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关键词:阅读;借鉴;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让很多教师头疼,而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回归阅读教学的本原
一篇课文,究竟该教些什么,作为老师是否想过?一篇课文,究竟该学些什么,作为学生又是否知道?如果教的人浑浑噩噩的教,学的人糊糊棚糊涂涂地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我们暂且把《课标》和考试抛在一边,放开想一想:读一篇文章究竟要达到哪些目的,才算读好了这篇文章?回归阅读的本原,我想阅读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读通文章。把一篇文章读得比较流利通畅,这肯定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文章都读不通谈何阅读?这就需要学习生字词语,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初步阅读。
第二是要讀懂文章。文章能读通了还要能理解文章,这也是阅读的起码要求。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段落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引申义象征义的理解等,认真讲起来也真不简单。
第三是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语文课本的选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通过阅读能让人在文章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审美美品味和品德修养,并逐步培养出鉴赏评价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四是学习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增增强写作能力。
再翻开现行的《课标》看一看,什么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等等,其实跟上面四条也差不多,只不过是更显理论高度。
三、阅读教学要有的放矢
清楚了阅读教学的目的,那我们面对一篇课文,应该如何抓好阅读教学呢?
(1)读通文章
首先,要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到了高段以后,有的师不
太重视甚至忽视了这个环节,认为那是小学低段应该做的事。其实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础环节,哪个阶段都应该做好,字词的积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其次是初读课文。最好是由教师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一次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样子。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遇到自己不能确定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通过1-3遍的朗读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2)读懂课文
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懂课文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教师讲得再多,对有些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但多读书对每个学生都有好处。
读懂课文首先要求能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对词语的理解除教师讲解和学生査字典之外,主要靠学生在阅读时在具体的语境里去领悟和理解,不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否则会损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是读懂句子。包括句子的表面意思、内含意思、引申义、象征义等。教师上课时为什么要提问?目的就是要检查一下学生读懂没有,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读懂句子和文章。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问?就应该从句子的表面意思、
内含意思、文章引申义及象征义去设置问题。明白了这些,能够帮助很大一部分教师消除上课时不知从哪些方面提问的茫然状态。
第三是读懂段落和篇章。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教师点拔、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段落和整篇文章的字面义、引申义、象征义等有正确的理解,同时具备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如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全篇文章说明了个什么问题?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等。
(3)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审美情操,要融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枯燥的的说教是难于达到效果的。教育融于情感之中,犹如盐之溶于汤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这一优势,通过恰到好处的煽情、声情并茂的朗通把学生引入文章情境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并逐步培养出鉴赏评价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应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作为最重要的手段。
(4)学习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除了会读文章、能懂文章、会欣赏评价文章外,学生
还应当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作者是从照些方面进行写作的?学会模仿与借鉴
文章的写作方法,也是阅读的重中之重。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树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激趣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7期
[2]胡富德.小学语文兴趣的培养[J].好家长,2015年21期
[3]鲍明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巧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1期
关键词:阅读;借鉴;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让很多教师头疼,而又不得不面临的问题。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
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展开主动阅读
兴趣是一种积极而活跃的非智力因素,是一种积极的认知心理倾向,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对阅读对象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阅读动机与学习,直接关系到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关系到阅读教学的成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兴趣为先导,要加强教学环节的设计,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与强烈的阅读动机,这样学生才能充分调动知识储备与生活阅历,才能形成更多富有个性化的见解。针对小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的特点,在阅读教学中我引入故事、游戏、多媒体等,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与趣味性,更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回归阅读教学的本原
一篇课文,究竟该教些什么,作为老师是否想过?一篇课文,究竟该学些什么,作为学生又是否知道?如果教的人浑浑噩噩的教,学的人糊糊棚糊涂涂地学,效果自然不会好。
我们暂且把《课标》和考试抛在一边,放开想一想:读一篇文章究竟要达到哪些目的,才算读好了这篇文章?回归阅读的本原,我想阅读的目的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是要读通文章。把一篇文章读得比较流利通畅,这肯定是阅读的基本要求,文章都读不通谈何阅读?这就需要学习生字词语,扫除文字障碍,进行初步阅读。
第二是要讀懂文章。文章能读通了还要能理解文章,这也是阅读的起码要求。理解包括对词语的理解、对句子的理解、对段落篇章的理解以及对文章引申义象征义的理解等,认真讲起来也真不简单。
第三是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语文课本的选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通过阅读能让人在文章情境中获得美的熏陶和教育,提高审美美品味和品德修养,并逐步培养出鉴赏评价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
第四是学习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增增强写作能力。
再翻开现行的《课标》看一看,什么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方法等等,其实跟上面四条也差不多,只不过是更显理论高度。
三、阅读教学要有的放矢
清楚了阅读教学的目的,那我们面对一篇课文,应该如何抓好阅读教学呢?
(1)读通文章
首先,要组织学生学习生字新词,扫除文字障碍。到了高段以后,有的师不
太重视甚至忽视了这个环节,认为那是小学低段应该做的事。其实这是阅读教学的最基础环节,哪个阶段都应该做好,字词的积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
其次是初读课文。最好是由教师或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进行一次范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学生提供可以模仿的样子。然后由学生自由朗读,遇到自己不能确定的字词可以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通过1-3遍的朗读达到读通课文的要求。
(2)读懂课文
这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懂课文的最基本、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为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教师讲得再多,对有些学生来说都是无用的,但多读书对每个学生都有好处。
读懂课文首先要求能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对词语的理解除教师讲解和学生査字典之外,主要靠学生在阅读时在具体的语境里去领悟和理解,不要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否则会损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其次是读懂句子。包括句子的表面意思、内含意思、引申义、象征义等。教师上课时为什么要提问?目的就是要检查一下学生读懂没有,以便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读懂句子和文章。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提问?就应该从句子的表面意思、
内含意思、文章引申义及象征义去设置问题。明白了这些,能够帮助很大一部分教师消除上课时不知从哪些方面提问的茫然状态。
第三是读懂段落和篇章。要学生通过反复朗读、教师点拔、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对段落和整篇文章的字面义、引申义、象征义等有正确的理解,同时具备对文章的分析能力,如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全篇文章说明了个什么问题?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等。
(3)让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
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和审美情操,要融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枯燥的的说教是难于达到效果的。教育融于情感之中,犹如盐之溶于汤中。几乎每篇课文都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这一优势,通过恰到好处的煽情、声情并茂的朗通把学生引入文章情境中,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并逐步培养出鉴赏评价文章和文学作品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应把培养和训练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课文作为最重要的手段。
(4)学习和借鉴文章的写作方法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除了会读文章、能懂文章、会欣赏评价文章外,学生
还应当明白这篇文章好在哪里?作者是从照些方面进行写作的?学会模仿与借鉴
文章的写作方法,也是阅读的重中之重。
总之,培养浓厚阅读兴趣,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正确阅读方法,对于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应努力探索阅读指导的有效途径,增强学生阅读的趣味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张树桂.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激趣的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年27期
[2]胡富德.小学语文兴趣的培养[J].好家长,2015年21期
[3]鲍明欣.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技巧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