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作”文与做“作文”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xing198712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年,中考作文以命题或半命题为主。学生作文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生活和纷繁复杂的内心世界,具有清新气息和真情流露的作文并不多,而故作煽情,拿腔作调文章却屡见不鲜。不加选择,流水叙事,毫无情节“裸奔”之作也俯首皆是。究其原因是科学主义告诉我们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写健康的东西,要写有意义的事,要有思想性,不能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不能胡思乱想,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应该开头写什么,中间 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决定着作文评分。于是师生共同努力,便催生了“做作”文章。
  怎样让“做作”文章还本来面目做“作文”呢?
  首先,学做真人,学写真事。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以我手写我口,以我手写我心。少要求所谓的“意义”和“思想”。世界纷繁复杂,人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世界不乏真善美,怎样改变目前现状同样也不缺假丑恶。作文时并不是只能反映真善美,从文章真实性和丰富性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包括假丑恶。人非圣贤,内心肯定有对名利享受的渴望。作文不是不能反映人的私欲,关键对这种私欲,尤其是对不本来不劳而获只图安逸、投机取巧、坑蒙拐骗、残暴冷漠、虚情假意等假丑恶持何种态——是津津乐道欣赏不已,还是鞭挞批判廓清纠正。
  其次,让心开悟,让心灵动。当我们以美与智慧的视角来审视生活,生活也会是一幅幅美画卷,等着我们去欣赏,去感悟。生活的长河,绵绵流淌的是上下五千年的智慧,巍巍挺立的是纵横几万里的尊严,是色彩光影调和出的缤纷的世态。无论是哪一种风景,都会闪耀着自然与社会的博大与伟岸、情怀的高洁与宽容。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只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那么怎么发现真实感人的素材呢?学会用你得慧眼,从司空见惯的生活中发现与众不同的线索;学会用你的细心。要想让文章出彩,你就得有非同一般的感受,能从不同的感官出发获知最多的细节信息。学会感悟生活,一定把眼光放在自己的生活中。千万不要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好高骛远,没必要去生搬硬套、机械模拟,只要从身边出发,从自我的生活和感受为中心向四外搜寻,你就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可供选择。
  再次,选材要真,情感要真。做作文与其挖空心思去套作,去胡编乱造,不如走进自己的心灵深处去捕捉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贴着地面“飞舞”。写自己亲身经历的,想到的,符合生活逻辑“嫁接”人或事,情感的表达是符合大众心理。抓住细节描写,突出感受最深点,抓住动情点,平凡中展现光芒。著名作家曹文轩说过: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充分地、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心底的话,流淌在笔端,真情爆发了、喷涌而出,我们在虔诚地书写着个性化文字。直面人生、直面生存、直面生活、直面生命。叙写的细节形成强大的情感推动力,把自我感受中最新鲜、最微妙的东西表现出来,写下令人难以忘怀经历,这样做作文就是归真,就能开出奇葩。
  做作文应作为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手段,或者作为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作自己的爱好。天生我才,必能写作。常言道:“心有所感,言之为快”“骨鲠在喉,不吐不快”,所以写自己喜欢写的、特别想写的,就多写一点、勤写一点,日积月累。不断地唤醒阅历的积淀,激发思绪的飘飞,产生写作的冲动,涌现出美好的思想或深刻的见地。学会发现并叙述描写平常生活看似寻常实则感人的情景和故事,发现并提炼其中蕴含的美丽、真情或道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写过一副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生做作文,先得教会他们怎样做人,做真人,才懂得做作文,中考又临近了,期望更多学子不再“做作”文,而是用心做“作文”。创新时代文风,鼓励思维的个性化与创造性,鼓励根据自身体验写出不一般的认识与感悟,在作文中显现出最本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
其他文献
在现实生活中,写错别字、字写得不规范的中小学生已经为数不少,特别是初中学生的书写水平很不乐观。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汉语的规范书写被忽视,乱写乱画、潦草、错别字现象比较严重。一些学生对汉语文字的美和丑、规范与否也分辨不清,学生的书写确实令人担忧。  一、写字教学的现状  学生为什么如此忽视写字呢?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第一,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中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步入少纸、无纸时代。现在的
期刊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提示”一
期刊
在新课标“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指导下,许多初中语文教师把小组合作学习运用于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尽管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在新课改实践中被广泛运用,但在操作层面还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来自教师方面的:  提问随意化:教师不能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恰当地提出问题,而是根据主观想象随意提
期刊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普遍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深刻认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朗读的功能价值是每个语文教师亟待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目前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目的性不强,对朗读的认识不足;朗读的范围、方式选择不当;缺乏正確的朗读指导;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什么对策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提高教师对朗读教学的认识  朗读是把
期刊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指学生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单”为媒介,在“活动”中进行合作探究、自主交流,实现教学目标。然而有时学生的探究并不能如课前预设的那样完整全面,那样准确到位,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机智的衔接过渡。  在教学《幽径悲剧》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阅读课文,请找出文中表现被毁之前藤萝之美的语句,并说说你所感受到的美。根据提出的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地与文本对话,努力地寻找着那些符合要求的句子。徘徊在课堂
期刊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爱学生,这是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基础薄弱生,他们学习成绩差,受同学歧视,家长的讽刺,老师的指责、批评成了家常便饭,时间长了,表面上变得麻木,满不在乎,其实,他们内心深处很痛苦。他们对赞美的渴望如同久旱的禾苗盼甘露,所以,我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赞美”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例如,我班金达同学,入学时学习成绩很差,习惯很不好,语文基础
期刊
一套普通的两居室,被温馨的话所环绕,到处都洋溢着温暖,这就是我家。女儿已经上中学了,我和老公都是普通的上班族,家庭经济并不是很优裕,但我们一家三口有团结的心,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我们全家人能携手寻找应对挫折的有效方法,播下幸福的种子,放长目光面对将来。  2012年1月27日即大年初五的中午,大家还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之中,一场厄运此时正悄无声息的降临到我们全家人身上,中午12点多我们一家三口从
期刊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确立学习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首先,明教学目标,钻研《新课程》和教材,联系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知识能力和水平,确立既符合《新课程》要求,又兼顾教材具体要求的目标,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人教版语文教材有六个单元,内容有关爱、民俗、大自然等方面,对于
期刊
教学实践活动从本质上说,是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这一特殊情境中的自主探究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但是长期以来,教学实践却成了无人的程序性劳动.教师面对权威的教材束缚了自己的思维,学生则成了被动吸收的机器。所以国家和地方将课程权力适当让给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就不再只是既定课程计划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设计者。因此,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更趋于
期刊
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语文新课程理念已逐渐为广大语文教师接受。但在实际教学中,又产生了一种困惑:花了大量时间、精力研究文本、教法、手段,教学效果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原因何在?关键是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心理。  教学内容是客观的,须经心理状态这一中介才能内化于学习主体,而教学策略的最终价值,是创造出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门,也是教者真正走进新课程的成功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