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透过现象对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反思: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和任务、多媒体对课堂教学的促进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实际中存在的误区等几个方面对多媒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即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媒体,二是教育过程。只有把电教媒体应用于教育过程,使二者有机结合才构成多媒体教学。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现在多媒体的应用符合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服务。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帮助的,下面我先谈谈多媒体教学对历史课堂教学促进的一些方面。
一、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历史知识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限制,对事物的思维较为直观,而多媒体教学在演示的过程中,能通过课件把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详实的资料展现给学生,把不可再现的历史事件,重新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原本枯燥、抽象的历史知识顿时鲜活起右来。
二、容量大,能声情并茂,创设历史情境
以往教材编写更注意史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常常是在每一课的题目中先下定论,再按定论讲述内容,至于这些定论的依据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得出,却没太多提及。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缺少了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辨析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编写则力求摒弃这一已有的做法,注重史料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制作精良的课件,不仅容量大,而且能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为一体,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便于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历史中,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客观地去感悟历史,探究、深化历史知识。
三、节省书写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历史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凭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幅挂图,对课本知识进行演示,受时间、个人的书写水平,黑板的书写空间等方面的制约,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耗在了板书上面,上复习课时,这方面的缺陷尤其明显。课堂上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向课堂要质量”往往只能成为教师们的美好愿望。随着多媒体引入教学,教师们除能摆脱课堂书写的疲惫外,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重复制作,不断改进,使板书结构更为合理,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随意性大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戲”,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误区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
误区三: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五、结论
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即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它包括两个要素:一是电教媒体,二是教育过程。只有把电教媒体应用于教育过程,使二者有机结合才构成多媒体教学。电教媒体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很有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现在多媒体的应用符合这个规律才能更好地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服务。当然多媒体的应用对课堂教学还是有很多帮助的,下面我先谈谈多媒体教学对历史课堂教学促进的一些方面。
一、直观、形象,学生易于接受历史知识
初中学生由于自身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限制,对事物的思维较为直观,而多媒体教学在演示的过程中,能通过课件把实物图片、文献资料等详实的资料展现给学生,把不可再现的历史事件,重新直观、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原本枯燥、抽象的历史知识顿时鲜活起右来。
二、容量大,能声情并茂,创设历史情境
以往教材编写更注意史学界公认的研究成果,常常是在每一课的题目中先下定论,再按定论讲述内容,至于这些定论的依据是什么,从何而来,如何得出,却没太多提及。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缺少了对已有知识的思考和辨析能力的培养。新教材的编写则力求摒弃这一已有的做法,注重史料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历史知识的能力。制作精良的课件,不仅容量大,而且能融文字、声音、图像、影像为一体,使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便于更好地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自己融入历史中,能从多角度、多层次客观地去感悟历史,探究、深化历史知识。
三、节省书写时间,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传统教学中,由于条件限制,历史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凭一张嘴,一根粉笔和一幅挂图,对课本知识进行演示,受时间、个人的书写水平,黑板的书写空间等方面的制约,教师的教学受到很大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耗在了板书上面,上复习课时,这方面的缺陷尤其明显。课堂上学习效率无法提高,“向课堂要质量”往往只能成为教师们的美好愿望。随着多媒体引入教学,教师们除能摆脱课堂书写的疲惫外,由于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可以重复制作,不断改进,使板书结构更为合理,教学的目的性更强,从而避免了传统教学随意性大的缺陷,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四、历史教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
误区一:由“人灌”到“机灌”过去我们批评那种“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有的老师误把计算机等同于多媒体,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戲”,忽视教师应起的作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初中历史教学有很明确的教学目标,初中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度和广度的理解还不够,学生思维的时间也不易持久,这需要教师对课堂学习进行很好的组织,并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引导,引导学生叩启历史知识之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并积极鼓励学生思维,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使“传道授业解惑”有的放矢。而多媒体手段只能辅助历史教师教学,不能完全代替教师的作用。
误区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核心部分,它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课件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不能肤浅地停留在表面。但有的老师不注意教学目的,只是让书本搬家,把屏幕当成电子黑板,而没有真正的实质内容。
误区三: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种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但有的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运用多媒体手段就是运用了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从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手段。对于那些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无明显增强。例如有的教师喜欢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而这样使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倒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有的老师喜欢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而由于受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往往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五、结论
历史课程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里所说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识,说到底就是一种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培养。而多媒体技术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多媒体手段有着自身突出的优点,但它并不排斥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而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也有自身的长处,而且至今仍是确有实效且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因此要改变盲目使用多媒体的现象,我认为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克服传统教学媒体和手段的缺点,将传统教学媒体与手段和多媒体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杨九俊.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M].教育科学出版社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