生活又让他没有更好的选择。
2.爸爸不愿意参与育儿教育
有些男人内心的真实想法是:管教孩子是女人的事。所以,无论孩子跟他说什么,他都会对孩子说:“找你妈去。”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再找他了。对孩子的教育,他从来不上心,不知道自己的孩子读几年级,也不想给孩子提供任何帮助。在孩子的成长中,他始终认为自己不需要参与。
3.妻子无所谓的态度
教育孩子不是夫妻一方的责任,而需要双方一起来尽职尽责。但是有些妻子包揽全职,不管孩子需要什么,自己总会在第一时间送去。这样一来,丈夫觉得妻子是全能的超人,可以把所有事情都处理好,所以当他看到孩子有不恰当行为时也不说,因为有妻子在,她自会教育孩子的,而妻子也放纵丈夫。慢慢地,丈夫以為妻子不需要他管孩子,就把教育职责全部交给了妻子。
4.长辈的干预
有些家庭出现丧偶式育儿,不全是妻子的责任,家里的长辈也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妻子看到丈夫回家,说:“你去抱抱孩子吧,孩子一天没见你了。”家里的长辈听到后说:“他刚下班,让他歇着,我来吧。”长辈的强行干预,也让孩子与爸爸相处的机会更少。
让“影子”爸爸回归家庭,我有四条妙计供妈妈们参考:
1.不要任劳任怨,要合理分工;
2.不要吹毛求疵,要让爸爸成长;
3.不要批评,要多表扬;
4.不要抱怨,要多感谢。
被需要是一种幸福,丧偶式育儿的关键在于父亲觉得自己不被需要,因为有一个能干的妈妈,他习惯了当甩手掌柜。所以,妈妈不要把所有的家务都揽在自己身上,把自己熬成黄脸婆,然后又像祥林嫂一样控诉孩子的爸爸。
女人要适当示弱,明确告诉孩子的爸爸,你需要他参与家庭教育,把一部分工作交给他,并且相信他能够做好。比如,你给孩子唱歌,就让他给孩子读故事;你给孩子洗澡,就让他帮忙穿衣;你给孩子喂饭,就让他洗碗。如果他把这些事情做得很好,你就表扬他;如果他做得不好,你也不要唠叨、责备,做不好说明他还有潜力,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爸爸给孩子换尿布10分钟没搞定,如果换是你,三下五去二几乎秒杀,但是父亲少了锻炼的机会,孩子少了和父亲交流的机会,这并不是多赢的局面。不是谁一开始都能把事情做好的,爸爸第一次做不好,多做几次就熟能生巧,把事情做好。
给伴侣成长的空间,把边缘化的爸爸拉回来,让丧偶式育儿从家里滚出去,妈妈们需要做的是,更多的放手、耐心和爱。
如果把家庭看成一个三角形,那么父亲、母亲、孩子便是这个三角形的三个角,而每条边则代表着两个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理想的家庭是一个等边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之间是爱与被爱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在情感上互相支持,在心理上互相依赖,在物质上共同享受。
健康的家庭关系是:夫妻手拉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因为孩子要受到爸妈的呵护才有安全感。妈妈是情感的代表,爸爸是理性的代表。孩子靠情感来滋养内在的生命,靠理性来发展外在的世界,两者必须是同步的。更为关键的是,孩子未来跟任何人的关系都取决于他跟爸爸、妈妈关系的模本。
美国心理学家诺尔希说,如果儿童生活在鼓励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信;如果儿童生活在公平的环境中,他就学会正义;如果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他就学会信任他人;如果儿童生活在赞许的环境中,他就学会自爱。所以,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父亲要积极介入亲子教育中,哪怕是睡前讲一个故事或晨起做一顿早餐,都能为孩子补充满满的正能量。
【编辑: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