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暖通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为例,阐述了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进行企业实践,企业生产,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明确工学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桥梁;教学模式;实践;改革;创新; 工学结合; 互利;共赢;健康发展。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寻求可行的成熟的经验。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进行企业实践,工学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之一。
一、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的可行性
我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变化,而现实很多领域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窠臼,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还需要全方位地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快速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适应现行的职业技术,满足各个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之暖通空调专业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特别需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亟待寻求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怎样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
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之一。德国的教育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德国“双元制”强调的是实践和技能的培养。澳大利亚的高职培养模式与我国较为接近,对我们办好高职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启发我们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应融入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考试改革、深化产学结合、完善技能鉴定、加强教学设施和“双师型”队伍建设。
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旨在探索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不断寻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如何将企业引进课堂,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即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培养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技能的技能性人才,又锻炼了教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在我国,一直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和回报得不到保证,导致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积极,造成校企合作不普及、不深入,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09级、10级暖通学生生产及顶岗实习为例,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深入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实际工作岗位,老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老师不但是教师,同时也是企业的技术总负责,老师把课堂实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师生在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也完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于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
哈职院暖通专业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顶岗实习,现场工程设计、现场指导施工、现场安装建筑设备等,企业收获了效益,师生得到技能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本校获得了荣誉。
学校和企业共同去完成双方任何单独一方都不能完成的事,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等。
双师型教师引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一方面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更快地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便于学生就业,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
二、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师生共同到企业实践,服务社会也是一种从技能、专业、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体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亲自检验高职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实际岗位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在课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在理论方面具有指导价值。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载体。一方面,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企业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直接了解、参与生产实践提供平台,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实际、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同时也能整合了社会资源、节约了资金,解决了学校场地和设备不足的矛盾。哈尔滨为重工业建设基地,建设现代化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而易见,发展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义不容辞,任重道远。通过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定岗实践,达到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这种校企合作,加快了人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一致,实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应用社会化的教学实习模式,技术研发引入教学,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乃至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引入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入,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培养了技能创新的意识。及时提供新技术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把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行业信息反馈给学校,使教师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从而促使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专业的校本教材,加快推进教师双师队伍建设,既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又要提升教师的技能实践水平,做到一专多能。五是教学科研结合,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更新的同时,与企业联合设计申请完成更多更好的工程设计项目,以适应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地位的特殊性。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高职院校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由于在企业的技术总负责或项目负责等特殊位置,架起了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实现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平台、服务、创新”的良性循环。真正构建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师生共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企业收获廉价的劳动力,收获了效益,师生的劳动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企业不排斥教师带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熟悉学生的培养过程,主动接纳熟悉岗位、热爱职业、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服务于企业,实现了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将培养人才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践价值。 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相应行业的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为合作企业在建项目提供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实际例子,反映工学结合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孙淑琴 女 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64年5月, 工学学士;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师,双师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及暖通方面的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暖通专业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研究》—课题编号GG0392(孙淑琴)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编号GG0394(于萍)
关键词: 双师型教师;桥梁;教学模式;实践;改革;创新; 工学结合; 互利;共赢;健康发展。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探索寻求可行的成熟的经验。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进行企业实践,工学结合,做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之一。
一、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的可行性
我国经济的腾飞,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要求职业教育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变化,而现实很多领域职业教育训练大大滞后于职业技术变化,职业学校不能及时、快速地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的教学思维、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仍未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窠臼,学校对学生的培养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即不能在一定的教学时段里成长为社会需求的符合职业标准的技能人才,因而还需要全方位地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而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完美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快速培养高素质专门技能型人才,适应现行的职业技术,满足各个岗位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加之暖通空调专业出现了许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特别需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改革,亟待寻求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怎样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
德国菲利克斯·劳耐尔提出的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是当前世界上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之一。德国的教育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德国“双元制”强调的是实践和技能的培养。澳大利亚的高职培养模式与我国较为接近,对我们办好高职教育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启发我们在高职教学改革中,应融入国际先进的办学理念,加强课程改革、创新教学方法,推进考试改革、深化产学结合、完善技能鉴定、加强教学设施和“双师型”队伍建设。
国内外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旨在探索多种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人们对高职教育的不同需求,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需求;不断寻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要做到“三个注重”,即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教育部高教(2006)16号文件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高职院校如何将企业引进课堂,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即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培养有理论基础又有操作技能的技能性人才,又锻炼了教师,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发现、不断总结、不断创造、不断提高,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在我国,一直以来,绝大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利益和回报得不到保证,导致很多企业对校企合作不积极,造成校企合作不普及、不深入,不能很好地培养出真正的技能型专门人才,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职业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09级、10级暖通学生生产及顶岗实习为例,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深入企业的生产第一线,实际工作岗位,老师为引领,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完成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老师不但是教师,同时也是企业的技术总负责,老师把课堂实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师生在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工程中,也完成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领的教学过程,也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基于工学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
哈职院暖通专业教师利用暑假期间带领学生顶岗实习,现场工程设计、现场指导施工、现场安装建筑设备等,企业收获了效益,师生得到技能的提高,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同时也为本校获得了荣誉。
学校和企业共同去完成双方任何单独一方都不能完成的事,实现人力资源共享等。
双师型教师引领的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一方面可以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要,更快地转化成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贡献。
形成教学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培养企业和社会所需的人才,便于学生就业,实现了企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
二、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的重要意义。
师生共同到企业实践,服务社会也是一种从技能、专业、思想、意识等方面来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重要手段。教师通过企业实践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工艺流程,熟悉企业相关岗位职责、操作规范和管理制度,体验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同时亲自检验高职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实际岗位所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在课程改革中有的放矢地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提高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在理论方面具有指导价值。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为培育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提供了载体。一方面,这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企业参与教学活动提供机会,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直接了解、参与生产实践提供平台,使学生能够从生产实际、具体的实践活动中接触、了解并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缩短学生上岗适应时间,同时也能整合了社会资源、节约了资金,解决了学校场地和设备不足的矛盾。哈尔滨为重工业建设基地,建设现代化商贸和现代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显而易见,发展黑龙江省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义不容辞,任重道远。通过产学结合、双向参与,定岗实践,达到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这种校企合作,加快了人才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使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与企业需求一致,实现了校企学生三方共赢。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应用社会化的教学实习模式,技术研发引入教学,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乃至生产经营的新模式引入教学中,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由于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介入,提高了操作技能和工作效率,培养了技能创新的意识。及时提供新技术和开展企业员工培训,把企业的技术需求和行业信息反馈给学校,使教师获得最新的技术信息,从而促使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专业的校本教材,加快推进教师双师队伍建设,既注重教师学历的提高,又要提升教师的技能实践水平,做到一专多能。五是教学科研结合,使教师的知识水平得到不断更新的同时,与企业联合设计申请完成更多更好的工程设计项目,以适应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
三、教师引领学生共同参加企业实践双师型教师地位的特殊性。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任务。
双师型教师引领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岗位,将课堂设在企业的工作岗位上,真正完成教学做一体化教学。高职院校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双师型教师由于在企业的技术总负责或项目负责等特殊位置,架起了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实现企业与学校“合作、共赢、平台、服务、创新”的良性循环。真正构建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师生共同完成实际工作任务,企业收获廉价的劳动力,收获了效益,师生的劳动成果,为企业创造了效益,企业不排斥教师带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企业熟悉学生的培养过程,主动接纳熟悉岗位、热爱职业、表现优秀的毕业生,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服务于企业,实现了社会与学校资源共享,互赢互利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将培养人才和企业发展融为一体。对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及就业竞争力具有实践价值。 是推动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可行性途径。
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并具有相应行业的执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通过引领学生为合作企业在建项目提供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等技术服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企业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的实际例子,反映工学结合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简介:孙淑琴 女 高级工程师、副教授;1964年5月, 工学学士;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师,双师型教师,主要进行教学及暖通方面的工程设计总工程师。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暖通专业构建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应用与研究》—课题编号GG0392(孙淑琴)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职业教育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职业能力提升的研究》—课题编号GG0394(于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