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原子弹“配”有蘑菇云吗?

来源 :科学之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sc702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的港口附近发生了巨大爆炸,天空中腾起一朵又白又大的“蘑菇云”,让人不禁联想到原子弹爆炸时的场景。尽管官方通报称这场爆炸是由大量的硝酸铵燃爆引起的,仍有许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猜测,都有蘑菇云产生了,一定是遭到原子弹袭击了!
  那么,只有原子弹爆炸才会产生蘑菇云吗,蘑菇云是怎么产生的呢?

原子弹如何“长蘑菇”


  原子弹的爆炸原理是通过加热加速中子,让中子去轰击核燃料(铀-235等放射性元素),核燃料发生裂变,进而释放出大量能量和高能粒子的过程。当一颗原子弹被引爆后,会在极短时间内使周围空气发生电离。爆炸中心将在几毫秒内产生数千万度高温与几百万个亿帕的高压。
  高温高压使周围的空气升温膨胀,被边缘的冷空气迅速推举上升。原子弹产生的巨大能量能使高温气流上升到平流层(离地表10~50千米的高空)的高度,直到遇到更强势的冷空气阻止它继续上升。依靠那股上冲时的巨大能量,地面的石头、碎片、粉尘等物质颗粒同时被推到高空,这股上升的气流就形成了“蘑菇茎”。
  往上冲的热气团被“挡住”了前路,却也无法马上掉头,因为下方仍在上升的热气流阻挡了它们的回头路,所以它们只能向四周扩散。在上升过程中热气不断与周边的冷空气接触,进行热量交换,最终会降温到与周围气体的温度一致,两者的温度和气压接近了,热气团就能“融入”四周冷空氣中。源源不断的热气流冷却后重复此过程,就形成了“蘑菇顶”。这样,一个完整的蘑菇云便形成了。
黎巴嫩爆炸中的“蘑菇云”

生活中的“蘑菇云”


  说到这里,想必你能总结出来,并不是只有核爆炸时才会产生蘑菇云。只要有较大的力量在空气或水体这样的流体中爆发,使流体出现压强或密度差异。较轻的流体会被较重的流体向上推举,但流体间会不断进行能量交换,趋向平衡,就会出现“蘑菇云”现象。
  老烟民口中吹出来的烟圈可算是一朵超小型蘑菇云。经验丰富的烟民会一口气吸入大量的烟气,将烟气聚集在咽喉处。等烟气快从咽喉挤向口腔时,他们把嘴唇呈“O”型努起来,缩紧喉咙,用力呼气,把烟气从缩小的嘴唇中挤出来,一个个烟圈就形成了。这个过程与原子弹爆炸正相似,烟气相对外界空气是温度较高密度较小的上升气流,烟民们向外喷出的力量就像炸弹爆炸时的推力。当烟圈被从缩小的嘴唇推出来时,“蘑菇顶”被外界空气推挤向上,后续的烟圈汇成了“蘑菇茎”,直到烟气与周围空气热量交换完毕,两股气流最终融合在一起,“蘑菇云”才消散。
  新式武器——空气炮发射出的也是一朵朵蘑菇云。空气炮炮筒里压缩着大量的空气,当它们被点燃时,就会以一定的速度冲出炮筒。由于出气口周围的静止空气与排出的空气之间的密度不同——静止的空气密度较大,密度大的气体向中间的低密度的流动气体挤压过去,流动气体被挤成了“蘑菇顶”。“蘑菇顶”向前运动的过程中同样会向周围扩散,“蘑菇”越长越大,直到最后消失。这朵“蘑菇云”的破坏力非常惊人,口径不足一米的空气炮,能推倒60米外的“纸箱城墙”。通过在空气炮中填装“弹药”或增加炮身长度和口径,还能使炮火的威力大增。打穿双层砖墙或者汽车的坚硬金属外壳,都不在话下。
空气炮打出的“蘑菇云”

  不过,蘑菇云并不总是有益的。直升机在下降或下滑飞行阶段也常伴有“蘑菇云”,这是因为当直升机忽然悬停时,由于主旋翼的搅动,机翼周围空气气压较小,静止空气会大量向主旋翼涌来。这样产生的“蘑菇云”会使旋翼再次转动,直升机失去平衡,会发生抖动、摇晃等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发生无法控制的下降坠地事故。

消除不想要的“蘑菇云”


  既然“蘑菇云”有时候会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好的影响,我们能不能减少这些蘑菇云的产生呢?美国理海大学的物理学家阿林达姆·班纳吉在蛋黄酱的帮助下,初步了解到了蘑菇云的形成参数。
  班纳吉的研究课题是可控核聚变,但是他的研究一直受制于“蘑菇云”的形成——核燃料的金属外壳和气体的交界处存在气压和密度不同的现象,由于气流的运动,燃料容易在尚未压缩至聚变条件时就提前爆炸。如何减小气流的搅动,成为班纳吉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时,他常购买的一款蛋黄酱进入了实验对象的选择范围,班纳吉发现,这款蛋黄酱的物理性质与高温下熔化的氢弹的外壳金属非常相似。如果知道了什么条件下蛋黄酱会在空气中形成“蘑菇云”,也就能避免核燃料提前爆炸的现象。
  班纳吉团队在实验中测试着蛋黄酱形成“蘑菇云”的临界条件。他们将冷藏的蛋黄酱倒进一个有机玻璃容器内,上方再扣一个同样的空容器,让蛋黄酱和空气形成密度梯度,然后将之固定在加速离心旋转轮上。当转轮开始转动时,蛋黄酱会在离心力作用下喷射出来,形成大小不一的“蘑菇云”。班纳吉通过改变旋转轮的旋转力度和角度,就能得到不同条件下蛋黄酱的“失稳阈值”。结果表明,初始振幅和波长越小,蛋黄酱“爆炸”需要的时间越长,形成的蘑菇云也越小。
  知道了蘑菇云的形成阈值,当我们不想受到蘑菇云的影响时,就可以通过改变在流体中的推力和方向来消除蘑菇云的产生。也许未来每一个飞行员都要感谢蛋黄酱帮助他们解决了一大难题。
上升的热气流回旋扩散形成了“蘑菇云”
其他文献
莫科尔收获的啤酒花,不同地方生长的啤酒花有着不同的风味  法国勃艮第的葡萄酒极受欢迎,但即使是技术最高明的酿酒大师也无法保证他做出的每瓶葡萄酒风味都相同。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原来,在人类之前,大自然中隐藏着的“酿造大师”就已经参与调味了。阳光如何调味  众所周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而阳光除了影响植物的形态和代谢外,也改变了它的口感和香味。  美国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研究光照如
期刊
现代世界淹没在海量的数据中。处理数据需要庞大的基础设施,从智能手机和电脑到全球数百万个数据中心。这些设备使用的电力在不断地翻倍。以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未来的能源恐难支撑。如何在不增加能耗的情况下,让电脑变得更强大?历史老路走不通了  众所周知,信息在电脑中是以0/1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0/1对应晶体管微电子开关在施加电压时快速的开/关。这个过程会产生电阻,从而产生热量。鉴于芯片中动辄有数十亿个晶体
期刊
超级苍蝇  这种苍蝇叫做士兵黑蝇,它体型比家蝇更大,飞得更慢,慢到可以被人徒手抓住,也并不会传播病菌。黑蝇的成虫一般有1.6厘米长,但它的幼虫异常肥大,而且新生的就有1厘米長。到快要孵化的时候,幼虫竟长达2.6厘米,这比大多数普通人的一个手指节还要长。  这种苍蝇听起来似乎是某种转基因生物,然而其实它是常见的自然生物,生活在热带地区。  当然,单单是“外表出色”还不足以入人法眼,它还是科学家们眼中
期刊
说起磁铁,大家一定都不会陌生,它是一种主要由铁、钴、镍等金属原子组成的固态混合物。这些原子的内部结构比较特殊,本身就具有磁矩,它们再按照相同方向依次排列,加强了磁性,因此磁铁能够产生磁场,具有吸附铁磁性物质的能力。而由于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磁场还有生电的作用,所以磁铁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扬声器、发电机和电动机等各种电器都离不开磁铁。但如果告诉你,磁铁还能作为绷带用于止血,你相信吗?  如何将
期刊
每当天气开始变热时,人们的身边就会出现一种如影随形的小生命——蚊子。蚊子个头虽小,战斗力却不弱,而且它的历史比人类还长得多,我们和它们之间有着源远流长的“恩怨情仇”。且看蚊子如何塑造了人类历史。蚊子加速基因突变  蚊子之所以招人记恨,不仅因为它吸血后给我们留下的又疼又痒的“红包”,更是因为它在吸血的过程中会给人类带来病菌,让我们患上许多顽疾,疟疾就是其中一种。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时至今日,每年患上疟
期刊
0.1%的生还率  飞机是人类现有最快捷、最舒适的交通工具,没有什么“距离”是一架飞机所不能抵达的。然而,飞机常常要在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高空行驶,并且很少为乘客配备降落伞。如果飞机在飞行时出现事故,对于乘客来说,那几乎是灭顶之灾。毕竟,多数人只是普通的陆地生物,既没有奥特曼的翅膀,也没有超人的披风。所以,“高空坠落”外加“自由落体”等于典型的“死亡运动”。  不过,凡事无绝对,例外总是有的。根据
期刊
将一辆黄色出租车和一副双筒望远镜区别开是很容易的,大多数人哪怕倒立时都能做到这一点。但对于人工智能(AI)可不是这样:把出租车翻过来,它就会将之认作双筒望远镜。  这只是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阮安收集到的几十个例子中的一个,这些例子表明AI识别物体的本领比我们想象的要差远了。这让我们对AI在某些领域的应用(如无人驾驶汽车)更加谨慎。人类是如何识别图像的?  图像识别是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领域。对于人来说,
期刊
如果有一份调查问卷摆在你面前,你是否能不假思索地填上“性别”这一空格呢?对大多数人来说这完全没问题,但有些人却因这个问题饱受困扰,他/她们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性别。性别错乱处处有  其实,人类性别在外表上的区别自古以来就不是那么明确。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以柔弱为美。嵇康、潘安、卫玠等无一不是“肤白貌美大长腿”的美男子,为了保持白皙的肤色,他们不仅懒得出门,出行必坐车,还要揽镜自照、涂脂抹粉。战
期刊
2020开年之初,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出现,它在人类社会中快速蔓延,打破了社会的正常节奏。一年之内,它在全球感染4000多万人,致死100多万人。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发生过许许多多次全球大流行病,每一次人类都被小小的病菌打得伤亡惨重,溃不成军。2020年这一次,人类虽然已经进入了高科技社会,但对抗病毒的表现仍然不尽人意,这是为什么呢?新冠病毒与SARS病毒对比“狡猾”的新冠病毒  我们将这种来势汹
期刊
一杯热牛奶(水)和一杯冷牛奶(水)同时放进冰箱,哪杯会先结冰呢?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冷牛奶(水)!  结果是这样吗?1963年,坦桑尼亚的初三学生姆潘巴同时把一杯热牛奶和一杯冷牛奶放进冰箱,结果发现是热牛奶先结了冰。  姆潘巴很奇怪,就去请教他的物理老师,老师回答说:“不会吧?一定是你弄错了。”姆潘巴又重新试验了几次,结果总是热奶先结冰,老师对此也是迷惑不解。  有一天,一名大学物理博士来到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