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酷似病毒性脑膜脑炎;ELAS脑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63-01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其肌肉损害主要表现为骨骼肌不能耐受疲劳,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眼外肌麻痹、卒中、癫痫发作、肌阵挛、偏头痛、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智能障碍以及视神经病变等,其它系统表现可有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假性肠梗阻和身材矮小等。现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两名发病酷似病毒性脑膜脑炎的ELAS脑病病人介绍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某某,男,38岁。因头晕、头痛、幻视10小时于2008年3月3日就诊。该患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头痛以右颞枕部持续性胀痛为主伴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自觉左侧有灯光闪烁及人影出现,模糊不清。双耳聽力减退。当时无抽搐及尿便失禁。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次日出现发热,体温38度。查体:血压:12080mmHg,身材矮小,神清语明,双眼左视偏盲,克氏征可疑,余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行头RI检查:右枕叶见等T1,长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行腰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并给予抗病毒、脑保护、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21天,头痛明显缓解,无发热,左侧无灯光闪烁及人影出现,视物清晰。出院20天,病人再次出现头痛伴双眼视物不清,仅见手动,双耳听力减退较前加重。抽搐1次,抽搐时双上肢屈曲,双下肢强直,颜面青紫,双眼上窜,口吐白沫,约4分钟缓解,醒后对发作无记忆。考虑ELAS脑病可能性较大,复查头RI检查:双侧枕叶见稍长T1,长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肌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查血乳酸增高,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ELAS、继发性癫痫”。给予辅酶Q10、左长尼汀及B族维生素治疗半个月,头痛减轻,视物不清略好转。
病例2:患者,某某,女,32岁。主因发热伴头痛2天入院。无诱因出现发热,头痛呈全头持续性胀痛,体温最高达38.3摄氏度,恶心、呕吐数次,病程中抽搐一次,抽搐呈强直阵挛发作,约持续5分钟缓解。既往神经性耳聋病史5年,病毒性脑炎病史一年,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体温:37.3摄氏度,身材矮小,瘦弱,神清语明,双耳听力差,感音性耳聋,颈强可疑,克氏征阳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1×109L,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未见异常,血沉:50mmh,C-反应蛋白:2.0mgdl(正常值为0-0.4mgdl,出血热抗体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为220mmH2O,脑脊液生化:蛋白:0mgdl,葡萄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脑脊液,潘氏反应阴性,白细胞数:2个mm3。入院诊断考虑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醒脑、支持、对症治疗4天,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头痛、低热,查体有左侧同向性偏盲,行头RI检查提示:右侧颞枕顶叶皮层见长T1长T2信号,FLAIR及WI呈高信号。追问病史,平素乏力感、不能耐受疲劳。综上考虑线粒体脑病可能,进一步查血乳酸升高,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最终确诊线粒体脑肌病。给予辅酶Q10,B族维生素等治疗,病情缓解。
2讨论
2.1线粒体病是指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也被称为线粒体细胞病。Luft等(1962首次报道一例线粒体肌病,经生化证实为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引起,是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如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如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
2.2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ELAS综合征是线粒体脑肌病的最常见类型。多在40岁前起病,儿童期更多,临床表现突发卒中、偏瘫、偏盲或皮质盲、反复癫痫发作、偏头痛和呕吐。病情逐渐加重,一般身材矮小和神经性耳聋。追问病史,可发现常有不耐疲劳现象。头颅CT和RI显示主要为枕叶脑软化,病灶范围与主要脑血管分布不一致;也常见脑萎缩、脑室扩大和基底节钙化。血和脑脊液乳酸增高。
2.3第一例病人以头痛、幻视起病,后出现发热,克氏征可疑,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虽经抗病毒、脑保护、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病情很快复发,症状加重,且出现抽搐发作,结合病人身材矮小,运动不能耐受疲劳,有糖尿病史,头部核磁共振提示双侧枕叶层状坏死,才让我们想到线粒体脑肌病可能,延误治疗。第二例病人也是以发热、头痛起病,伴恶心、呕吐及抽搐,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使我们误诊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直至出现偏盲及典型的影像学图像并结合病人身材矮小,不耐受疲劳,有感音性耳聋,才让我们想到ELAS脑病,耽误治疗。
2.4ELAS脑病在临床上少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对我们基层医院,由于对线粒体疾病认识有限,易漏诊或误诊。故在临床上如遇到40岁前起病,卒中样发病,表现为偏瘫、偏盲或皮质盲、反复癫痫发作、偏头痛和呕吐,听力减退,病情逐渐加重,头颅CT和RI显示主要为枕叶脑软化,病灶范围与主要脑血管分布不一致应想到线粒体脑肌病可能,需与脑血管病、脑炎等疾病相鉴别,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郭玉璞.线粒体脑肌病[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5:301-305.
[2]袁锐三,刘义翠,魏亚洲.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征[J].罕见病杂志,2000,7(3:62-63.
[3]陈清棠,吴丽娟,伍期专,等.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附53例报告[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94,20(1:16.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0.12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663-01
线粒体脑肌病是一组少见的线粒体结构和(或功能异常所导致的以脑和肌肉受累为主的多系统疾病。其肌肉损害主要表现为骨骼肌不能耐受疲劳,神经系统主要表现有眼外肌麻痹、卒中、癫痫发作、肌阵挛、偏头痛、共济失调、神经性耳聋、智能障碍以及视神经病变等,其它系统表现可有心脏传导阻滞、心肌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假性肠梗阻和身材矮小等。现将本院神经内科收治两名发病酷似病毒性脑膜脑炎的ELAS脑病病人介绍如下:
1病例资料
病例1:患者某某,男,38岁。因头晕、头痛、幻视10小时于2008年3月3日就诊。该患10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头晕、头痛,头痛以右颞枕部持续性胀痛为主伴呕吐数次(为胃内容物、非喷射状。自觉左侧有灯光闪烁及人影出现,模糊不清。双耳聽力减退。当时无抽搐及尿便失禁。既往有糖尿病史10年。行头CT检查未见异常。次日出现发热,体温38度。查体:血压:12080mmHg,身材矮小,神清语明,双眼左视偏盲,克氏征可疑,余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行头RI检查:右枕叶见等T1,长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行腰穿检查未见异常,诊断病毒性脑膜炎,并给予抗病毒、脑保护、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21天,头痛明显缓解,无发热,左侧无灯光闪烁及人影出现,视物清晰。出院20天,病人再次出现头痛伴双眼视物不清,仅见手动,双耳听力减退较前加重。抽搐1次,抽搐时双上肢屈曲,双下肢强直,颜面青紫,双眼上窜,口吐白沫,约4分钟缓解,醒后对发作无记忆。考虑ELAS脑病可能性较大,复查头RI检查:双侧枕叶见稍长T1,长2信号,FLAIR呈高信号。肌电图检查无特异性改变,查血乳酸增高,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诊断为“线粒体脑肌病(ELAS、继发性癫痫”。给予辅酶Q10、左长尼汀及B族维生素治疗半个月,头痛减轻,视物不清略好转。
病例2:患者,某某,女,32岁。主因发热伴头痛2天入院。无诱因出现发热,头痛呈全头持续性胀痛,体温最高达38.3摄氏度,恶心、呕吐数次,病程中抽搐一次,抽搐呈强直阵挛发作,约持续5分钟缓解。既往神经性耳聋病史5年,病毒性脑炎病史一年,治疗后无明显后遗症。入院查体:血压:12070mmHg,体温:37.3摄氏度,身材矮小,瘦弱,神清语明,双耳听力差,感音性耳聋,颈强可疑,克氏征阳性,余神经系统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13.1×109L,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血脂未见异常,血沉:50mmh,C-反应蛋白:2.0mgdl(正常值为0-0.4mgdl,出血热抗体阴性,结核抗体阴性,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为220mmH2O,脑脊液生化:蛋白:0mgdl,葡萄糖、氯化物均正常。脑脊液常规:无色透明脑脊液,潘氏反应阴性,白细胞数:2个mm3。入院诊断考虑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给予脱水、降颅压、抗病毒、醒脑、支持、对症治疗4天,症状无明显缓解,仍头痛、低热,查体有左侧同向性偏盲,行头RI检查提示:右侧颞枕顶叶皮层见长T1长T2信号,FLAIR及WI呈高信号。追问病史,平素乏力感、不能耐受疲劳。综上考虑线粒体脑病可能,进一步查血乳酸升高,肌肉活检可见破碎红纤维,最终确诊线粒体脑肌病。给予辅酶Q10,B族维生素等治疗,病情缓解。
2讨论
2.1线粒体病是指因遗传缺陷引起线粒体代谢的缺陷,导致ATP合成障碍,能量产生不足而出现的一组多系统疾病,也被称为线粒体细胞病。Luft等(1962首次报道一例线粒体肌病,经生化证实为氧化磷酸化脱偶联引起,是能量代谢障碍所致的骨骼肌极度不能耐受疲劳。如病变以侵犯骨骼肌为主,称为线粒体肌病;如同时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则称为线粒体脑肌病。
2.2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ELAS综合征是线粒体脑肌病的最常见类型。多在40岁前起病,儿童期更多,临床表现突发卒中、偏瘫、偏盲或皮质盲、反复癫痫发作、偏头痛和呕吐。病情逐渐加重,一般身材矮小和神经性耳聋。追问病史,可发现常有不耐疲劳现象。头颅CT和RI显示主要为枕叶脑软化,病灶范围与主要脑血管分布不一致;也常见脑萎缩、脑室扩大和基底节钙化。血和脑脊液乳酸增高。
2.3第一例病人以头痛、幻视起病,后出现发热,克氏征可疑,故误诊为病毒性脑炎。虽经抗病毒、脑保护、改善脑供血、减轻脑水肿、对症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病情很快复发,症状加重,且出现抽搐发作,结合病人身材矮小,运动不能耐受疲劳,有糖尿病史,头部核磁共振提示双侧枕叶层状坏死,才让我们想到线粒体脑肌病可能,延误治疗。第二例病人也是以发热、头痛起病,伴恶心、呕吐及抽搐,查体脑膜刺激征阳性,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使我们误诊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直至出现偏盲及典型的影像学图像并结合病人身材矮小,不耐受疲劳,有感音性耳聋,才让我们想到ELAS脑病,耽误治疗。
2.4ELAS脑病在临床上少见,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比较复杂,往往容易忽视,特别是对我们基层医院,由于对线粒体疾病认识有限,易漏诊或误诊。故在临床上如遇到40岁前起病,卒中样发病,表现为偏瘫、偏盲或皮质盲、反复癫痫发作、偏头痛和呕吐,听力减退,病情逐渐加重,头颅CT和RI显示主要为枕叶脑软化,病灶范围与主要脑血管分布不一致应想到线粒体脑肌病可能,需与脑血管病、脑炎等疾病相鉴别,以免误诊。
参考文献
[1]郭玉璞.线粒体脑肌病[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7,30(5:301-305.
[2]袁锐三,刘义翠,魏亚洲.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特征[J].罕见病杂志,2000,7(3:62-63.
[3]陈清棠,吴丽娟,伍期专,等.原发性线粒体肌病与脑肌病(附53例报告[J].中国神经疾病杂志,1994,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