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远(组诗)

来源 :文学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hua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远
  晚春的早晨,我走进一条从未走过的小巷,
  一夜急雨,
  我像是走在南朝繁华落尽之后,
  通向初唐的路。
  浓密的樟树因宿雨而低垂,
  我停下来凝望那棵银杏,
  新叶长满枝头,多像早年父亲挖掘的土井,
  一夜涌满了水。
  这青翠,让我想起一个女孩,
  麦忙时节,村子里只剩下我们两个人,
  拿着一本《三世书》,我为她算命,
  紧张,欢喜,我听见黄鹂在楝叶间清凉的低鸣。
  读《金石录后序》,兼怀傅雷
  有人爱胡椒,
  有人爱书画,
  几案罗列,枕席枕藉,……乐在声色狗马之上的岁月,
  归来堂烹茶、举杯大笑的岁月,
  浸觉有味,不能自已,自谓葛天氏之民的岁月……
  靖康丙午,金寇侵犯京师,
  有人急着刺字,
  有人急着铲雪,
  有人急着逃命,
  这四顾茫然的书生啊,
  战火烧掉了他满屋子的书册卷轴、一代奇器,
  战火烧着他的肺腑!
  这性急的书生啊,他等不及李清照解舟夜行三百里,
  他吞下了柴胡黄芩等大寒之药,他急着死去。
  岁暮在开封
  麦苗清润,
  野火烧着枯草,
  我来到这座一再被黄河毁灭,
  信陵君,蔡邕,宋仁宗,范仲淹的城市。
  荒凉的繁塔,
  过年的红灯笼,
  香火缭绕的大相国寺,
  我就是庄子笔下那个在梦里饮酒
  清晨醒来
  因错失了最好的时代而大声哭泣的人。
  凤凰山大雪
  大雪封山。
  这时,若有一两老友,围着火炉
  咬几口萧山萝卜干,
  随意瞎聊孟浩然风雪骑驴灞桥,
  武则天的镜殿,隋炀帝的迷楼,
  宋徽宗乃李后主转世,
  西晋元康五年的那场大火烧掉了
  孔子的木屐,王莽的头。
  或者走到小院,
  在新雪上画一幅《关公卖豆腐》,
  望一望山下雪气
  和金粉气笼罩的繁密市井。
  每到大雪的日子,
  大概总会想起那些晓莺啼断
  杨柳枝的青春年月,
  那时的我们都渴望得到《红楼梦》
  那枝埋在大雪下的金簪,
  现实却是
  透过《金瓶梅》里潘金莲的眼睛,
  我们看到大雪下埋着死尸。
  我們这些清醒时噤若寒蝉的老男人,
  在睡梦中,
  却学着这漫天大雪搅乱这世界——
  我们说梦话,我们打呼噜,
  我们咬牙切齿。
  而我平生第一次突然想到,
  儿时那些栖息在院子楝树上的公鸡,
  是怎样捱过大风雪之夜的,
  寒冷锁不住他们的喉咙,
  五更时,照样发出黄钟大吕的金石之声。
  立春信笔
  多么晴朗的早晨,何况又是立春。
  两年前的立春,我动身还乡,
  六年前的立春,我写了《立春试笔》——
  那时我还住在山上,
  那时我家丫头正在换牙,
  我头发茂密……
  唯有好好生活,
  方不辜负这明媚的立春天气——
  不妨忘记那些泥泞的日子,
  不妨多吃,
  不妨墙上乱画,
  不妨阳光下多摆一些镜子,
  角落里堆积的那些无用的空瓶子,
  今天就用来装我们的快乐,
  不妨学一学古人的样子,欢天喜地
  到湖边迎春。
  野鸭戏水,保俶塔积雪闪耀,
  白堤,人来人往,
  每个人脸上都荡漾着喜气,
  忽然吹来
  一阵喜欢甜食的
  东风,吹走了小女孩手里的棉花糖……
  酒后雪夜游西湖
  悠悠荡荡,我们走过老色鬼
  白居易铺设的白沙堤。
  粗野的笑声惊扰了她的迷梦,
  这棵八百年的香樟树
  蟠着另一条修炼的白蛇。
  就算她醒来
  化身俏丽的小娘子
  降临人间,我们也太老了,
  老得像那断桥下
  断头的残荷。
  宝石山上保俶塔灯火辉煌,
  我们站立的地方,
  在南宋是一座关王庙。
  天飘着金粉,
  这片最销魂的湖水,
  自古以来
  只繁衍市井和风月。
  夜太黑了,我们这群老恶棍,
  再不《猛回头》,
  就会走进冯小青、苏小小的坟墓。
其他文献
那摊血迹周边已经拉起了警戒线,人们的声音混沌轻袅,像从极远的地方飘过来。江冬膝盖发软,脑子里如被马蜂蜇了,肿痛、眩晕,头重得要从脖子上跌下。  回来路上,罗大头和泥鳅他们故意扯着嗓子说话,声音越大,抖得越明显,恐惧中夹带着莫名的兴奋,搞得那个人似他们杀的一样。江冬走得很慢,低着头一声不吭。罗大头转过身,在江冬面前屈膝弯腰,喂,江小妞,你脸怎么那么白?吓死了吧,哈哈。走在前面的几个都回过了头,一起哈
期刊
《南昌记》中写到:  在此我想告诉朋友们一个生活的道理,虽然教人生活道理的人基本上都是傻子,但我还是忍不住做一次傻子。这个道理就是,如果我们按照生活的惯性走,我们就会失去很多新奇的体验。  这比主人公最后还是没能和刘玲搞搞关系更让我印象深刻。这段话可以看作对《南昌记》的印象式概括——日常生活惯性的真实写照。人们其实很难在生活的惯性中捕捉到新奇的体验与感受。  从标题开始,读者就知道了这是一个关于南
期刊
上海黄浦区自忠路,是一条有百年历史的老弄堂,这里曾是老宝盛(恒记)银楼的所在地。1914年,年仅16岁的张人亚经亲友介绍,来到上海老宝盛(恒记),正是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之后,随着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他开始了以社会职业为掩护的革命生涯。  阳春三月,我们一行人走进这里,弄堂里弥漫起来的晨雾,被阳光照射出一团一团黄晕来,历尽了经年风霜的淡淡石墙,沉淀了岁月的痕迹,遮天蔽日的悬铃木,迎風舒展挺
期刊
死亡天使  他越过花岗石院落走来,  灰色羽毛在他的黑翅上闪烁。  他抚摸树、水和猫,  扫视天空的镜子。  尽管风停了,池塘也战栗,  门台上的猫像耗子  攻击空气。树木的血开始胶着,  白昼点点滴滴落在褐色草丛上。  百年的橡木门  像新生者尖叫。透过黄色的雾  病人的眼睛看见:彩虹  像咯咯叫唤的鹦鹉猛然落下。  钟为生者而数点时间,  蜘蛛把网悬挂在群星中间,  那天使,进入了壁炉的炉膛,
期刊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阴云密布的下午,天气沉闷,蚊虫们压低了飞行的高度,在门口盘旋。我抬头看着天上的黑云一点一点地从远处推过来。它们一层压着一层,云边像排过来的浪花。我真担心从这些黑云里会钻出西游记里的妖怪来。我等了一会,钻出来的不是妖怪,而是一道亮光,紧随而来的是沉闷的雷声。会不会有妖怪钻出来是我一直担心的事。我手里攥着一张烙饼,那张烙饼里卷着一根蘸了酱的大葱,是奶奶给我卷的。我咬了一口。几秒钟后一股
期刊
半边人  第一次看见半边人,我目瞪口呆,仿佛有一个江湖耍刀高手,一刀劈下,一个完整人的中轴线,由上自下,一分为二。不偏不倚、不多不少。  于是,我面前的半边人:独眼、独耳、独臂,半边脸,保留着半个鼻半张嘴。他穿的衣裤,也是半边。半边的剖面封闭着。  半边人凭着独腿一蹦一蹦,出现在婚姻中介所。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我以为他是来寻求另一半——女人。他说他来找个工作。  这倒是符合婚姻中介的宗旨——为你找到
期刊
(上)  纽约没有春天,严冬刚不见了身影,各类花儿就热闹地粉墨登场,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夏天的炎热在夹缝里莫名其妙地不期而至,所以暖气一停,空调即刻跟上,全然没有转换的时间和空间。就像被迫听只有一个台的广播节目,好容易有点新鲜的调子,还没来得及享受和品味,尖叫嘈杂之声就蜂拥着取而代之了。  秦淑非常不适应,她的家乡可以勉强算中国的江南地带,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春暖花开是和着绵绵细雨的轻盈脚步缓
期刊
一、横河老街  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横河,就是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流。  当下许多知名的古镇,如同里、周庄、乌镇、西塘、甪直、南浔,其兴起与成名,皆同水有关。横河虽不及这些古镇那么有名,它的发展轨迹却与之颇为相似。可以这样说,横河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故事剧情,所有的繁衍生息最初都是围绕着这条河流展开的。  南宋嘉泰年间,此间曾建横河堰桥,后来因河兴市,形成集镇,史称“横河市”,并以之名镇,一直沿用至今
期刊
邹元辉2018年12月出版的《历程》是描绘国企职工工作与生活的长篇小说。小说一开始从杨昌祥对未来的惶恐与迷茫入笔,作为被拆迁棉场的党支部书记,固执地认为只有懂农活才能生存繁衍。于是坚持带年仅6岁的大业和4岁的小业起早去刚开发的荒地种庄稼,手把手教两个儿子干农活。如此艰辛的劳作,换来的也不过是五斗橱、“三五牌”台钟、锄头、簸箕、咸菜、泡饭等生活场景。作者的开局非常妙,平铺式地把1974年人们现实的生
期刊
艾川,原名庞小伟,男,1973年3月10生,河南省作协会员。习诗多年,曾在《星星》《诗刊》《扬子江诗刊》《青年文学》《北京文学》《文学港》《解放军文艺》等刊物发表诗作。  中原辞  诸侯纷争的,恰是我要放弃的  赤野千里给你们,我只要一亩薄田  逆着前行的刀光一退再退,空出的城池如骷髅  三天三夜的大雪也无法修复它庄重的容颜  寒风刮骨,烟尘滚滚而去,阡陌蚕食双足  脚印里,野花野草挤破傲慢的千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