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剪纸艺术高度概括着手、试图从高度简洁的造型特征、构图方式以及文化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为剪纸艺术对当代设计的启示进行较为系统的探索。使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推动设计艺术的创新。
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剪纸是他们表达对这些周围事物的感受艺术形式之一。
一、神似的美学价值
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用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地喻示对象使之充满活力。[3]剪纸艺术就是在吸取这种传统工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把直观具象性和瞬间永恒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剪的过程就是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的演化,过滤和升华的过程;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美的追求倾注,体现过程。
(一)简炼概括,脱形写神
民间剪纸由于自身的局限,制约了它不善于表现纷繁复杂的场面。力求单纯,但不等于单调,以少寓多凝练,传神为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徒手行剪,随心所欲
剪纸艺术大部分是由祖辈等传授下来的技能,而这些技能通常是衡量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由于没有特定的标准大部分剪纸作者不画稿,不依样,兴趣所至,随意剪来,这样的剪纸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剪者得于心,看者会于意。这些平衡,参差,平斜,不齐的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美妙结合构成的律动美,随意美大有“画到生时是熟时”之意。用过老人的话说:“剪不齐挺受看。”剪者虽不知此论,但在艺术实践中深谙此道。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1]因此只有,在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突出剪纸的特点。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
二、托物言志的美学观
民间剪纸中借物抒怀取谐音寓意,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剪纸艺术的处理中难以用具象表达的内容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谐音寓意于自然中出深邃
在民间剪纸作品中,反映对偶婚配,歌颂生命繁衍,祝贺新婚和合的象征物常见的有扣碗”花,诸如龙与凤,蝶恋花,鱼搜莲等等。
(二)富于装饰,于形式美中强化主题
装饰主要为适应剪纸必须连接这一特殊工艺制作的要求。装饰在民间艺术家来说不是简单的填补空白,装饰和表现是同一的。马蒂斯语,是作者把诸多现实概念回返到视觉的纯粹可观性。[4]然后有选择地运用在某幅剪纸里,以达到进一步丰富,充实主题思想和美化作品的目的。
三、合情违理的审美观
民间剪纸,最大特点是随心所欲。
(一)物与物相重的透叠表现
透叠是民间剪纸表现深层与表达作者联想,想象和情感里面透视的一种艺术语言。
(二)无纵深透视的平面构成
剪纸作品中不见前后之间的纵深变化,各种物体互不遮挡,充分展示各自的美,民间艺术家们习惯于根据对物的实用去理解认识,并且以宏观俯瞰式表现事物的思维方法,她们重于抒写心灵,长于平面构成,常常以巧妙的连接产生与现在画派相似的艺术效果。其实,在这些巧手的作者说来,没有什么特意追求的现代感,他们运用的只是传统遗留下和从上几代人那学来的结构布局法则。神用象通,心以理应是他们最真挚的感情的表达和剪纸艺术的造型真谛。
(三)追求人物形象的完整效果
求完整是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
宁肯违理断笛,也要保持手的完整形象。信手一剪出神奇。这神来之笔是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中溢出的正是这样的神品才显露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极高的审美价值。
(四)多角度印记的组合结构
生活的丰富,使人的视觉感知印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在剪纸艺术中,同一画面可容多种角度的感受印记,依此产生物体的变形。在作者来说变形与不变形是不存在的持剪直铰就是这样。
四、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阐释与“情感真理”的发现
质料,色彩,形状,并具有联想性。这些都是剪纸艺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把直观具象性和瞬间永恒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既满足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寓意又增加了装饰意味的美感。民间艺术由特定的功能、形态、性质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的范围,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同时在其时代发展中不断的茁壮成长。
五、吉祥祝愿的美学特点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仙鹤》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延年益寿”,玄鸟是“春神之使者”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与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2]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
六、结语
剪纸又名“窗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的理念结合,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探寻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如何使当代设计从剪纸艺术的造型和构图中得到启迪,再发掘、再认识剪纸作品中的元素语言,使其能够“古为今用”,丰富当代设计的语言符号和表述能力,是非常值得设计界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亦是本文的主旨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出版社,2006
[2]孙建群.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段改芳.民间剪纸艺术的美学特色[J].美术,1986
[4]刘再复.李泽厚美学概论[J].北京:三联书店,2006
关键词:民俗文化;剪纸艺术;美学特征
中国民族在其发展的漫长岁月中以勤劳和智慧为人类工艺文化历史创造了境界独到风范高雅,魅力永恒的工艺造物样式。剪纸是他们表达对这些周围事物的感受艺术形式之一。
一、神似的美学价值
中国工艺思想历来重视造物在伦理道德上的感化作用,它强调用的感官愉快与审美的情感满足的联系,而且同时要求用这种联系符合伦理道德规范。受制于强烈的伦理意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通常含有特定的寓意,往往借助造型,体量,尺度,色彩或纹饰来象征地喻示对象使之充满活力。[3]剪纸艺术就是在吸取这种传统工艺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把直观具象性和瞬间永恒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
剪的过程就是生活的真向艺术的美的演化,过滤和升华的过程;也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审美心理和美的追求倾注,体现过程。
(一)简炼概括,脱形写神
民间剪纸由于自身的局限,制约了它不善于表现纷繁复杂的场面。力求单纯,但不等于单调,以少寓多凝练,传神为剪纸艺术的最高境界。
(二)徒手行剪,随心所欲
剪纸艺术大部分是由祖辈等传授下来的技能,而这些技能通常是衡量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由于没有特定的标准大部分剪纸作者不画稿,不依样,兴趣所至,随意剪来,这样的剪纸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剪者得于心,看者会于意。这些平衡,参差,平斜,不齐的线条与线条之间的美妙结合构成的律动美,随意美大有“画到生时是熟时”之意。用过老人的话说:“剪不齐挺受看。”剪者虽不知此论,但在艺术实践中深谙此道。剪纸的基本材料是平面纸张,加上由于受到材料的限制,剪纸不善于表现多层次复杂的画面内容和光影效果及物象的体积、深度和起伏。[1]因此只有,在上采用平视构图,即将物体和景象由立体形象变为二维空间平面形象,通过对表现素材进行大胆取舍,删繁就简,用简练的线条进行概括,使画面重点突出、黑白关系虚实相衬,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突出剪纸的特点。在创作者的剪刀下,剪纸成了没有体积、没有空间、不讲、不顾比例,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的自然挥洒,大胆的创造。
二、托物言志的美学观
民间剪纸中借物抒怀取谐音寓意,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剪纸艺术的处理中难以用具象表达的内容咸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谐音寓意于自然中出深邃
在民间剪纸作品中,反映对偶婚配,歌颂生命繁衍,祝贺新婚和合的象征物常见的有扣碗”花,诸如龙与凤,蝶恋花,鱼搜莲等等。
(二)富于装饰,于形式美中强化主题
装饰主要为适应剪纸必须连接这一特殊工艺制作的要求。装饰在民间艺术家来说不是简单的填补空白,装饰和表现是同一的。马蒂斯语,是作者把诸多现实概念回返到视觉的纯粹可观性。[4]然后有选择地运用在某幅剪纸里,以达到进一步丰富,充实主题思想和美化作品的目的。
三、合情违理的审美观
民间剪纸,最大特点是随心所欲。
(一)物与物相重的透叠表现
透叠是民间剪纸表现深层与表达作者联想,想象和情感里面透视的一种艺术语言。
(二)无纵深透视的平面构成
剪纸作品中不见前后之间的纵深变化,各种物体互不遮挡,充分展示各自的美,民间艺术家们习惯于根据对物的实用去理解认识,并且以宏观俯瞰式表现事物的思维方法,她们重于抒写心灵,长于平面构成,常常以巧妙的连接产生与现在画派相似的艺术效果。其实,在这些巧手的作者说来,没有什么特意追求的现代感,他们运用的只是传统遗留下和从上几代人那学来的结构布局法则。神用象通,心以理应是他们最真挚的感情的表达和剪纸艺术的造型真谛。
(三)追求人物形象的完整效果
求完整是我国人民群众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
宁肯违理断笛,也要保持手的完整形象。信手一剪出神奇。这神来之笔是从自己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多年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中溢出的正是这样的神品才显露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与极高的审美价值。
(四)多角度印记的组合结构
生活的丰富,使人的视觉感知印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在剪纸艺术中,同一画面可容多种角度的感受印记,依此产生物体的变形。在作者来说变形与不变形是不存在的持剪直铰就是这样。
四、中国古代美学的现代阐释与“情感真理”的发现
质料,色彩,形状,并具有联想性。这些都是剪纸艺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把直观具象性和瞬间永恒性很好的结合在了一起,既满足了中国传统工艺造物寓意又增加了装饰意味的美感。民间艺术由特定的功能、形态、性质都远远超出了宫廷美术和文人美术的范围,从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格局,同时在其时代发展中不断的茁壮成长。
五、吉祥祝愿的美学特点
民间剪纸之所以能够得以长久广泛的流传,纳福迎祥的表现功能是其主要原因。地域的封闭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灾害等逆境的侵扰,激发了人们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渴求。人们祈求丰衣足食、人丁兴旺、健康长寿、万事如意,这种朴素的愿望,便借托剪纸传达出来。民间剪纸《仙鹤》是民间传统的主题纹样。据记载,鹤即“延年益寿”,玄鸟是“春神之使者”总称。在民间文化中鹿称为“候兽”,鹤称为“候鸟”,鹿鹤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民间鹿与禄同音,鹤又被视为长寿的大鸟,因此与在一起又有福禄长寿之意。在民间社会生产力相对低下的情况下,人力劳动成为生存的保证,摆脱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们永恒的理想。民间剪纸以各种形式表达出对生命的渴望,袒护生命,颂扬生命,表现生的欢乐,对生命的崇拜成为人们虔诚的信仰。《鹰踏兔》是民间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传统纹样,在民间流传极广。鹰喻“阳”,[2]同鸡、鸟、鸦一样。在民间神化中称太阳为“三足鸟”,民间称太阳为“鸦”。兔寓意“阴”民间称月为兔。鹰踏兔暗喻男女情爱,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民间剪纸中常见的坐帐花、喜花都以隐喻的方式表达出对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与追求。
六、结语
剪纸又名“窗花”,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自身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如何将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设计的理念结合,把传统民族文化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探寻设计创新的切入点;如何使当代设计从剪纸艺术的造型和构图中得到启迪,再发掘、再认识剪纸作品中的元素语言,使其能够“古为今用”,丰富当代设计的语言符号和表述能力,是非常值得设计界认真思考并付诸实践的迫切的课题,亦是本文的主旨内容。
【参考文献】
[1]王光敏.剪纸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民族出版社,2006
[2]孙建群.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
[3]段改芳.民间剪纸艺术的美学特色[J].美术,1986
[4]刘再复.李泽厚美学概论[J].北京:三联书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