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 岂不更妙

来源 :今日中国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敦颐在《通书·文辞》中说:“文所以载道也”,说的就是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那么我们也不妨再作以引申:语文教学的目的一方面是教给学生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另外一个方面也是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即韩愈在《师说》中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韩愈把传道放在了第一的位置。而且《语文课程标准》中在定义语文的学科性质的时候也是这样定义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也就是说语文除了是一种交际工具之外,还担当着传承语言文化,陶冶情操,教会做人的重任,即人文性。语文课程标准也确立了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是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体现,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之下,语文教材也发生很大的变化,选取了更多贴近学生实际,读了之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的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七年级下册的《珍珠鸟》、《斑羚飞渡》等等,甚至可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如此。
  可见,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注重“文”与“道”的统一,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材更给“文”与“道”的结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且也要求二者要结合起来。但是目前还有一些错误的认识,如有人认为语文教学就只是语言的教学,如果要渗透德育就会成为政治课,会影响语文的教学;当然也有个别人只是依据参考书办事,穿凿附会,干巴巴地“传道”,没有“文”的支撑,成了空洞的说教,学生也不爱听,不接受。因而我们说“文”是语文教学的血肉,“道”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二者紧密地结合才会使语文课更生动,更有趣,才会有血有肉,教师也才能教得有内容,教得轻松,学生也才能学得有趣,更在这种潜移默化中,陶冶了自己的性情,明白了做人的道理。如此一举多得的好事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也必须是二者有机地联系,德育渗透要潜移默化,达到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妙处,不要割裂二者之间的联系,也不要把语文课弄成政治的说教。如我在教授《荒岛余生》这一课时,导入就是以学生设想如果自己一个人到一个什么都没有的荒岛上,你能生活多久,将怎样生活下去?很多学生说自己生活不了多久,有的说要哭喊,甚至有的学生说自己可能自杀……我没有去指责学生的这些错误做法,而是让他们看课文中的鲁滨逊是如何克服困难,在荒岛上生活28年的。学生读了课文后又让他们学习鲁滨逊正确对待困难的办法,自己也设想遇到的困难,并想想它的好处,仿照句式造句,学生很快造了很多乐观向上,不怕挫折的句子来,后面又让学生谈该向鲁滨逊学习些什么?学生谈到要学习他遇到困难要不屈不挠的精神,乐观向上,勇于探索精神……当我再次问到如果再到荒岛上还会不会自杀时?再没有一个学生说要自杀了。一节课下来老师讲得很少,学生谈得很多,课堂气氛也很活跃,不仅训练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品质。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来简要地谈一谈,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一、背景渲染式
  
  即通过师生对背景的介绍,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进入到那个年代,对当时的历史、政治有所了解,也能够和现在的生活进行对比,从而得出一定的认识。如在介绍《华南虎》的时候,我就要求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写作的时代背景:当时是在“四人帮”横行,知识分子、科学家、老干部受迫害,可以说是黑白不分,人妖颠倒,和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天壤之别。接着就提出了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现在动物园里对动物的驯化也有铰掉爪子,拔掉牙的,却没有人再写了?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了课文,进行思考,很容易地就认识到运用了象征的手法,作者写老虎受迫害,实际上是在写知识分子在受迫害。也认识到当今社会环境的宽松与美好。
  
  二、谈启发感受式
  
  也就是学完一篇课文之后,对整个文章或文章中的某一句话,学生来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受到的启发,挖掘课文中的人文性。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深入到文章情境之中,更能从其中得到认识,思想品德受到陶冶。如学习《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时候,学完课文,让学生谈谈我们应该向闻一多学习什么?有的说要学习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的作风,有的说要学习他不求名利,埋头研究的治学精神,有的说要学习他心怀国运民生的爱国精神。学生结合课文来谈,才有话可说、可写,同时在不知不觉中也培养了优良的品质。
  
  三、情景感化式
  
  即把学生带入到一个与课文相类似的情境之中,让学生谈谈自己的解决办法,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磨练。如我在上《最后一课》的时候,读了课文就让学生设想如果有一天你失去了学习汉语的权力,要让你去学习别的国家语言你会怎么办?学生异口同声的说:我不学,汉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们一定在现在就好好学习汉语,不枉做一个中国人。学生在此刻才第一次爱上了汉语,自然也就会上升为一种对祖国的爱。
  当然,语文教学中的品德教育渗透的方法很多,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只要心里想着二者的结合,有意识地去寻找,就一定能够找到二者的结合点。
  通过上面我肤浅的介绍,相信你也一定看到,语文教学和品德教育二者的结合(即我所说的文以载道)的妙处,它不仅不会冲淡语文教学,反而能促进语文教学,它使语文课学生更有话可说,更有参与课堂教学的欲望,更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相信你会运用得很好。让我们一起运用好“文以载道”这一语文教学的法宝,共创语文教学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711600陕西省宁陕县宁陕中学)
其他文献
一是重视德育工作,全员参与育人    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学生培养成爱祖国、有理想、讲道德、守法纪的公民。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领导要亲自制定德育计划:①、通过建设校园优美的环境和添置先进的设备,为素质教育创造优越的条件。②、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如举行知识(智力)竞赛、征文(如开大、中队主题会),开展自我服务大奖赛活动。③、倡导课间玩得开心。促进少儿身体素质和体育竞技
期刊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正如刘正国先生在《世纪寄语》中所说:“语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和文化素质教育的阵地,对于塑造年轻一代的灵魂,其他学科是难以伦比的”。所以,我们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一阵地,把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的培养作为己任。  语文教育是所有学科中最特殊的教育,这是其学科内容所决定的。语文学科是一门广阔无垠的天地,其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许多课文内
期刊
新课程所倡导的数学学习,是孩子们带着知识与经验走进课堂,生动活泼地构建起对数学富有个性理解的过程。从学生个体的认知角度看,这样的学习无疑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总以为某些知识,要学生再创造是不可能的,只能由老师告诉。真是这样的吗?此时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的“数学现实”理论,弗氏指出,虽然数学形成的抽象化历史进程是漫长的,但这样的过程也是极其朴素的,对小
期刊
众所周知,在过去的二十年中,强调刺激——反应,把学习者看作知识灌输的对象。在这种理论的影响下,大部分教师均把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课程来教学,即以课程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考虑的是用什么方法和手段才能使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对于“知识”本身十分重视,而忽略了对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体现在课堂上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没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很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与效率较低,
期刊
当前,广大的小学正在掀起校园网建设高潮,很多学校也已经投入使用,但是,各小学校应用网络的水平却普遍不高。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利用计算机网络呢?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种观念,建设校园网并不仅仅是为教师制作几个课件服务,而是要带动整个教育的信息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大工程,是学校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发展水平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我们学校领导,特别是一把手一定要亲自抓这一工程,要在思想
期刊
一、加强管理,制度育人    面对一个新班级,班主任首先要制定出各种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以便把千差万别的学生纳入一个统一的规范之中,要求每一个成员都必须在规定许可的范围内活动。一切良好的班风、学风都是在纪律的有效保证下实现的。    二、公正廉明、平等对待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作为班主任,必须做到能够完全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如果班主任能长期坚持按同一标准,同一规则去要求班上全体学生,就会让学
期刊
自ARPA网问世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将人们带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及高职院校理工科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该如何调动职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呢?    一、注重课程内容的基础性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应用型人才,作为专业技术基础课程,应着重从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中最常用的概念、
期刊
在教育理念发生变革的当代,教育界倡导“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教育理念,其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其观念得到国内教育界的一致认可,并在全国中小学校广泛践行,有效地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这一教育理念的提出是教育理论的一大贡献,它将在教育发展、创新的轨道上,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三个一切”教育理论,内容丰富,含义深刻,其理论精髓是主体教育、人本教育思想。    一    孔子是
期刊
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不仅需要原有数学认知结构、思维发展水平和数学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直接参与,对输入的数学材料进行加工,而且需要学习动机、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启动、加强、维持和调节,才能使数学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多数数学学困生学习落后的原因往往不在于智力因素,而在于非智力因素。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动机不纯    动机是数学学习的先决条件。不同的学习动
期刊
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深化,阅读理解已成为高考试题的重头戏,在阅读过程中理清细节,获取信息是正确把握文章中心的前提,但考生常出现的现象是文章看懂了,答题的正确率却不高。原因是考生只看懂了文章的字面意思,没能进行深层次的思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题涉及的方面很多,学生要具备判断、推理、综合和归纳的能力,才能正确理解作者的意图,找到正确的答案。下面就高考阅读文章的类型和试题类型以及学生应具备的答题能力作一简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