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巍巍罗霄山脉,茫茫绿海一碧万顷,地处赣西边陲的莲花县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其中。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曾经涌动过波澜壮阔的红色大潮。莲花县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和进军井冈山的决策地,也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湘赣边游击队在莲花改编出山,奔赴抗日前线。毛泽东、朱德、方志敏、彭德怀、胡耀邦、宋任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战斗足迹。莲花县为中国革命奉献了3400多名烈士,建国后授衔的将军有13位。“莲花一支枪”和“将军农民甘祖昌”故事名闻遐迩。
莲花县是一个老区、山区、国贫县,但又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杰地灵之地。庐陵文化与潇湘文化的交相浸润,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崇文重教之风相得益彰。多年来,莲花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蕴藏着的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刷新教育发展新纪录,小县办出大教育,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教育不等式。
党政重教,一届接着一届抓,一级干给一级看,兴学重教的传统薪火相传,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人口只有26万的小县,教育工作夺得了多项荣誉,小县有了大作为
莲花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植物名为县名的山区县,让人容易记住;莲花县薪火相传的重教兴学之风,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县政府办公楼二楼的政府会议室采访,看见县委、县政府两栋简易的旧办公楼实在是寒碜。两栋办公楼同时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只有三四层,楼面的外粉已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伤痕累累”,县级领导“蜗居”在1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内办公。政府会议室内的设施也非常简陋。一台老式的柜式旧空调不停地发出嗡嗡的杂音,制冷效果也不怎么好。会议桌的桌面上出现了缝隙。记者感叹:这是目前全省办公条件最差的“政府楼”之一,但县政协副主席、县教体局局长甘海说,其实莲花县并不是全省最穷的县,不盖政府办公大楼是因为挤出钱来办教育。革命老区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诠释。
县委书记夏兴告诉记者:“抓教育就是抓基础、抓后劲、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经济,就是在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重视支持教育,怎么重视、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决策者高瞻远瞩,把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列入乡镇和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的权重高达9%。全县36名县级干部,经常深入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该县每年邀请县人大代表视察教育工作,邀请政协委员开展教育工作调研,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县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好的建议积极吸纳。全县上下形成了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
莲花县严格要求乡镇政府充分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本辖区的学校用地无偿划拨,出资筹物为学校解决校建、添置设施等困难。每年教师节、春节,乡镇主要负责人都会走访慰问学校并发放慰问金。
2011年11月18日下午,莲花县教育工作暨首届“教育贡献奖”颁奖大会在莲花县工人俱乐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局机关干部、“教育贡献奖”获得者。会议的规格之高,足以表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育贡献奖包括“优秀校长”“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教坛新秀”“尊师重教”五个奖项,奖金分别为1万、5000元、3000元。县“教育贡献奖”每年评审一次,于教师节前夕颁奖。教育贡献奖的设立,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直各部门都以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全县80多个县直单位负责人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县直单位为学校捐资捐物就高达262万元。
莲花县委、县政府尊师重教的表率行为,带动和影响了乡镇、村两级组织,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在全县蔚然成风。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的三板桥乡,2011年被命名为全省楹联之乡,是一个文风昌盛之地。进入镇区,马路两边一副副楹联不时映入记者眼帘。三板桥乡去年在全县的教育评估中位列第三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乡党委书记朱敏美告诉记者:“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再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教育要‘精神文明物质抓’。”有一个她重视教育的“段子”在全县广为流传:有一次,中心小学的校长找到她求援,学校需要5000元钱急用,请乡政府支持。朱敏美了解到是办学的急需,便非常肯定地对校长说:“我给你1万!”校长听后还以为是朱书记生气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朱敏美看见校长的窘态后哈哈大笑:“怎么啦?不相信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情?这次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我马上安排1万块钱给你,你马上去把事情办好。”当他很快拿到了这1万元钱的时候,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为办教育的事,这样大方的领导我是第一次遇到!”
一届接着一届抓,一级干给一级看,莲花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该县的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在全市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在今年的全市小学教学质量抽考中,莲花县名列第一。从莲花县走出去的刘静、陈莎一举成为世界小姐和亚洲小姐,充分展示了该县职业教育的成效。三年来,莲花县为江西省体运队输送了11名乒乓球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奖励120人次,省级奖励256人次,市级一等奖800多人次。城乡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
县长刘乡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我县最重要的品牌工程、最大的希望工程和最根本的扶贫工程。教育发展程度决定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视教育利在当今和未来。党政机关带头过苦日子,换来了教育的发展,值得!”
一个国贫县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两年内投资3.4亿元新建教育园区。学校的房子建得一幢比一幢漂亮,与县委、县政府的旧办公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不等对比
记者在占地500亩的莲花县教育园区采访时,那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搅拌机轰鸣作响,施工人员正在争时间、抢速度,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几栋教学大楼的雏形已经显现。甘海局长一边走一边对记者介绍说,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学前教育区、小学教育区、初中教育区、职业教育区,总投资3.4亿元,总建筑面积159600㎡,可容纳学生1万人,其中:学前教育区规划面积22亩,可容纳幼儿1000人;小学教育区规划面积30亩,可容纳学生1000人;初中教育区规划面积238亩,可容纳学生6000人;职业教育区规划面积60亩,可容纳学生2000人。 据甘海局长介绍,教育园区周边道路已优先规划建成,是县城最漂亮、最宽阔的街道。投资1.4亿元的文体中心,就规划建设在教育园区的旁边,为学生今后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条件。在教育园区附近还规划建设了荷花博览园、甘祖昌将军事迹陈列馆、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受到熏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教育园区旁边已建好了一个100亩的天如公园,为今后学生自学晨读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在教育园区的正对面,还建好了一个安居工程,方便了居民子女入学。
“教育园区建成后,园区内的学校打开门来招生,为愿意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当然,我们会继续办好农村教育,尊重群众的意愿,让家长自行选择就读地点,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展望前景时甘海局长一脸的自豪。
在莲花县,“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不是说在嘴上、贴在墙上的话,而是真实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莲花中学是莲花县的最高学府,校园景观突出“莲雅”主题,教学大楼错落有致,园地板块文化、墙壁文化提升了校园的品位,400米标准操场全铺上了塑胶。像莲花中学一样,全县有5所农村学校新建塑胶跑道,总投入300万元;新建标准化实验室24个,新增了34个“班班通”工程,学校的硬件建设一年一个样。
坊楼中心小学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白鹭、喜鹊、八哥、鹧鸪、松鼠在这里自由飞翔、安然嬉戏、繁衍后代。洁净的校园,翠绿的草皮,舒适的塑胶跑道,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材……校园既是学生的乐园、老师的家园,又是学校周边男女老少休闲的公园。
浯塘中心小学校园中央由18棵桂花树组成的桂花林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桂花林清香四溢,建有石磨、石凳、古井等景观,是学生读书、活动与休憩的乐园。“学校每学期都要在这里开设‘桂花大讲堂’,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学生、老师全参与,其乐融融。”
驱车莲花县城乡,记者参观了城厢小学、清水中学、南陂中小学等学校,校舍一幢比一幢漂亮。莲花县是国贫县,目前尚属于“吃饭财政”,却勒紧裤带办教育,切实强化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一切建设规划教育优先。莲花县委、县政府决定:县内所有项目规划,教育项目优先,其他项目都得服从、服务于教育项目;一切财政资金教育优先,农村学校校舍改造资金优先安排。2011年县财政收入仅4.65亿元,但投资3.4亿元建设新城教育园区,2012年已投入1.6个亿,2013年将投入1.8亿元,计划2014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财政小县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大投入,推动了教育的大发展。
老百姓的收入不高,但支持教育发展的热情很高。“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县上下支教助学蔚然成风,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收支不等式
在神泉乡桃岭村,记者见到了92岁高龄的老农谭祖德。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很好。每逢传统的乡镇赶集日,他就用大板车推着平日里搓好的箩绳去集市上卖,一根箩绳只能赚到几毛钱。2012年5月21日,桃岭村成立助学基金会,谭祖德老人兴冲冲地赶来捐了200元钱。村里人见他年岁这么大,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赚钱非常不容易,大家说他的这份心意心领了,就劝他不要再捐款了。但他说什么都不同意:“以前,我家里穷,儿子和孙子两代人也没有读到多少书。没有文化就没有出息啊!我一定要捐上这钱,让村里的后代比我的儿子和孙子更有出息。”在场的人被谭祖德老汉这番肺腑之言深深感动了。
像谭祖德这样热心助学的普通群众,在桃岭村比比皆是。一名病故的民办教师遗孀况桂珍,继承丈夫的遗志,从菲薄的家庭收入中拿出2000元钱捐给了村助学基金会。一位长年患肺结核病的村民,自己常年吃药治病,居然也捐出了200钱给助学基金会。退休教师、桃岭村助学基金会副会长谭永前说:“这200元钱含金量很高啊!”在神泉乡15个村委会中,有2个村成立了助学基金会,桃岭村现已募集资金6.3万元。
尊师重教已成为全县上上下下的共识,奖学助学的民间团体在全县遍地开花。县教体局建立了扶贫奖学基金,各乡镇和学校也建立了十多种奖学助学助教扶贫基金,莲花中学建立了洪涛奖学金、肖新田教育奖学基金、伟见人文修养基金,高洲乡建立了奖扶促学基金,坊楼镇建立了扶贫教学基金,神泉中小学建立了瑶溪发展基金,三板桥乡建立了楚天奖学基金,路口镇建立了路口教育基金,良坊镇建立了王氏以观教育扶贫奖励基金、良坊镇教育基金和梅洲奖学助学基金,全县教育基金总额已达480万元。
在升坊镇政府,记者见到了镇奖学助学协会会长张树益。张树益今年65岁,退休前在县政府多个职能部门担任过“一把手”。他心系教育,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搏一把”。担任会长以来,他把协会的事当作家里的事。协会筹委会一成立,他立即打电话给在福建省长乐市工作的弟弟张红翼,要弟弟为协会出点力。弟弟张红翼立即联系长乐市一名企业家为协会捐款10万元。
从去年下半年协会成立至今,已经募集到40多万元的资金,这是张树益带领协会一班人马不停蹄工作的结果。退休干部刘游仙赋诗赞张树益道:“千里奔波下福建,四处游说舟自横。精心描绘人才图,老骥伏枥蹄竞奋。”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李世佳的座右铭。他现为深圳市南山区美美时装设计室总经理,莲花县政协委员,莲花县第一届和第二届教育贡献突出个人奖获得者。从永新师范毕业后,他在桥头小学执教几年后,独自一人背着行囊来到深圳创业。事业有成后,他先后为三板桥楚天教育基金捐款5万元,为桥头小学修路捐款4万元,为建图书馆、购买体育设施、更换门窗和建设多媒体教室捐款15万元。另外,还给莲花文体中心捐出2万元、为桥头村修路捐5万元。他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高洲乡是国贫县里的国贫乡,距县城50公里,海拔810米,人称“莲花的屋脊”。穷乡办教育,一缺钱,二缺人,但这里不缺的是精神,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托起明天的太阳。高滩村、小贝村都是离乡政府较远的村委会,村级经济是空壳,村民并不富裕,但这两个村联合另外一个村联办一所明德小学,群众捐资16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新学校征地9亩,有1户五口之家的1.7亩耕地在被征范围内,而这个五口之家全靠土地过生计。在村委会的协调下,有另一户人家牺牲自身利益,主动与这户人家置换1.7亩耕地,既保证了学校建设用地,又保障了那五口之家的生活。有这么好的群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身处国贫县的教师,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待遇差距很大,但精神状态非常好;大部分教师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但以敬业精神换来了高教学质量,这又是个令人赞叹的不等式
最近,全国各大媒体都在宣传龚全珍老师先进事迹,中共江西省委也做出了向龚全珍同志学习的决定。龚老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夫人,跟随解甲归田的丈夫来到莲花县做了一名教师。在莲花县从教几十年,龚全珍老师淡泊名利,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她爱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接济学生,赢得全社会的交口称赞。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龚全珍是莲花县教师的优秀代表。
莲花县属于山区县,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因而一些乡镇的学校布局分散,成班率低,教师配置存在很大困难。一些山区村级小学及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莲花县是国贫县,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全县教师大多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而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师大部分还是民师转编的。
莲花县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兴衰系于教师。他们根据县情,在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途径,面向社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共招聘“特岗教师”198人,确保了全县在编制范围内,每年教师的补充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员人数,确保全县城乡师资均衡。
莲花县招聘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全都充实到边远的农村学校任教,为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注入了新鲜力量,搅活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池春水”。
莲花县通过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关心教师的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全县投入1400万元资金,建起了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9800平方米,为农村教师创造了好的生活条件。还通过全面落实边远地区教师山区津贴发放制度,享受山区津贴的教师数达700人,每年发放山区津贴总额72万余元,2011年增加至102万元。
县、乡、村和学校,都非常关心教师的成长。为了使特岗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教育工作环境,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校“青蓝工程”“传帮带”等方式,切实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通过走访慰问、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切实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难题,确保新教师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高洲乡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地广人稀,学校分散,公办教师严重不足,特岗教师顶起了教育的“半边天”。有一年,全乡72名教师中,特岗教师高达37人。各级组织对特岗教师政治上关心、工作上重用,生活上照顾,让特岗教师有一种家的归宿感,从而激发了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刘琼老师英语考级过了专业八级,来到高洲乡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后,对这些英语基础很差的山里学生从没有失去信心,教学特别有耐心,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学生英语成绩的普遍提高。女教师杨玲是一位来自省城南昌的特岗教师。从教以来,她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教学上,一个学期回一次南昌的家。她说,在这边远的山区教书虽然很苦,但是我在工作中找到了快乐,学生成了心中永远的牵挂。
高洲乡中心小学校长感叹地对记者说:“高洲乡由于条件艰苦,以前年轻人不愿来,大都是民师转编的教师在这偏僻的学校任教。这些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是没说的,但他们有一个天然的不足,就是年龄大、知识结构有待优化,比如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他们大多数人都教不了,所以有些课开不了。而一大批、多学科的年轻特岗教师来到高洲后,把外面的教育理念带进来,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现在我们能够按照上面的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扎实开展素质教育。”
甘海局长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是教育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坦率地说,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向教师倾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莲花县教师的待遇还不高。硬件不够软件补,通过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心中永远有激情,以求得教育质量的提高。”
莲花县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激发教师的艰苦奋斗精神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莲花县发展教育的一大法宝。
莲花县首先抓好学校领导示范带头作用。该县要求各所学校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八个一”制度,即:“上一上”,学校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要担任主要科目教学,所任科目与所学专业相符,要经常有针对性为教师上一上示范课;“看一看”,每天提前到校,去校园、班级看一看,看教师的下班情况,学生的自学情况;“听一听”,班子成员中争取每天有人听一节课,掌握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动态;“查一查”,每天争取查阅教师教案或作业,查一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问一问”,接触一些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或教学骨干,问一问教研教改开展情况;“谈一谈”,谈一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对策和方法;“想一想”,经常想一想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对提高办学质量有什么新的设想和举措;“议一议”,班子成员之间每周互通情况,交换意见,议一议工作。
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莲花县大力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建设,通过名师的引领,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提升。名师辈出,“莲花”灿烂,谢鑫文、贺艳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莲花中学校长冯智武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颜丙清、王兵恩等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
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通过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火车头”作用、“三名工程”的引领作用,莲花县教育教学改革风生水起,势如破竹。全县稳步推进分层教学、探究式教学、愉快教学和目标教学等教学改革,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莲花县教师以一股昂扬的锐气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教育发展的捷报频传。
面对全县教育发展取得的如许成绩,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莲花人没有陶醉在以往的成绩里而裹足不前,而是向更高目标迈进。莲花县委书记夏兴说:“全县上下要勇于担当教育新使命,秉承泸潇碧云之风骨,培育厚德博学之英才,把教育作为莲花最响亮的品牌来抓;要抓好优先发展教育这一前提、教育改革创新这个关键、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教师队伍管理这个根本、教育布局调整这一基础,以打造‘全市、全省一流领先、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学校为目标,开创全县教育工作新局面。”
富有实干精神的莲花人,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迈出了更加铿锵的步伐。
莲花县是一个老区、山区、国贫县,但又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人杰地灵之地。庐陵文化与潇湘文化的交相浸润,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崇文重教之风相得益彰。多年来,莲花县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蕴藏着的支持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刷新教育发展新纪录,小县办出大教育,出现了令人欣喜的教育不等式。
党政重教,一届接着一届抓,一级干给一级看,兴学重教的传统薪火相传,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明显。人口只有26万的小县,教育工作夺得了多项荣誉,小县有了大作为
莲花县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植物名为县名的山区县,让人容易记住;莲花县薪火相传的重教兴学之风,同样给人以深刻印象。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县政府办公楼二楼的政府会议室采访,看见县委、县政府两栋简易的旧办公楼实在是寒碜。两栋办公楼同时建于上世纪50年代,只有三四层,楼面的外粉已被岁月的风雨侵蚀得“伤痕累累”,县级领导“蜗居”在10平方米左右的办公室内办公。政府会议室内的设施也非常简陋。一台老式的柜式旧空调不停地发出嗡嗡的杂音,制冷效果也不怎么好。会议桌的桌面上出现了缝隙。记者感叹:这是目前全省办公条件最差的“政府楼”之一,但县政协副主席、县教体局局长甘海说,其实莲花县并不是全省最穷的县,不盖政府办公大楼是因为挤出钱来办教育。革命老区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在这里得到了形象的诠释。
县委书记夏兴告诉记者:“抓教育就是抓基础、抓后劲、抓发展,就是抓未来的经济,就是在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重视支持教育,怎么重视、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决策者高瞻远瞩,把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列入乡镇和部门年度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的权重高达9%。全县36名县级干部,经常深入学校解决实际问题。该县每年邀请县人大代表视察教育工作,邀请政协委员开展教育工作调研,根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问题和建议,县政府督促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好的建议积极吸纳。全县上下形成了重视教育、关心教育、支持教育的强大合力。
莲花县严格要求乡镇政府充分履行教育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对本辖区的学校用地无偿划拨,出资筹物为学校解决校建、添置设施等困难。每年教师节、春节,乡镇主要负责人都会走访慰问学校并发放慰问金。
2011年11月18日下午,莲花县教育工作暨首届“教育贡献奖”颁奖大会在莲花县工人俱乐部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县四套班子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和乡镇长、县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全县中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教育局机关干部、“教育贡献奖”获得者。会议的规格之高,足以表明县委、县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教育贡献奖包括“优秀校长”“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教坛新秀”“尊师重教”五个奖项,奖金分别为1万、5000元、3000元。县“教育贡献奖”每年评审一次,于教师节前夕颁奖。教育贡献奖的设立,激发了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的工作热情,营造了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县直各部门都以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教育的发展助一臂之力。全县80多个县直单位负责人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实际问题,解决实际困难。据不完全统计,仅2012年,县直单位为学校捐资捐物就高达262万元。
莲花县委、县政府尊师重教的表率行为,带动和影响了乡镇、村两级组织,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在全县蔚然成风。位于两省三县交界处的三板桥乡,2011年被命名为全省楹联之乡,是一个文风昌盛之地。进入镇区,马路两边一副副楹联不时映入记者眼帘。三板桥乡去年在全县的教育评估中位列第三名,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乡党委书记朱敏美告诉记者:“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再怎么重视教育都不为过。教育要‘精神文明物质抓’。”有一个她重视教育的“段子”在全县广为流传:有一次,中心小学的校长找到她求援,学校需要5000元钱急用,请乡政府支持。朱敏美了解到是办学的急需,便非常肯定地对校长说:“我给你1万!”校长听后还以为是朱书记生气了,一时不知如何是好。朱敏美看见校长的窘态后哈哈大笑:“怎么啦?不相信天上有掉馅饼的好事情?这次真的是天上掉馅饼了。我马上安排1万块钱给你,你马上去把事情办好。”当他很快拿到了这1万元钱的时候,激动得眼泪都流出来了:“为办教育的事,这样大方的领导我是第一次遇到!”
一届接着一届抓,一级干给一级看,莲花县营造了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推动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该县的高考成绩和中考成绩在全市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在今年的全市小学教学质量抽考中,莲花县名列第一。从莲花县走出去的刘静、陈莎一举成为世界小姐和亚洲小姐,充分展示了该县职业教育的成效。三年来,莲花县为江西省体运队输送了11名乒乓球运动员,获得国家级奖励120人次,省级奖励256人次,市级一等奖800多人次。城乡教育实现了均衡发展。
县长刘乡深有感触地说:“教育是我县最重要的品牌工程、最大的希望工程和最根本的扶贫工程。教育发展程度决定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重视教育利在当今和未来。党政机关带头过苦日子,换来了教育的发展,值得!”
一个国贫县对教育的投入实现了“三个增长”,两年内投资3.4亿元新建教育园区。学校的房子建得一幢比一幢漂亮,与县委、县政府的旧办公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不等对比
记者在占地500亩的莲花县教育园区采访时,那里已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搅拌机轰鸣作响,施工人员正在争时间、抢速度,确保工程如期完工,几栋教学大楼的雏形已经显现。甘海局长一边走一边对记者介绍说,教育园区规划建设学前教育区、小学教育区、初中教育区、职业教育区,总投资3.4亿元,总建筑面积159600㎡,可容纳学生1万人,其中:学前教育区规划面积22亩,可容纳幼儿1000人;小学教育区规划面积30亩,可容纳学生1000人;初中教育区规划面积238亩,可容纳学生6000人;职业教育区规划面积60亩,可容纳学生2000人。 据甘海局长介绍,教育园区周边道路已优先规划建成,是县城最漂亮、最宽阔的街道。投资1.4亿元的文体中心,就规划建设在教育园区的旁边,为学生今后开展文体活动创造了条件。在教育园区附近还规划建设了荷花博览园、甘祖昌将军事迹陈列馆、莲花一支枪纪念馆,使学生在提高文化知识的同时,思想受到熏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另外,教育园区旁边已建好了一个100亩的天如公园,为今后学生自学晨读提供了一个好去处;在教育园区的正对面,还建好了一个安居工程,方便了居民子女入学。
“教育园区建成后,园区内的学校打开门来招生,为愿意进城就读的农村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城区学校的大班额问题也将得到彻底解决。当然,我们会继续办好农村教育,尊重群众的意愿,让家长自行选择就读地点,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展望前景时甘海局长一脸的自豪。
在莲花县,“最美的风景在校园,最漂亮的房子是学校”不是说在嘴上、贴在墙上的话,而是真实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莲花中学是莲花县的最高学府,校园景观突出“莲雅”主题,教学大楼错落有致,园地板块文化、墙壁文化提升了校园的品位,400米标准操场全铺上了塑胶。像莲花中学一样,全县有5所农村学校新建塑胶跑道,总投入300万元;新建标准化实验室24个,新增了34个“班班通”工程,学校的硬件建设一年一个样。
坊楼中心小学校园内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白鹭、喜鹊、八哥、鹧鸪、松鼠在这里自由飞翔、安然嬉戏、繁衍后代。洁净的校园,翠绿的草皮,舒适的塑胶跑道,形式多样的健身器材……校园既是学生的乐园、老师的家园,又是学校周边男女老少休闲的公园。
浯塘中心小学校园中央由18棵桂花树组成的桂花林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桂花林清香四溢,建有石磨、石凳、古井等景观,是学生读书、活动与休憩的乐园。“学校每学期都要在这里开设‘桂花大讲堂’,各式各样的主题活动,学生、老师全参与,其乐融融。”
驱车莲花县城乡,记者参观了城厢小学、清水中学、南陂中小学等学校,校舍一幢比一幢漂亮。莲花县是国贫县,目前尚属于“吃饭财政”,却勒紧裤带办教育,切实强化了政府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责任,一切建设规划教育优先。莲花县委、县政府决定:县内所有项目规划,教育项目优先,其他项目都得服从、服务于教育项目;一切财政资金教育优先,农村学校校舍改造资金优先安排。2011年县财政收入仅4.65亿元,但投资3.4亿元建设新城教育园区,2012年已投入1.6个亿,2013年将投入1.8亿元,计划2014年底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财政小县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大投入,推动了教育的大发展。
老百姓的收入不高,但支持教育发展的热情很高。“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观念深入人心,全县上下支教助学蔚然成风,这是一个令人深思的收支不等式
在神泉乡桃岭村,记者见到了92岁高龄的老农谭祖德。他耳不聋眼不花,精神很好。每逢传统的乡镇赶集日,他就用大板车推着平日里搓好的箩绳去集市上卖,一根箩绳只能赚到几毛钱。2012年5月21日,桃岭村成立助学基金会,谭祖德老人兴冲冲地赶来捐了200元钱。村里人见他年岁这么大,平时总是省吃俭用,赚钱非常不容易,大家说他的这份心意心领了,就劝他不要再捐款了。但他说什么都不同意:“以前,我家里穷,儿子和孙子两代人也没有读到多少书。没有文化就没有出息啊!我一定要捐上这钱,让村里的后代比我的儿子和孙子更有出息。”在场的人被谭祖德老汉这番肺腑之言深深感动了。
像谭祖德这样热心助学的普通群众,在桃岭村比比皆是。一名病故的民办教师遗孀况桂珍,继承丈夫的遗志,从菲薄的家庭收入中拿出2000元钱捐给了村助学基金会。一位长年患肺结核病的村民,自己常年吃药治病,居然也捐出了200钱给助学基金会。退休教师、桃岭村助学基金会副会长谭永前说:“这200元钱含金量很高啊!”在神泉乡15个村委会中,有2个村成立了助学基金会,桃岭村现已募集资金6.3万元。
尊师重教已成为全县上上下下的共识,奖学助学的民间团体在全县遍地开花。县教体局建立了扶贫奖学基金,各乡镇和学校也建立了十多种奖学助学助教扶贫基金,莲花中学建立了洪涛奖学金、肖新田教育奖学基金、伟见人文修养基金,高洲乡建立了奖扶促学基金,坊楼镇建立了扶贫教学基金,神泉中小学建立了瑶溪发展基金,三板桥乡建立了楚天奖学基金,路口镇建立了路口教育基金,良坊镇建立了王氏以观教育扶贫奖励基金、良坊镇教育基金和梅洲奖学助学基金,全县教育基金总额已达480万元。
在升坊镇政府,记者见到了镇奖学助学协会会长张树益。张树益今年65岁,退休前在县政府多个职能部门担任过“一把手”。他心系教育,决心在有生之年为家乡的教育事业“搏一把”。担任会长以来,他把协会的事当作家里的事。协会筹委会一成立,他立即打电话给在福建省长乐市工作的弟弟张红翼,要弟弟为协会出点力。弟弟张红翼立即联系长乐市一名企业家为协会捐款10万元。
从去年下半年协会成立至今,已经募集到40多万元的资金,这是张树益带领协会一班人马不停蹄工作的结果。退休干部刘游仙赋诗赞张树益道:“千里奔波下福建,四处游说舟自横。精心描绘人才图,老骥伏枥蹄竞奋。”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是李世佳的座右铭。他现为深圳市南山区美美时装设计室总经理,莲花县政协委员,莲花县第一届和第二届教育贡献突出个人奖获得者。从永新师范毕业后,他在桥头小学执教几年后,独自一人背着行囊来到深圳创业。事业有成后,他先后为三板桥楚天教育基金捐款5万元,为桥头小学修路捐款4万元,为建图书馆、购买体育设施、更换门窗和建设多媒体教室捐款15万元。另外,还给莲花文体中心捐出2万元、为桥头村修路捐5万元。他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身边的人感受到世界是美好的,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高洲乡是国贫县里的国贫乡,距县城50公里,海拔810米,人称“莲花的屋脊”。穷乡办教育,一缺钱,二缺人,但这里不缺的是精神,用艰苦奋斗的精神托起明天的太阳。高滩村、小贝村都是离乡政府较远的村委会,村级经济是空壳,村民并不富裕,但这两个村联合另外一个村联办一所明德小学,群众捐资16万元新建一栋教学楼。新学校征地9亩,有1户五口之家的1.7亩耕地在被征范围内,而这个五口之家全靠土地过生计。在村委会的协调下,有另一户人家牺牲自身利益,主动与这户人家置换1.7亩耕地,既保证了学校建设用地,又保障了那五口之家的生活。有这么好的群众,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够克服?还有什么人间奇迹不能创造? 身处国贫县的教师,与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待遇差距很大,但精神状态非常好;大部分教师并非毕业于名牌大学,但以敬业精神换来了高教学质量,这又是个令人赞叹的不等式
最近,全国各大媒体都在宣传龚全珍老师先进事迹,中共江西省委也做出了向龚全珍同志学习的决定。龚老是将军农民甘祖昌的夫人,跟随解甲归田的丈夫来到莲花县做了一名教师。在莲花县从教几十年,龚全珍老师淡泊名利,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她爱生如子,几十年如一日接济学生,赢得全社会的交口称赞。她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龚全珍是莲花县教师的优秀代表。
莲花县属于山区县,境内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因而一些乡镇的学校布局分散,成班率低,教师配置存在很大困难。一些山区村级小学及教学点教师普遍存在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教育的发展。莲花县是国贫县,教师的待遇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全县教师大多不是出身于“名门望族”,而是地方师范院校毕业,一些边远山区的教师大部分还是民师转编的。
莲花县的决策者清醒地认识到,教育兴衰系于教师。他们根据县情,在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补充机制的基础上,通过国家“特岗计划”和“三支一扶”等途径,面向社会和大专院校毕业生中招聘教师,共招聘“特岗教师”198人,确保了全县在编制范围内,每年教师的补充数不少于上年教师自然减员人数,确保全县城乡师资均衡。
莲花县招聘的特岗教师、三支一扶教师,全都充实到边远的农村学校任教,为边远山区农村中小学注入了新鲜力量,搅活了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一池春水”。
莲花县通过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关心教师的生活,不断改善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环境。全县投入1400万元资金,建起了农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9800平方米,为农村教师创造了好的生活条件。还通过全面落实边远地区教师山区津贴发放制度,享受山区津贴的教师数达700人,每年发放山区津贴总额72万余元,2011年增加至102万元。
县、乡、村和学校,都非常关心教师的成长。为了使特岗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教育工作环境,县教育行政部门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校“青蓝工程”“传帮带”等方式,切实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和业务素养;通过走访慰问、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切实解决他们的工作和生活难题,确保新教师能够进得来、留得住、教得好。
高洲乡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乡镇,地广人稀,学校分散,公办教师严重不足,特岗教师顶起了教育的“半边天”。有一年,全乡72名教师中,特岗教师高达37人。各级组织对特岗教师政治上关心、工作上重用,生活上照顾,让特岗教师有一种家的归宿感,从而激发了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刘琼老师英语考级过了专业八级,来到高洲乡当了一名特岗教师后,对这些英语基础很差的山里学生从没有失去信心,教学特别有耐心,用自己的辛苦,换来了学生英语成绩的普遍提高。女教师杨玲是一位来自省城南昌的特岗教师。从教以来,她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教学上,一个学期回一次南昌的家。她说,在这边远的山区教书虽然很苦,但是我在工作中找到了快乐,学生成了心中永远的牵挂。
高洲乡中心小学校长感叹地对记者说:“高洲乡由于条件艰苦,以前年轻人不愿来,大都是民师转编的教师在这偏僻的学校任教。这些教师的敬业精神、奉献精神是没说的,但他们有一个天然的不足,就是年龄大、知识结构有待优化,比如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他们大多数人都教不了,所以有些课开不了。而一大批、多学科的年轻特岗教师来到高洲后,把外面的教育理念带进来,给学校带来了勃勃生机。现在我们能够按照上面的要求开齐开足各门课程,扎实开展素质教育。”
甘海局长说:“教师强则教育强,教师是教育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坦率地说,虽然县委、县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向教师倾斜,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莲花县教师的待遇还不高。硬件不够软件补,通过建立教师激励机制,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心中永远有激情,以求得教育质量的提高。”
莲花县是革命老区,有光荣的革命传统,通过激发教师的艰苦奋斗精神来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莲花县发展教育的一大法宝。
莲花县首先抓好学校领导示范带头作用。该县要求各所学校班子成员要认真落实“八个一”制度,即:“上一上”,学校主要领导及班子成员要担任主要科目教学,所任科目与所学专业相符,要经常有针对性为教师上一上示范课;“看一看”,每天提前到校,去校园、班级看一看,看教师的下班情况,学生的自学情况;“听一听”,班子成员中争取每天有人听一节课,掌握教学第一线的信息动态;“查一查”,每天争取查阅教师教案或作业,查一查教师执行课程计划情况;“问一问”,接触一些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或教学骨干,问一问教研教改开展情况;“谈一谈”,谈一谈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寻找对策和方法;“想一想”,经常想一想如何加强学校管理,对提高办学质量有什么新的设想和举措;“议一议”,班子成员之间每周互通情况,交换意见,议一议工作。
结合教师队伍建设,莲花县大力推进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工程”建设,通过名师的引领,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提升。名师辈出,“莲花”灿烂,谢鑫文、贺艳花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莲花中学校长冯智武被评为江西省中小学优秀校长,颜丙清、王兵恩等被评为省、市优秀教师……
一头“狮子”带领的一群“绵羊”,可以打败一头“绵羊”带领的一群“狮子”,通过发挥学校领导班子的“火车头”作用、“三名工程”的引领作用,莲花县教育教学改革风生水起,势如破竹。全县稳步推进分层教学、探究式教学、愉快教学和目标教学等教学改革,广大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大显身手,建功立业。莲花县教师以一股昂扬的锐气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教育发展的捷报频传。
面对全县教育发展取得的如许成绩,富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莲花人没有陶醉在以往的成绩里而裹足不前,而是向更高目标迈进。莲花县委书记夏兴说:“全县上下要勇于担当教育新使命,秉承泸潇碧云之风骨,培育厚德博学之英才,把教育作为莲花最响亮的品牌来抓;要抓好优先发展教育这一前提、教育改革创新这个关键、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教师队伍管理这个根本、教育布局调整这一基础,以打造‘全市、全省一流领先、全国有一定影响’的中小学校为目标,开创全县教育工作新局面。”
富有实干精神的莲花人,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征程中迈出了更加铿锵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