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文言文的学习插上兴趣的翅膀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230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下面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设置情境,导入激趣
  于漪老师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环节,一开课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老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材,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导入情节,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有较好的效果。
  比如讲《出师表》这篇课文,可以由小说《三国演义》里“三顾茅庐”来谈,谈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合孙权,在赤壁用火攻(著名的火烧赤壁)打败曹操,与孙权、曹操瓜分荆州,西取益州,后攻打汉中,建蜀汉政权。刘备称帝,他任丞相,领益州牧。刘备死,受托辅助后主刘禅,被任命为开府丞相,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他志在恢复汉室,统一中国,曾先后六次北伐中原。刘备托孤时曾对诸葛亮说:“若是刘禅昏庸无能,你可以自己当皇帝。”。《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当了解了这些故事,了解人物之后,扫除了学生阅读的障碍,学生便会对文章内容有好奇,想知道诸葛亮如何向后主上书,如何体现了他的一片忠诚……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诵读品赏,培养语感
  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朱熹说:“大抵观书,先须熟读。”……这都体现了读书对于理解内容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是感知语言的重要的途径,多读,也能很好的培养语感,因此在课堂上要坚持多读,读准字音、读准句读、读出感情。并且在进一步诵读的基础上进行品赏,将领悟意义和动情还有诵读融为一体。这样学习文言文会更加得心应手。
  三、授之以渔,增强信心
  由于学生对文言文的的陌生而产生惧怕,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少做枯燥的语法分析,从导入、朗读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多积累丰富的文言词句,文言文的学习离不开积累,文言文的语言很值得我们去品味,对文言文词句的品味是深入了解文言文的必经之路。
  四、联系生活,拉近距离
  学生读文言文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这些和我们现实生活没有什么联系。现在我们又用不着这些,学了有什么用。但是如果学生多加体会,会发现文言文中的很多的内容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想,如果我们可以用现代的社会意识来教学文言文,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和文言文的距离拉近,缩小他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觉得文言文于我们的生活而言也是很有益处的,从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大大增强。
  例如《晏子使楚》中“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可联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人。讲到《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可联系如今重视的环境保护帮助学生理解语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联系实际生活中让人不能贪图享乐,要有忧患意识,国家如此,人亦如此。把对文言文的阅读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也就能更深入地了解了文言文内容。
  五、媒体辅助,生动形象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粉笔、课本,随着社会的发展,多媒体已经运用到了课堂上,这就改变了以往的单调枯燥。教师的角色也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借助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无声的文字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到有趣。比如教《口技》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播放现代一些表演者表演的口技,让学生了解了口技这种绝活的精妙所在,更让学生由衷的佩服。文言文写得抽象,但是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让他变得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文言文,兴趣自然就有了。
  总而言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文言文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学生只有主动积极地学习那么就能积少成多,量变引起质变,才能更好地学好文言文,才能真正地领略到文言文的魅力。
其他文献
我们有很多理由相信,许多人对朱自清先生《春》的结尾早已熟稔: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每每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感慨,朱自清先生想像的笔触竟将春描摹得如此真切具体,生机勃发,美丽动人。  想象往往才能产生美。有了想象,作者的思想、情感就能腾飞,就能点染、创造出具体、鲜明
期刊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组织。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单位的领导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德、智、体、美诸多方面发展的指导。如果把班级比作一个大家庭的话,班主任则是这个家的家长。如何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构成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让学生健康快乐地在学校成长,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以人为本,尊重学生  班主任应该始终坚持以人为
期刊
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就必须广泛吸收和积累习作素材,那么如何积累习作素材呢?  一、从日常生活和玩嬉中积累写作素材  有人说,农村学生见识少,生活单调,没啥可写。这是一种片面的看法。其实,农村孩子有着城市孩子惊奇和羡慕的生活情趣,如上山摘果
期刊
一、创设媒体情境,构建激情课堂  1.媒体导入,诱发兴趣  多媒体把形、声、光、色、动、静溶为一体,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使学生自主愉快地参加教学活动。在语文新课导入中,教师运用多媒体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阔学生的视野,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掌握语文知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新课导入如同一出戏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教师巧用多
期刊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成功与失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是我们每个教师的责任,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需要。  一、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责任心  责任心也叫责任感,它是健全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教育的前提。责任感这一道德品质的形成,是要经过一个道德认识的启蒙到道德情感的激发,再到道德习惯的养成过程。其中,增强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是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第一环节。对中学生而言,
期刊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不断普及,多媒体也走进了农村教学课堂。多媒体是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一种重要的、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正确运用多媒体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创设出优美的情境,能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同时可以有利于丰富教学资源,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农村学校,多媒体教学的优越性更能体现。  一、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最大的特点
期刊
“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对教师最富有哲理的称谓。拥有教师和一班之主双重身份的班主任更是学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一个班集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班主任,我们应该以爱心和知识触摸、改变人的内心。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为此我一直告诉自己要把师爱融入到班集体,让教育搭借无微不至的爱的快车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那么,我该如何表达我的爱,如何让学生接受我的爱,如何让他们
期刊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教学实践也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从而实施素质教育。  一、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从“问题解决”的角度看,创新思维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所以创新活动的思维过程都起源于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
期刊
今天我们为什么说“实效课堂”而不说“高效课堂”,这是因为:在一堂课上通过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学习成果的教学是“实效”;“高效”往往表现为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重负荷。而语文教育不同于其他科目,它是一个长期熏陶感染的过程。如果语文教学不切实际地追求高效,反而会导致低效。那么,我们距离实效教学课堂有多远?导致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就是“差了一点”或是“多了一点”,导致中学语文
期刊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以来是摆在人类面前的一道难题。之所以说是难题,是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具有弱点的个体。而作为个体的人在与自然的接触中往往受主观情绪的引导而无视自然界的规律,最终却难免品尝自酿的苦酒。有的人执迷不悟,有的人迷途知返,而陆蠡先生当属后者,因为有《囚绿记》为证。  在《囚绿记》这篇散文中,陆蠡先生以自己北平寓所窗外的“绿色”为友,用以个人情绪为主导的行为,向我们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面就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