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美声唱法的认识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min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美声,源自欧洲,已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发展,现在成为受世界欢迎的歌唱方法。在中国,我们习惯于把这种歌唱方法称为美声,而在欧洲,它的真正名字叫做Bel Canto,意文直译意思是“美妙的歌唱”,其实它不仅指一种发声或歌唱的方法,而且还指一种歌唱的风格和流派。歌剧孕育了美声唱法,同时,随着美声唱法的不断成熟,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的发展也在反过来促进着歌剧创作的进步。
  关键词:《欧洲声乐发展史》 心得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06-02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歌剧创作的特点是不同的,自然也需要与之相适应演唱风格,这也就是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演唱的问题。然而由于美声唱法技术的不断完善,也就需要有相应的作品来表现歌唱家的精湛技艺。因此,每个时期的歌剧创作和演唱方法是相辅相承的,同时又是彼此独立的。下面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歌剧以及演唱特点的总结,来让我们了解美声唱法发展的脉络。
  从古希腊的吟唱史诗及古罗马的颂歌,到中世纪的复调合唱,再到17世纪初的抒情性音乐剧,歌唱的形式经历了一个从独唱发展到合唱,再发展到比较高级的独唱的过程。16世纪末17世纪初,艺术家们为了使艺术和音乐相结合,加强音乐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创造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音乐表现形式——早期的歌剧,即抒情音乐剧。当时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冲击之下,个性解放成为时代的主题,爱情则成为了艺术的主题,因此早期歌剧的创作题材主要以柔美的爱情故事为主。自然对于唱法的要求就是放松、自然、优美、柔和,同时要有丰满、明亮、抒情、共鸣的音质,圆润连贯的歌唱,这也正是早期美声唱法的最基本要求。同时,当时的作曲技术不够成熟,乐器还不发达以及时代的局限性,也使得歌剧创作和美声唱法的发展受到限制。早期美声唱法的音域并不宽广,音乐作品的音域最高也不超过g2音,着重以优美的中声区为主要表现声区,所以只适宜于表现抒情、柔美的情绪和内容。
  17世纪后半叶,尤其是18世纪,阉人歌手曾盛及一时,他们具有高超的演唱技巧,音域甚至比女子真声还要高出一个八度。那个时期完全成了阉人歌手的时代,歌剧作曲家都要按照他们的癖好和习惯而作曲。他们在演唱过程中,注重的是歌唱技巧的表现,以华彩乐段来表现他们精湛的花腔技巧,这也是这个时期的美声演唱技术的主要特点,是美声唱法的一个进步。同时这个时期主要以阉人歌手和女歌手的发展为主,特点还有就是演唱极富弹性、灵活性、音域很广、音准准确等。但是这一时期的声乐艺术重于形式,忽视内容,美声唱法成了“惟声论”。对于演唱歌剧的条件,罗西尼曾这样说:“第一是声音,第二是声音,第三还是声音”。当然,优美的声音,娴熟的演唱技巧是演唱整套歌剧必不可少的,但是我们不能片面化,歌剧是音乐和戏剧的完美结合,只注重声音,而忽视戏剧,忽视现实,这样就完全违背了美声唱法的美学原则,没有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后来,随着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妇女得到了解放,不再需要阉人歌手来充当女性角色;男高音歌唱技术的发展,音域的扩展,也不再需要用阉人歌手来扮演男高音的角色;同时阉割本身就是一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因此,阉人歌手从18世纪末逐渐衰落。
  巴罗克时期的声乐作品总的来说,有其共性的特点:作品中常有长段的花腔走句;力度变化是在几个乐句或乐段之间作阶梯式变化,力度对比是在乐段之间而不是乐句之内;这时期的音乐是连续不断的开展、进行,直至曲终等。因此,演唱巴罗克时期的声乐作品就对演唱方法提出了要求和定位:要想演唱好快速的花腔走句,就要把音量减轻,以便增加声音的灵活性;由于这时期的作品的力度变化多为阶梯式的,所以要以相当平稳的声音和音量演唱;对于作品的速度和节拍,要严格把握,要永远保持巴罗克音乐的方方正正的庄严风格。
  古典主义时期,经过格鲁克和莫扎特的歌剧改革,使这一时期的歌剧创作具有新的特点和新的发展,自然对美声唱法也有了新的要求和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1.由于和声技术的发展,对演唱的要求不断提高,演唱中的情绪、音量、音色、语气的变化,吐字的轻重,音乐的换气等都与和声有极大的关系;2.演唱古典时期作品以及德、奥艺术歌曲中必须做到起音准确,不能在演唱中出现滑音;3.古典音乐的特点是典雅、规范,感情表现不宜夸张;4.这一时期演唱歌剧等声乐作品时,还要注意作品中角色、剧种和人物性格等特征的演绎要求。古典时期歌剧角色已经很完善,这也说明美声唱法的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这一时期从对声音的训练上仍然是以轻巧的头声,抒情柔美的音色为主,因为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声乐作品在演唱上需要的是含蓄、优雅、细腻,歌唱线条的规范,要让心灵得到滋润。
  浪漫主义时期经历了美声唱法发展的一次飞跃,在这一时期,基本上各个声部在演唱技术上都有了新的发展。在19世纪上半叶,被称为是歌剧演唱史上“美声学派的新时期”也是没有阉人歌手的第二次“美声学派的黄金时代”。这时期歌剧创作繁荣,演唱人才辈出,男生也逐渐开始上升到主要角色,这首先要感谢罗西尼,他创作了很多以男声为主角的歌剧。19世纪上半叶开始的近代歌剧,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正常演唱风气,这是欧洲歌剧发展一个重要转折,从而促进了男声演唱技巧的大发展。
  在19世纪上半叶之前的男高音,当时在阉人歌手老师的指导下,以轻巧的头声和假声来演唱,能唱得很高而且很轻松,这样的男高音被称为优雅男高音(Tenore di grazia)或轻快型抒情男高音(Tenore Lirico Leggiero)其中的佼佼者甚至可以与女声媲美。到了后来,男高音开始突破纤巧的纯头声和用假声演唱高音,逐渐开始使用胸腔演唱技术,让发声变得更为丰满、更富男性气概。鲁比尼就是开创这种新的演唱方法的先驱者。之后,杜普雷又在此基础之上开创了男声的“关闭”唱法,这就使得歌剧演出中增添了“戏剧性男高音”这一行当。特别到了威尔第时期,出现了“辉煌唱法”,它要求声音更为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更富有暴发力,以表现歌剧的戏剧性。为了获得丰满、嘹亮、具有宏大音量并能表现戏剧性的高音,必须比前人演唱加入更多的胸声及要有更强大的气息支持。在威尔第歌剧演唱中允许适当地加进华丽的上下滑音,以使感情得到更为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也是浪漫主义作品和古典主义作品的演唱风格的重要不同之处。
  当然,其他声部的演唱技巧也有很大发展。隆孔内发现了男中音(Baritono)这个声部,意思就是比男高音浑厚一些的声音,而在此之前只有男低音这一声部。随着技术的发展,男中音也开始使用“关闭”的唱法,增强了音量和戏剧性,而且扩展了音域。19世纪后半叶,在威尔第的歌剧中,男中音常唱到降b2。而男低音在18世纪时期,就已经具有了高超的演唱技巧,那时的男低音就可以演唱带装饰性的花腔乐段,声音的灵活性足以见得。到了19世纪,男低音歌唱家仍然保持了这种优良的传统。
  19世纪女高音的演唱技术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女高音一改之前轻快、明亮的小巧风格,不再仅仅追求华丽的花腔炫技,而变成了感人至深的大悲剧角色,她们的演唱深情动人,具有丰富的感染力。女中音在这个时期也可以演唱很高和很难的快速花腔乐句,而且音域也达到了#c3。
  以上这些变化和发展,有很多的原因:首先,时代的变迁导致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和内在需要发生了重大改变,如歌剧题材和内容的改变,歌剧创作开始更多的注重戏剧的矛盾冲突成,因此表现歌剧内容的演唱技巧和情感抒发也发生了改变。其次,歌剧院规模的扩大,乐队也逐渐扩大,伴奏的配器日益丰满,独唱者要想使音量盖过同台演出的合唱队,穿越上百人的大乐队,把歌词和声音传给观众,这一切都要求發展美声唱法的演唱技术。
  至浪漫主义时期,美声唱法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个成熟的时期,这时的演唱技术已经可以适应各种声乐作品的风格和要求,但是它仍然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当中。从美声唱法的教学角度来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也在不断的探索和提高当中。此文只是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美声唱法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也是对《欧洲声乐发展史》学习的总结和体会。
  参考文献:
  [1]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汤曼.浅析对美声唱法的认识与理解[J].中国校外教育,2013,(33):178.
  [3]辛璇.对音乐的认识及美声唱法的个人观点[J].戏剧之家,2014,(11):105-106.
  [4]邢旭.我们可以更美妙地歌唱——对美声唱法基本要领的再认识[J].大众文艺,2008,(10):18-19.
其他文献
摘要:莫扎特的音乐作品极具内涵,被诸多导演选用为电影配乐,姜文对其尤为偏好。本文以莫扎特的《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k.622》作品在姜文导演的两部电影中的配乐为例,通过音乐创作及音画结合等分析,探析中外文化在电影音乐中的完美交汇。  关键词:中外文化 交汇 电影音乐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3-0158-03
期刊
摘要:高校开设的公共音乐课是大学综合人文教育重要的必备的一门艺术类公共课。音乐教育是以提高学生音乐人文素养为基础,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艺术教育。如何改进和加强普通高等院校开设有关音乐类等一系列的公共艺术课,为能更好的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如何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些都将成为我们积极探索的问题。  关键词:理工类院校 公共音乐课程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祭祀舞蹈最早来源于远古时期,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中国传统的神灵崇拜,部落居民将某种动物或者植物作为图腾,如华夏民族的龙图腾,在举行节日庆典或祭祀祖先神灵时表演祭祀的舞蹈,通过舞蹈动作里表达的肢体语言,来传达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冀求。在邹鲁地区,由于身后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无数的文化艺术形式,而其中“阴阳板”作为邹鲁地区传统的祭祀舞蹈,是当地众多舞蹈中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民俗文化 祭祀舞蹈 阴
期刊
摘要:柳子谷(1901-1986)出生于儒家文化浑厚的江西玉山,自幼饱读诗书,接受了良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又在上海美专接受了中西艺术观念的熏陶。他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的文化对象。其一生充满家国情怀,重名节,讲骨气,植根于时代,坚守文化故土,是中国传统士子精神的最后守望者。  关键词:士子精神 柳子谷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
期刊
摘要:动画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其具有符号特征。符号将表示者与被表示者的结合,能指与所指结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90年代,国内动画受到冲击,动画企业缺少品牌意识,动画作品承担民族文化载体的功能有待完善。动画作为视觉文化符号对我国文化形象树立有重要作用,民族精神蕴涵其中。掌握文化符号传播方式,运用动画符号手段,树立国内动画品牌形象,提高中国动画品牌认知度。  关键词:文化符号 中国动画品牌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是近年来幼儿教育的新理念、新目标,而课程资源则正是践行新理念和实现新目標的基础,对此应大力开展本土艺术课程资源的开发,通过科学内容的选择和灵活方式的运用,使现有的课程内容得到丰富,功能得到扩展,在提升幼儿核心素养的同时,推动地方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幼儿核心素养 花瑶文化 艺术课程 资源开发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本文以地方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构建双排键电子琴课程模式为目标,结合地方高校音乐专业的实际教学特点和学生自身知识结构特点等方面,探究出符合地方高校音乐专业自身特点的课程模式,从而更高效的培养出能力全面的音乐复合型音乐人才。  关键词:高师院校 双排键电子琴 音乐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8-0094-02  双排键电子琴自
期刊
摘要:近十年来随着国家和教育部的大力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这是各高校领导充分重视的结果,也是各相关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多年来从事文化艺术教育工作者们辛勤劳动和探索的结果。然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否赶上了全球高校教育信息化的班车?本文基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查了南京几所著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所遇到的瓶颈,探讨了提升高校
期刊
摘要:百色学院作为地处偏远山区的地方高校,近年来为了适应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在声乐科目教学中不断调整教学策略,创新教学理念,以培养出更多在新时代背景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合格人才。本文将以百色学院声乐教学为例,分别从教学现状、观念、模式及内容等几个方面浅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声乐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应用型 高校 声乐教学 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自1988年国家教育部制定《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到下发《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教育部令第13号)和《全国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在各级部门和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课程设置、机构建设、师资配备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焦作师专为例,将该校在公共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