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直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几点浅见。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词、句的训练
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词语训练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那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生字进行一字组多词,再用生字词来进行口头造句;又或者把句式变换说法来进行词句的训练。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和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在写作中进行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二、要引导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1.在预习中求方法、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先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生字词语。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在上精读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文中思考重点内容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利用精读课上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进行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写作还要靠观察与思考
观察就是去发现生活,思考就是深化由观察所得的表象。我们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把客观事物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做到能把握特点,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管外部世界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观察时都必须认真思考,写作(表达)时,才能准确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观察与思考要和阅读积累结合起来,为的是丰富知识,写好文章,避免遗忘。观察时,还必须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思考,唤起记忆、联想与想象。不仅要勤于动脑,而且还要勤于动手,阅读积累采用的一些方法,比如用剪贴、做卡片、作笔记、写观察日记等方式都用得上。把观察时注意收集到的资料,与阅读积累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相印证,用在写作中,就会使得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具体,语言更加生动,从而准确地表现所写事物的特色和风貌。
三、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比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导入新课,读了课题后,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经老师一点拨,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回答:“老师,我想知道蟋蟀的住宅在哪里?”“老师,我想知道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各种广泛阅读的爱好与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无疑是朋友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写作是一种技能,是用书面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用口头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就是说话能力。怎样才能驾驭语言文字呢?还是前面已提到的叶圣陶的那句名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言,方能驾驭文字。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逐步的提高。
一、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词、句的训练
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但是,词语训练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那么,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生字进行一字组多词,再用生字词来进行口头造句;又或者把句式变换说法来进行词句的训练。对学生进行词、句的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积累和理解祖国丰富的语言,在写作中进行运用,提高写作水平。
二、要引导学生相关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1.在预习中求方法、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先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生字词语。这样,在课堂上指导三、四篇课文,学生就基本掌握了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
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的要求也要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在上精读课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文中思考重点内容
集中识字后的阅读教材是按单元分组的形式编写的。教学时,要抓住本单元本组的训练重点,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利用精读课上总结出来的学习方法,进行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写作还要靠观察与思考
观察就是去发现生活,思考就是深化由观察所得的表象。我们在观察时,要边看边想,把客观事物与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起来,做到能把握特点,景中有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不管外部世界是动态的,还是静态的,观察时都必须认真思考,写作(表达)时,才能准确地反映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观察与思考要和阅读积累结合起来,为的是丰富知识,写好文章,避免遗忘。观察时,还必须与阅读积累结合起来思考,唤起记忆、联想与想象。不仅要勤于动脑,而且还要勤于动手,阅读积累采用的一些方法,比如用剪贴、做卡片、作笔记、写观察日记等方式都用得上。把观察时注意收集到的资料,与阅读积累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相印证,用在写作中,就会使得写出来的文章内容更加具体,语言更加生动,从而准确地表现所写事物的特色和风貌。
三、要善于启发学生的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比如,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导入新课,读了课题后,教师可以这样问:“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呀?”经老师一点拨,学生就会有这样的回答:“老师,我想知道蟋蟀的住宅在哪里?”“老师,我想知道蟋蟀是怎样建造住宅的?”……然后让学生深入学习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问题的答案。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要注意培养学生各种广泛阅读的爱好与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有位教师教了《蜘蛛的网》后,有个学生提出问题:“蜘蛛的网能粘住小飞虫,甲虫等等,它自己却不会粘住,是什么原因?”教师想不到学生会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随机应变,发动学生,说:“你们想想吧!看谁能想出来?”有个学生回答说:“因为蜘蛛身上有油,所以粘不住。”教师接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呢?”学生答:“我在《十万个为什么》那本书上看到的。”由于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阅读,无疑是朋友小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
写作是一种技能,是用书面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用口头驾驭语言文字的技能,就是说话能力。怎样才能驾驭语言文字呢?还是前面已提到的叶圣陶的那句名言:多读作品,多训练语言,方能驾驭文字。只有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去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得到逐步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