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fn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意义
  物质环境是教学环境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建设幼儿园之初,就要注意为幼儿的活动建造多种形式的活动空间,确保孩子能够自由地享受活动的乐趣。物质环境的构建必须符合安全、卫生和健康的基本要求,注重幼儿教育价值的实现。幼儿的学习过程是探索发现的过程,这些活动都要在特定的物质环境下开展,所以完善的物质环境就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
  二、当前农村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一)片面理解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含义
  对幼儿园环境概念的片面理解导致人们对环境创设的理解也出现了偏差,这种理解与实践的偏差反映在一些幼儿园制定的导向性检查标准中,也反映在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单纯注意新活动区、新材料,不考虑本园本班的实际及孩子的需要,盲目模仿、照搬效仿等举动中。
  (二)农村幼儿园园舍环境过于简陋
  在农村幼儿园中,大多数幼儿园未达到省市要求的幼儿园办园的物质基础条件。幼儿园活动室狭小,采光不足,缺乏良好的通风条件;人均占地面积不到1.5平方米;大多数幼儿园(班)的桌椅、板凳长短不一,园内缺少洗漱设施,没有幼儿厕所,口杯与毛巾混用现象十分普遍;室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场地狭窄,玩教具和大型户外游戏机械及幼儿读物短缺,各种游戏活动难以进行。
  (三)物质材料的提供无法满足幼兒的游戏需要
  在很多农村幼儿园中,由于受经费的限制,无法向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投入更多的物质、游戏材料,在很多游戏中就不能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对幼儿身体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室内环境创设呆板,缺少变化
  受教育观念、业务水平和经费等原因,许多农村幼儿园在环境创设过程中缺乏新意,环境中没有自己的创新和改进,环境显得呆板。有时,即使在创设一个环境后,长期不更换,没有给予幼儿一种新鲜的感觉。
  (五)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幼儿的参与
  为了环境布置的完美性,很多农村幼儿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很少让幼儿参与,只是让幼儿充当教师布置环境的观赏者,机械的接受成人的安排,这样的布置过程,不利于幼儿思维的发展,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包办环境创设普遍。教师大多数根据自我的需要考虑环境创设。却没有顾及孩子的提议和感受,没有从幼儿的需要出发。
  三、农村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幼儿不够重视
  受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对幼儿教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甚至认为幼儿园不存在教学,只看好孩子就行了,对幼儿园的发展不够重视。
  (二)经济条件制约
  农村幼儿园多数为村办或乡镇,办园经费紧张,在一些贫困乡村的幼儿园,幼儿连最起码活动的桌子都没有,有的只是几条长凳;活动环境除了室内就是尘土飞扬的空阔大院。
  (三)教育理念和教师业务素质的影响
  农村幼儿教育师资一般以乡村招聘的民办教师或教师家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受过职前专业训练,在职培训机会又少,所以职业素养普遍较差。严重影响了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整體水平。
  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遵循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的原则
  1.直观可感性原则
  为什么有些环境布置能吸引幼儿,有些却不能呢?凡是能够形象、生动、直观地表象事物的环境布置,往往易于被幼儿接受。相反,虽有深刻寓意,但没有生动可感的形式,还是不易引起幼儿们注意。
  2.趣味性原则
  在各项幼儿教育活动中,应始终注重趣味性,即“寓教于乐”“寓美于乐”。幼儿园的环境设置也不例外。
  3.知识性原则
  所谓知识性原则,环境设置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智育教育。
  4.艺术性原则
  “人类也依照美底规律来造型”这是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因此,我们也可以这样说,幼儿园的良好环境也是具有很强的艺术性的。
  5.思想性原则
  《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中明确指出:通过教育,要“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的情感”。因此,在物质环境创设中因用生动形象的画面表现出来。
  6.变化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设置应该经常变化,如果很长时间不换,就容易失去环境设置的意义。
  (二)让室内环境成为孩子展示自己的平台
  《纲要》指出:“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所以在环境创设中,要不留余地的为幼儿提供表现的机会和场所。让他们稚嫩的作品获得他人的赞美和认同。
  (三)相信幼儿、鼓励幼儿,让幼儿参与到环境的创设中
  幼儿是环境的主人,应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思和想法来设计创设幼儿园的物质环境,这样的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更具有教育意义。让幼儿参与的过程中,不仅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合作的操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而且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四)投入幼儿感兴趣的物质材料
  农村幼儿园在自然资源方面有取之不尽的材料。幼儿园处于农村与城镇的交接处,具有丰富的自然材料。大自然有许多奥妙,只有我们去寻找,去挖掘,才会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快乐与情趣。了解自然材料的丰富多彩,既开阔了孩子的眼界,又发挥了他们的想象,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
  (五)丰富环境形势,创设多姿多彩的物质环境
  农村幼儿园的环境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各种活动。幼儿园只有充分挖掘资源,科学合理地准备丰富、适宜的物质材料,注重幼儿参与创设环境过程的体验,创设适宜幼儿、让其主动参与创设具有创造性和教育性的物质环境。将良好的环境引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让环境成为孩子们的第三任老师让孩子们在宽松、和谐、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环境中健康成长,才能做到环境为幼儿服务,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培根曾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要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从我二十多年的教育经历看来,我更喜欢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望远镜”看学生的缺点。  用“放大镜”去看学生的优点,其实就是利用放大镜的聚光功能,汇集学生的优点和能量,使其环境“温度”达到大脑的燃点,让学生在不断燃烧中提升自己的核心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每一名班主任都有其特长,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作为学生,能遇上一个好班主任,肯定地说对他的学习生涯乃至整个人生都是有益的。  一、用爱教育  列·尼·托尔斯泰认为:“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学生具有父母一样的爱,那么,他要比一个读过许多书但不热爱教育事业又不热爱儿童的教师好。教师把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中学生逐
期刊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没有科技的强大就没有国力的强大,没有科技的创新就没有国家的发展以及长久生存下去的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人类社会必然会在更高层次和更广泛的领域直接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新贸易规则的挑战。大力推进“科教兴国”战略,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造就适应未来挑战的高素质人才,已成为新世纪的要求。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能力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
期刊
一、挖掘创新因素  作为小学阶段的教学内容都是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的问题。然而我们的任务是要在简单平凡的日常教学中,挖掘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素质。对于儿童来说,只要独立思考能想出一些新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创新的。  二、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人际环境  研究表明:一个充满乐趣的环境可以导致很高的创造力。教育者的任务应该是营造心理自由、充满乐趣的创造性环境,使
期刊
一、苗族的歌舞  苗族有着悠久的民族文化,文化传统脉络很清晰,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苗族分布广,形成了很多直系,在文化风俗内容上形成了同中有异、异中有同,有着很多民族风情和民族节日,为以后来大量情歌的发展产生有了充分的时间、空间。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苗族舞蹈、乐曲、情歌是相互影响的,他们的舞蹈主题动作重复多变,乐曲主题旋律已是反复变奏、情歌多是反复重叠的结构,这已是时间艺术重叠章法。善于舞蹈
期刊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历史的变迁,民族传统体育曾经历了五次较大规模的交流与融合,正是在这交流与融合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在不断地发展着,同时,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功能,在推动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特殊作用.民族传统体育是一棵充满生机的大树。  一、民族传统体育蕴涵的和谐思想  中國的民族传统体育哲学思想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涵了丰富的关于融合、和谐、和睦、和平的思想,是民
期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教材中,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编写,高中阶段教材没有清晰解释涉及到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的转换,授课内容会直接影响教师教学上深入拓展相关知识内容,影响对知识传授把握尺度。  一、盲区所在  本章节教材中仅仅以小体字表述 “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
期刊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课本第6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引导学生自己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比较发现并验证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使学生初步理解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心育目标: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掌握并能
期刊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基础。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主要是以识字教学为主,识字量大,内容也较为枯燥,因而,教师教得吃力,学生学得辛苦,而且很容易回生。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开学初的几次新课程实验研讨中,了解到很多实验班老师对于低年级识字教学存在诸多困惑。根据学生的年龄、注意规律和爱玩、好动、做事没耐心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采用
期刊
作文几乎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败直接影响学生整体语文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的众多不如意令我们每个语文教师汗颜。作为其中一员,笔者一直在摸着石头过河,尝试各种各样的作文教学法,探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式。经多年的摸索实践,我认为随笔文是作文的一种很好形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和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随笔文为学生倾吐真情搭建了平台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目标中提出了“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