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时期中学体育课教学中,不少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对学生情感因素缺乏应有的认识误区。情感教育理念是现代教育关注的热点问题,既是体育新课程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体育教学研究的新方向。进行情感教育,对于促进青少年和谐全面的发展,开发其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塑造其完美的人格,培养创造性能,帮助他们快乐学体育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所以说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是一个既有理论价值,又有现实意义的选题。基于此,本文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有效实施教学,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四个层面展开深入探析。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尊重教育;情感引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根据《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专业标准》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等三个方面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专业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发展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以便为发展学习而学习,为终身继续学习而学习。从教育发展的整个态势来看,当代学校教育强调教育个性发展的平等性。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训练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专业标准》大背景下,中学体育应善于运用情感交流,走出中学体育教学的一系列误区,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专业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体育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体育活动的每个教学环节,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体育教学氛围,激发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煉的习惯。
中国的教育鼻祖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中学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在身体素质的强弱、动作要领的领悟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的训练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要。
中学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教师看到学生在体育测试中成绩不及格或动作不规范、动作完成不到位,总是急着告知学生应该怎样做?有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有没有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效果还不好,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伤害。
中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在身体素质、动作训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训练方案、激发学生的各种体育潜能,使学生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和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获得他们那宝贵的自信心,才能真正有可能向更广阔的运动领域拓展。
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既要发现他们潜能的优势,也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获得体育运动的愉悦感。
二、 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专业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关爱和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如春雨润万物般对待每一个学生,杜绝讽刺、挖苦此类暴力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此类现象的发生。
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学生的感受常常被教师忽略甚至否定,教师常常运用指令实施教学,学生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害怕。
(一) 以人为本,传递师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中学体育教学通过“肢体动作”建立一座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热爱之情,才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技能的施展,更是传递师爱的心灵互动。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教师要走进他们、亲近他们,让他们敞开心扉、增强信心去克服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困难;对于调皮好动的学生,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师爱去感化他们,促使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二) 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敷衍了事,对不感兴趣体育项目的逃避;学生缺乏良好意志品质,导致对完成难度较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不敢尝试,缺少自信心;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品德,导致嘲笑体育教学活动中无法完成任务的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面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中学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
体育老师视之犹如“洪水猛兽”,认为学生在挑战教师的权威。接着,对学生大声痛斥,简单粗暴要求学生完成体育活动,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从而丧失师德师严。
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堵”的做法,容易促使师生关系产生“背离”,陷入紧张甚至对立的情绪,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感受,比如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科学设计能增进师生情谊的体育活动的互动项目,赢得学生的信任;善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多提醒、少责备,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勇于战胜困难、敢于挑战极限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体育教师还应多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严格考勤的同时,还善于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引流”,使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三、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
《专业标准》要求,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独立人格是指人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和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爱因斯坦说:“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有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他们最高的生活责任,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学生在严苛课堂纪律约束下,严格按照老师的动作示范,完成各种体育活动的任务;老师以恐惧、胁迫和人为权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毁了学生的独立人格。
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教师善于“情感引流”,引导学生克服因害怕受伤害、利己主义的情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采取行动、勤于“动手”“动脚”,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极限,获得身心的喜悦和满足感。
四、 有效实施教學,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专业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注重德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各项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中学体育教师除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信任学生促其自主发展、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外,还需要进行有效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思维,改变单一的通过教师教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教学观念,用激情点燃学生心中那根“火柴”,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课堂并成为燎原之势。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体育教学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此时若运用多媒体技术就简单多了,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大大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说,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而喜欢上体育,乐于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要有创新实践,改变传统的通过教师“传、帮、带”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体育教师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采用教学方式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以期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基本专业要求,是引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理应在专业标准的要求下认真践行体育与健康教学双重使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初探,笔者不揣谫陋杂谈如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敬请体育教学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帮助和指正。
参考文献:
[1]黄文洁.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构建研究——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栗永刚.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12):171.
[3]叶呈.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的江西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4]保沣.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徐燕红,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第六中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学;尊重教育;情感引流;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专业标准》)是根据《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而制定的,《专业标准》在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理念等三个方面对中学体育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成为中学体育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指南针”。《专业标准》强调教师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发展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富有个性的学习,以便为发展学习而学习,为终身继续学习而学习。从教育发展的整个态势来看,当代学校教育强调教育个性发展的平等性。体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训练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就在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好方法。《专业标准》大背景下,中学体育应善于运用情感交流,走出中学体育教学的一系列误区,笔者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尊重个体差异,主动了解和满足中学生的不同需要
《专业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遵循一定的体育教育规律,精心设计体育活动的每个教学环节,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努力营造民主平等、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体育教学氛围,激发中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养成终身体育锻煉的习惯。
中国的教育鼻祖孔子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存在差别。中学体育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在身体素质的强弱、动作要领的领悟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的训练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不同需要。
中学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教师看到学生在体育测试中成绩不及格或动作不规范、动作完成不到位,总是急着告知学生应该怎样做?有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有没有考虑体育教学目标的合理性?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教学效果还不好,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伤害。
中学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在身体素质、动作训练等方面的个体差异,科学设计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训练方案、激发学生的各种体育潜能,使学生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富有个性的发展和生动活泼发展的机会,获得他们那宝贵的自信心,才能真正有可能向更广阔的运动领域拓展。
因此,中学体育教学既要发现他们潜能的优势,也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以点带面,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获得体育运动的愉悦感。
二、 信任中学生,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
《专业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关爱和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保护学生生命安全,如春雨润万物般对待每一个学生,杜绝讽刺、挖苦此类暴力语言、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此类现象的发生。
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学生的感受常常被教师忽略甚至否定,教师常常运用指令实施教学,学生对体育课逐渐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恶、害怕。
(一) 以人为本,传递师爱
鲁迅先生有句话:“教育是植根于爱的。”中学体育教学通过“肢体动作”建立一座师生之间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学生只有对教师产生热爱之情,才会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技能的施展,更是传递师爱的心灵互动。对于特殊的后进生,教师要走进他们、亲近他们,让他们敞开心扉、增强信心去克服体育运动中的一切困难;对于调皮好动的学生,教师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师爱去感化他们,促使他们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二) 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许多不规范的行为。例如:学生对体育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敷衍了事,对不感兴趣体育项目的逃避;学生缺乏良好意志品质,导致对完成难度较大、对抗性较强的体育项目不敢尝试,缺少自信心;学生缺乏良好的思想品德,导致嘲笑体育教学活动中无法完成任务的同学,没有集体荣誉感。面对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中学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
体育老师视之犹如“洪水猛兽”,认为学生在挑战教师的权威。接着,对学生大声痛斥,简单粗暴要求学生完成体育活动,甚至对学生“拳脚相加”,从而丧失师德师严。
中学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采取“堵”的做法,容易促使师生关系产生“背离”,陷入紧张甚至对立的情绪,不利于体育课堂教学的开展。
教师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感受,比如学生能够接受的批评方式、学生喜欢的体育活动;科学设计能增进师生情谊的体育活动的互动项目,赢得学生的信任;善用幽默的教学语言,多提醒、少责备,营造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教师对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勇于战胜困难、敢于挑战极限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树立榜样;体育教师还应多注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等意志品质。
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严格考勤的同时,还善于对教学工作的“情感引流”,使教学效果更胜一筹。
三、 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
《专业标准》要求,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维护中学生合法权益。独立人格是指人们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精神权威和任何现实的政治力量,在真理的追求中具有独立判断能力。爱因斯坦说:“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独立思考和判断,而非特定的知识”。学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有独立行为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个人又把为社会服务看作是他们最高的生活责任,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容易陷入一种误区:学生在严苛课堂纪律约束下,严格按照老师的动作示范,完成各种体育活动的任务;老师以恐惧、胁迫和人为权威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这种做法摧毁了学生的独立人格。
中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的教育手段一直是鼓励学生采取行动。教师善于“情感引流”,引导学生克服因害怕受伤害、利己主义的情感;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敢于采取行动、勤于“动手”“动脚”,在体育活动中不断战胜困难、挑战极限,获得身心的喜悦和满足感。
四、 有效实施教學,发展学生创新能力
《专业标准》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要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注重德育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各项体育技能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中学体育教师除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信任学生促其自主发展、尊重学生独立人格外,还需要进行有效教学、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要有创新思维,改变单一的通过教师教授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的教学观念,用激情点燃学生心中那根“火柴”,让学生真正热爱体育课堂并成为燎原之势。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运用于学科教学,体育教学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例如在教学“鱼跃前滚翻”的时候,学生很难把握“跃”的感觉。此时若运用多媒体技术就简单多了,能化动为静,化抽象为形象,从而大大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以说,丰富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培养、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手段,使学生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从而获取更多体育知识、技术技能,进而喜欢上体育,乐于体育锻炼。
另一方面,中学体育教师要有创新实践,改变传统的通过教师“传、帮、带”的体育教学模式,转变让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无限潜能。体育教师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主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在采用教学方式时,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灵活地选择一种或几种方式进行,以期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包括体育教师在内的基本专业要求,是引领中学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更是中学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体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主要任务外,还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身为一名中学体育教师,理应在专业标准的要求下认真践行体育与健康教学双重使命。关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体育课堂教学的初探,笔者不揣谫陋杂谈如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敬请体育教学同行进行交流与探讨,帮助和指正。
参考文献:
[1]黄文洁.学科核心素养下高中体育教师专业素养构建研究——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8.
[2]栗永刚.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路径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3(12):171.
[3]叶呈.基于《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下的江西省中学体育教师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4.
[4]保沣.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徐燕红,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第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