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浇灌,“顽石”开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yuetian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武进高级中学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现状:理科班学生对语文重视程度严重不够,尤其是男生。许多学生有意无意将语文课当成是可有可无的课,认为在语文学科上花大气力,就好比是中医,效果不明显,总之不合算。他们有的抱怨语文学习没有规律,学了等于没学,有时还不如不学;有的认为“听说读写”就是听教师说,读完全是浪费时间,不会写,随便写写,靠运气。最终表现为不愿学,甚至将课堂变成“睡觉课”、“休闲娱乐时间”。尽管也有学习态度比较端正的学生,但大多数还是偏爱理科,语文基础薄弱,阅读理解能力不强,更谈不上有学习热情。
   由上述现象,仔细观察,不难得出结论:理科生不爱学习语文,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主观上功利心重,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客观上语文成绩的提高是慢热型,不如理科解题增效快。遇到这一块块“顽石”,抱怨显然解决不了问题,教师必须把激发理科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作为日常教学的首要工作。
   二、对策
   1.转变观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语文学习。
   首先,要让理科生明确:学好语文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法、能力、习惯,同样可以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运用。比如,理解分析的能力,就可以运用到历史、政治、英语乃至物理的解题中,题目读不懂,自然无法正确解答。
   其次,虽然高考为了选拔人才,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但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高考试题名句默写中高中必背篇目就有几篇在高二的必修五中,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也提示人们,不能抛开教材中对“写出你的真情实感”、“学会分析”、“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等能力的训练。叶圣陶说:“教材就是例子。”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学生从基础开始日积月累,没有恒心不行。应该让学生明确,只有在对教材的研究学习中下功夫,才能在高考中百战不殆。
   2.加强基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兴趣。
   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学生在很大程度上凭着兴趣学习才能学好。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呢?
   (1)让学生亲历学习的过程。
   新课程的理念强调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审美感知,但感悟和体验应该建立在对文本读懂进而读深的基础上。作为教师,不能让学生游离于真实意境的体验和感悟之外,更不能把自己的体悟原封不动地移植给学生,那是空虚的,也是脆弱的。比如,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学设计可以很简单,让学生先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准字音,进行朗读,揣摩课文的停顿、轻重、语气和节奏等,自行解决实词积累、虚词的推敲、句式的理解等,然后根据男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用“击鼓传花”(由一个学生起来提问,并指名另一个学生回答,再由回答的学生提问下一个)的方式,完成相互检测和个性解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在最初明确了研究方向和学习模式,并没有越俎代庖,代替学生来检测文言知识的掌握程度。
   (2)让学生体味思考的快乐。
   教师除了引导学生认识文本的规律,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实现能力、方法的迁移,还应该回到朴素的本真状态。在学生理解困惑的地方创设情境,让学生沉浸在涵泳的学习状态里,吟诵体悟,潜思默想,使学生获得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素养积淀。
   三、几点思考
   教育不能带有速食的渴望,无论是教者,还是学者,都不能表现得很急切,因为速食化的答案都不是真正的阅读。阅读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阅读能让学生在别人的生活里看清生命的状态,而不是马上对生命下结论。因此,阅读教学应该引领学生去感受生命,思考生命,领悟生命,而这些感受、思考、领悟,并不是标准答案,也可能与考试无关。但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在应试教育的情境下,实教文、真立魂的教学确实很难坚持。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语文课,让理科班的“顽石”开出美丽的智慧之花,不仅要改造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要改造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要给学生创设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间,调动学生的兴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这就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自身较高的语文修养去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偏科学生由厌学变为愿学和乐学语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其他文献
四川长宁县铜鼓中学   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这位伟大的时代圣贤,曾在《论语》中有过很精辟的论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说的就是人们要想把工作做好,就一定要先使工具锋利起来。推而广之,要想“善其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进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和提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把这个工具锋利起来,好好地利用起来,真正地做到
期刊
吉林通化县七中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说的是教师应当学识渊博。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也从侧面道出此点,倘不“学高”岂能“为师,解惑”?于是,为师之人便都忙忙地为自己准备了满满的一桶水,以备不时之需。可是,在知识、信息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观念、意识不断变更的今天,教师仅仅准备满了那么“一桶水”还是不够的,还有必要时时检查“那桶水”是否过期,是否需要不断
期刊
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四中学+   初中语文知识面广,内容繁多。大凡学生到学完三级课程时,前面内容已忘得差不多了。而初中毕业升学考试内容则涉及到初中三年所学知识,这就需要对初中三年l~6册的内容进行总复习。那如何在有效的复习时间内,使1~6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呢?知己知彼才能心中有数,从初一到初三,学过的课文有百十来篇,但概括起来,不外乎分四大部分:基础知识,现代文阅读分析
期刊
江苏宝应中学   景物描写,通常指自然景物描写,也包括对社会景物即社会环境的描写。景物描写是中学生作文的重要内容,景物描写可以是山川大地,也可以是风雷云电,也可以是春夏秋冬,也可以是清晨午夜,这些景物的交错组合就构成了景物描写的对象。要写好景物描写,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抓住景物的特征   认真观察所写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是写好这类文章的前提。要抓住景物的特点,关键在于作者要细心
期刊
河北石家庄市第十一中学   原文: 译文: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芽,   灼灼其华。 开着鲜艳粉红花。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室家。 家庭和乐又美好。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芽,   有蕡其实。 桃子结得肥又大。   之子于归, 这位姑娘要出嫁,   宜其家室, 生活幸福又美满。      桃之夭夭, 茂盛桃树嫩枝芽,   其
期刊
贵州凯里一中   社会的飞速发展不断地冲击着教育观,功利性教育在新的思潮下不断膨胀,进而引起了人们对功利性教育的思考。人们注重的是通过教育能获取什么,特别指物质方面的回报,而不是领悟到什么,这里指精神方面的追求。功利性教育已成为一种对社会发展构成强大影响的思潮,他广泛地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效应。那么,人们不禁思考:什么是功利性教育?它带来了哪些社会效应?应该如
期刊
安徽界首第一中学   应试作文唯一的读者是阅卷教师,一定要做到便于阅卷教师迅速把握文章的内涵。因此,材料作文拟题要“明”,思路要“清”。   所谓拟题要“明”,就是所拟的文章标题意思明确,不脱离材料的含意,能精准地把握材料的精髓,不偏不倚,正中“十环”,让阅卷教师明白该文审题准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阅卷教师必看也是最先看的内容,所以拟题还应醒目,有文采,简洁有力,掷地有声,且大小适中无语病。
期刊
江西乐安二中   古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学习和继承这些文化遗产,对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对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水平,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面对着如此优秀的文化遗产,教师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古诗词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去学好古诗词呢?   一、尊重个性,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新课标指出
期刊
江苏扬州邗江区公道中学   苏教版必修四在第二板块“一滴眼泪中的人性世界”中节选了《悲惨世界》片断:观众从早上九点钟来到格雷沃广场的刑台看对伽西莫多执行笞刑起,到“观众也都被感动了,大家拍手喊道:‘好极了,好极了!’”结束,教材编者冠以“一滴眼泪换一滴水”的标题。按苏教版“专题·板块”的体例,由该选文单独构成的板块被命名为“美与丑的看台”。教材提供的呈现方式是“问题探讨”。   第一个问题可以
期刊
江西鹰潭市二中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常阅读古诗词,不但可以认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词赏析的能力要求是:诵读古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依此,初中生鉴赏古诗词可以概括为下列几点:   一、读懂   1.读懂题目。   审视诗词的题目,可以大体把握诗词的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