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一支香烟当中至少含有69种致癌物,特别是其中一种叫做焦油的物质。焦油的量如果够多的话,会呈现出一种褐色的污泥状。当一个人吸烟时,焦油会随着烟雾被吸入到肺中,然后被肺内壁专门截留污染物和灰尘的纤毛所吸住。随着焦油的积累,纤毛会被焦油所破坏,从而失去对肺部的保护功能,使身体处于极易被病菌感染的状态。
除了焦油,每支香烟里甚至还有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这也是吸烟者患上肺癌和其他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只会导致癌症,香烟中的钋还无法排出体外,会进入血管,然后来到心、肝和胃等器官,引起各种病变。
如今,科学家几乎可以确定,目前死亡率最高、最难治疗和最普遍的肺癌当中,约有85%是由吸烟所导致的。在其他导致死亡的癌症案例当中,约有30%由吸烟所引起的。
美国科普作家
斯科特·杜特菲尔德
在自然界,有几种寄生生物能被其他生物寄生,被称为“重寄生生物”,例如地穴守护者黄蜂。地穴守护者是一种身体呈碧绿色的黄蜂。它的幼虫专门以另一种寄生蜂——瘿蜂的幼虫为食。
瘿蜂是一种专门寄生植物的生物。它会诱使植物长出瘿——一种囊状物,然后把幼虫放入其中。瘿蜂的幼虫成熟之后,就会挖开瘿,飞出来。地穴守护者黄蜂则把自己的卵直接放置在瘿蜂的瘿中。地穴守护者黄蜂的幼虫会干扰瘿蜂幼虫挖瘿的进程,使其卡在洞口,然后从尾部到头部吃掉它。
除了地穴守护者黄蜂,重寄生生物还有寄生细菌的噬菌体、寄生蚜虫的寄生峰和寄生落叶松毛虫的赤眼蜂,等等。
美国科普作家 艾尔莎·哈维
只有人类自己会主动制造火焰,并用火焰来烧熟食物。不过,在大自然中倒是有会利用高温来杀死猎物的动物,它叫做巴克足迹蜘蛛。这种蜘蛛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当中。它利用沙子和网来织出一张能完全覆盖它的“沙子网被”,然后仰面躺进沙子当中,并盖上被子。等猎物爬到附近或被子上时,它就会迅速伸脚,把猎物钉在50多摄氏度的地表上,利用这高温来烤死猎物。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近亲可能也有学会用火烧熟食物的能力。美国一只叫做坎兹的倭黑猩猩,在人类的教导下,不仅学会了用树枝、打火机和火柴来制造篝火,还学会了用火来烤块状棉花糖。而随着坎兹学会用火烤食物,人类不再是唯一一个会烧熟食物的物种了。
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家 艾伦·侯赛因
首先是体温过低。体温降到35℃~32℃,就属于轻度体温过低。为了节省热量,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放松和发抖,以燃烧储存的资源,例如脂肪和磷酸肌酸等物质,来补充热量。另外,身体还会把血液从皮肤逐渐转移并集中到身体内部当中。因此,时间一长,能量会消耗殆尽,从而影响身体肌肉的活动。血液的转移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大脑混乱,进而造成语言和意识模糊等。如果体温降到32℃~30℃,此时发抖停止,且随时可能晕倒,需要立刻就医。一旦体温降到30℃以下,则有生命的危险。
接下来是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不仅会导致头晕和恶心,还会导致汗液等体液的过度流失,引发口渴和头痛。此时血管扩张,越来越多的血液会被带到皮肤当中,但身体内部系统的血液会随之减少,造成低血压,时间一长会直接导致昏厥。如果体温上升到40℃以上,一些蛋白质分子将因高温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形,从而失去活性,导致细胞死亡。
美国科普作家 斯科特·達特菲尔德
科学家认为味觉是最先进化出来的。尽管人类的味觉定义为,一种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但早在20亿年前,生活在海洋当中的细菌就具有在周围环境中检测特定化学物质的能力。这些细菌可以感觉到周围的营养物,并朝之游动。
接下来就是视觉和触觉。约5.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诞生了,而视觉和触觉也随之进化出来了。7000万年过后,第一批陆地动物的上岸,能探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嗅觉也出现了。
听觉诞生最晚,直到约3.75亿年前才进化出来。这是因为产生听觉的刺激——声波不仅需要感觉的器官,还需要专门的结构来放大信号才能被感知到。一个具有鼓膜和听小骨等的全功能耳朵,更是在约2.75亿年前才进化出来。
英国科学与科技作家 路易斯·比亚利索
鱼也会尿尿。尿液是一种由水和可溶性含氮废物组成的液体。尿在脊椎动物的肾脏中产生,而鱼也是脊椎动物,也有肾脏,因此鱼也能生产尿液。但是,生活在不同领域的鱼,它们的排尿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淡水鱼的排尿量更多一些。因为湖泊和河流等区域的淡水资源丰富,淡水鱼的饮用水较多,所以淡水鱼的排尿量也就更多。而在深海里,深海鱼的水分主要靠食物来补充和获得,从海水补充的水分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对于深海鱼而言,体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而构成体液的水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深海鱼的尿液是高度浓缩的,里面的水分很少,绝大多数是那些含氮废物。
英国动物科普作家 艾米·简·比尔
目前,全球有不少物种,进化出了新属性。例如2016年,日本的生物学家发现了以塑料为食的细菌——大阪堺菌。大阪堺菌能通过矿化作用,把75%的塑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塑料在上个世纪40年代被发明出来,照这样看来,细菌只花了不到1个世纪的时间,就进化出了分解塑料的能力。
又例如,科学家在夏威夷发现了一种不会出声的蟋蟀,然而,这种蟋蟀并非新的物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种对这种蟋蟀而言非常致命的寄生蝇被引入夏威夷,它们能根据蟋蟀的叫声进行定位,然后寄生在蟋蟀身上。到了2003年,生存的压力使蟋蟀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它们不再发出声音。不久后,夏威夷岛上到处都是这种沉默的蟋蟀。
另外,也有其他动物正处于进化当中。例如非洲一些地区的大象为了不被偷猎者觊觎,把自己的“大象牙基因”给移除了,从而进化出更小的象牙,或者没有象牙。那里的无牙母象的比例在20年内,从10%上升到了40%。
英国古生物学家 科林·巴拉斯
这是由介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参与,介质里的粒子越多(这也意味着物质越多),声音越容易传播,因而声速也就越快。在相同温度下,液体跟气体相比,前者的密度更大,这代表着液体里的粒子更多,因此,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要快。同理,由于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也比液体的要快。
有人或许会疑惑,那么为什么通过固体的声音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声速和声音的响度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响度是声音的强度,如果拿光线作为类比的话,无论光线的强度是多少,即使是最柔和的日光,它的速度也将近30万千米/秒。
美国科普作家 本
小睡确实有许多好处。就拿午睡来说,午睡不仅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情绪,还有助于我们保持专注和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叫做“纳布奇诺”的现象,即人们在午睡前喝咖啡,睡醒之后在午睡和咖啡因的共同作用下,精力重回巅峰的现象。
但是,科学家也发现,尽管小睡有诸多好处,但它或许并不适合所有人。一些人在小睡之后会有一种“睡眠惰性”状态,也就是睡醒之后依旧感觉昏昏欲睡。科学家推测这是由于腺苷和基因所导致的。腺苷是一种在我们醒着的时候不断积累、然后促使我们产生困意的物质。由于午睡时间过短,大脑来不及清除完腺苷。基因则使每个人对剩余腺苷的反应不同,一些人感觉没什么,而一些人对腺苷的反应较为强烈。所以,一些人小睡过后精力恢复,而一些人在小睡之后依旧不太清醒。
如果小睡不太合适你,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延长晚上的睡眠时间,来替代白天的小睡。
美国心理学家
爱丽丝·格雷戈里
除了焦油,每支香烟里甚至还有钋和镭这两种放射性元素,这也是吸烟者患上肺癌和其他癌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不只会导致癌症,香烟中的钋还无法排出体外,会进入血管,然后来到心、肝和胃等器官,引起各种病变。
如今,科学家几乎可以确定,目前死亡率最高、最难治疗和最普遍的肺癌当中,约有85%是由吸烟所导致的。在其他导致死亡的癌症案例当中,约有30%由吸烟所引起的。
美国科普作家
斯科特·杜特菲尔德
寄生虫能被其他寄生虫寄生吗?
在自然界,有几种寄生生物能被其他生物寄生,被称为“重寄生生物”,例如地穴守护者黄蜂。地穴守护者是一种身体呈碧绿色的黄蜂。它的幼虫专门以另一种寄生蜂——瘿蜂的幼虫为食。
瘿蜂是一种专门寄生植物的生物。它会诱使植物长出瘿——一种囊状物,然后把幼虫放入其中。瘿蜂的幼虫成熟之后,就会挖开瘿,飞出来。地穴守护者黄蜂则把自己的卵直接放置在瘿蜂的瘿中。地穴守护者黄蜂的幼虫会干扰瘿蜂幼虫挖瘿的进程,使其卡在洞口,然后从尾部到头部吃掉它。
除了地穴守护者黄蜂,重寄生生物还有寄生细菌的噬菌体、寄生蚜虫的寄生峰和寄生落叶松毛虫的赤眼蜂,等等。
美国科普作家 艾尔莎·哈维
除了人类,还有其他动物会烧熟食物吗?
只有人类自己会主动制造火焰,并用火焰来烧熟食物。不过,在大自然中倒是有会利用高温来杀死猎物的动物,它叫做巴克足迹蜘蛛。这种蜘蛛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当中。它利用沙子和网来织出一张能完全覆盖它的“沙子网被”,然后仰面躺进沙子当中,并盖上被子。等猎物爬到附近或被子上时,它就会迅速伸脚,把猎物钉在50多摄氏度的地表上,利用这高温来烤死猎物。
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近亲可能也有学会用火烧熟食物的能力。美国一只叫做坎兹的倭黑猩猩,在人类的教导下,不仅学会了用树枝、打火机和火柴来制造篝火,还学会了用火来烤块状棉花糖。而随着坎兹学会用火烤食物,人类不再是唯一一个会烧熟食物的物种了。
英国野生动物摄影家 艾伦·侯赛因
为什么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不好?
首先是体温过低。体温降到35℃~32℃,就属于轻度体温过低。为了节省热量,肌肉会不自主地收缩、放松和发抖,以燃烧储存的资源,例如脂肪和磷酸肌酸等物质,来补充热量。另外,身体还会把血液从皮肤逐渐转移并集中到身体内部当中。因此,时间一长,能量会消耗殆尽,从而影响身体肌肉的活动。血液的转移还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大脑混乱,进而造成语言和意识模糊等。如果体温降到32℃~30℃,此时发抖停止,且随时可能晕倒,需要立刻就医。一旦体温降到30℃以下,则有生命的危险。
接下来是体温过高。体温过高不仅会导致头晕和恶心,还会导致汗液等体液的过度流失,引发口渴和头痛。此时血管扩张,越来越多的血液会被带到皮肤当中,但身体内部系统的血液会随之减少,造成低血压,时间一长会直接导致昏厥。如果体温上升到40℃以上,一些蛋白质分子将因高温而产生不可逆的变形,从而失去活性,导致细胞死亡。
美国科普作家 斯科特·達特菲尔德
我们的五感当中,哪个最先进化出来?
科学家认为味觉是最先进化出来的。尽管人类的味觉定义为,一种受到直接化学刺激而产生的感觉,但早在20亿年前,生活在海洋当中的细菌就具有在周围环境中检测特定化学物质的能力。这些细菌可以感觉到周围的营养物,并朝之游动。
接下来就是视觉和触觉。约5.7亿年前,多细胞生物诞生了,而视觉和触觉也随之进化出来了。7000万年过后,第一批陆地动物的上岸,能探测空气中化学物质的嗅觉也出现了。
听觉诞生最晚,直到约3.75亿年前才进化出来。这是因为产生听觉的刺激——声波不仅需要感觉的器官,还需要专门的结构来放大信号才能被感知到。一个具有鼓膜和听小骨等的全功能耳朵,更是在约2.75亿年前才进化出来。
英国科学与科技作家 路易斯·比亚利索
鱼也会尿尿吗?
鱼也会尿尿。尿液是一种由水和可溶性含氮废物组成的液体。尿在脊椎动物的肾脏中产生,而鱼也是脊椎动物,也有肾脏,因此鱼也能生产尿液。但是,生活在不同领域的鱼,它们的排尿量也不同。
一般来说,淡水鱼的排尿量更多一些。因为湖泊和河流等区域的淡水资源丰富,淡水鱼的饮用水较多,所以淡水鱼的排尿量也就更多。而在深海里,深海鱼的水分主要靠食物来补充和获得,从海水补充的水分只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对于深海鱼而言,体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而构成体液的水分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深海鱼的尿液是高度浓缩的,里面的水分很少,绝大多数是那些含氮废物。
英国动物科普作家 艾米·简·比尔
目前有物种发生进化了吗?
目前,全球有不少物种,进化出了新属性。例如2016年,日本的生物学家发现了以塑料为食的细菌——大阪堺菌。大阪堺菌能通过矿化作用,把75%的塑料分解成二氧化碳。塑料在上个世纪40年代被发明出来,照这样看来,细菌只花了不到1个世纪的时间,就进化出了分解塑料的能力。
又例如,科学家在夏威夷发现了一种不会出声的蟋蟀,然而,这种蟋蟀并非新的物种。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一种对这种蟋蟀而言非常致命的寄生蝇被引入夏威夷,它们能根据蟋蟀的叫声进行定位,然后寄生在蟋蟀身上。到了2003年,生存的压力使蟋蟀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它们不再发出声音。不久后,夏威夷岛上到处都是这种沉默的蟋蟀。
另外,也有其他动物正处于进化当中。例如非洲一些地区的大象为了不被偷猎者觊觎,把自己的“大象牙基因”给移除了,从而进化出更小的象牙,或者没有象牙。那里的无牙母象的比例在20年内,从10%上升到了40%。
英国古生物学家 科林·巴拉斯
声音为什么在不同的介质中有不同的速度?
这是由介质的性质所决定的。声音由物体振动而产生,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参与,介质里的粒子越多(这也意味着物质越多),声音越容易传播,因而声速也就越快。在相同温度下,液体跟气体相比,前者的密度更大,这代表着液体里的粒子更多,因此,液体中的声速比空气中的要快。同理,由于固体的密度大于液体的,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也比液体的要快。
有人或许会疑惑,那么为什么通过固体的声音要小得多?这是因为声速和声音的响度是两种不一样的东西。响度是声音的强度,如果拿光线作为类比的话,无论光线的强度是多少,即使是最柔和的日光,它的速度也将近30万千米/秒。
美国科普作家 本
听说小睡有好处,可是为什么有时在睡醒之后感觉昏沉沉的?
小睡确实有许多好处。就拿午睡来说,午睡不仅有助于改善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情绪,还有助于我们保持专注和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叫做“纳布奇诺”的现象,即人们在午睡前喝咖啡,睡醒之后在午睡和咖啡因的共同作用下,精力重回巅峰的现象。
但是,科学家也发现,尽管小睡有诸多好处,但它或许并不适合所有人。一些人在小睡之后会有一种“睡眠惰性”状态,也就是睡醒之后依旧感觉昏昏欲睡。科学家推测这是由于腺苷和基因所导致的。腺苷是一种在我们醒着的时候不断积累、然后促使我们产生困意的物质。由于午睡时间过短,大脑来不及清除完腺苷。基因则使每个人对剩余腺苷的反应不同,一些人感觉没什么,而一些人对腺苷的反应较为强烈。所以,一些人小睡过后精力恢复,而一些人在小睡之后依旧不太清醒。
如果小睡不太合适你,那也没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延长晚上的睡眠时间,来替代白天的小睡。
美国心理学家
爱丽丝·格雷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