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聋/高血压/脂肪肝/性病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vo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耳聋
  
  王武庆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四下午
  
  问:我妻子小时候因为打链霉素而导致耳聋,现在我们打算要个孩子,不知这病会遗传吗?
  王武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是引起药物性耳聋的主要药物。不同的人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敏感性是不同的,有些人用很多次都没事,而有些人只要用一次,就会导致严重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这种对耳毒性药物的敏感性是可以被遗传的。也就是说,如果家族中有药物性耳聋患者,那么家族成员在使用耳毒性药物时,都应非常谨慎,非迫不得已,最好不要使用。研究发现,耳毒性药物敏感性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浆中,受精卵的细胞浆主要来自卵子,因此,主要由母亲遗传给后代。如果你妻子确实是药物性耳聋患者,你们的孩子对耳毒性药物也是易感的。你们可以生育,但孩子将来一定要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在每一次用药时,一定要向医生说明。
  问:我父亲今年85岁,耳背得厉害,我们想给他配一个助听器,但不知道该怎么配,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王武庆:验配助听器像验光配镜一样,应先去医院检查听力。听力师会根据耳聋的类型和程度,为你父亲选择合适的助听器。由于验配助听器的难度很高,且配戴后的调试也很重要,故验配助听器一定要到专业的医疗机构,绝对不能去商店随意买一个助听器给老人用。
  问:听说很多药物对听力都有影响,怎么做才能避免药物性耳聋呢?
  王武庆:除大家比较熟悉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外,还有上百种药物具有耳毒性。一般地说,儿童、老人和孕妇应禁止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此外,家族中若有药物性耳聋患者或不明原因双耳耳聋患者的,使用药物时也应非常谨慎。肝肾功能不好的患者,也应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或需减量使用。
  为减少药物性耳聋的发生,应尽量口服给药,减少静脉注射,因为大多数耳毒性药物都是静脉制剂。使用药物后,一旦发觉有听力下降现象,应尽快停用所有药物并及时去医院就诊,短期使用大剂量激素可以帮助恢复听力。
  问:我儿子今年读高三,学习压力很大。昨天,他突然说右耳几乎听不到声音。我们非常着急,该怎么办?
  王武庆:你儿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急性中耳炎,较易治疗,炎症痊愈后,听力一般可自行恢复。还有一种是突发性耳聋,常因巨大的心身压力、内耳缺血或病毒感染引起,经及时治疗之后,60%~80%患者的听力可恢复。你应立即带孩子去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问:我今年50岁,耳鸣一年多了,虽然感觉听力没有下降,但耳鸣声让我非常烦恼,这样下去,我会不会耳聋?
  王武庆:耳鸣的存在往往提示内耳听觉细胞有损伤,患者若去医院检查听力,往往会发现高频听力下降。一般地说,大多数耳鸣都是神经性耳鸣,这种耳鸣是听觉细胞损伤导致的后遗症,不会引起耳聋。目前尚无治疗神经性耳鸣的特效药,主要靠转移注意力、心理治疗等手段来改善症状。上述治疗无效的患者,还可尝试“掩蔽治疗”,如听音乐等。需要提醒的是,不少患者认为耳鸣就是“肾虚”,其实不然。耳鸣只是说明听觉细胞有损伤,只要身体状况好,不需要服用所谓的“补肾”药。
  问:我女儿今年5岁,两个月前因右耳痛去医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中耳炎。经抗生素治疗几天后,耳朵不痛了。但最近,我突然发现她在看电视时,总喜欢把音量调得很大,是不是听力出了问题?
  王武庆:通常,急性中耳炎应口服抗生素7~10天,停药后要定期复诊。急性中耳炎若治疗不彻底,常会遗留分泌性中耳炎,后者的症状主要是耳闷和听力下降。病情进展以后,可出现感音神经性耳聋、粘连性中耳炎等。你女儿极有可能属于这种情况。你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接受正确治疗,尽快恢复听力。
  
  高血压
  
  
  赵清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
  专家门诊:周四下午
  
  问:我半年前被确诊为高血压,服用降压药以后,血压控制得不错。眼看夏天马上要到了,听说夏天血压会下降,我是否可以减药或停药?
  赵清:血压确实会随着季节变化而波动。夏季气温升高,人体血管会扩张,血压会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降。轻度高血压,特别是平时只需服用一种降压药就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水平者,夏季若血压较平稳,可在定时监测血压的情况下,暂时停药。中重度高血压患者,平时需服用两三种,甚至三种以上降压药才能控制血压者,即使在夏季,仍不能停药。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减小药物剂量或减少药物种类,切不可抱着“夏季血压会下降”的想法,自行停药,以免导致血压急剧升高、中风(卒中)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应注意监测血压,当天气转冷或血压控制不佳时,应在医生指导下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问:我妈妈有高血压,听说高血压患者夏天容易中风,该如何应对?
  赵清:夏季气候炎热,人体出汗较多,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可导致血液浓缩,容易发生缺血性中风。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应注意补充水分,口不渴也要喝水。此外,口服阿司匹林也有助于防止血管堵塞,避免中风发生。
  问:我爷爷今年78岁,血压160/70毫米汞柱,医生说他患了高血压,需要治疗。我很困惑,不是说老年人血压偏高是正常的吗?
  赵清:过去,许多人认为血压随年龄升高是正常现象,甚至还有人认为,60岁以上人群,收缩压只要小于年龄加90毫米汞柱,都算正常。不过,这种观点如今已经“落伍”了。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规定,收缩压≥14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即可诊断为高血压。也就是说,不论年龄多大,只要非同日、两次以上静息血压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高血压。老年人由于存在动脉硬化,舒张压往往低于90毫米汞柱,主要表现为单纯收缩压升高,医学上称之为老年收缩期高血压。从你提供的资料看,你爷爷确实患有高血压,而且是老年收缩期高血压。
  问:我父亲是高血压患者,平时很重视锻炼身体。听人说,高血压患者若锻炼不当,容易导致血压升高,甚至中风。我父亲该怎么运动,才能保证既安全又有效?
  赵清:运动对高血压患者有利,但必须把握好“度”。高血压患者应遵循“ 三、五、七”运动法则,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三”指每天步行三千米,30分钟以上;“五”指每周运动五次;“七”指运动强度以运动后心率为(170-年龄)次/分。步行是高血压患者最适宜的运动方式,举重、握力锻炼、引体向上、俯卧撑等容易引起血压升高的运动应尽量避免。
  问:我最近刚被确诊为高血压,医生给我开了降压药,并叮嘱我要长期服药。我很担心,长期服药会不会有副作用?
  赵清:高血压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大多数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一旦确诊,只能通过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以保护心、脑、肾、大动脉和视网膜等重要器官免受损害。医生开具的降压药处方,都是经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为有效和安全的,患者完全可以放心使用,不必因为害怕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回避药物治疗。
  问:我刚被查出患有高血压,吃了三天药,但血压未降至正常。我担心血压过高会引起中风,要求医生给我换用降压效果更快的药。可医生说我太急了,我不明白,降压难道不是越快越好吗?
  赵清:治病心切,总想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血压降下来,是高血压患者的通病。其实,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欲速则不达。除高血压急症(如急性左心衰等)需紧急降压外,一般不主张一下子将血压降得过快、过低,以免造成脏器缺血,发生中风、心肌梗死等意外。
   问:我三个月前被确诊为高血压,目前正在服用的是一天一次的长效降压药。听人说,一开始不宜服用过“好”的降压药,否则将来会无药可用,是这样吗?
   赵清:降压药不是抗生素,没有“耐药”现象,不存在现在服用“好”药,以后会无药可用的问题。根据现代降压治疗原则,一天一次长效降压药降压效果最佳,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保持全天血压平稳,还能保护心、脑、肾等靶器官。
  
  脂肪肝
  
  
  茅益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脂肪肝中心副主任
  专家门诊:周四上午、周五下午
  
  问:我先生患有脂肪肝,我劝他去医院看病,可他一直不愿意去,还说脂肪肝就是肝脏脂肪多一点,没什么关系。我不放心,脂肪肝对身体到底有没有危害?
  茅益民:脂肪肝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不容忽视。研究表明,脂肪肝可使50岁以下患者寿命缩短4年,50岁以上患者寿命缩短10年。脂肪肝对人体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肝脏本身的危害:25%~35%的脂肪肝患者有脂肪性肝炎;9%~20%的脂肪性肝炎可进展为肝硬化;少数脂肪肝性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脂肪肝患者较正常人群更容易罹患其他类型的肝病。二是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脂肪肝患者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健康人群的3~5倍,且比肝脏损害来得重、来得早。你应当劝你先生尽早去医院接受正规治疗,切莫疏忽大意。
  问:三年前,我在体检时被发现患有脂肪肝,但转氨酶一直正常,平时也无不适。听人说,脂肪肝只要转氨酶不高,就不要紧,是这样吗?
  茅益民:脂肪肝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三种。单纯性脂肪肝患者的转氨酶大多正常,少部分患者可异常。大部分脂肪性肝炎患者的转氨酶会升高,但少数患者也可正常。也就是说,转氨酶水平的高低与脂肪肝病情轻重并无明显相关性,即使转氨酶正常,也可能存在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你应尽早去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治疗。
  问:我最近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体检,B超医生说我患有重度脂肪肝。昨天去医院看病,医生说我太胖,需要减肥,但同时又嘱咐我说,减肥速度不能过快。我很疑惑,到底怎么做才算恰当?
  茅益民:对肥胖的脂肪肝患者而言,减肥、降低体重是治疗脂肪肝的主要措施。你应当通过控制饮食、增强运动、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来减轻体重。若上述方法不奏效,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减肥药物。体重减轻后,肝内脂肪沉积可减轻或消退,肝功能可逐渐恢复正常。合理的减肥目标是6个月减重10%,减重速度为0.45~0.9千克/周,切忌过快过猛。因为当体重下降超过1.5千克/周或5千克/月时,会加重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使肝功能恶化,效果适得其反。
  问:我5年前被查出患有脂肪肝。每年体检时,我的空腹血糖虽然都在正常范围,但一年比一年高,今年已达到5.8毫摩/升了。我很担心,我将来会不会得糖尿病?
  茅益民:脂肪肝和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很高,血糖正常的脂肪肝患者,很多人最终会进展为糖尿病。你目前的空腹血糖值已接近正常上限,应尽早去医院做一次糖耐量检查,以了解餐后血糖是否正常。若有条件,还应进行一次胰岛素测定,全面评估你的糖代谢状况。
  问:我儿子今年10岁,很胖,最近被查出患有脂肪肝。医生要他控制饮食、减肥,减肥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有没有影响?
  茅益民:过去曾认为,儿童脂肪肝是一种良性疾病,但现在认为儿童脂肪肝是一种后果极其严重的疾病。国外多项研究表明,儿童脂肪肝患者出现肝脏炎症和肝纤维化的机会多。儿童脂肪肝若不及时治疗,将来发生糖尿病和高血压的危险性大大增加。儿童脂肪肝患者若同时合并其他肝病,治疗难度也大大增加。减肥是治疗儿童脂肪肝的最重要手段,经验丰富的医生会结合孩子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减肥治疗方案,在减重的同时,兼顾孩子的生长发育所需,家长不必过分担心。
  
  性病
  
  
  陆小年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皮肤性病学
  性病门诊:周三全天
  
  问:我患梅毒已2年余,但血RPR检测仍为阳性(1:2),我该怎么办?
  陆小年:梅毒经正规治疗后RPR下降,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转为阴性。然而,由于部分患者治疗不及时或曾经有过复发或再感染,RPR滴度降至一定程度后,便不再下降,长期维持在低滴度,医学上称之为血清固定性反应。由于你的RPR在患病2年后仍未转阴,故应加强随访,若发现血清RPR滴度有上升趋势,应再次接受治疗。
  问:我丈夫最近被诊断为尖锐湿疣,我目前没有症状,似乎没有被感染,是否需要去医院检查?
  陆小年: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致,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如果你丈夫患了尖锐湿疣,那么你即使没有症状,也需要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因为女性尖锐湿疣的症状比较隐蔽,不易被发现,且该病潜伏期较长,去医院定期检查对早期发现病变、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问:我因患尖锐湿疣接受了激光治疗,现疣体已经消退,是否还具有传染性?
  陆小年:肉眼可见的尖锐湿疣仅代表病变的“冰山一角”。疣体经激光治疗后消除,但局部仍可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亚临床感染或潜伏感染,不排除疣体复发及通过性接触感染性伴的可能性。
  问:我曾经感染过生殖器疱疹,基本痊愈,现准备怀孕。听说妈妈患生殖器疱疹,容易生出畸形儿,是这样吗?
  陆小年:孕妇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对胎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患原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孕妇传染胎儿的概率为20%~50%。妊娠早期感染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患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孕妇,由于血液中已经有中和抗体,宫颈排毒减少,故传染给胎儿的机会较少。你应在怀孕前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若证实病情已得到有效控制,可考虑怀孕。
  问:两星期前,我去外地出差,在喝醉酒的状态下,与当地一女子发生了婚外性行为。回来以后,我突然发现龟头处有红肿、破溃现象,是不是患了性病?
  陆小年:梅毒、生殖器疱疹等性传播疾病均可表现为生殖器部位溃疡或糜烂。若有婚外性行为史或性伴有类似损害,则感染性病的可能性较大。不过,除性病外,固定性药疹、龟头炎、白塞氏病、外伤、刺激性皮炎、鳞状细胞癌等也可出现类似症状。你应尽快去医院就诊,切莫讳疾忌医。
其他文献
变质食品    食品富含营养,且含有水分,只要有适当的温度,细菌就可能繁殖,腐败变质的食品中常含有细菌分泌的毒素和食品腐败产物,会干扰人体的新陈代谢,影响人体组织的正常功能。例如,腐烂水果中的展青毒素会使神经麻痹,还是,肾功能衰竭的诱发因素,促人早衰。有些霉变食品产生的毒素甚至有致癌作用,例如黄曲霉毒素、杂色黄曲霉毒素、棒曲霉毒素、红色青霉毒素、臼伏马菌素、赫曲霉素等就属于此类。    贴心提示 
一、来看病,别“点药”    不少患者在看病时喜欢自己“点药”。其中,有些人是久病成医,对自己病情和治疗比较了解:有些是看了一些医学书籍,自己“对号入座”:还有些是听别的病友说某种药效果好,自己也想试试。第一种情况无可厚非,一些病程较长的慢性病患者,对自己病情比较了解,在复诊时向医生介绍自己的用药情况及治疗效果,可以让医生根据病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而后两种做法,则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各种疾病的症
很多脂肪肝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即使出现腹胀、腹痛、乏力等不适表现,也常常因比较轻微、不影响日常生活而忽视,因此延误了诊治。如果能提高对脂肪肝的警惕,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延缓疾病进展将具有重要意义。脂肪肝的病因很多,但最常见的是饮酒、肥胖、2型糖尿病及高血脂。   4种人最易患脂肪肝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消化科田丽艳陆伦根(主任医师)    1.好酒者  酒精是引起脂肪肝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我父亲因脑外伤做了开颅手术,医生说很成功,但手术后父亲经常说头疼。现在手术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检查也做了不少,都没发现问题,可父亲总觉得自己的病没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呢?   上海 周中玲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副教授张全斌:开颅术后的头疼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术后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还
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期限,是道家关心的首要问题。有许多道士都兼通医学,他们中成为名家、大家的有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皇甫谧等,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由于孙思邈的大力提倡和身体力行,唐末的食疗养生极为盛行,并产生了我国现存第一部食疗专著《食疗本草》,使食疗成为一种独特的专门疗法。  道家饮食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人与天地参”的理论,讲求“天人合一”。 孙思邈提出的“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
大家都知道,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唯一热量来源。在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水6大营养素中,前三种为热量的主要来源,后3种提供的热量为零。水作为没有任何热量的物质,怎会使人发胖呢?其实,肥胖的真正“元凶”是过剩的热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热量的摄入大于消耗时,过剩的热量如果未消耗掉,就很容易转变为脂肪储存起来,肥胖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而当热量消耗大于热量摄入时,就能减肥。如果您超重或肥胖,可以
作者简介   刘继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男科学组副组长,《中华男科学杂志》副主编。     作为一名从医多年的医生,经常听到有人提问:防病保健有什么诀窍?你是医生,在这方面一定知道很多吧。的确,健康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非常重要。那么,如何才能维护好健康呢?根据从医多年的临床经验和个人体会,我总结出以
立志学医:在亲历父亲负伤住院以后    1932年,邱蔚六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从小品学兼优的他兴趣广泛,最初并没有学医的打算。真正奠定他学医志愿的,是一次偶然事件。那是新中国成立前的一天夜晚,几名持枪歹徒突然间进邱家,把邱蔚六的父亲打成重伤。那时候,邱蔚六还是一名中学生。为了陪护受伤的父亲,他在四川省省立医院的病房里待了近半年时间,亲眼目睹了外科医生们对父亲的救治过程,对医学以及医生这个职业有了具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健康。中风以后经过救治,有的患者病情已处于稳定恢复期,可以回家休养。此时,除了要加强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及心理护理外,还应特别重视饮食调理,保证营养均衡。     饮食措施1:保证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要限制动物脂肪的摄入,以防止血管损害加重。如猪油、牛油、奶油等以及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虾膏、蟹黄、动物内脏(肝、脑、肠、肾)、海产(鱿鱼、带子
如今,胆固醇常被误解为“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成分,人们谈“胆固醇”而色变,甚至有“除之而后快”的感觉。其实,胆固醇也是一类营养物质。“胆固醇”并不是人们心目中的“洪水猛兽”,其利弊功过还应该正确评判。在日常饮食中,还要学一点有效调节胆固醇升降的知识。  扬善惩恶:有效调节胆固醇的升与降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励倩厉曙光教授     胆固醇——功不可没,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  胆固醇在人体内担负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