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拓展课文的思想境界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8574646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文是人文精神的载体.课文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熏陶和道德情操的陶冶,为学生奠定了人生的坚实基础。语文教师应为自己借助语文完善自我而庆幸,更应庆幸的是,我们借助语文教学来完善学生的生命,使他们渐渐脱离凡俗,渐渐情趣高雅,一步步向着人生的美好境界前行。这就需要我们更好的引导学生投入课文,更多的接触名篇佳句,通过对照比较、总结归纳等方式,把思想的触角伸展开来,在感悟、联想、积累、运用的系列活动中达到陶冶情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常常采用以下方法来拓展课文的思想境界。
  一、补充资料法
  资料主要包括作者的创作背景、生平事迹、对作者的评价和对节选作品进行必要的补充。例如学习《藤野先生》一文,可以追溯写此文的原因——“清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变化轨迹,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说到底的信念”,可以补充“不大喜欢嚷病,也颇漠视生命,淡然处之”的彻底献身精神,可以介绍郁达夫《悼鲁迅》的伤痛和慨叹,毛泽东“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盛赞,以及今人从不同角度解读鲁迅的深邃……对节选作品的原著进行有关补充,能使学生对人物形象或作品主旨有更具体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学习《生命的意义》,可补充保尔的革命生涯、写作经历;学习《范进中举》,可补充范进钦点了山东学道,竟不知苏轼是何人,将“不见苏轼来考,想是临场规避”的笑话当了真,郑重明示:“苏轼既文章不好,查不着也罢了”等等。
  二、层层推进法
  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了记忆中、现实中、理想中的故乡,然而有人这样写:“或许心中的故乡,在覆盖着千年积雪的青藏高原,任灿烂的阳光把它热切的照耀;或许心中的故乡,在阳光灿烂的山坡上,五彩缤纷的鲜花盛开;或许心中的故乡,在散落着明镜般湖泊的村庄里……”这又该如何理解呢?他似乎把美丽的自然作为自己心灵的栖息地,作为心灵的故乡。更有这样的人,他们身居陋室,甘于清贫,淡泊名利,他们致力于自己的追求,痴心不改;坚守自己的灵魂,气节不移。他们行吟在自己精神的故乡。
  三、同类列举法
  如《枣核》一文结尾说:“改了国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样依恋故土的。”何以见得这种民族感情是一种绵延不绝的传统?再如《最后一课》的爱国思想、《谈生命》的关于生命等等,如果让学生从课内外的文学作品中捕捉类似的语句,导以讲解,伴以积累,学生们会乐此不彼,在诗词佳句、警句格言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四、比较对照法
  “活板”是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发明,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然而,我们能固步自封吗?在赠送给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的珍贵礼品中,苏联送的是1957年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的复制品,美国送的是阿波罗宇宙飞船首次登月的一块月球岩石,中国送的则是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模型,著名作家冯骥才说:“一个民族的历史无论怎样灿烂辉煌,只有在有文化的后辈中才能闪闪发光。”我们只有不断地开拓创新,才能无愧于历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形象再现法
  对于哲理性较强的文章,如《热爱生命》,其中不少语句,学生只能模糊的知道,难以得到具体的感知,只有化深奥为浅显,变抽象为形象,才能更好地被学生领受。比如“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赐”、“赏玩、领略美好的生命时光”、“乐于生的人才能不感到死之苦恼”,对此,我补充了冰心的散文《谈生命》,来形象地再现这些语句的意思,加深、拓宽了学生的认识和理解。
  六、总结归纳法
  原初一第一册一单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家庭是学生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是同学们很熟悉、感受也很深的生活空间,为了更进一步揭示家庭生活的内涵,使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甚至使他们能为提高家庭生活质量而努力,我引入了下列语句:“家庭是心灵的寄托处”、“家庭是文明的核心”(文明习惯首先在家庭中表现出来)、“家庭是每个人的城堡”、“不读书的家庭是精神上残缺的家庭”、“要想使家庭美好,必须真心地爱它”……
  七、读写结合法
  “读书是学习,摘抄是整理,写作是创造”。经过对课文思想内容的领悟,对课文思想境界的有效与拓展,学生的认识领域得以开阔,思想贯注于生活实际中的密度也加大了,此时,给出恰当的写作题目,就能使课文的思想境界在读写结合的实践中再次得到提高。如:在学习了关于家庭的一组课文后,我安排了下列写作题目:《在家里》、《我想有个_____的家》、《快乐老家》、《家,让我好_____》、《我给家庭带来的_____》、《家庭给我的_____》。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种工具,日常生活以及交往中不可或缺的工具,教语文是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好习惯。在使用语文的过程中,说话和写作是最重要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写作是语言的具体表现,说话是写作的基础,所以写好作文首先要学会说话,只有知道怎样说才会明白该怎样写,总之学生有了良好的的听说习惯,写作文时才会得心应手,无所顾忌,正所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语言发展的最佳
期刊
摘 要: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很多因素的,比如说作者的知识沉淀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作者丰富的发散性思维。  关键词:作文教学 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以其独特性、变通性及流畅性使学生在作文构思时获得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并不落俗套的效果。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但要传授发散方法还应该培养对发散方法进行检索与提取的能力。作文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训练的目的在于让思维能根据需要按一定的顺序向各种方向运
期刊
摘 要: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根据目前新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中学政治 问题 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广作为普及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中学政治教育教学怎样把握和开展好就成了摆在每一位政治学科教师面前的不能回避且必须明确解决的问题。新课改的中学政治教育和政治教学并不只是应采用什么现代手段来完成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小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小学生有效作文,使习作不再成为小学生学习
期刊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因此数学教学必须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入手,使学生由机械、被动学习转变为创造、主动学习。  然而在长期应试教育的驱使下,我们有些时候心里不免急功近利的片面认
期刊
摘 要: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以了解所读的文章书籍为起码标准。所谓了解,就是明白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误会,不缺漏,作者表达什么,就完全领会他什么。” 那么如何教会学生阅读呢?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特有行为,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通过视觉来接收书面材料,从书本中学习知识,获取营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多年来,阅读教学一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值
期刊
摘 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有效引入是成功教学的开始。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物理干兴趣,以期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好奇心 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目标由一维转向三维,要求教师做到与时俱进,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参与探究知识过程,形成科学的思想,将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型人才。这就需要教师让出课堂,给学生以更
期刊
体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感受,是通过个体的亲历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来意义及引申意义的心理过程。我们以往的阅读教学,总是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重理性轻感性、重分析轻综合的现象,这实际反映了以学科知识为本位,只重工具性而忽视人文性发展的课程观。  语文本身就是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大多数的阅读文章都包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们在阅读中不去引导学生体验这种情感,学生就不会受到熏陶、感染,更谈不上对表现这些内容
期刊
[摘 要]:在作文教学中最令教师头疼的莫过于学生对于作文的厌倦、排斥。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改变学生这一现象呢?我想应找准起点,只有立足于学生、教材的起点的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把作文的教学起点归纳为两点:一是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起点;二是同类作文训练中前一篇是后一篇的起点。  [关键词]:起点 阅读 训练     “起”即开始,“点”是一定的地点或程度的标志,“起点”指的是开始
期刊
在教育教学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了一定数量的“后进生”的产生。在一般人心目中“后进生”似乎什么都差,是所谓的双差生,是“朽木不可雕”。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特别是班主任,是不可能放弃这些所谓的差生,不能使他们成为社会的负担,而应正确地对待他们、帮助他们、对他们努力做好转化工作,转化后进生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面对却又不容易做好的工作。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转化每一位后进生,使他们充分发挥潜能,彻底“脱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