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请给背诵留下空间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诵,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应该得到发扬。可是,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不少人对这一基本功持不以为然的态度,一是认为它已不符合语文教学改革的潮流,而将它摒弃;二是从应试的需要出发,说客观性试题分值减少,主观性试题分值增多,背诵已失去了意义。因此,在中小学,几乎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就连课本中指令背诵的内容也被置之不顾了。课堂上有的只是对课文内容“碎尸万段”的分析,语文课成了学生的催眠曲。学生在校几年、十几年,结果仍是腹中空空,言无珠玑,为文时常常要搜索枯肠,苦思冥想,仍然是无事可叙,无物可绘,无情可抒,无议可发,而难以成篇。古人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从何而来,那主要就是靠背诵积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是指什么呢?那就是熟读成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破”字,难道不是熟读成诵的意思吗?我认为,语文教学想真正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认真抓好“背诵”教学,才能真正解决学生头脑中“腹中空”,“根底浅”的弊端。
  一、背诵能够为写作蓄源。
  如果说背诵是为写作蓄源的话,那么写作就是清澈的泉流了。不让学生背诵而求其佳作连篇,岂不是塞源而望其泉流汩汩!如明代学者张溥,他每读一部书,都要用蝇头小楷工笔抄写一遍,然后烧掉;接着再抄再烧,如是者七,遂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很明显,张溥这“七录”,实际上是把别人的书录在心纸上了,所以他才诗文敏捷。“胸藏万江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的郭沫若,惊人的“背功”令世人惊叹;三味书屋中的鲁迅读的书逐步加多,自然 “背”的书也逐步加多,而且他能将先生诵读的晦涩难懂的书,一生记住;巴金十二三岁就能背几部书,《古文观止》能倒背如流。巴金自己也曾深有感触地讲:“这二百多篇‘古文’可以说是我真正的启蒙先生,我后来写了二十多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茅盾更是能任由别人抽考背诵《红楼梦》的任一章节。如果这些大家不能背那么多书,其结果就不可能是现在的情状吧。可见,这背诵是与写作紧密相连的。这些名人背名篇、背名著,就如同不拒细流蓄水成渊一般,为他们创作之流备足了丰富的水源,因此才有“不尽长江滚滚来”的灿烂诗文传诵……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写作规律:背诵能为写作筑坝蓄水,只有大量储存,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输出。现在的学生本身就不好阅读和写作,如果不以教材为资源记一些,写作时他哪有话可写呢。高中教材中那么多优秀的诗文,在教学时,如果强调学生记诵积累一些,那么写文章才可能有话可写,他的语言才会有点味道。
  二、背诵能够增强理解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理解是需要“识记”作基础的,但如果没有“背”的基础,理解是不可能的。“私塾的读书程序是先背诵后讲解,在‘开讲’时我能了解的很少,可是熟读成诵,一句一句地在舌头上滚下来,在儿童时却是一种乐事,……我现在所记的书大多都是儿时背诵过的,当时虽不甚了了,现在回忆起来,不断地有新领悟,其中的意味都是深长的。”朱光潜老先生的这一番话,应对我们有所启发:语文教学首先应该强调“背”的教学,学生对课文熟读成诵后,自然就理解了。中小学生理解力较差,头脑单一,精力充沛,记忆力强,正是在无忧无虑的大脑中大量储存信息的极好时光。这一阶段,不能要求学生什么都理解了以后再去记忆,还真的要来点“死记硬背”。事实上,一个人等到理解力强了,恐怕背诵的大好时光也就过去了。应当趁年纪小,精力旺盛,记忆力强时大量背诵。就像牛儿吃草一样,先抢着囫囵吃进去,到吃饱了以后,再卧下去慢慢反刍、咀嚼、消化、吸收。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理解了书义,也受到了教育,提高了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理解能力,对生活自然也有了正确的观点、态度。单纯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那是无趣的,比如高中语文教材上每册都有诗词歌赋的赏析,老师如只从头分析讲解,那学生定当作催眠曲了,因为学生没那么深的感触,也没有那么高的欣赏水平,倒不如让学生先背诵,再去理解就容易多了,而且课堂还多了读书声,添了几多生趣。
  三、背诵能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利用背诵来激发学生的信心。大多数学生好胜心特别强,他们渴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老师就要抓住这一点,借此来帮助差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笔者在指导学生背诵时,严格“背”的要求,丰富“背”的形式,不分差生和优生,都落实到位,但各自要求不同。差生只要能将最基本的东西背下来,就给他鼓励,给他表扬,并在该文标题边写上一句评语。差生在背诵中尝到了成功感,内心很激动,他定会更卖力地去背诵,去学习,老师借机再给他“扇风点火”,激发他的信心,这样他渐渐地就会融入语文学习中去。当然,不能只背诵了就算完成任务,有很多学生能背诵但就是写的时候要出错,所以最后还要通过默写及时纠正错别字,这样学生记忆更加深刻,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阅读细心的习惯。即使成绩差的学生只要老师指导到位,他都能够达到要求,在考试时名句填空一题也能得分,从而也提升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自然也有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其他文献
江西鹰潭市二中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常阅读古诗词,不但可以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是: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依此,初中生鉴赏古诗词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一、读懂   1.读懂题目。   审视诗词的题目,可以大体把握诗词的内容。
期刊
江苏武进高级中学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状:理科班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尤其是男生。许多学生有意无意将语文课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课,认为在语文学科上花大气力,就好比是中医,效果不明显,总之不合算。他们有的抱怨语文学习没有规律,学了等于没学,有时还不如不学;有的认为“听说读写”就是听教师说,读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写,随便写写,靠运气。最终表现为不愿学,甚至将课堂变成“睡觉课”、“休闲娱
期刊
四川眉山第一中学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希望按照自己精心准备好的教案来组织教学。虽然在备课时,我们也总是说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可课堂永远不是按照我们设想的那样一成不变的进行的。一些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总会打乱我们的教学,考验着我们的教学机智。处理的不好,这些突发的事件会扰乱我们的教学,打击学生的信心,甚至会降低我们在学生中的威信。但是,如果我们应对得当,这些突发事件就会成为意外中的美
期刊
四川绵竹市南轩中学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近三十年,回头反思,发现自己这些年的语文教学,尤其是在指导学生应试方面所做的工作,实在太低幼化了,很少有可以肯定的地方。   最近组织学生复习古诗词鉴赏专题,自己花了很多心思去准备专题资料,课堂上也用了不少时间去传授鉴赏古诗词的知识,尤其是答题技巧。   首先,我来说一说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培养孩子的哪些语文素养和怎样培养的问题。小学阶段是语文素养总体工程
期刊
贵州松桃县第三高级中学   一、一些现状   1、翻开一些教案设计看到这些教案的目标设计,让我有些疑惑。教学目标(1)理解《关雎》所表现的男子对美丽善良女子的热烈追求和青年男女真挚美好的爱情生活。(2)了解作品所运用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是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和兴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是诗中出现的连绵词的读音和字形,学生记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首古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手法是有必要,但是这首
期刊
一、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多媒体教育技术飞速发展,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多媒体以它丰富的表现形式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多媒体技术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有利于理解、掌握,有利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提出的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并强调要创设情境使学习者进入情
期刊
在语文教学中常发现一个突出问题:学习无兴趣、学法简单、效果不理想,甚至个别学生严重的厌学情绪。对学生的不良表现,不少老师是看在眼里,急在心理,真是处于 “学后知不足,教后有所困”的窘境。俗话说:有病不能乱投医,对症下药有疗效。教与学的方法不改进,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排解,也就谈不上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只能是一句空话。吕叔湘先生曾说:“我认为每一个做教学工作的人必须首先认清他教的是什么。”
期刊
一、有效利用网络教育资源辅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语文学习氛围  利用多媒体手段,营造语文学习氛围,教师可在教室里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或对学生提出阅读行为要求,创设一个安静的读书氛围。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经典作品和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的名家配乐朗诵,跟学生一起阅读、分享。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氛围,一定会受到感染、熏陶,从而激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二)利
期刊
广东清远市佛冈县水头中学   文言文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艰涩难懂的文言文,总是提不起兴趣,视其为“拦路虎”,惧怕、厌烦学习文言文,文言文教学也成为许多语文教师的一块“心病”。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原动力,是决定能否自主学习的最重要因素。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如何激发初中文言文学习
期刊
我校地属城乡结合部,农村家庭多,无稳定职业家庭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学习基础较薄弱。作为一名初三语文老师,深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更是当务之急,怎样才能处理好“激励”和“效率”的关系,让学生在每一堂语文课上学有所获,在能力上有所提高,是我们目前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允许学生持有教学辅导资料,教师应及时主动下发参考答案  初三语文复习课中,我允迕学生持有教学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