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一种后现代主义的观点

来源 :教书育人·大学频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yanan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后现代教育理论概述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是20世纪后半叶在西方流行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作为一种哲学、文化思潮,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对现代教学理论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并通过对现代教学目的观、课程观、师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反思、批判与解构,建构了自己的教学观。后现代主义认为,学校的教学目的应从优势文化决定论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经验及其代表的特殊文化,通过全校教师的热情参与和考虑到众多的因素来决定;既注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不强求每个受教育者都得到全面发展,甚至可以培养片面发展的人(即符合学生自己特点及生活特殊性的人),又注重造就一批具有批判能力的公民;这种公民能够认清优势文化的独霸性以及文本的集权性,敢于向他们挑战,进而通过对多元文化的认识,跨越文化边际,了解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认同自己,也认同不同文化背景下具有不同价值观的他人。同时,这种公民还应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以及对自然、土地、生态的伦理观念。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从建构主义及经验主义的观点出发并吸收自然科学中不确定性原理、非线性观点、普里高津的耗散结构论等理论后,课程专家多尔把后现代主义的课程理论概括为“4R”,即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肃性。在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上,后现代主义把教学过程视为一个自组织过程,即一个通过系统内外部诸要素相互作用、在看似混沌无序的状态下自发形成有序结构的动态过程。这种教学过程既不是单纯的教授过程,也不是单纯的学习过程,它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的统一。在这种创造性生成的过程中,知识的习得是教育客体在选择性地接受教育主体的施教信息后,内化为认知、感情、意志,外化为行为的过程;这也是一种充满互动性的过程,即教学主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隐喻式的教学方式大受青睐,来自学生的干扰(perturbation)与挑战被视为教学过程优化的诱因。在师生观方面,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铲除对秩序和权威与日俱增的服从,鼓励在课堂教学中以师生平等对话代替教师的传授与灌输,以培养求知者的民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当学校的中心场所将不再是教室、图书馆而是百科全书式的数据库时,教师应成为“信息控制专家”,教会学生使用终端机的方法和教会学生新的语言规则;学生则是新知识的主动“选购者”。
  在中国不断向现代化迈进、加速全球化进程的现阶段,诸多业已暴露的中国问题不断凸现出现代主义中国化时的负面影响,要承担起教育自身的这份责任,中国教育应该反思与检讨。笔者认为,中国外语教育尤其是大学英语教育引入后现代主义在当前是必要的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二、后现代教育理论
  对大学英语教改的启示
  
  1.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
  自“五四”以来,为了实现强国梦,中国努力地学西方,学外语,力图实现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很多古老的中国传统被抛弃,很多古老的中国智慧被遗忘。当中国计算机和科研网刊载毛喻原先生的《论汉语的险境和诡谬》一文时,笔者感到一种悲哀,中国居然有知识分子把“落后”算在了中国古老的语言文字上!这难道不是中国语言教学的悲哀与嘲讽吗?这难道不是中国教育的一种失败吗?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汉字成了西方诗人创作的源泉,中国的典籍在东、西方却很畅销,西方的学者甚至从这种东方智慧中寻找补救西方现代文明所造成的缺失。令人高兴的是,教育部2004年版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明确把跨文化交际视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把跨文化交际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有利于中国学生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上,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助于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因此,值西方“后”学在中国兴盛之际,在教育部颁布2004年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后,在中国百所高校忙于上机教外语之日,探讨后现代主义如何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中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2.对外语教学对象和外语教师角色的再认知
  全球化的浪潮使教育和教师面临诸多挑战。全球化对教师的挑战实际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怎样理解以私营企业为主的社会里“公共”的意义,以及在自我利益被确定为公共逻辑的背景下怎样培养社区感。后现代主义者指出,“作为教师,不了解学生的故事,便不可能深入学生的心灵并有效地教学生,正如不对自己的故事进行长期的、深刻的、困难的、常常是可怕的解构,就听不进别人的故事一样。”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教学生,教师首先需了解“入世”后中国社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语教学对象和自身角色进行再认知、定位。在教学时,英语教师尤其要努力唤醒学生沉睡的自我,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要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和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态度。外语是学会的,学习者在找回自我、重树自信后,依照自己的经验、个性和兴趣,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特征的方法,在师者的启迪下终究会达到自己的目标。
  后现代主义同时强调,教师的真正和终极身份,并不取决于教师本人及其自我理解,而必须在自己与现在面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求得。因此,教师不应是假想中的自以为是的权威,也不是全知的头顶光环的大师;不仅是接受来自学生挑战的合作学习者,更多是与学生一起迎接未来挑战的真理的共同探询者;他们一起,彼此依赖,在上帝死后的混乱、分裂、动荡、焦虑的现代社会里,重新努力建立起人与世界的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肃性。在引导学生与世界建立丰富性、回归性、关联性以及严肃性的这一关系时,教师经常是一个思想者,正如加拿大教育学家史密斯(Smith,D.G.)指出的那样,“教师必须懂得,如果在工作中不作自我反省、自我救治,其教学必然沦为纯技巧,堕入理性主义的歪曲之中”。在中国高校英语教学面临个性缺席及期待个性张扬的现状下,教师可就自己的切身经历,结合具体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讲解人与人之间需要哪些东西,创造性地教学,教会学生如何尊重相互的差异,学会共处在一个地方。在新的、标志着全球未来的希望的跨文明对话中,作为阐释者的教师定会起到重要作用。否则,“不具备这种理解力,任何人都将无法在教育界混下去”。
  3.对大学英语教学态度的再认知
  中国社会的巨变,功利主义盛行,在国家外语教学政策上的一统江山的工具观指导下,大学英语教与学显得极为浮躁;而推行四、六级考试证书制,又加剧了语言教学的工具观。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误区主要表现在隐性的应试教育、机械教育、工具教育等三个方面。隐性的应试教育指的是英语教与学目的上以应试为主要目的,机械教育指的是方法上英语教与学因应付考试所做的乏味的、机械的训练,工具教育指的是英语教与学观念上以实用主义盛行下的语言学习工具观为主要指导。反思时下的英语教学,在呼唤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有理由要加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教育,以期唤醒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和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认知(learning to know),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 to live together),学会生存(learning to be)。后现代主义特别提醒,“只有等我们不再从工具的意义上对待语言,而是简单、直接地注意生活中语言的运用这一问题,语言才会完整。”
  高职教育主要是技术教育,教学对象是今后要面向生产、工作第一线的学生,他们的生活、工作可能一生都与技术密不可分;在倡导科技以人为本理念的今天,高职大学英语课堂呼唤人文性教育。在全球技术崇拜甚嚣的年代里,教会学生走出今后可能是枯燥简单的技术生活,这会超出语言教学本身的意义;从后现代的观点看,这也可理解为语言教学的一种新的重要意义。
  4.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及教材编写的启示
  “聋哑英语”倍受指责。然而,看眼下的口语教学课堂上,教师指导下单调的句型操练使得课堂枯燥乏味,虚设的情景难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学生在学会寒暄后似乎又觉得无话可说,在学技术、玩电脑游戏的同时缺少了独立思考,膨胀于脑海的快餐文化磨损了青年的智力,年轻而又涉世不深加之欠缺经验智慧,会话交流则显得多了几重无聊与苍白。口语是交流活动,交流应该是一种自然需求。因为相互言语,人们学会沟通;因为讨论,人们增长知识和智慧。要改变口语教学的这种情况,就得使学生增加知识的输入;在英语作为外语教授的中国,阅读教学成功与否就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头、笔头输出。
  然而,在阅读教学时,很多教师动辄把课堂搞成了学生做题,教师传授如何找答案的所谓应试的怪圈之中。学生会做题、会选A、B、C、D的多,“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者也不少;即便一篇好的课文,就这样做完题目、再学习一些所谓的“语言知识”(多为从词典抄来或改编的例句、语法点),缺少了教师的有个性的阐释,缺少了学生审美体验获得的阅读课堂,学生听的是索然无味,教师教的也是没了兴致!其实,所谓阅读,不外乎又“阅”又“读”。听不见朗朗的读书声,学生如何去感受语言,理解内容?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恢复“读书”这一古老传统,加强学生的朗读练习,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是也;“读书”作为一种有效的输入手段,即便不做题,“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这对学生的口语和写作也是非常有益的。更重要得是,教学不能仅仅意味着讲;教学应当成为一种定约:教师指出一条路,学生经由此路能够理解并能进入他自己的那个活着的、流动的传统中去。因此,从“理解”这一角度看,教师的阐释性讲解还需结合自己及学生的个体经验,使得阅读教学能够直击学生的心灵。正如后现代主义者声称的那样:要使学生认识到,课程所宣讲的一切,不过是特定的历史条件制约下所给出的可能的解释,而按“那个”方式拓展课程,揭示一切文本和资料的意义的游动性,展示德里达称之为“欲望”以及“那些可意会又无法言传的东西——这类做法势必开拓出可能性,使学生得以创造性地参与课程之创造意义的工作。通过向学生展现参与创造未来的方式,后现代教学法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
  后现代教学法给学生们带来了希望,一个有希望的学生是会参与到创造未来的活动中去。写作作为一种参与方式和欲望,对培养学生成材非常有益。后现代主义认为,教与学的目的和方法贵在启迪,使得教学工作合法化的启迪任务,必须在具体环境下找到自身的特质,这对写作教学很有启发意义。我们知道,写作过程其实是一种思维和谋篇的建构过程,因此,在写作教学时,教师除讲解基础写作知识、技巧之外,更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启迪。教师可尝试用比较和对照的方法研究中、英学生不同的写作模式,在熟悉英语常见的写作模式后,教会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见解,以此使学生个体进入他自己的那个活着的、流动的传统和现实中去,讲述自己的故事;借此再以叙事的方式进入别人的那个活着的、流动的传统和现实中去,参与到活着的、流动的传统和现实世界中去。经过训练,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不再是缺乏自己个性、思想的四、六级套路式的所谓“作文”。
  在编写教材时,建议编者少选一些思想匮乏的文章,使学生在课堂上多接触一些经典,比如可以选一些包括后现代主义在内的东、西方思想家的散文,艺术家的作品(音乐、美术)及赏析,人生的成功之道(有关做人之道,经营、管理的策略)等等。在讲解这些材料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西方现代、后现代思潮的缘起、要点及相关主要评论;使学生具备既从东方看西方、又能从西方看东方的视野,让他们站在东西方对话的平台上通过阅读看世界、爱自然、怜苍生,探询如何过有意义的一生。此外,在当前教材越编越厚、越编越贵的情况下,要大量减少常规习题数量,代之以与课文相关的思考题或讨论题,这将会有利于引导学生从“做题”的误区中走出来,使教师有时间引导他们从整体上揣摩、理解具体文本写作者是如何建构文本的,并试图学会与文本建构者在内心对话,由此出发,与同学及老师去共同探询知识和真理。
  
  三、结语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对大学英语口语、阅读、写作教学及教材编写都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后现代教学法本质上是一门艺术,旨在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避免刻板地理解文本,怎样辨别这些文本中的意义得以表现出来的方式。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后现代教学法指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置于更为全面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为此,英语教师要根据本学校的教学资源和自己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随时间、地点、人及人与人的关系变化而变化,教学方法上注意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在自我实践的基础上,实现外语教学理论的自我建构。另一方面,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外语教学使学生站在东西方文化交流和对话的平台上,有利于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大学英语教学中引入后现代主义理论,在中国向现代化过渡、迈向全球化进程中,有助于培养学生从“前”(后现代)往“后”(现代)看的视野,这是一种创新教育,更能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
其他文献
朱学义胡琼董靖樊世清于泽黄国良(中国矿业大学管理学院)    最近,我们在大学生中开展了“智力投资教育活动”。让大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计算他本人的“智力投资额”,以真情回报父母、国家和社会。    一、“智力投资”的内容    所谓智力投资,是家庭及社会在培养具有智慧和能力的创新人才的过程中所花费的代价,不包括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生活消费支出。对于整个社会来讲,智力投资是一种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用于提高
期刊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面临种种挑战,一些不适应时代要求的旧的道德观念必然受到冲击,而一些反映时代发展要求,代表社会发展方向的道德意识、行为应运而生,主要反映在以下几点。    一、平等竞争,互助合作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树立平等竞争与互助合作的观念是非常必要的。现代教师的劳动是个体劳动与集体性创作的有机结合。教师劳动的这一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师既要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又
期刊
21世纪的中国教育已经进入全面素质教育时代。教师肩负着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高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国家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的未来,对民族的振兴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和关注的问题。    一、以调查为依据了解教师素质情况    教师的直接工作对象是学生,自然,学生的回答应是重要的参照。基于这种考虑,笔者对我院2004级外语系的5
期刊
近年来,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学生人数增多,高校纷纷改革教学体制,实行学分制,推行素质教育、个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务管理工作量成倍增加,教学过程以及管理过程复杂化,教务管理已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务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学校工作的稳定和教学质量的高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得教务管理工作逐步向信息化、网络化方
期刊
一、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的必要性    1.帮助青年教师转变角色  近年来,高校新上岗教师普遍学历层次较高,专业基础扎实,科研能力较强。但是,高等工程院校新进教师多是非师范院校毕业,没有经过严格的教育、教学训练,对教育的规律、教学的方法、学生的心理特征等缺少了解。加上这些青年教师多数没有经历助教阶段的锻炼,对教学环节较为生疏,教学经验也相应缺乏。青年新教师职前教育,可以缩短他们适应岗位需求的过程。过去
期刊
当前中国高校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令人堪忧,近来这一问题已引起媒体的关注。笔者自2002年开始指导本科毕业论文,深感指导工作一年比一年艰难。根据笔者所在的大学的有关规定,自2005年开始,今后在省教委进行的教学质量随机评估中,每审查出一篇不合格的论文尤其是作假论文,指导老师将被罚款1000元并同时受到通报批评。由于目前整个社会论文作假现象很普遍,作假手段很高明,因而每位指导老师都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
期刊
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基本学制将逐步由三年过渡为二年。此后,教育部等七部委又一次联合发文重申了这一点。由此可见教育部对高职学制改革的决心,同年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举办的“两年制高职教育学制改革研讨会”上,与会专家指出,实行两年制高职利大于弊。各高职院校的反应当然是坚决拥护,积极应对。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对高职院校的招生就
期刊
一、CAI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应用中的必然性    CAI 在大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高等教育正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教育资源,尤其是英语师资严重不足(师生比为1 ∶100) ,而师资在短期内又无法充分补给。在这种形势下,采用以大班教学的CAI 及条件成熟下的网络教学,有助于缓解师资短缺问题。《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指出:“鉴于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数迅速增长和
期刊
一、有效教学与教学机智    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于教学的效益。所谓“效益”,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1]机智是身体的实践语言——它是在教育时机行动的语言。机智的行动是一种对情境的即刻投入,在情境中我必须全身心地对出乎意料的和无法预测的情境作出反应。[2]从两者的基本内涵来看,教学机智的行动方向与达成有效教学的目标方向是一致的。而教学情境千变万化,时常与计
期刊
中国加入WTO后,如何趋利避害,迎接挑战,赢得机遇,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重心。这些研究归根结底,都折射在人的素质上。我国高等教育能否适应“入世”后的新形势,在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上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成为众所关心的问题。    一、顺应时势善加引导    加入WTO后,中国教育与世界接轨已是大势所趋,中国可与世贸组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互惠的教育合作,真正实现中国向世界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