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读思达教学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很好地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文章根据教学实践,阐述了读思达教学的内涵,分析读思达教学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落实核心素养意义,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如何达成实施读思达教学法提出一些见解,希望对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读思达教学;教学路径
一、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方向,既引领了精神上的理性,正确的法治观念,又树立了学生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精神素养的灵魂标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引方向。这样的素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应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诉求,转变教学理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适应当前深度课改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应运而生。读思达教学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表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读思达教学法,真正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很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读思达教学的基本内涵
“读思达”的教学法是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基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的深度研究和结合30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炼出来。这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法。“读思达教学”倡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其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就是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才能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所以这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
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目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工具,也是归宿。“读思达”教学法不仅要致力于把所学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同时也要致力于培养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三种能力本身,所有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只有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就像饮食,不仅要把食物转化内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还要锻炼人体自身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这正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读思达教学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进行“读思达教学”,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放下“权威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倾听者”。在教学中要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空,从而提高课堂效果,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具有生命力。
(一)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研读能力
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联系材料归纳知识、梳理思路,有条理全面多角度选择或回答题目的基础和保证。教学中,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而读思达教学,阅读就是研读教材。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阅读课本不够重视,更没有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不易进入融入课堂。其实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学生要根据老师发给的导学案,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多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第一个环节:基础感知:(要求:阅读课本P2-10所有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课本P2-10,完成以下勾画,并背诵画线部分内容。
(1)我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宪法的。(P3)
(2)宪法规定的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P4)
(3)宪法规定的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P4)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P6)
1. 阅读课本P2页正文回答: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勾画)
2. 阅读课本P2-5页正文回答: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勾画)
3. 阅读课本P6页正文回答: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勾画)
4. 阅读课本P7-8页正文回答: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勾画)
这样通过对学生有效阅读的指导、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落实核心素养。
(二)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形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学习效果。读思达教学在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致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通过阅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在实施读思达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要通过问题导向。读思达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创设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氛围。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启发思维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设计问题,做到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通过创设问题、辩论分析、探究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新看法,提高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笔者就安排了学生辩论活动:设置辩论主题——网上交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组织辩论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以备课堂上交流讨论使用,梳理好发言思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选择加入一方,双方还要自由选举出各自小组的组长。通过课堂有效辩论,让学生感受网络交友的好处: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人们可以搜集学习资料、查找信息、聊天交往、购物……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们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互联网用户者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同样,学生们也能感受网络交友的坏处:网络并不一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因为网络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它不能满足人们真实的情感需要。网络之间人与人的关系属于一种虚拟关系,不能清晰的了解与聊天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其次,网络上信息太多了,必然有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在充斥视野,很多互联网用户容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形成错误的认识,在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行动。在这样有效地辩论中,让学生懂得了网上交友既有利也有弊,形成科学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可以引导学生对既有事实和理论进行辨析、区别真伪,使学生通过辨析争论阐述自身观点,客观评价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有力地提升了读思达教学效果。
(三)達成训练,培养学生表达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们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也是读思达教学致力培养学生能力之一。为此在读思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帮助学生们进行相互交流、提升表达能力作为教育的关注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设计表达能力板块,鼓励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个性展示等方式强化自身生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课时,笔者针对知识点—飞翔的力量模块内容,设置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
活动三:自信的青春
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自信的风采;点赞
2. 图片和视频展示自信者的风采
3. 问:根据你的了解,从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说一说自信者具有怎样的风采?
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展示,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当堂口头回答问题,无形中锻炼了表达能力,提升了自身素养,落实了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使所学知识得以概括、深化,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延伸学习,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从而余音绕梁,余味无穷。一堂课,无论哪个学科,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有必要在课堂的最后做适当的小结和点评。在读思达教学课堂模式中,既要对本节课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适当升华,也要对学生学习中的优缺点进行适当点评。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手、耳、眼、脑等积极协作,把自己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形成宏观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样,巩固和升华课堂,既学科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为以后继的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 总结
总之,读思达教学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给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中获得了知识,在“乐学善学”中增长了能力,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
作者简介:陈志勇,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妈祖中学。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读思达教学;教学路径
一、 引言
《道德与法治》课程对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是以适应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文化基础为需要,自主发展为必备能力的三大基本要点构成的,决定了学生核心素养的确立方向,既引领了精神上的理性,正确的法治观念,又树立了学生共同参与构建良好精神素养的灵魂标志,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指引方向。这样的素养目标决定了教师应关注当代中学生的学习诉求,转变教学理念,革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以适应当前深度课改的发展。在此背景下,读思达教学法应运而生。读思达教学法颠覆了以往的教学方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注重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思考的兴趣和品质,而形成良好的学科核心素养。实践表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施读思达教学法,真正为课堂教学注入生机与活力,很好地落实核心素养。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读思达教学的基本内涵
“读思达”的教学法是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基于核心素养形成机制的深度研究和结合30多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探索提炼出来。这是一种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法。“读思达教学”倡导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关注学生阅读能力,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过程即阅读、思考、表达的过程。其教学的基本环节、步骤、流程就是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学生只有经过这三个环节的相对完整的学习,才能把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所以这是一种以学生学习为本位的让核心素养落地的教学法。
阅读、思考、表达是学生学习的手段,也是目的;是过程,也是结果;是工具,也是归宿。“读思达”教学法不仅要致力于把所学知识转化内化为素养,同时也要致力于培养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三种能力本身,所有能力只有在相应的活動中才能得到培养和提升,阅读力、思考力、表达力只有在阅读、思考、表达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这就像饮食,不仅要把食物转化内化为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还要锻炼人体自身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消化能力、吸收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运用读思达教学法,把课堂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乐学善学”,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既锻炼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这正是核心素养所要求的。
三、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读思达教学的路径选择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在进行“读思达教学”,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放下“权威者”,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倾听者”。在教学中要有效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时空,从而提高课堂效果,使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更具有生命力。
(一)阅读指导,培养学生研读能力
学生阅读分析能力是学生分析问题、联系材料归纳知识、梳理思路,有条理全面多角度选择或回答题目的基础和保证。教学中,
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而读思达教学,阅读就是研读教材。教学中,不难发现,部分学生对阅读课本不够重视,更没有掌握阅读课本的正确方法。这样,上课时,学生就不易进入融入课堂。其实培养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就是在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中,学生要根据老师发给的导学案,了解阅读重点和要解决的问题。阅读时,一般内容应该通读,重要内容应该精读。通读的部分,要正确理解其内容,能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地复述、归纳、概括出课文的大意。精读的内容主要是概念、理论等难度较大的部分,对这些部分不能只停留在字面上的认识,应该认真思考,提出疑问,从有疑到释疑。阅读时对关键的字、词、句不仅要多读几遍,还要“咬文嚼字”仔细推敲,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公民权利的保障书》笔者在导学案中设计第一个环节:基础感知:(要求:阅读课本P2-10所有内容,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阅读课本P2-10,完成以下勾画,并背诵画线部分内容。
(1)我国是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这是我国宪法的。(P3)
(2)宪法规定的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P4)
(3)宪法规定的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P4)
(4)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P6)
1. 阅读课本P2页正文回答: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什么?(勾画)
2. 阅读课本P2-5页正文回答:我国宪法如何保障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得以实现?(勾画)
3. 阅读课本P6页正文回答: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勾画)
4. 阅读课本P7-8页正文回答:国家如何尊重和保障人权?(勾画)
这样通过对学生有效阅读的指导、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进入学习状态,为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落实核心素养。
(二)问题导向,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是形成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是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能力。学生思辨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科素养的提升和学习效果。读思达教学在引导学生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致力培养学生的思考力,通过阅读、思考,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怀疑,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学习始于思考,思考源于疑问”。在实施读思达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要通过问题导向。读思达教学的关键在于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指向核心素养的问题,创设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氛围。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实际和学生心理特点,设计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启发思维的、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原则设计问题,做到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并能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通过创设问题、辩论分析、探究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独立思考,提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新看法,提高学生掌握学科知识、锻炼的思维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上册《网上交友新时空》这一课,笔者就安排了学生辩论活动:设置辩论主题——网上交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组织辩论之前,让学生搜集相关材料以备课堂上交流讨论使用,梳理好发言思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选择加入一方,双方还要自由选举出各自小组的组长。通过课堂有效辩论,让学生感受网络交友的好处:互联网好像无所不能,人们可以搜集学习资料、查找信息、聊天交往、购物……它超越时空限制,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们连在一起,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互联网用户者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同样,学生们也能感受网络交友的坏处:网络并不一定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接近。因为网络有时关闭了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人与人之间有时就像戴着面具一样,它不能满足人们真实的情感需要。网络之间人与人的关系属于一种虚拟关系,不能清晰的了解与聊天的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其次,网络上信息太多了,必然有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在充斥视野,很多互联网用户容易被这些信息所误导,形成错误的认识,在生活中产生了错误的行动。在这样有效地辩论中,让学生懂得了网上交友既有利也有弊,形成科学认识,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
通过问题导向,可以引导学生对既有事实和理论进行辨析、区别真伪,使学生通过辨析争论阐述自身观点,客观评价他人意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这样有力地提升了读思达教学效果。
(三)達成训练,培养学生表达素养
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中之重就是对学生们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也是读思达教学致力培养学生能力之一。为此在读思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帮助学生们进行相互交流、提升表达能力作为教育的关注点。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设计表达能力板块,鼓励学生通过语言表达、个性展示等方式强化自身生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课时,笔者针对知识点—飞翔的力量模块内容,设置提升学生能力的活动:
活动三:自信的青春
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自信的风采;点赞
2. 图片和视频展示自信者的风采
3. 问:根据你的了解,从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等说一说自信者具有怎样的风采?
这样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展示,结合自身实际,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当堂口头回答问题,无形中锻炼了表达能力,提升了自身素养,落实了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培养学生综合思维
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优化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使所学知识得以概括、深化,诱发学生积极思维、延伸学习,使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显示出课堂教学的和谐和完美,从而余音绕梁,余味无穷。一堂课,无论哪个学科,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形式,都有必要在课堂的最后做适当的小结和点评。在读思达教学课堂模式中,既要对本节课知识和教学内容进行小结和适当升华,也要对学生学习中的优缺点进行适当点评。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手、耳、眼、脑等积极协作,把自己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进行综合,形成宏观知识体系,锻炼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这样,巩固和升华课堂,既学科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也为以后继的教学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 总结
总之,读思达教学把教育活动看作是师生进行一种生命与生命的交往、沟通,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过程,给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涂上了“七色彩虹”,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展示中获得了知识,在“乐学善学”中增长了能力,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2]张崧.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德育,2017(15).
作者简介:陈志勇,福建省莆田市,福建省莆田妈祖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