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有害的科学证据有哪些?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ge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一支香烟当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特别是其中一种叫做焦油的物质。焦油的量如果够多的话,会呈现出一种褐色的污泥状。当一个人吸烟时,焦油会随着烟雾被吸入到肺中,然后被肺内壁专门截留污染物和灰尘的纤毛所吸住。随着焦油的积累,纤毛会被焦油所破坏,从而失去对肺部的保护功能,使身体处于极易被病菌感染的状态。
  除了焦油,每支香烟里甚至还有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这也是吸烟者患上肺癌和其他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只会导致癌症,香烟中的钋还无法排出体外,会进入血管,然后来到心、肝和胃等器官,引起各种病变。
  如今,科学家几乎可以确定,目前死亡率最高、最难治疗和最普遍的肺癌当中,约有85%是由吸烟所导致的。在其他导致死亡的癌症案例当中,约有30%由吸烟所引起的。
  美国科普作家
  斯科特·杜特菲尔德

寄生虫能被其他寄生虫寄生吗?


  在自然界,有几种寄生生物能被其他生物寄生,被称为“重寄生生物”,例如地穴守护者黄蜂。地穴守护者是一种身体呈碧绿色的黄蜂。它的幼虫专门以另一种寄生蜂——瘿蜂的幼虫为食。
  瘿蜂是一种专门寄生植物的生物。它会诱使植物长出瘿——一种囊状物,然后把幼虫放入其中。瘿蜂的幼虫成熟之后,就会挖开瘿,飞出来。地穴守护者黄蜂则把自己的卵直接放置在瘿蜂的瘿中。地穴守护者黄蜂的幼虫会干扰瘿蜂幼虫挖瘿的进程,使其卡在洞口,然后从尾部到头部吃掉它。
  除了地穴守护者黄蜂,重寄生生物还有寄生细菌的噬菌体、寄生蚜虫的寄生峰和寄生落叶松毛虫的赤眼蜂,等等。
  美国科普作家    艾尔莎·哈维

除了人类,还有其他动物会烧熟食物吗?


  只有人类自己会主动制造火焰,并用火焰来烧熟食物。不过,在大自然中倒是有会利用高温来杀死猎物的动物,它叫做巴克足迹蜘蛛。这种蜘蛛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当中。它利用沙子和网来织出一张能完全覆盖它的“沙子网被”,然后仰面躺进沙子当中,并盖上被子。等猎物爬到附近或被子上时,它就会迅速伸脚,把猎物钉在50多摄氏度的地表上,利用这高温来烤死猎物。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近亲可能也有学会用火烧熟食物的能力。美国一只叫做坎兹的倭黑猩猩,在人类的教导下,不仅学会了用树枝、打火机和火柴来制造篝火,还学会了用火来烤块状棉花糖。而随着坎兹学会用火烤食物,人类不再是唯一一个会烧熟食物的物种了。
  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家    艾伦·侯赛因

为什么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首先是体温过低。体温降到35℃~32℃,就属于轻度体温过低。为了节省热量,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放松和发抖,以燃烧储存的资源,例如脂肪和磷酸肌酸等物质,来补充热量。另外,身体还会把血液从皮肤逐渐转移并集中到身体内部当中。因此,时间一长,能量会消耗殆尽,从而影响身体肌肉的活动。血液的转移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大脑混乱,进而造成语言和意识模糊等。如果体温降到32℃~30℃,此时发抖停止,且随时可能晕倒,需要立刻就医。一旦体温降到30℃以下,则有生命的危险。
  接下来是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不仅会导致头晕和恶心,还会导致汗液等体液的过度流失,引发口渴和头痛。此时血管扩张,越来越多的血液会被带到皮肤当中,但身体内部系统的血液会随之减少,造成低血压,时间一长会直接导致昏厥。如果体温上升到40℃以上,一些蛋白质分子将因高温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形,从而失去活性,导致细胞死亡。
  美国科普作家    斯科特·達特菲尔德

我们的五感当中,哪个最先进化出来?


  科学家认为味觉是最先进化出来的。尽管人类的味觉定义为,一种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但早在20亿年前,生活在海洋当中的细菌就具有在周围环境中检测特定化学物质的能力。这些细菌可以感觉到周围的营养物,并朝之游动。
  接下来就是视觉和触觉。约5.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诞生了,而视觉和触觉也随之进化出来了。7000万年过后,第一批陆地动物的上岸,能探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嗅觉也出现了。
  听觉诞生最晚,直到约3.75亿年前才进化出来。这是因为产生听觉的刺激——声波不仅需要感觉的器官,还需要专门的结构来放大信号才能被感知到。一个具有鼓膜和听小骨等的全功能耳朵,更是在约2.75亿年前才进化出来。
  英国科学与科技作家    路易斯·比亚利索

鱼也会尿尿吗?


  鱼也会尿尿。尿液是一种由水和可溶性含氮废物组成的液体。尿在脊椎动物的肾脏中产生,而鱼也是脊椎动物,也有肾脏,因此鱼也能生产尿液。但是,生活在不同领域的鱼,它们的排尿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淡水鱼的排尿量更多一些。因为湖泊和河流等区域的淡水资源丰富,淡水鱼的饮用水较多,所以淡水鱼的排尿量也就更多。而在深海里,深海鱼的水分主要靠食物来补充和获得,从海水补充的水分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对于深海鱼而言,体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而构成体液的水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深海鱼的尿液是高度浓缩的,里面的水分很少,绝大多数是那些含氮废物。
  英国动物科普作家    艾米·简·比尔

目前有物种发生进化了吗?


  目前,全球有不少物种,进化出了新属性。例如2016年,日本的生物学家发现了以塑料为食的细菌——大阪堺菌。大阪堺菌能通过矿化作用,把75%的塑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塑料在上个世纪40年代被发明出来,照这样看来,细菌只花了不到1个世纪的时间,就进化出了分解塑料的能力。
  又例如,科学家在夏威夷发现了一种不会出声的蟋蟀,然而,这种蟋蟀并非新的物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种对这种蟋蟀而言非常致命的寄生蝇被引入夏威夷,它们能根据蟋蟀的叫声进行定位,然后寄生在蟋蟀身上。到了2003年,生存的压力使蟋蟀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它们不再发出声音。不久后,夏威夷岛上到处都是这种沉默的蟋蟀。
  另外,也有其他动物正处于进化当中。例如非洲一些地区的大象为了不被偷猎者觊觎,把自己的“大象牙基因”给移除了,从而进化出更小的象牙,或者没有象牙。那里的无牙母象的比例在20年内,从10%上升到了40%。
  英国古生物学家    科林·巴拉斯

声音为什么在不同的介质中有不同的速度?


  这是由介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参与,介质里的粒子越多(这也意味着物质越多),声音越容易传播,因而声速也就越快。在相同温度下,液体跟气体相比,前者的密度更大,这代表着液体里的粒子更多,因此,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要快。同理,由于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也比液体的要快。
  有人或许会疑惑,那么为什么通过固体的声音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声速和声音的响度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响度是声音的强度,如果拿光线作为类比的话,无论光线的强度是多少,即使是最柔和的日光,它的速度也将近30万千米/秒。
  美国科普作家    本

听说小睡有好处,可是为什么有时在睡醒之后感觉昏沉沉的?


  小睡确实有许多好处。就拿午睡来说,午睡不仅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情绪,还有助于我们保持专注和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叫做“纳布奇诺”的现象,即人们在午睡前喝咖啡,睡醒之后在午睡和咖啡因的共同作用下,精力重回巅峰的现象。
  但是,科学家也发现,尽管小睡有诸多好处,但它或许并不适合所有人。一些人在小睡之后会有一种“睡眠惰性”状态,也就是睡醒之后依旧感觉昏昏欲睡。科学家推测这是由于腺苷和基因所导致的。腺苷是一种在我们醒着的时候不断积累、然后促使我们产生困意的物质。由于午睡时间过短,大脑来不及清除完腺苷。基因则使每个人对剩余腺苷的反应不同,一些人感觉没什么,而一些人对腺苷的反应较为强烈。所以,一些人小睡过后精力恢复,而一些人在小睡之后依旧不太清醒。
  如果小睡不太合适你,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延长晚上的睡眠时间,来替代白天的小睡。
  美国心理学家
  爱丽丝·格雷戈里
其他文献
0.1%的生还率  飞机是人类现有最快捷、最舒适的交通工具,没有什么“距离”是一架飞机所不能抵达的。然而,飞机常常要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行驶,并且很少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如果飞机在飞行时出现事故,对于乘客来说,那几乎是灭顶之灾。毕竟,多数人只是普通的陆地生物,既没有奥特曼的翅膀,也没有超人的披风。所以,“高空坠落”外加“自由落体”等于典型的“死亡运动”。  不过,凡事无绝对,例外总是有的。根据
期刊
将一辆黄色出租车和一副双筒望远镜区别开是很容易的,大多数人哪怕倒立时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对于人工智能(AI)可不是这样:把出租车翻过来,它就会将之认作双筒望远镜。  这只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阮安收集到的几十个例子中的一个,这些例子表明AI识别物体的本领比我们想象的要差远了。这让我们对AI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汽车)更加谨慎。人类是如何识别图像的?  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人来说,
期刊
如果有一份调查问卷摆在你面前,你是否能不假思索地填上“性别”这一空格呢?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完全没问题,但有些人却因这个问题饱受困扰,他/她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性别。性别错乱处处有  其实,人类性别在外表上的区别自古以来就不是那么明确。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以柔弱为美。嵇康、潘安、卫玠等无一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美男子,为了保持白皙的肤色,他们不仅懒得出门,出行必坐车,还要揽镜自照、涂脂抹粉。战
期刊
2020开年之初,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它在人类社会中快速蔓延,打破了社会的正常节奏。一年之内,它在全球感染4000多万人,致死100多万人。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次全球大流行病,每一次人类都被小小的病菌打得伤亡惨重,溃不成军。2020年这一次,人类虽然已经进入了高科技社会,但对抗病毒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对比“狡猾”的新冠病毒  我们将这种来势汹
期刊
一杯热牛奶(水)和一杯冷牛奶(水)同时放进冰箱,哪杯会先结冰呢?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冷牛奶(水)!  结果是这样吗?1963年,坦桑尼亚的初三学生姆潘巴同时把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放进冰箱,结果发现是热牛奶先结了冰。  姆潘巴很奇怪,就去请教他的物理老师,老师回答说:“不会吧?一定是你弄错了。”姆潘巴又重新试验了几次,结果总是热奶先结冰,老师对此也是迷惑不解。  有一天,一名大学物理博士来到他
期刊
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的港口附近发生了巨大爆炸,天空中腾起一朵又白又大的“蘑菇云”,让人不禁联想到原子弹爆炸时的场景。尽管官方通报称这场爆炸是由大量的硝酸铵燃爆引起的,仍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猜测,都有蘑菇云产生了,一定是遭到原子弹袭击了!  那么,只有原子弹爆炸才会产生蘑菇云吗,蘑菇云是怎么产生的呢?原子弹如何“长蘑菇”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通过加热加速中子,让中子去轰击核燃料(铀-2
期刊
曼弗雷德死去大约一周后变成了干尸海上死亡事件  2016年,在菲律宾附近海域,渔民发现了一艘停在海上的小型游艇,游艇的桅杆断了,甲板上一片狼藉。他们意识到这艘船应该是出事了,于是登船查看是否有幸存者。当他们进入船舱时,发现舱内同样一片狼藉,物品乱七八糟地散落在地上,而船舱内的桌上趴着一具尸体!从外表上看,这个人似乎已经死了很长时间,皮肤像坚韧的皮革一样紧紧裹在骨架上,已经变成了一具干尸,而尸体上还
期刊
打针无疑会使人感觉到疼痛,但它真的到了使人嚎啕大哭,或者畏缩逃避的程度吗?  实际上,打针没那么疼,只是人们“认为”打针很疼,所以才会“觉”得打针很疼。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美国科罗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项科学实验,它证明了疼痛的感觉可以被人调节。  研究人员招募了34名志愿者,他们的年龄在18岁到55岁之间。实验开始之前,研究人员告诉志愿者,给他们显示的符号L代表施加的热刺激的疼痛感“极低”;符
期刊
美国南北战争期间,1864年4月的一个傍晚,南方军队的8名水手驾驶着被称为“地狱机器”的潜艇亨利号,从南卡罗莱纳州的查尔斯顿港出发,一举击沉了北方联盟最大的战舰豪萨托尼克号。这是海战历史上潜艇首次成功击沉战舰,也是美国内战时期南方在海战中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但是,南方军队的将士们再也没能等到英雄的凯旋,亨利号神秘地消失在茫茫大海中……“亨利”号潜艇的横截面示意图,潜艇艇体宽1米,高1.2米,艇员蜷
期刊
1995年9月15日晚上9点多,在位于非洲东南部的莱索托王国,一位名叫彼得·拉查萨的牧民在家中休息,突然听到空中传来奇怪的声音,随后一声沉闷的爆炸声响起。  拉查萨出门查看时遇到了几个邻居,他们称看到有个东西撞在了附近的山上。随后,拉查萨带着几个人前往撞击地点。在那里,他们看到了一艘暗灰色金属制成的碟状飞行器,飞行器可能摔坏了,发出嗡嗡、嘀嘀的声音。猛烈的撞击使周围的植物被点燃了,由于火势太大,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