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略萨以其高度的艺术创新性,在小说叙事艺术中进行了立体主义实验,成功地运用了绘画中的并置和拼贴技法,打造了一个立体化的文学世界。
关键词:略萨;并置;拼贴;立体主义
秘鲁作家略萨被视为拉美“结构现实主义”集大成者,他凭借“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犀利刻画”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神入化地通过叙事的技巧立体地展示历史和现实,令人叹为观止。立体主义是 20 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强调从空间上突破传统,力求在多纬度的视野中表现对象的多个侧面,通过大胆的变形重组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特征,略萨的小说和立体主义画派所强调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并置
并置,首先应被看作是一种绘画概念。德国的莱辛曾把艺术划分为视觉艺术
和叙事艺术,认为绘画是以空间共存性为基础的并置艺术,而小说则是以时间连续性为基础的时序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绘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点,对一物体作分解,然后把得到的多种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并置,以便相互渗入而成为一个整体形象,毕加索的《阿维农少女》就是这个结论最好的阐释。
20 世纪现代主义作家打破了艺术的界限,在文学创作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
并置不是简单地把两个事物放到一起,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给并置下了这样的定义:并置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放置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并置就是‘词的组合’,就是‘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1]
《狂人玛伊塔》是最能表现作者运用不同角度叙述者讲述的并置的作品。小说中作者把26个不同版本的玛伊塔故事结构成一个文本。26位叙事人分别以同学、亲戚、同志、暴动同仁、敌对党人等各种身份,分别叙述玛伊塔的童年、少年、老年、党内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武装暴动的经过,玛伊塔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使读者对玛伊塔形成多角度的立体观察。26位叙事人由于所处的叙述语境不同,叙述风格各不相同,小说的叙事文本实质上就是由26个不同的版本构成的,不同版本之间构成了相互补充和相互冲突的一个整体。26个叙述者的叙述,如同立体主义绘画一样被切 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使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非常复杂,构成了一个结构的迷宫,使文本在结构上具有了鲜明的立体感。作者将不同叙述者的叙述并置在一起,使得小说成为了一场大型对话,这也是宏观并置所期待的效果。
叙事结构上的宏观并置还体现在多重故事的并置,这种手法被评论家称为
是“中国套盒”。并置手法的使用,能够使所得到的整体比所有局部的总和更大。在略萨的小说中,并置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使小说蕴含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更有效地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增加了阅读难度,迫使读者积极参与意义生产,从而使得作品表面无序的形式成为内容,成为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拼贴
“拼贴”(collage)一词来自法语“coller”,本属于美术用语,原指绘画艺术中将异质材料碎片拼接、粘贴在一起的构图方法。《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 19世纪就有人把各种剪下的纸片拼贴成为装饰作品。可见拼贴画的最初目的是为装饰作品服务,但拼贴画绝非只为装饰作品所用,这种方法曾为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所采用,并在 20 世纪 60 年代流行于欧美的视觉艺术领域。艺术家将彩色的纸片、印刷品以及不同的材料,先用胶粘合到画布上,再经过艺术处理,使绘画与这些保持着各自特性的物体有机地混合为天然一体。在立体主义作品中,艺术家利用实物、报纸、画片、相片、布块等,根据设计意图剪裁成需要的形状,粘贴到画面上,产生出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通过与异质的现实的协调,艺术的外观解体,经验现实中的碎片被引入到作品中,从而承认这种断裂,并使之变成审美效果”。[2]拼贴画在艺术上成为了一种大众艺术,同时“拼贴”也成为一种写作技法,在后现代小说中流行。
文学拼贴,是指在文学作品中粘贴进其它性质的文本,如“他人语录、广告词、新闻报告、典故、外语、菜单、图画等等”。[3]文字意义上的拼贴。如《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出现了多种非通常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包括:潘达雷昂向上级提交的不断汇报任务进展的工作报告,潘达雷昂之妻给妹妹的信件,上级下达的密令,财务部门的决议,卫生所的内部规定,随军神甫向上级打小报告的函件,海陆空军种间的合作决定,潘上尉下达的服务须知,统计报告,密码电报,辛奇的敲诈信,绝密公文,劳军女郎向潘上尉妻子的求救信,随军神甫司令的辞职申请,亚马逊电台的广播稿,《东方日报》的报道专号,安葬仪式上的悼词,以及报纸社论,这些可视为立体主义艺术家进行拼贴所使用的“成品”,孤立地看,它们如同一幅幅拼贴画,但这些孤零零的拼贴画都与秘鲁社会的全景图发生着联系。略萨把现实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日常文件拼贴起来放在一个共同的文本之中,使读者眼前一亮,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也增加了文本的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略萨还在作品中使用“图画语言拼贴法”,即在作品中插入图片或涂鸦画等视觉艺术作品。作者以一个小说家的超凡想象力,在文字叙述中引入图画叙述,使以文字语言为叙事载体的小说创作进入到兼有文字语言与图画语言作叙事载体的多维叙事阶段。略萨在小说《继母颂》中,别出心裁地插入六幅彩色名画,借画发挥,杜撰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分别是佛兰德斯美术家约尔丹斯于 1648 年创作的油画《利迪亚国王坎道尔向首相希赫斯展示他的女人》、费尔南多的《通向门迭塔之路》、法国画家布歇 1742 年的作品《月神狄爱娜小憩》、《头像》,意大利画家安吉利科在 1437 年创作的《圣母领报》等。
拼贴技法在略萨小说中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对一个小说家最大的难题——使用性质不同、价值不同有着深刻差异的材料,创作出一部完整统一的小说。而且也完全解构了传统小说文本固有的结构模式,创造出一种结构奇特的小说文本。略萨在小说中发挥了其天才般的创造力,把不同时空和不同性质的文本拼贴在同一小说文本中,从而不仅使小说在内涵上具有了立体性,而且使小说在形态上也呈现出很强的立体色彩,扩大了文学的审美空间。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C].秦林芳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0
[2][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02:156
[3]胡全生.拼贴画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运用[J].外国文学评论.1998(04)
关键词:略萨;并置;拼贴;立体主义
秘鲁作家略萨被视为拉美“结构现实主义”集大成者,他凭借“对权力结构制图学般的细腻描述和他对个人的抵制、反抗和挫败形象的犀利刻画”获得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他出神入化地通过叙事的技巧立体地展示历史和现实,令人叹为观止。立体主义是 20 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绘画流派,强调从空间上突破传统,力求在多纬度的视野中表现对象的多个侧面,通过大胆的变形重组等手法来表现对象的特征,略萨的小说和立体主义画派所强调的特征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并置
并置,首先应被看作是一种绘画概念。德国的莱辛曾把艺术划分为视觉艺术
和叙事艺术,认为绘画是以空间共存性为基础的并置艺术,而小说则是以时间连续性为基础的时序艺术。早期的立体主义绘画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视点,对一物体作分解,然后把得到的多种元素重新组合,形成并置,以便相互渗入而成为一个整体形象,毕加索的《阿维农少女》就是这个结论最好的阐释。
20 世纪现代主义作家打破了艺术的界限,在文学创作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
并置不是简单地把两个事物放到一起,约瑟夫·弗兰克在《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给并置下了这样的定义:并置是指“在文本中并列地放置那些游离于叙述过程之外的各种意象和暗示、象征和联系,使它们在文本中取得连续的参照与前后参照,从而结成一个整体;换言之,并置就是‘词的组合’,就是‘对意象和短语的空间编织’”。[1]
《狂人玛伊塔》是最能表现作者运用不同角度叙述者讲述的并置的作品。小说中作者把26个不同版本的玛伊塔故事结构成一个文本。26位叙事人分别以同学、亲戚、同志、暴动同仁、敌对党人等各种身份,分别叙述玛伊塔的童年、少年、老年、党内生活、社交生活、家庭生活以及武装暴动的经过,玛伊塔在每个人心目中的形象都是不同的,使读者对玛伊塔形成多角度的立体观察。26位叙事人由于所处的叙述语境不同,叙述风格各不相同,小说的叙事文本实质上就是由26个不同的版本构成的,不同版本之间构成了相互补充和相互冲突的一个整体。26个叙述者的叙述,如同立体主义绘画一样被切 割成大小不同的板块,使一个简单的故事变得非常复杂,构成了一个结构的迷宫,使文本在结构上具有了鲜明的立体感。作者将不同叙述者的叙述并置在一起,使得小说成为了一场大型对话,这也是宏观并置所期待的效果。
叙事结构上的宏观并置还体现在多重故事的并置,这种手法被评论家称为
是“中国套盒”。并置手法的使用,能够使所得到的整体比所有局部的总和更大。在略萨的小说中,并置手法的成功运用不仅有效地拓展了小说的空间范围,扩大了作品的艺术容量,使小说蕴含更为深刻的思想意义,更有效地展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面貌,而且增加了阅读难度,迫使读者积极参与意义生产,从而使得作品表面无序的形式成为内容,成为作者表达自己思想的媒介,使小说呈现出强烈的艺术魅力。
二、拼贴
“拼贴”(collage)一词来自法语“coller”,本属于美术用语,原指绘画艺术中将异质材料碎片拼接、粘贴在一起的构图方法。《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说 19世纪就有人把各种剪下的纸片拼贴成为装饰作品。可见拼贴画的最初目的是为装饰作品服务,但拼贴画绝非只为装饰作品所用,这种方法曾为立体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画家所采用,并在 20 世纪 60 年代流行于欧美的视觉艺术领域。艺术家将彩色的纸片、印刷品以及不同的材料,先用胶粘合到画布上,再经过艺术处理,使绘画与这些保持着各自特性的物体有机地混合为天然一体。在立体主义作品中,艺术家利用实物、报纸、画片、相片、布块等,根据设计意图剪裁成需要的形状,粘贴到画面上,产生出一种奇特的艺术效果。“通过与异质的现实的协调,艺术的外观解体,经验现实中的碎片被引入到作品中,从而承认这种断裂,并使之变成审美效果”。[2]拼贴画在艺术上成为了一种大众艺术,同时“拼贴”也成为一种写作技法,在后现代小说中流行。
文学拼贴,是指在文学作品中粘贴进其它性质的文本,如“他人语录、广告词、新闻报告、典故、外语、菜单、图画等等”。[3]文字意义上的拼贴。如《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中出现了多种非通常小说中的叙述语言,包括:潘达雷昂向上级提交的不断汇报任务进展的工作报告,潘达雷昂之妻给妹妹的信件,上级下达的密令,财务部门的决议,卫生所的内部规定,随军神甫向上级打小报告的函件,海陆空军种间的合作决定,潘上尉下达的服务须知,统计报告,密码电报,辛奇的敲诈信,绝密公文,劳军女郎向潘上尉妻子的求救信,随军神甫司令的辞职申请,亚马逊电台的广播稿,《东方日报》的报道专号,安葬仪式上的悼词,以及报纸社论,这些可视为立体主义艺术家进行拼贴所使用的“成品”,孤立地看,它们如同一幅幅拼贴画,但这些孤零零的拼贴画都与秘鲁社会的全景图发生着联系。略萨把现实生活中的司空见惯的日常文件拼贴起来放在一个共同的文本之中,使读者眼前一亮,达到“陌生化”的效果,也增加了文本的容量。
值得注意的是,略萨还在作品中使用“图画语言拼贴法”,即在作品中插入图片或涂鸦画等视觉艺术作品。作者以一个小说家的超凡想象力,在文字叙述中引入图画叙述,使以文字语言为叙事载体的小说创作进入到兼有文字语言与图画语言作叙事载体的多维叙事阶段。略萨在小说《继母颂》中,别出心裁地插入六幅彩色名画,借画发挥,杜撰出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分别是佛兰德斯美术家约尔丹斯于 1648 年创作的油画《利迪亚国王坎道尔向首相希赫斯展示他的女人》、费尔南多的《通向门迭塔之路》、法国画家布歇 1742 年的作品《月神狄爱娜小憩》、《头像》,意大利画家安吉利科在 1437 年创作的《圣母领报》等。
拼贴技法在略萨小说中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对一个小说家最大的难题——使用性质不同、价值不同有着深刻差异的材料,创作出一部完整统一的小说。而且也完全解构了传统小说文本固有的结构模式,创造出一种结构奇特的小说文本。略萨在小说中发挥了其天才般的创造力,把不同时空和不同性质的文本拼贴在同一小说文本中,从而不仅使小说在内涵上具有了立体性,而且使小说在形态上也呈现出很强的立体色彩,扩大了文学的审美空间。
【参考文献】
[1]约瑟夫·弗兰克.现代小说中的空间形式[C].秦林芳编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70
[2][德]彼得·比格尔.先锋派理论[M].高建平译.北京:商务印刷馆,2002:156
[3]胡全生.拼贴画在后现代主义小说中的运用[J].外国文学评论.199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