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师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满足有着不同教学需求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给予了充分地尊重。分层教学法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经验、学习能力等,对学生合理分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诸多数学教师均选择了分层教学法。本文从分层教学的相关概述入手,阐述实施分层教学基本原则以及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对学生进行合理分层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更加合理地设计分层教学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分层
由于逐步推进的素质教育,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被要求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尊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尽可能追求因材施教,确保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在新课改要求指导下,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尊重每个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经教学实践证实,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学生分层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否能够做好学生分层工作将直接影响分层教学效果。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选择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进行研究分析。
一、分层教学相关概述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对于分层教学,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英国学者苏珊教授认为分层教学指的是学校为对学生差异适应,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而采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学科分层教学、混合能力分层教学和结构化分层教学等模式都属于分层教学。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分层教学指的是,通过优化、变革学校管理、教学评价、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将学生潜能和个体特质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存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将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公平性原则。
2.协同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得到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协同,在课堂上不仅仅需要教师扮演好角色,还需要学生在分层之后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就必须要坚持协同性原则。
3.互补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除了坚持公平性原则、协同性原则之外,还需要坚持互补性原则。以此来确保教学参与者,如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实现教学效果强化、教学内容优化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生分层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个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水平将直接影响分层教学实施效果。在进行学生分层时,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教学观察,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掌握情况有更为充分地了解。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学生不同的一面,以此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二)规划好分层比例
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进行学生分层的第二步,对学生的分层比例进行设计规划。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难度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2:5:3的比例来设计学生分层的具体层次。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班級内,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对于学生的分层分组情况公布时,切记一定要做好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工作,差生这样的词汇一定不可以在分组的过程中使用。在班级内,学生层次可以用A组、B组、C组或者是跃进组、发展组、提高组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一个学期可以进行两次调整。
三、结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实施,确实可以取得一定教学成效。但是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坚持分层教学实施原则,做好学生分层工作,分层教学方法将无法取得预期成效,甚至还会事倍功半。根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个性、规划好学生分层比例、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等具体措施,来做好学生分层工作,为分层教学实施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丹华.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05)
[2]严银娟, 潘云兰. 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3(2):122-12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学生分层
由于逐步推进的素质教育,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数学教师被要求必须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充分尊重,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尽可能追求因材施教,确保数学教学活动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进步。在新课改要求指导下,分层教学可以帮助数学教师将小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尊重每个层次学生的兴趣爱好、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经教学实践证实,在小学数学过程中,实施分层教学对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而学生分层作为分层教学的基础环节,是否能够做好学生分层工作将直接影响分层教学效果。本文就是在此背景下选择对小学数学分层教学中学生分层进行研究分析。
一、分层教学相关概述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对于分层教学,国内外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英国学者苏珊教授认为分层教学指的是学校为对学生差异适应,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地体现出来,而采取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学科分层教学、混合能力分层教学和结构化分层教学等模式都属于分层教学。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分层教学指的是,通过优化、变革学校管理、教学评价、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在对学生个体差异充分尊重的情况下,将学生潜能和个体特质充分发挥出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在学生中普遍存在个体差异,学生不论是兴趣爱好还是学习能力都有一定差异存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必须要考虑将每一个学生的个人能力充分地展示出来,充分体现教育公平。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其中一项基本原则就是公平性原则。
2.协同性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必须得到学校、学生与教师的配合、协同,在课堂上不仅仅需要教师扮演好角色,还需要学生在分层之后认真开展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实施就必须要坚持协同性原则。
3.互补性原则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除了坚持公平性原则、协同性原则之外,还需要坚持互补性原则。以此来确保教学参与者,如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学生与教师之间能够相互协调、相互联系,实现教学效果强化、教学内容优化的目的。
二、小学数学教师进行学生分层的具体策略
(一)充分了解学生个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第一个环节就是对学生进行分层,学生分层水平将直接影响分层教学实施效果。在进行学生分层时,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地了解。小学数学教师首先可以通过教学观察,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等进行了解;其次,小学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课堂提问回答情况、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水平掌握情况有更为充分地了解。最后,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从家长口中了解到学生不同的一面,以此来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
(二)规划好分层比例
在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进行学生分层的第二步,对学生的分层比例进行设计规划。根据目前小学数学教学难度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按照2:5:3的比例来设计学生分层的具体层次。
(三)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在班級内,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对于学生的分层分组情况公布时,切记一定要做好保护学生自尊心的工作,差生这样的词汇一定不可以在分组的过程中使用。在班级内,学生层次可以用A组、B组、C组或者是跃进组、发展组、提高组来表示。值得注意的是,学生的分层不是固定的,一个学期可以进行两次调整。
三、结语
分层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实施,确实可以取得一定教学成效。但是如果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够坚持分层教学实施原则,做好学生分层工作,分层教学方法将无法取得预期成效,甚至还会事倍功半。根据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现状,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分层教学时,可以通过充分了解学生个性、规划好学生分层比例、保护好每一个学生的自尊心等具体措施,来做好学生分层工作,为分层教学实施效果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邱丹华.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 当代教研论丛. 2019(05)
[2]严银娟, 潘云兰. 基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学生分层的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3(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