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走夜路的人不慎从岩石上滑落。他担心自己会掉进万丈深渊,因为他知道那个地方是一个很深的峡谷,他抓住了悬挂在岩石上的一根树枝,整个夜晚,他唯一能看见的只有脚底下那深不可测的深渊。他大声疾呼,但听到的只是自己的回音——周围根本什么人也没有。
可以想象那个人是如何度过那样的夜晚的,他经历了怎样的惊吓。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他的双手变得冰凉,几乎抓不住树枝了……等太阳出来后,他才胆战心惊地朝下看,却笑了起来:根本没有什么万丈深渊,他脚下6英寸的地方就有一块岩石,岩石的面积很大,足够他在上面躺上一夜。他本来可以在上面休息一晚上,好好地睡一觉,可他却度过了一个梦魇般的夜晚。
其实恐惧只有6英寸深,决定继续悬挂在树枝上把生活变成梦魇,还是松开树枝站起来,这一切都得由自己来决定。
没什么好害怕的。
信从南方来 李 宁
昨天下午,意外收到二弟从南方寄来的信,让我很是诧异。都什么年代了,咋还抱着葫芦不开瓢,重又操起了传统的通讯方式,您说怪不?
正纳闷间,我悄悄打开了那封信。想不到一行行娟秀隽永的字迹和那传神生动的语言表述,跳入我的眼帘。这字、这词很难使我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的二弟联系在起,但千真万确就是二弟的“杰作”。这下,勾起了我尘封的记忆。
1979年,刚读初中的二弟,因家庭贫困辍学了。十五六岁的孩子能干些什么呢,仿佛一夜间,父母苍老了许多。从此,二弟过早地承担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笨重农活。渐渐地,性格内向、不苟言笑的他更显得木讷和呆滞。爹说,再使唤下去,恐怕不是好兆头。娘说,咱娃不是有大出息的料,就让他学门手艺讨饭吃吧。
于是,二弟投奔了五叔,先学木工,后又改行泥匠。因为心闷面憨,隔三差五只能干些掂泥、搬瓦之类的体力活儿。
后来,二弟失了业,再也没有哪家来寻他帮忙。二弟自己发愁,而爹却用一袋接一袋的旱烟把原本就不宽敞的房间熏得透不过一丝气来。
就在这样的煎熬中,二弟挺了过来。80年代中期,他和邻家小伙一起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军。初到南方,巍峨的群山,婉约的水乡,以及工厂里的喧嚣与热闹,诱发了他的灵感和激情。在午夜暗淡的灯光下,他写了平生第一封家书。信中说,南方虽好,但没有在家的温暖,虽然年轻,但因没有技术吃了不少“白眼”,都说南方遍地都是黄金,到了这里才知道,一切并非想象的那般容易。最后二弟感叹道,早知如此,就该好好在家多读点书。
念给娘听,娘说二孩长大了,给爹读,爹听出了两眼泪花。
在南方打拼几年,二弟有了些积蓄。回到家,翻修了老房,娶上了媳妇。在家乡两年,他在县城学会了焊门窗、农具等手艺,技术娴熟精湛,还领到了资格证,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忙人。
随后,就有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老板找他,不仅给了高薪,还管吃、管住。爹娘就劝二弟,趁着年轻,多挣点钱累不坏身子。
二弟经不住劝,就又启程了。没成想,后来二弟除春节、麦收回一趟家外,再也不肯回来。
今年清明,二弟回家给娘上坟。娘“走”那天,执意不让他回来。娘说,二孩命苦,看他现在有出息了,也就心安了。二弟听爹念叨起这些,不禁潸然泪下,在娘的坟前,长跪不起。
清明节后,二弟就坐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没多久,就收到了他的信,信中说,他总想起小时候放学后娘看着他写作业的情景。于是,就到超市买了笔和稿纸,轮到工休,就在纸上写写画画,就像娘在身边一样。
读完二弟的信,两眼不觉酸涩起来。模糊中,打开电脑,找到他的网址,想告诉二弟,勤为至宝一生用,心做良田苦作耕,只要尽心尽力,这样的人生,就值。
可以想象那个人是如何度过那样的夜晚的,他经历了怎样的惊吓。死亡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他,他的双手变得冰凉,几乎抓不住树枝了……等太阳出来后,他才胆战心惊地朝下看,却笑了起来:根本没有什么万丈深渊,他脚下6英寸的地方就有一块岩石,岩石的面积很大,足够他在上面躺上一夜。他本来可以在上面休息一晚上,好好地睡一觉,可他却度过了一个梦魇般的夜晚。
其实恐惧只有6英寸深,决定继续悬挂在树枝上把生活变成梦魇,还是松开树枝站起来,这一切都得由自己来决定。
没什么好害怕的。
信从南方来 李 宁
昨天下午,意外收到二弟从南方寄来的信,让我很是诧异。都什么年代了,咋还抱着葫芦不开瓢,重又操起了传统的通讯方式,您说怪不?
正纳闷间,我悄悄打开了那封信。想不到一行行娟秀隽永的字迹和那传神生动的语言表述,跳入我的眼帘。这字、这词很难使我和初中一年级就辍学的二弟联系在起,但千真万确就是二弟的“杰作”。这下,勾起了我尘封的记忆。
1979年,刚读初中的二弟,因家庭贫困辍学了。十五六岁的孩子能干些什么呢,仿佛一夜间,父母苍老了许多。从此,二弟过早地承担了与他年龄极不相符的笨重农活。渐渐地,性格内向、不苟言笑的他更显得木讷和呆滞。爹说,再使唤下去,恐怕不是好兆头。娘说,咱娃不是有大出息的料,就让他学门手艺讨饭吃吧。
于是,二弟投奔了五叔,先学木工,后又改行泥匠。因为心闷面憨,隔三差五只能干些掂泥、搬瓦之类的体力活儿。
后来,二弟失了业,再也没有哪家来寻他帮忙。二弟自己发愁,而爹却用一袋接一袋的旱烟把原本就不宽敞的房间熏得透不过一丝气来。
就在这样的煎熬中,二弟挺了过来。80年代中期,他和邻家小伙一起加入了南下打工的大军。初到南方,巍峨的群山,婉约的水乡,以及工厂里的喧嚣与热闹,诱发了他的灵感和激情。在午夜暗淡的灯光下,他写了平生第一封家书。信中说,南方虽好,但没有在家的温暖,虽然年轻,但因没有技术吃了不少“白眼”,都说南方遍地都是黄金,到了这里才知道,一切并非想象的那般容易。最后二弟感叹道,早知如此,就该好好在家多读点书。
念给娘听,娘说二孩长大了,给爹读,爹听出了两眼泪花。
在南方打拼几年,二弟有了些积蓄。回到家,翻修了老房,娶上了媳妇。在家乡两年,他在县城学会了焊门窗、农具等手艺,技术娴熟精湛,还领到了资格证,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忙人。
随后,就有江苏、广东、上海等地的老板找他,不仅给了高薪,还管吃、管住。爹娘就劝二弟,趁着年轻,多挣点钱累不坏身子。
二弟经不住劝,就又启程了。没成想,后来二弟除春节、麦收回一趟家外,再也不肯回来。
今年清明,二弟回家给娘上坟。娘“走”那天,执意不让他回来。娘说,二孩命苦,看他现在有出息了,也就心安了。二弟听爹念叨起这些,不禁潸然泪下,在娘的坟前,长跪不起。
清明节后,二弟就坐上了开往南方的火车。没多久,就收到了他的信,信中说,他总想起小时候放学后娘看着他写作业的情景。于是,就到超市买了笔和稿纸,轮到工休,就在纸上写写画画,就像娘在身边一样。
读完二弟的信,两眼不觉酸涩起来。模糊中,打开电脑,找到他的网址,想告诉二弟,勤为至宝一生用,心做良田苦作耕,只要尽心尽力,这样的人生,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