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语文不仅仅是高中生文化知识学习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高中阶段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品德教育的学科载体,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将人文精神、品德教育渗透在语文知识学习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探讨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策略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越来越多一线的教育者开始思考学科知识的内涵及其教授的真正目的。语文是高中文化知识学习体系的基础,也是重要学习科目,更是高中生德育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将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确保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为其灌输正确的引导思想,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众所周知,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含有诸多文化内涵,从中挖掘人文知识,渗透人文精神,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一、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现状
(一)语文教学缺失人文性
高中语文学科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将其作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学科,强化语文字词、句意、结构的分析,不注重挖掘文章内含有的人文精神,导致学生空学其表,舍弃内涵,不但无法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还影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人文教育存在偏差
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越来越多教育者重视人文精神对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也努力探索借助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理念出现偏差,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而实施的人文教育大多停留表面,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工具,没能真正深度挖掘其隐藏的内涵,确保学生终身受益。比如教学《兰亭集序》时,不少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介绍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忽略文章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三)人文教育脱离知识训练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由新课的字词、意义开始讲授,再拓展至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尽管在讲述中心思想时会提到作者情感、人文精神等内容,但教师所采用的常规方式往往导致语文知识的训练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线被分离,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学生人文精神学习效果不佳,失去人文教育应取得的成果。
二、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解释教材内容,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要借助高中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内容,加强人文教育,首要任务在于提高教师对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高中生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学习成长阶段,教师只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大力度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提炼人文内涵和精髓,才能将两者进行高度融合,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比较教学《致青年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全文的结构为学生剖析所应用的阶梯式创作手法,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体验阶梯式创作方法所展现的层次美与意境美。进入中心思想概括的环节中,学生才能在阶梯式学习方法应用下更深入了解重工业时代下所表现的斗志与激情,从而认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逐渐形成远大理想和抱负。具体在教学实践环节,为了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更要积极挖掘文章中具体词句所蕴含的亲情美、自然美与爱情美,为学生创建丰富的感情世界,用文字渲染出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将更为明显,这主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性格个性等相关,同时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思想理念。因此,教师要借助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高效地渗透人文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水平与学习能力上,都能正确认知和形成正面体验,内化且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和人文精神。
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阅历较浅,对《红楼梦》创作背景不了解,于是难以理解林黛玉初到贾府时“处处小心”的谨慎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书籍内容,为学生一一展现古代封建大家庭的各种礼仪制度,再为学生整合我国礼教中关于做客、拜访活动的规矩,从而引申出当代的“礼仪”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一一缕清这些内容知识后,学生也更能了解黛玉初进贾府的心情。
(三)转换课堂教与学角色,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當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审视现代化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绝对主体,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还是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积极转换课堂教与学的角色,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渗透与获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透过生活了解知识,通过知识感受人文精神。
比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教师除了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滕王阁的风景图外,还要注重将学生带入到创设的情境中,如让有滕王阁旅游经验的学生作为本课学习的先行者,通过查找资料,引入回忆,分享回忆等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带动其他学生产生共鸣。此外,在围绕滕王阁所描述的风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习效果。再如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还可以应用生活教学法,让学生转变父亲与我的角色,给学生足够多的平台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生活琐事,由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来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渗透,必须充分发挥语文科目本身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两者之间相契合的目标,同时积极融入学生的阅读环节、讨论环节中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化感受,畅谈学习内容和人文内涵,真正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体验当中,内化内涵,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博.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汉语文教学,2019,11(48).
[2]任虹静.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郑辉.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7,14(10).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策略
素质教育实施多年,越来越多一线的教育者开始思考学科知识的内涵及其教授的真正目的。语文是高中文化知识学习体系的基础,也是重要学习科目,更是高中生德育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将语文知识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确保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基础上,潜移默化为其灌输正确的引导思想,逐渐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众所周知,高中语文学习内容含有诸多文化内涵,从中挖掘人文知识,渗透人文精神,才能促进学生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一、 当前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现状
(一)语文教学缺失人文性
高中语文学科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但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而忽略人文性,将其作为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升的学科,强化语文字词、句意、结构的分析,不注重挖掘文章内含有的人文精神,导致学生空学其表,舍弃内涵,不但无法提高学生语文的应用能力,还影响其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人文教育存在偏差
素质教育实施背景下,越来越多教育者重视人文精神对高中生成长的重要性,也努力探索借助语文学科教学提升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认识和理念出现偏差,教师的教学方法缺乏有效性,而实施的人文教育大多停留表面,成为一种形式化的教学工具,没能真正深度挖掘其隐藏的内涵,确保学生终身受益。比如教学《兰亭集序》时,不少教师只注重向学生介绍王羲之书法的特点,忽略文章所体现的人生价值观。
(三)人文教育脱离知识训练
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很多教师都由新课的字词、意义开始讲授,再拓展至文章的结构和中心思想,尽管在讲述中心思想时会提到作者情感、人文精神等内容,但教师所采用的常规方式往往导致语文知识的训练和人文精神教育的主线被分离,缺乏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学生人文精神学习效果不佳,失去人文教育应取得的成果。
二、 高中语文教学渗透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
(一)合理解释教材内容,重视人文精神培养
要借助高中语文工具性的特点,渗透人文精神内容,加强人文教育,首要任务在于提高教师对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认识。高中生正处于非常重要的学习成长阶段,教师只有注重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加大力度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为学生提炼人文内涵和精髓,才能将两者进行高度融合,才能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比较教学《致青年公民》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全文的结构为学生剖析所应用的阶梯式创作手法,学生通过反复阅读,体验阶梯式创作方法所展现的层次美与意境美。进入中心思想概括的环节中,学生才能在阶梯式学习方法应用下更深入了解重工业时代下所表现的斗志与激情,从而认识到自己身上承担的责任与使命,逐渐形成远大理想和抱负。具体在教学实践环节,为了深化学生对人文精神的认识和理解,教师更要积极挖掘文章中具体词句所蕴含的亲情美、自然美与爱情美,为学生创建丰富的感情世界,用文字渲染出语文知识的独特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
(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后学习的个体差异性将更为明显,这主要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兴趣爱好、性格个性等相关,同时又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情趣及思想理念。因此,教师要借助丰富的语文教学内容,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更高效地渗透人文精神,确保每一位学生基于自身的理解水平与学习能力上,都能正确认知和形成正面体验,内化且利用所学的语文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形成深刻的思想感悟和人文精神。
比如在教学《林黛玉进贾府》的课文时,由于学生生活经验较少,阅历较浅,对《红楼梦》创作背景不了解,于是难以理解林黛玉初到贾府时“处处小心”的谨慎心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书籍内容,为学生一一展现古代封建大家庭的各种礼仪制度,再为学生整合我国礼教中关于做客、拜访活动的规矩,从而引申出当代的“礼仪”如何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一一缕清这些内容知识后,学生也更能了解黛玉初进贾府的心情。
(三)转换课堂教与学角色,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當前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教育理念,审视现代化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过程的绝对主体,教师需充分发挥引导性作用,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还是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基础。因此,教师要积极转换课堂教与学的角色,让学生认识到人文精神渗透与获取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化教学,让学生透过生活了解知识,通过知识感受人文精神。
比如在教学《滕王阁序》时,教师除了应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滕王阁的风景图外,还要注重将学生带入到创设的情境中,如让有滕王阁旅游经验的学生作为本课学习的先行者,通过查找资料,引入回忆,分享回忆等方式谈谈自己的感受,带动其他学生产生共鸣。此外,在围绕滕王阁所描述的风景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与感受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提高学习效果。再如教学《背影》一课时,教师还可以应用生活教学法,让学生转变父亲与我的角色,给学生足够多的平台讲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生活琐事,由学生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来提高人文素养,培养人文精神。
三、 结束语
综上所述,人文精神在高中语文教学课堂的渗透,必须充分发挥语文科目本身的人文性与工具性,达到两者之间相契合的目标,同时积极融入学生的阅读环节、讨论环节中去,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化感受,畅谈学习内容和人文内涵,真正将语文知识融入生活体验当中,内化内涵,学以致用,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博.怎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J].汉语文教学,2019,11(48).
[2]任虹静.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人文精神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郑辉.高中语文教学的人文精神渗透问题探析[J].读与写杂志,2017,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