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财务报表舞弊一直是会计审计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收入舞弊是财务报表舞弊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并且收入又是信息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一个会计报表项目,因此有关收入舞弊的审计也是整个审计工作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主要手法,试图针对这些方法找出有效的审计策略,有效识别并防范收入舞弊行为的发生。
【关键词】财务报表收入舞弊审计策略
收入是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会计报表项目之一,但同时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尽管各国针对收入的确认标准都制定了一系列准则,但并没能够有效抑制收入舞弊的发生,反而衍生出更多通过规避准则的交易而进行收入舞弊的手法。在审计工作中收入审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但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1、收入舞弊的定义
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治理层、员工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故意使用欺诈手段获得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行为。
收入舞弊,是指因企业的故意行为而导致收入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行为。收入舞弊是财务报表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
2、影响舞弊行为的因素
关于企业舞弊的形成原因,理论界提出了三角理论,即企业舞弊行为是由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压力是导致舞弊的直接因素,任何财务报表的舞弊行为都来源于压力,其进一步可分为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由于收入舞弊成本与收益的严重不匹配,因此只要其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预期收益,且以上三要素共同存在时,收入舞弊行为就很有可能发生。
3、收入舞弊的手法
3.1、虚构经济业务
企业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增加本期销售收入,最终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收入舞弊一般都是以企业管理层为首的造假行为,因此舞弊者有条件制造出一套从销售单、销售合同到发票、出库单等具有完整流程的原始凭证,致使外部审计很难发现企业舞弊行为。
3.2、调整收入的确认时间
调整收入的确认时间分为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收入两种方式。
提前确认收入是把本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予以提前确认,它操纵的只是收入确认的时间而没有改变收入总量。这种舞弊手法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容易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也有一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推迟确认收入、成本费用,从而虚减利润,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4、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
4.1、明确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审计是一种服务性行业,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的需求也决定着审计目标。从审计行业开始到现在,查错纠弊都是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4.2、强调职业理念
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审计资料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时需要持有的一种敏感、警惕和怀疑态度,即职业怀疑,且应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最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有“关注奇异”的思维,通过关注奇异数字、奇异时间、奇异地点、奇异往来单位等信息或进行换位思考,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从繁杂的会计资料中发现不同寻常的地方。
4.3、规范审计程序
4.3.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为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关键起点。审计人员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应有效执行以下风险评估程序:
第一,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询问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进行了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第二,实施分析程序。即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价。
第三,观察和检查。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验证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以观察或检查出一些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相关的信息。
4.3.2、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不同层次,注册会计师应按审计策略中不同事项,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相互关联,总体审计策略在审计计划之前制定,对审计计划具有指导作用,相对于审计计划而言较为简略。而审计计划是审计策略的具体反映,更加详尽,其核心是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确定每一项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等。
4.3.3、实施审计
1、控制测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控制测试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检测审计程序的设计、执行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测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就需要进行控制测试。
2、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针对收入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可实施以下实质性程序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3、多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收入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虽然可以运用传统的分析数据。首先可将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和现金流进行对比。其次,可以将收入与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进行比对,若收入远高于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则说明虚增收入的可能。
总结
随着对收入舞弊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在惊讶于其巨大危害性的同时,也致力于找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以求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实务操作中,由于收入舞弊问题专业性强、隐蔽程度高等特点,让其防范与治理工作很难有效实施,而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大了其治理难度。因此,收入舞弊问题的防范与治理工作必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并且需要在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监管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胡亚敏,李刚.主营业务收入舞弊及审计对策.财会通讯,2006,第12期,P107-112。
[2]沈晓娟.企业收入舞弊及其识别.时代经贸,2011,第22期,P77-82
[3]张兰生.企业收入舞弊与审计策略探析.商业会计,2011,第1期,P54-59
【关键词】财务报表收入舞弊审计策略
收入是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也是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会计报表项目之一,但同时也是财务报表舞弊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尽管各国针对收入的确认标准都制定了一系列准则,但并没能够有效抑制收入舞弊的发生,反而衍生出更多通过规避准则的交易而进行收入舞弊的手法。在审计工作中收入审计一直都是重中之重,但同时也是难点所在。
1、收入舞弊的定义
舞弊,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者、治理层、员工或与其有关的第三方故意使用欺诈手段获得不正当或非法利益的行为。
收入舞弊,是指因企业的故意行为而导致收入数据的真实性降低,从而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真实性的行为。收入舞弊是财务报表舞弊的重要手段之一。
2、影响舞弊行为的因素
关于企业舞弊的形成原因,理论界提出了三角理论,即企业舞弊行为是由压力、机会和自我合理化三个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三者缺一不可。压力是导致舞弊的直接因素,任何财务报表的舞弊行为都来源于压力,其进一步可分为经济压力和工作压力。由于收入舞弊成本与收益的严重不匹配,因此只要其预期成本大大低于预期收益,且以上三要素共同存在时,收入舞弊行为就很有可能发生。
3、收入舞弊的手法
3.1、虚构经济业务
企业通过伪造顾客订单、发运凭证、销售合同、开具税务部门认可的销售发票等手段来虚增销售对象及交易,增加本期销售收入,最终实现虚增利润的目的。收入舞弊一般都是以企业管理层为首的造假行为,因此舞弊者有条件制造出一套从销售单、销售合同到发票、出库单等具有完整流程的原始凭证,致使外部审计很难发现企业舞弊行为。
3.2、调整收入的确认时间
调整收入的确认时间分为提前确认收入和递延确认收入两种方式。
提前确认收入是把本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予以提前确认,它操纵的只是收入确认的时间而没有改变收入总量。这种舞弊手法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容易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也有一些企业根据自身需求,推迟确认收入、成本费用,从而虚减利润,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4、收入舞弊的审计策略
4.1、明确审计目标
审计目标是审计活动的最终结果。审计是一种服务性行业,社会的需求决定了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社会的需求也决定着审计目标。从审计行业开始到现在,查错纠弊都是审计的重要目标之一。
4.2、强调职业理念
首先,注册会计师在利用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审计资料时,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其次,审计人员在审计时需要持有的一种敏感、警惕和怀疑态度,即职业怀疑,且应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最后,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有“关注奇异”的思维,通过关注奇异数字、奇异时间、奇异地点、奇异往来单位等信息或进行换位思考,打破思维定势,有利于从繁杂的会计资料中发现不同寻常的地方。
4.3、规范审计程序
4.3.1、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程序”是指为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所实施的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关键起点。审计人员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应有效执行以下风险评估程序:
第一,与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和其他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询问是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进行了解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第二,实施分析程序。即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进行评价。
第三,观察和检查。观察和检查程序可以验证审计人员对管理当局和其他相关人员的询问结果,并可以观察或检查出一些与被审计单位及其经营环境相关的信息。
4.3.2、审计计划
审计计划包括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不同层次,注册会计师应按审计策略中不同事项,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相互关联,总体审计策略在审计计划之前制定,对审计计划具有指导作用,相对于审计计划而言较为简略。而审计计划是审计策略的具体反映,更加详尽,其核心是获取适当、充分的审计证据,从而确定每一项审计程序的时间、性质、和范围等。
4.3.3、实施审计
1、控制测试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控制测试的目的一般是为了检测审计程序的设计、执行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审计人员在进行风险评估时测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时就需要进行控制测试。
2、实质性分析程序
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针对收入舞弊行为,审计人员可实施以下实质性程序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合理保证。
3、多运用实质性分析程序
在收入审计时,注册会计师虽然可以运用传统的分析数据。首先可将营业收入与应收账款和现金流进行对比。其次,可以将收入与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进行比对,若收入远高于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则说明虚增收入的可能。
总结
随着对收入舞弊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在惊讶于其巨大危害性的同时,也致力于找出合理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以求减少其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实务操作中,由于收入舞弊问题专业性强、隐蔽程度高等特点,让其防范与治理工作很难有效实施,而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社会诚信普遍缺失等因素,又进一步加大了其治理难度。因此,收入舞弊问题的防范与治理工作必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并且需要在审计单位、被审计单位、监管部门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胡亚敏,李刚.主营业务收入舞弊及审计对策.财会通讯,2006,第12期,P107-112。
[2]沈晓娟.企业收入舞弊及其识别.时代经贸,2011,第22期,P77-82
[3]张兰生.企业收入舞弊与审计策略探析.商业会计,2011,第1期,P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