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可持续发展方针政策指引下,如何通过优化配置自然资源,打造生态化经济、文化、政治、教育、科技、环境等领域协同发展体系,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热点之一。其中,树种结构调整作为提高当今社会生态化建设质量重要举措,契合可持续发展需求。本文通过探析广西树种结构调整方略,以期助推广西地区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西;树种;结构;调整
广西是我国林业发展重要省区,2017年木材产量超3059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木材生产总面积40%,当地连续多年木材产量超2500万立方米。截止2018年林地保有量2.4亿亩以上,位居全国之首,其中约10%为人工林,亦为全国首位,人造板产量约为全国总比的13%,位居全国第三。2017年广西木材加工及造纸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全省区林业总产值约为5226亿元,比2012--2016年年均增量上涨约24.1%。广西针对树种结构持续调整,在推行人工纯林改造项目同时发展经济特色林、混交林、花化彩化森林、珍贵树种等种植项目,旨在美化环境、提高收益、健全产业链、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为助推广西稳健发展,探析树种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西树种结构调整必要性
1.加强省区生态功能。相较于丰富的树种结构,若树种较为单一将出现削减林地生产力消极现象,省区生态功能弱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山体滑坡、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发生频率将上涨,一方面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恶化人居环境,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将阻止广西发展。基于此,广西开展树种结构调整工作,加大新树种引进力度,根据省区生态环境特点可持续调整树种结构,继而加强省区生态功能。
2.支持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益。通过对广西近年林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知,作为我国重要林业发展省区,种树为当地带来极高经济效益,经济林树种面积逐年累加,解决当地农民收益低问题。脱贫攻坚讲究因地制宜,广西客观环境适合发展林业,为此可避免贫困农户返贫,使脱贫攻坚工作质量随之提高。
3.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广西树种结构调整除向经济领域、生态领域倾斜外,还关注花化彩化美化,主要在通道两侧实施林业厅编制方案,在高速公路、重点铁路等交通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开展美化活动,2014年种植面积超2万亩,里程约为300公里。在调整现有疏残林、松树纯林、桉树结构前提下补种超40%的彩化花化树种,加强道路两侧景观功能,在美化人均环境同时达到降噪、除尘、保证通行安全的目的[1]。
二、广西树种结构调整原则
1.实事求是。为保障广西树种结构调整契合实际,避免树种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符,需该省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在调整树种结构前做好调查研究、现场踏勘、风险预估、效益预算、市场考察、项目设计等工作。在此前提下进行顶层设计,从省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明确树种结构调整目标,奠定树种结构调整工作基调,并规设配套规章制度,理顺工作思路,保障广西树种结构调整按部就班、因地制宜。
2.循序漸进。广西是我国林业大省,同时林业发展受市场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自然等因素影响较为深远,加之当地林地面积较大,在调整树种结构时会形成连锁反应,对省区美化、经济建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当地践行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好周期性、阶段性树种结构性调整的“度”,避免出现过犹不及问题,确保树种结构调整与当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冲突,继而赋予林业发展可持续性[2]。
3.问题先导。不同地区林业结构调整需求各异,广西亦是如此,在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下广西需了解自身树种结构调整需求,从林相单调、林分单纯、树种单一问题切入,以林分多样性、树种多样性、林相多样性为导向,将林分改造、自然恢复、营造混交林视为当地生态化树种结构调整重点,解决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经济协同发展问题,建设示范区,培植树种结构调整典型,使该省区林业得以稳健发展[3]。
三、广西树种结构调整方略
1.限制营造非乡土树种纯林。以往广西生态工程营造混交林占比超30%,在此基础上规定当地需在国家资金帮扶下营造重点生态工程乡土树种混交林,不得营造桉树及其他非乡土树种纯林,尤其不能在陡坡地、水源地、水源林区、高海拔山区、自然保护区栽植桉树,旨在保护珍贵树种、乡土树种、混交林,经过多年努力三者占比约为90%以上。
2.加大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示范力度。省区在实事求是原则指引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颁布配套方案,在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铁路、公路、城镇村屯、水库周边等地区开展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活动,规设示范区域,给予重点帮扶,通过补种、间伐花化彩化、珍贵树种、乡土阔叶树种等渠道改善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打造异龄、多彩、多树种、复层森林,使广西公益林景观功能随之增强。
3.扩展大径材林、珍贵树种种植面积。根据省区珍贵树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在推行全国木材战略前提下以创建亚热带珍贵树种、核心储备基地为导向,积极发展造林补贴、珠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扩展珍贵树种营林面积,并在脱贫攻坚政策加持下将这些树种送给农家,建设示范林场、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主打红豆杉、柚木、黄花梨、沉香、西南桦、香樟、马褂木、银杏等树种,保障珍贵树种种类丰富,满足当地树种结构调整现实需求。
4.加大名优经济林发展力度。广西从2009年开始扩展优质核桃、高产油茶林种植面积,其中核桃是河池市石漠化区域脱贫攻坚重要抓手,在政策帮扶、人才带动、民间自发基础上名优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问题给予支持。
5.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做好广西树种结构调整规划工作。从发展方式角度出发,广西在树种结构调整时需突出质量与效益,用质量效益取代数量扩张,用集约经营取代粗放经营,保障树种结构比率科学优化,使单位面积优质森林产量提升,实现效益、速度、质量并重可持续发展目标。从造林树种角度出发,要保障适地、适种、适法,根据自然科学规律做好选种、规划等营林工作,确保当地树种结构多样丰富,符合当地生态学、生物学要求,用多品种混交取代桉、松、杉单一品种种植形式,使速生树种占比随之上涨。从空间布局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多样性要求,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性加强统筹规划,在商品林区内严格控制桉树种植,将桂中、桂东南、桂南地区视为重点林区,确保沿海林浆纸产业可顺利发展。不可在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水库周边、耕地、高速公路、村屯四旁、江河沿岸等地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调整商品林布局,保障广西林业可持续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广西树种结构加以调整具有加强省区生态功能,支持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益,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广西遵循实事求是、问题先导、循序渐进原则,限制营造非乡土树种纯林,加大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示范力度,扩展大径材林、珍贵树种种植面积,加大名优经济林发展力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做好广西树种结构调整规划工作,保障当地树种结构调整工作与之经济、生态等方面发展协调统一,继而发挥树种结构调整作用,助推广西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焕新.柳州市柳江区树种结构分析和调整对策[J].绿色科技,2020(4):117-118.
[2] 覃家科,农胜奇.广西38年来树种结构变化及调整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5):142-148.
[3] 申文辉.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及树种介绍[J].广西林业,2018(3):44-45.
[4] 卢志春.纯桉树林的生态结构调整研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8(21):182-183.
关键词:广西;树种;结构;调整
广西是我国林业发展重要省区,2017年木材产量超3059万立方米,约占全国木材生产总面积40%,当地连续多年木材产量超2500万立方米。截止2018年林地保有量2.4亿亩以上,位居全国之首,其中约10%为人工林,亦为全国首位,人造板产量约为全国总比的13%,位居全国第三。2017年广西木材加工及造纸业产值约为2000亿元,全省区林业总产值约为5226亿元,比2012--2016年年均增量上涨约24.1%。广西针对树种结构持续调整,在推行人工纯林改造项目同时发展经济特色林、混交林、花化彩化森林、珍贵树种等种植项目,旨在美化环境、提高收益、健全产业链、经济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为助推广西稳健发展,探析树种结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
一、广西树种结构调整必要性
1.加强省区生态功能。相较于丰富的树种结构,若树种较为单一将出现削减林地生产力消极现象,省区生态功能弱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山体滑坡、沙尘暴、病虫害等灾害发生频率将上涨,一方面不利于自然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恶化人居环境,在生态问题日益突出背景下将阻止广西发展。基于此,广西开展树种结构调整工作,加大新树种引进力度,根据省区生态环境特点可持续调整树种结构,继而加强省区生态功能。
2.支持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益。通过对广西近年林业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可知,作为我国重要林业发展省区,种树为当地带来极高经济效益,经济林树种面积逐年累加,解决当地农民收益低问题。脱贫攻坚讲究因地制宜,广西客观环境适合发展林业,为此可避免贫困农户返贫,使脱贫攻坚工作质量随之提高。
3.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广西树种结构调整除向经济领域、生态领域倾斜外,还关注花化彩化美化,主要在通道两侧实施林业厅编制方案,在高速公路、重点铁路等交通运输道路两侧200m范围内开展美化活动,2014年种植面积超2万亩,里程约为300公里。在调整现有疏残林、松树纯林、桉树结构前提下补种超40%的彩化花化树种,加强道路两侧景观功能,在美化人均环境同时达到降噪、除尘、保证通行安全的目的[1]。
二、广西树种结构调整原则
1.实事求是。为保障广西树种结构调整契合实际,避免树种与当地生态环境不符,需该省区遵循实事求是原则,在调整树种结构前做好调查研究、现场踏勘、风险预估、效益预算、市场考察、项目设计等工作。在此前提下进行顶层设计,从省区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明确树种结构调整目标,奠定树种结构调整工作基调,并规设配套规章制度,理顺工作思路,保障广西树种结构调整按部就班、因地制宜。
2.循序漸进。广西是我国林业大省,同时林业发展受市场因素、政策因素、技术因素、自然等因素影响较为深远,加之当地林地面积较大,在调整树种结构时会形成连锁反应,对省区美化、经济建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带来影响,这就需要当地践行循序渐进原则,把握好周期性、阶段性树种结构性调整的“度”,避免出现过犹不及问题,确保树种结构调整与当地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冲突,继而赋予林业发展可持续性[2]。
3.问题先导。不同地区林业结构调整需求各异,广西亦是如此,在遵循实事求是原则下广西需了解自身树种结构调整需求,从林相单调、林分单纯、树种单一问题切入,以林分多样性、树种多样性、林相多样性为导向,将林分改造、自然恢复、营造混交林视为当地生态化树种结构调整重点,解决重点工程、重点区域、重点经济协同发展问题,建设示范区,培植树种结构调整典型,使该省区林业得以稳健发展[3]。
三、广西树种结构调整方略
1.限制营造非乡土树种纯林。以往广西生态工程营造混交林占比超30%,在此基础上规定当地需在国家资金帮扶下营造重点生态工程乡土树种混交林,不得营造桉树及其他非乡土树种纯林,尤其不能在陡坡地、水源地、水源林区、高海拔山区、自然保护区栽植桉树,旨在保护珍贵树种、乡土树种、混交林,经过多年努力三者占比约为90%以上。
2.加大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示范力度。省区在实事求是原则指引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颁布配套方案,在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铁路、公路、城镇村屯、水库周边等地区开展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活动,规设示范区域,给予重点帮扶,通过补种、间伐花化彩化、珍贵树种、乡土阔叶树种等渠道改善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打造异龄、多彩、多树种、复层森林,使广西公益林景观功能随之增强。
3.扩展大径材林、珍贵树种种植面积。根据省区珍贵树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在推行全国木材战略前提下以创建亚热带珍贵树种、核心储备基地为导向,积极发展造林补贴、珠防林、石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扩展珍贵树种营林面积,并在脱贫攻坚政策加持下将这些树种送给农家,建设示范林场、示范县、示范乡、示范村,主打红豆杉、柚木、黄花梨、沉香、西南桦、香樟、马褂木、银杏等树种,保障珍贵树种种类丰富,满足当地树种结构调整现实需求。
4.加大名优经济林发展力度。广西从2009年开始扩展优质核桃、高产油茶林种植面积,其中核桃是河池市石漠化区域脱贫攻坚重要抓手,在政策帮扶、人才带动、民间自发基础上名优经济林面积不断增加,为解决当地经济发展问题给予支持。
5.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做好广西树种结构调整规划工作。从发展方式角度出发,广西在树种结构调整时需突出质量与效益,用质量效益取代数量扩张,用集约经营取代粗放经营,保障树种结构比率科学优化,使单位面积优质森林产量提升,实现效益、速度、质量并重可持续发展目标。从造林树种角度出发,要保障适地、适种、适法,根据自然科学规律做好选种、规划等营林工作,确保当地树种结构多样丰富,符合当地生态学、生物学要求,用多品种混交取代桉、松、杉单一品种种植形式,使速生树种占比随之上涨。从空间布局角度出发,根据生态多样性要求,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性加强统筹规划,在商品林区内严格控制桉树种植,将桂中、桂东南、桂南地区视为重点林区,确保沿海林浆纸产业可顺利发展。不可在水源涵养林、生态公益林、水库周边、耕地、高速公路、村屯四旁、江河沿岸等地种植短轮伐期工业原料林,调整商品林布局,保障广西林业可持续发展[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针对广西树种结构加以调整具有加强省区生态功能,支持脱贫攻坚,增加农民收益,美化人居环境,提高居民幸福生活指数积极意义。这就需要广西遵循实事求是、问题先导、循序渐进原则,限制营造非乡土树种纯林,加大公益林纯林树种结构调整示范力度,扩展大径材林、珍贵树种种植面积,加大名优经济林发展力度,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做好广西树种结构调整规划工作,保障当地树种结构调整工作与之经济、生态等方面发展协调统一,继而发挥树种结构调整作用,助推广西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焕新.柳州市柳江区树种结构分析和调整对策[J].绿色科技,2020(4):117-118.
[2] 覃家科,农胜奇.广西38年来树种结构变化及调整研究[J].林业调查规划,2018,43(5):142-148.
[3] 申文辉.林种树种结构调整及树种介绍[J].广西林业,2018(3):44-45.
[4] 卢志春.纯桉树林的生态结构调整研讨[J].新农村(黑龙江),2018(21):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