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theme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语文教学中两种思维结合的理论依据
  
  长期以来,在儿童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的理论影响下,一些人误认为抽象思维才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人类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方式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认识客观真理。因此,中学语文课比较重视学生抽象思维的训练而忽视形象思维发展,教学中注重对文章内容作理性的分析、概括,而缺乏对语方情味、意蕴的挖掘,对具体形象的感知,以及对作品情感因素、审美因素的体会。
  美国著名脑心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佩里博士经过多年研究,探明了人脑两半球的功能分工,左脑控制抽象思维,右脑控制形象思维。这一现代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理论,从根本上纠正了长期以来的左脑优势理论和只有抽象思维才是认识的高级段的错误观点。它表明:在人的主观世界中,抽象思维并非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唯一方式,不能互相代替;它们必须得到协调和平衡发展,互相补充,才能使人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人格得到健全、发展和完善。21世纪的高素质人才,必须是左右脑协调发展、更加聪明、更富有创造力的一代新人。因此,语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二、语文教学中如何把握两种思维的有机结合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体系,但二者之间又存在密切的联系。二者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它是两种思维的产物,既有抽象思维(主题的形成),又有形象思维(人物、情节、场面等生活画面的构思),因而就要求教师在教读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时,必须注意这类文章的特点,注意两种思维的结合。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才能达到既有情感感染、又有理性分析;既能走进作品之中与人物一起体验人生的悲欢离合,又能走出作品之外,对其进行客观的分析、评价?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以语言训练为核心,注意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既训练抽象思维,又训练形象思维的目的。
  
  1、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结合
  形象思维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情感性。语文教村中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都饱含着作者及人物的丰富情感,具有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艺术魅力。学生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形象思维,没有感情的波澜,缺少作为主体的投入和参与,那么,即使教师作出多么细致、周密的理性分析,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也是枯燥抽象的。而教师如果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入情入境,丰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然后再作理性分析,那结果可就大不一样了。
  例如,讲《孔乙已》这篇小说时,文中有一处描写孔乙已到酒店喝酒的情形:“孔乙已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已,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阅读这段文字,我不是让学生首先研究分析“排出”这个词语如何运用得准确生动,而引导学生体会孔乙已在看到别人的“笑”听到别人的“话”之后,“排出九文大钱”时是怎样的心态,揣摩“排出”这一动词的丰富内涵,并让学生做出孔乙已排出九文钱的动作,来表现孔乙已的心理和神情,让学生走进孔乙已的内心世界,体验孔乙已的思想感情。然后,再对“排出”这一动词使用的妙处作理性的分析:如果换成“拿出”、“摸出”,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由于有了对“排出九文大钱”这一动作的丰富内涵的体验、感爱,学生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化了,认识到“排出”一词准确写出了孔乙已拿钱买酒时的得意神情,以及他要在平日取笑他的短衣帮面前摆摆阔气、聊以自慰的心理,如果换成“拿出”、“摸出”,都不足以表现孔乙已的这种神情心理。
  学习《皇帝的新装》,我组织学生先进行表演,然后再对课文作理性分析;学习《我的叔叔于勒》,为了使学生对菲利普夫妇冷酷自私思想性格的理解不是简单的、概念化的,我指导学生反复分角色朗读人物语言,充分体会人物的思想性格;学习《背影》,我先让学生看课本剧,用直观的艺术形式,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师生共谈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然后再对课文进行分析、研究等等。
  这些教学活动决不只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是一种伴随着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的情感的认识活动。在这个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交融的过程中,学生对语言运用的认识更加丰富深刻,知识记忆更加持久。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还有品德、情感、审美、心理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2、形象感知与归纳概括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对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不应是简单的、抽象的,而应是具体的、生动的。通过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使之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引发学生想象,头脑中浮现出以作品语言描述的艺术形象为基本原型的、且带有自己经验色彩的新的形象。学生有了深切的形象感受作为基础,他们对人物思想性格的理解才是准确鲜明的。
  例如,《药》这篇小说中的康大叔是个封建统治者的爪牙和帮凶的形象,学生对这个反面人物思想性格的归纳概括,是通过挖掘、体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之后得出的。康大叔的眼光“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一只手“摊着”,向老栓要钱,一只手“撮着”一个鲜红的、血淋淋的人血馒头,同时还嚷道“怕什么?怎的不拿!”接着“便抢过灯笼”,“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我用表情、声音、动作对加点词语加以强调,使人物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让学生头脑中伴随着栩栩如生的形象,归纳概括人物的思想性格:这是一个多么凶狠、贪婪、粗野、蛮横的人物。
  学习《变色龙》,我让学生看录像;学习《祝福》,我让学生看电影。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要用直观的影视形象,取代对作品语言的理解分析,而是要使概括的语言与生动的形象、丰富的情感、作品的意境紧密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入、全面。如果说抽象思维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清晰而简明,那么,形象思维则使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变得丰富而生动,二者相互补充,学生的认识活动才是情味盎然而富有生命活力的。
  
  3、联想想像与逻辑推理结合
  联想想像是形象思维的基本方式,也是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文学作品的集中性、概括性、典型性,给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想像空间。教学中应该挖掘出可供学生进行丰富联想象的语言因素,并使学生能够对人物形象进行合乎逻辑的想像。
  例如,《祝福》中的鲁四老爷在听到有人把祥林嫂绑架抢走之后,说了一句“可恶!然后……”卫老婆子赔罪并说“我一定荐一个好的来折罪”之后,鲁四老爷又说了一句“然而……”,这两个“然而”后面省略的内容是什么?鲁四老爷到底想说什么?我让学生进行想想像,说出鲁四老爷想说的话,结果是各不相同。那么,哪一种说法才是鲁四老爷想说的话呢?我又让学生依据鲁四老爷维护封建礼教而又自私伪善的思想性格特点,依据人物对话的前后语境,进行逻辑推理,选择出合理想像的说法。第一个“然而”后面的内容是:祥林嫂私自外逃,礼教不容。如今她婆婆做主让她回去,无话可说。这与前文鲁四老爷的说话一致,同时又更充分表现了鲁四老爷作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其忠实维护封建礼教的态度和立场。第二个“然而”后面的内容是:“再荐一个好的,也比不过祥林嫂勤快,到头来吃亏的还是我!”这与卫老婆子的赔罪之言紧密相联,既表示了鲁四老爷对卫老婆子的不满,同时也深刻地折射出鲁四老爷伪善自私的丑恶灵魂。
  学习《我的叔叔于勒》,我让学生想象:如果于勒认出了菲利普夫妇,小说的情节该如何发展?他们相见又是怎样的情形?如果于勒没有破产,而是发了财回来,菲利普夫妇对他是什么态度?学生想象说出具体情景后,还要指出为什么这样,要求学生对想象的内容依据人物的思想性格及情节发展作出合理解释。这样的想象,既有对原来人物形象的补充创造,又有对小说主题、情节、人物的合理推论,显示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
  
  4、整体把握与局部论证结合
  在传统语文教育思想中,“意会”和“涵泳”是学习语文的有效方法。这种语文学习的模式,实质上是通过直觉对言语的意义、情味综合地进行感受和判别。这种培养学生语感的传统经验,至今仍应重视。当然,它还要和语文知识(包括语法、修辞、文章、文学等方面)相结合,使具有感性经验的直觉思维得到修正和提高。
  例如,学习《药》一文中的景物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俩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我让学生通过朗读,用直觉思维快速体会这段文字描写的气氛和景象使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景物特点——阴冷、沉寂、肃杀。然后再运用语文知识对局部语言进行推敲分析,以便论证整体上把握是否准确。比如,文中把枯草比作铜丝,写出了草僵硬、冰冷、没有一丝活力的特点:“周围死一般静”,写出了沉寂、恐怖的气氛;写“乌鸦……铁铸一般站着”,则又运用比喻,突出了它僵硬、冰冷、没有一丝活力的特点。通过这样整体把握与局部论证结合的学习,学生对这段文字的含义和作用的认识就深入、准确了。
  在语文教学中,恰当地把握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它能够综合体现语文课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诸方面的因素,并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身心处于和谐与自由的状态,从而达到健全、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只有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得到协调与平衡的发展,才能发挥出人脑的最大潜力。提高人的创造力。
  (作者单位:445700湖北省来凤县接龙中学)
其他文献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如刘正国先生在《世纪寄语》中所说:“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阵地,对于塑造年轻一代的灵魂,其他学科是难以伦比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阵地,把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养作为己任。  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特殊的教育,这是其学科内容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广阔无垠的天地,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许多课文内
期刊
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带着知识与经验走进课堂,生动活泼地构建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从学生个体的认知角度看,这样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总以为某些知识,要学生再创造是不可能的,只能由老师告诉。真是这样的吗?此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的“数学现实”理论,弗氏指出,虽然数学形成的抽象化历史进程是漫长的,但这样的过程也是极其朴素的,对小
期刊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均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即以课程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于“知识”本身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
期刊
当前,广大的小学正在掀起校园网建设高潮,很多学校也已经投入使用,但是,各小学校应用网络的水平却普遍不高。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种观念,建设校园网并不仅仅是为教师制作几个课件服务,而是要带动整个教育的信息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工程,是学校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发展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们学校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亲自抓这一工程,要在思想
期刊
一、加强管理,制度育人    面对一个新班级,班主任首先要制定出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便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纳入一个统一的规范之中,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在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活动。一切良好的班风、学风都是在纪律的有效保证下实现的。    二、公正廉明、平等对待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能够完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班主任能长期坚持按同一标准,同一规则去要求班上全体学生,就会让学
期刊
自ARPA网问世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及高职院校理工科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调动职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呢?    一、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着重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最常用的概念、
期刊
在教育理念发生变革的当代,教育界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其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其观念得到国内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并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践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它将在教育发展、创新的轨道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个一切”教育理论,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其理论精髓是主体教育、人本教育思想。    一    孔子是
期刊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需要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直接参与,对输入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而且需要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加强、维持和调节,才能使数学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多数数学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往往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不纯    动机是数学学习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学习动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理解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头戏,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细节,获取信息是正确把握文章中心的前提,但考生常出现的现象是文章看懂了,答题的正确率却不高。原因是考生只看懂了文章的字面意思,没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学生要具备判断、推理、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找到正确的答案。下面就高考阅读文章的类型和试题类型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答题能力作一简单
期刊
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说的就是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那么我们也不妨再作以引申: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韩愈把传道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定义语文的学科性质的时候也是这样定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除了是一种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