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研究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5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子”是中西方文化中共有的现象,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会遇到因面子问题而引发的文化冲突。本文以电影《刮痧》、《喜宴》中的冲突为例,分析不同“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差异和文化根源,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面子;文化差异;价值取向;跨文化交际
  中西方文化差异是电影经常反映的素材,电影《刮痧》和《喜宴》生动形象的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对“面子”的不同观点和看法。本文以电影片段为切入点,分析“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和文化根源,从而让交际者提高对社会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敏感度,减少因“面子”引发的文化冲突。
  一、中西方对“面子”的理解差异
  (一)西方人的“面子论”
  英国学家Brown和Levi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公众中的社会形象”,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即个人的正面自我形象,期望受到认可或赞许。西方的“赞美文化”就是典型,如“You look good today”;消极面子,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让对方有充分的自由选择和决定权。凡有违交际者自由愿望的行为就是对交际者消极面子的侵犯。因此,既要维护积极面子,又要照顾消极面子,才能在交际中给彼此留足面子。
  (二)中国人的“面子观”
  在中国文化和社会关系中,“面子”往往代表个人荣誉、地位和尊严,是调节和支配中国人社会行为的重要准则。在人际交往中,最关键的是如何保住面子,例如鲁迅笔下的阿Q,他的“精神胜利法”就是一种为保住面子而进行的心理上的自我防御行为。中国人注重“赏脸”,避免“丢脸”,极力要“给面子”和“顾全面子”,因此只有注意到自己和他人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知道如何维护他人的面子,又能施行相应的言语行为,才能给自己保住面子。
  二、中西方“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差异
  (一)“避免冲突”和“就事论事”
  电影《刮痧》中,有这样一幕:
  保罗父亲:“我只相信事实,你不应该打丹尼斯!”
  许大同:“我为什么打我自己的儿子?还不是因为尊重你,为了给你面子!”
  保罗父亲:“什么乱七八糟的中国逻辑!打你自己的孩子怎么可能是给我面子!”
  中国有很多“许大同”们,他们会因为自家孩子欺负了别人,主动负荆请罪,甚至当场打骂孩子,借己之手替对方家长出气,贬己尊人,给足对方宽宏大量的“面子”。同时表明绝不纵容孩子犯错,保住自己家教严格的“面子”。然而,西方也有很多“保罗父亲”,认为“打孩子”是一种虐待儿童的行为,与道歉无关。他们倾向于就事论事,不留情面地将施虐者告上法庭。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违反了社会准则或信条,就不应该“给面子”。
  美国学者Hall曾提出强弱语境文化的概念。中国文化是典型的强语境文化,寻求和谐共处,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发生冲突。而一旦发生冲突,人们倾向维护双方的面子,避免矛盾升级。西方文化则是弱语境文化,强调个人意见和差异。在西方人眼里贬低自己是愚蠢的行为,更不能说是尊重别人的表现。他们要求建立“平等性”的关系。他们主张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适度的冲突是一种积极行为。
  (二)强调“面子”和尊重“自由”
  电影《喜宴》中身在美国的高伟同为了应付父母催婚压力,决定和朋友假结婚并简单办理登记了事。母亲得知孩子的计划之后,表示坚决不赞成。原因是婚姻大事,草草了事无法给亲朋好友交代。
  中国人十分看重婚嫁丧娶这类大事。如果主人不邀请宾客,亲朋好友会认为主人瞧不起自己;宾客越多,越说明主人受人尊敬。婚礼的盛大程度直接说明主人的社会地位和家庭财富实力。作为退伍高官,高父高母不能接受到公证处办理手续就算结婚的想法,认为如此草率寒酸的做法,让他们把东方人的面子丢失殆尽。但是对于伟同,他的内心已经基本西化,认为结婚是个人的事情,与别人无关,他没有必要为炫耀或者迎合而违背自己的意愿。
  这个例子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在“面子”问题上的差异。中国人更看重积极面子,更重视自己被他人的认可以及对他人的肯定,以确保自己或他人在公众中的良好形象。相反,西方文化更注重对消极面子的维护。人们希望自己的行为不受干涉,不会在主观上迁就他人而使自己的自由权受到影响。如果被迫改变自己的观点或者被迫做某事,他就是丢了面子。所以,在跨文化交际中往往会因为中西方的这种差异,对彼此造成“面子威胁”,引发矛盾冲突。
  三、中西方面子差异的文化根源
  回顾历史,中华文明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和人们聚族而居的基础之上,逐步形成了集体主义价值观,表现在人际交往中就是更注重和谐共赢。另外,儒家文化影响深远,“夫礼者自卑而尊人”、“仁爱”和“中庸”要求人们做到“泛爱众而亲仁”,在言行中,为对方留面子,尽量避免矛盾。因此,人们在决定言行时,往往在考虑自己的意愿之外,很大程度上会顾忌言行是否与外部期待相一致,是否符合社会群体的愿望。
  相反,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影响,强调民主和自由。“文艺复兴”宣扬“人文主义”,使人们追求自我实现,强调个人奋斗,重视个人价值。同时宗教对西方人有根深蒂固的影响,基督教信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鼓励人们突出自我,重视自我。随着近代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方的确立,人口频繁流动,不易形成稳定的群体关系,西方人的群体意识较低。因此,在个人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个人的情绪、愿望、目的和隐私会得到尊重。只要言行举止、处事风格不妨碍他人,一切由个人自主并为之负责。
  四、结语
  中西方“面子”文化差异是不同文化价值观差异的反映。中国的面子观是以集体主义为基础的,更加强调积极面子;西方的面子观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更加强调消极面子。我们通过比较找出其中文化根源,从而得知:面子观影响下的言语行为差异是特定文化价值的反映,只有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理解其本质特征并习得相应语言策略,才能创造相互交往的共同基础,以便更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Edward T.Hall.Beyond Culture[M].New York:Anchor Press,1976
  [2]Brown,P.& S.Levinson.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3]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4]顾曰国.礼貌、用语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04)
  [5]鲁瑜.面子:中西方文化冲撞与解读[J].湖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05)
  [6]郭峥嵘.中西方文化中“面子”的比较和分析[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
  [7]孙敏.中西方面子语言策略使用差异的文化解析[J].海外英语,2012(11)
其他文献
《棉被》是田山花袋在明治四十年发表的作品。此作品作为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品所广为人知。以“平面描写”这一文学理论为基础所创作出的此作品,在发表的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给当时的文坛以猛烈的冲击。因此,受到了多方面的关注,也有有许多的评论家对此进行评论。从目前的研究现状来看,大多数的研究都认为此作品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内容仅局限与作者周围的事物,比较缺乏社会性。如果从此作品的内容来看,此种说法可能
期刊
摘要:松本清张打破了以江户川乱步为代表的本格派和以横沟正史为代表的变格派推理小说模式,开拓了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的先河。《雾之旗》是松本清张于1961年3月由中央公论社发行的长篇小说。小说对于日本司法界的种种畸形与荒谬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的同时,也暴露了当时社会中种种人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以《雾之旗》为代表的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中人性表现上的“善”与“恶”,来探究松本清张这一文学主题的形成根源。  关键词
期刊
摘要:“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所创作的动画角色几乎不论男女老少,都能随便例举出一二。这些角色能如此的深入人心,这些单纯用画笔勾勒出的形象可以如此有血有肉的活在观众的记忆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归结于“皮克斯”创作故事的能力。而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在创作好剧本的同时,“皮克斯”为笔下的角色开拓了属于它们自己的世界,让这些动画角色有了自己的灵魂,有了自己的生命。因此,我们会不断地追寻这些角色的故事,跟着这些角色
期刊
摘要:略萨以其高度的艺术创新性,在小说叙事艺术中进行了立体主义实验,成功地运用了绘画中的并置和拼贴技法,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略萨;并置;拼贴;立体主义  秘鲁作家略萨被视为拉美“结构现实主义”集大成者,他凭借“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犀利刻画”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神入化地通过叙事的技巧立体地展示历史和现实,令人叹为观止。立体主义
期刊
摘要:历来董其昌的书画作品真伪备受争议,本文以《峰峦浑厚图》为例,先阐述董其昌的个人风格,然后从董其昌书画特点“不画很工整、细腻、"内行"的山水画,不画人物、舟车、屋宇,只画些写意的,不在行的山石、树木、房舍等。”“追求生拙之趣”,题款“亲笔书画一般用楷书,工整、规矩,秀中见拙。而代笔书画,常写行书或草书,用笔随便。”等方面进行分析,对《峰峦浑厚图》进行真伪判别。  关键词:董其昌;《峰峦浑厚图》
期刊
摘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Flash成为了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的一种数字艺术发展的趋势。简单的Flash动画在网页宣传中无疑增添了一份生动和吸引力,Flash在网页设计中开创了数字媒体艺术的一种新潮流或者是一种趋势。  关键词:Flash动画;网页制作;互动  网络以其前所未有的趋势在信息传播领域发生了根深蒂固的变化,许多企业的宣传越来越依赖于网络的宣传力度。在宣传和开发应用程序时,美化网页
期刊
摘要:本文从剪纸艺术高度概括着手、试图从高度简洁的造型特征、构图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剪纸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启示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设计艺术的创新。  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剪纸是他们表达对这些周围事物的感受艺术形式之一。  一、神似的美
期刊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资助,项目编号:CX2015SP377】  摘要:中国山水画以笔墨为表达语言,诉说着整个山水画的发生发展和趋势,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有了雏形,隋唐时开始独立,成熟于五代北宋时期,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独特产物。21世纪是中国画繁盛发展的新世纪,其作为东方画派的主要画种,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平民精神”使得山水画在不断地发展变革中找寻到新的着力点。文章从分析谢定超先
期刊
摘要:电影《归来》弱化“文革”对人性的摧残,着重表现陆、冯二人穷尽一生的守候。采用大面积留白的叙事手法,钢琴单音配乐的形式,使得原本悲伤的故事流露出些许温情。从个体生命发掘出时代印记,展现个体的等待、坚守和期盼,突出特殊年代的人性光辉。  关键词:叙事;留白;配乐;人性  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永远无法脱离时代营造的境遇,无法拒绝时代给予的喜悦。在与时代的抗争中,岁月蹉跎了意志。归去来兮,家园将芜胡不
期刊
摘要:“文革”时期的中国历史是个敏感却常常不得不提到的话题。纪录片则是最为真实的时代影像记录。在1972年,享誉世界的电影大师安东尼奥尼受邀来到中国,拍摄了一部长达3小时40分钟的大型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是文革时期中国珍贵的影视记录,而拍摄前后的风波则体现了中西电文化观念的碰撞。  关键词:文革;纪录片;影像真实;文化观念  “文革”时期的中国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陌生而熟悉的存在,陌生是我们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