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主要任务是将自己的课程教好便行了,但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也成了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学生如果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的心理,那他什么学科也学不好,相反地,如果学生心态健康,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那学习时会如鱼得水。
语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之同时,以渗透、涵泳、熏陶等方式,有机、有序地让心理健康教育也协同发展。
1.从“听”中悟情。心理学中说:人的认知从器官中获得,而认知会影响着人的心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听”来陶冶心灵,感悟真情。语文教学,我们一定要布置学生一些“听”的作业,比如,每人设立一本“每天新闻摘要本”,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的新闻作简要记录,让自己明确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命运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这种“国事关心”可以让学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心胸广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说”中释情。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不能达到说话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心中的情尽情倾诉。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学生解题的时候,教师绝不能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而应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
3.以“读”怡情。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一是多读,读文学书,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于读者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4.用“写”传情。人的心理不健康,大都表现在抑郁、沉闷、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等不正常心理,有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便发生心理偏差,以至走向不法行为,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用“写”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灵”释放,用笔把心声吐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练笔为出发点,用周记或日记的做法,每位学生设立一本“成长记录本”,要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接着,教师要用心爱学生,让学生相信你是他们最信得过的朋友,然后自觉且乐意把写下来的“心里话”与你倾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我们力主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敞开心扉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大度和宽容对待他们的哪怕是错误的或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因为只有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对等的语言,我们才能获得与孩子们真正交流的机会,我们才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其实,宽容的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暗示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机会,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以平等之心待莘莘学子,以海量大度容纳幼稚天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对心灵的沟通、理解需要爱。这种爱是超出母爱的更伟大的爱,因为它要无条件地爱每个学生:好的、差的、美的、丑的。可见,用健康的心理指导教育在语文教学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理智上心悦诚服,这样不但能对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对学习语文也大有帮助,可谓相得益彰。★
语文教学,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之同时,以渗透、涵泳、熏陶等方式,有机、有序地让心理健康教育也协同发展。
1.从“听”中悟情。心理学中说:人的认知从器官中获得,而认知会影响着人的心理。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生的“听”来陶冶心灵,感悟真情。语文教学,我们一定要布置学生一些“听”的作业,比如,每人设立一本“每天新闻摘要本”,让学生把每天听到的新闻作简要记录,让自己明确是社会中的一分子,自己的命运是与国家息息相关的,这种“国事关心”可以让学生面向未来,放眼世界,心胸广阔,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从“说”中释情。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内在心事如果被压迫得越久、越多,就越容易发生心理变态。学生也一样,如果在课堂上想说的内心话压得太多,就会变得压抑、苦闷、失望、暴躁、不满等种种不良情绪,这既不利于学生学习,不能达到说话能力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给学生设置一个大胆说、大胆问、喜说乐说的平台,让他们心中的情尽情倾诉。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回答和质疑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信心。在学生解题的时候,教师绝不能用标准答案来衡量和扼杀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热情,而应让学生大胆地说,大胆地想象,这样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在语文的教学中,我们还要善于把文本内容引出课堂,引向生活,使它们成为学生“说”心声的话题。
3.以“读”怡情。英国著名学者培根说:“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成,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所以,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一是多读,读文学书,优秀的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对于读者性格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
4.用“写”传情。人的心理不健康,大都表现在抑郁、沉闷、自卑、内向、孤僻、不愿与他人沟通等不正常心理,有的人常常把自己封闭起来,一旦遇到不顺便发生心理偏差,以至走向不法行为,如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可以用“写”的方法,把学生的“心灵”释放,用笔把心声吐露。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让学生以练笔为出发点,用周记或日记的做法,每位学生设立一本“成长记录本”,要学生把自己每天的所思、所想、所感、等喜怒哀乐的事都写下来,接着,教师要用心爱学生,让学生相信你是他们最信得过的朋友,然后自觉且乐意把写下来的“心里话”与你倾诉。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歇。”让学生在生活中长知识、受教育、得到启发,用情感的波澜、生活的需要,激起他倾吐的欲望。我们力主提倡学生“真实地做人,真实地思想。”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应当是个健康的人,不仅有强健的体魄,也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优秀的心理品质。教师要敞开心扉倾听学生的心声,以大度和宽容对待他们的哪怕是错误的或消极的思想和情绪。作为教育者,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因为只有蹲下来,用平视的目光、对等的语言,我们才能获得与孩子们真正交流的机会,我们才真正明白孩子心中所想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其实,宽容的实质就是教师的自信:相信自己的人格、相信自己的教育,相信自己的学生。以尊重、理解、信任的强大精神力量去感化学生、暗示学生,给学生以自我反思的机会,自我选择的空间,自我修正的时间,以平等之心待莘莘学子,以海量大度容纳幼稚天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心灵对心灵的沟通、理解需要爱。这种爱是超出母爱的更伟大的爱,因为它要无条件地爱每个学生:好的、差的、美的、丑的。可见,用健康的心理指导教育在语文教学有着多么重大的作用!能使学生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在理智上心悦诚服,这样不但能对学生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而且对学习语文也大有帮助,可谓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