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创新教育要做到: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突出过程,激励探索;手脑并用,强化活动;分组学习,加强合作。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应用;自主学习;大胆探索
创设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把教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要求利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承载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要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创新教育呢?
1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倾向。教师要善于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景;教师的语言要通俗、生动、形象、幽默;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创设问题情景的层次是逐渐提高的。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工人师傅用浓度是30%的硫酸和浓度是45%的硫酸2千克,你能帮工人师傅算出需要这两种硫酸多少千克吗?如果能,请计算配制浓度是38%的硫酸3千克,需要两种浓度的硫酸各多少千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需用浓度是30%、60%的硫酸分别为x和y千克,列出方程0.3x+0.6y=0.45×2,x+y=2,猜测得x=1,y=1,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由于第二个问题所列方程为:0.3x+0.6y=0.38×3,x×y=3,学生再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无法求出x和y的值。陷入智力困窘状态,这时,教师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学生已经进入问题情境,精力集中,自觉探究问题的欲望也特别强,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达到了忘我之境。
2 突出过程,激励探索
把教学的中心教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上来,教学过程由陈述式变为问题式,重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措施。突出过程教学,可以在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例如,在教學几何“平行四边形”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从方桌、课桌中抽象出桌面形状的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并通过移动相邻两个顶点,其余两个顶点不动,得到菱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之间的大小关系,启动学生思维。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但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重组成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又组织学生对所的经验材料进行串联和概括。这一过程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其结论毕竟是通过测量和猜测得到的,是粗糙的。所以,接下来我又进一步组织学生按几何的逻辑要求进行合力推理、选择,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及结构构建中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3 手脑并用,强化活动
好奇、好动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过程,特别是一个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并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如:在讲“矩形”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矩形的研究方法、特殊性质及其应用上,可以设计下面几个问题来启动学生的思维,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应研究那些内容?矩形的边、角、对角线之间有哪些关系?哪些可以作为矩形的性质定理?哪些可以作为矩形的判定定理?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的例子吗?教师每提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和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4 分组学习,加强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而且要求利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是:根据班内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学生性别、知识、能力、个性特征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至5名学生。他们的座次相对集中,一般有前后两桌同学组成。每组设正、负组长各一人,主持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及组员学习中疑难问题的解答。组长实行择优上岗,动态管理,并保证组长始终有学习较好的同学担任。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尝试、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一次次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从而是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创新的灵感得以完善和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都能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创新教育;课堂应用;自主学习;大胆探索
创设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把教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上来,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且,要求利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新课程改革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教育承载者的教师,必须首先具有创新意识。在工作中,要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创新教育呢?
1 创设情景,自主学习
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创设适宜的课堂环境气氛和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并产生为达到目标而迫切学习的倾向。教师要善于设置不同层次的疑点,引导学生产生疑问;要善于利用不同事物、不同的方式、创设各种新颖的、巧妙的、有趣的、针对性强的问题情景;教师的语言要通俗、生动、形象、幽默;教师的教学手段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创设问题情景的层次是逐渐提高的。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方程”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工人师傅用浓度是30%的硫酸和浓度是45%的硫酸2千克,你能帮工人师傅算出需要这两种硫酸多少千克吗?如果能,请计算配制浓度是38%的硫酸3千克,需要两种浓度的硫酸各多少千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设需用浓度是30%、60%的硫酸分别为x和y千克,列出方程0.3x+0.6y=0.45×2,x+y=2,猜测得x=1,y=1,得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由于第二个问题所列方程为:0.3x+0.6y=0.38×3,x×y=3,学生再用解答第一个问题的方法无法求出x和y的值。陷入智力困窘状态,这时,教师在讲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知识,学生已经进入问题情境,精力集中,自觉探究问题的欲望也特别强,学生的学习状态真正达到了忘我之境。
2 突出过程,激励探索
把教学的中心教学生记忆现成的结论,转移到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上来,教学过程由陈述式变为问题式,重视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措施。突出过程教学,可以在教学结构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例如,在教學几何“平行四边形”时,教师首先帮助学生从方桌、课桌中抽象出桌面形状的图形:正方形和长方形,并通过移动相邻两个顶点,其余两个顶点不动,得到菱形、平行四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猜想平行四边形的边与边、角与角、对角线与对角线之间的大小关系,启动学生思维。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但不轻易打断学生的思维,留给学生重组成的思维空间。然后,我又组织学生对所的经验材料进行串联和概括。这一过程直观形象,可操作性强,能有效的调动全体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为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其结论毕竟是通过测量和猜测得到的,是粗糙的。所以,接下来我又进一步组织学生按几何的逻辑要求进行合力推理、选择,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及结构构建中来。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探索,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3 手脑并用,强化活动
好奇、好动是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教学,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过程,特别是一个学生思维活动的过程。并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要注重实效。如:在讲“矩形”时,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矩形的研究方法、特殊性质及其应用上,可以设计下面几个问题来启动学生的思维,类比平行四边形,矩形应研究那些内容?矩形的边、角、对角线之间有哪些关系?哪些可以作为矩形的性质定理?哪些可以作为矩形的判定定理?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应用的例子吗?教师每提一个问题都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及合作学习的时间,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路,要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回答问题,让学生在探索和创新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信心。
4 分组学习,加强合作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教师之间要加强合作,而且要求利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具体做法是:根据班内的具体实际情况和学生性别、知识、能力、个性特征等,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组4至5名学生。他们的座次相对集中,一般有前后两桌同学组成。每组设正、负组长各一人,主持本小组的合作学习活动,及组员学习中疑难问题的解答。组长实行择优上岗,动态管理,并保证组长始终有学习较好的同学担任。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教师设置适当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思考,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尝试、小组讨论等方式,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思维进行一次次碰撞,相互补充,相互启发,从而是学习的方法、解题的思路、创新的灵感得以完善和发展。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做法在教学过程中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共事的能力以及探索创新的能力,都能得到长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