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教学陆游《游山西村》为例,引导学生在对文本的诵读、想象、揣摩、思考、分析中领略古代诗词的音乐美、图画美、凝练美、情感美和意境美。
关键词: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古代诗词提出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诗词具有凝练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浓郁的情感美、和谐的意境美、悦耳的音乐美。本文,笔者以教学陆游《游山西村》为例,略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一、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停顿的节奏、音节的押韵上,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其音乐美。
1.《游山西村》的平仄如下(“|”表示“平”,“—”表示“仄”):
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 | -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 | -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 - - - |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 | |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 | - -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 - - | | -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声调分析,品味诗歌中的平仄交替、相对的艺术特征。不过,教师不必对平仄讲得过深,只要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足矣。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字的声调,古今存在着差异。
2.《游山西村》的诵读节奏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学生诵读的停顿,有时可以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变化。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近”以及“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古风存”,可采用逻辑停顿来划分诵读的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的押韵的字有“浑”、“豚”、“村”、“存”、“门”。其韵母为“un”或与“un”相近。学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知识找出押韵的字,但很有可能忘掉第一句末尾的“浑”,错加一个“近”,在此,教师有必要提一下“律诗”押韵的格式: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偶句末尾的字一定要押韵,且要是平声字。
二、启发学生再造想象,体会古代诗词的图画美
古代诗词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很注重形象的描绘,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这诗中之画,是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要使今天的初中生,体会其中的图画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文字描绘,发挥再造想象,将文字描绘的图画,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文字描绘画面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陆游的文字描绘,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构想并画出再造想象的简笔画。
三、在咀嚼揣摩中,领会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古代诗词很讲究炼字,体现在《游山西村》中的炼字就是“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叩”字,用得生动形象。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可采用替换“推”、“敲”、“击”等字进行替换比较,分析其表达效果上的异同。不用“推”、“敲”,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仄声字,不用“击”,主要是因为不是表达作者随意赴农家作客的悠闲,不能表达与民共乐的融洽关系。
古代诗词的语言美,还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装饰,展现文采。《游山西村》属于七律,七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严格的对仗,不仅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以外,还要求仄起平落,平仄相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咀嚼揣摩,体会对仗的修辞效果,领会古代诗词凝练的语言美。
四、换位思考,体验古代诗词浓郁的情感美
诗词,是感情的艺术。古代诗词具有浓郁的情感。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时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抒胸臆,二是含蓄抒发。《游山西村》的感情抒发就属于第二种表达方式,作者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背景,融进作者所写的情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游山西村》写的就是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诗,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实入虚,首联写丰年景象和村民的殷情好客,颔联描写自己在深山幽谷中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跋山涉水的情景,在疑惑困顿中,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红花绿柳的小山村,颈联写乡土习俗,描写了村民欢欢喜喜迎接一年一度的春社祭日的情景,以上都写实,只有尾联虚写想象未来,悠闲地随时在月夜之下游访农家朋友。
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所写的内容后,不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字面上写景,实际上写自己面对国家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了希望,心情格外惊喜。颈联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叹中,看到民间古风尚存之时,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村民的热爱之情。
五、分析景、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古代诗词和谐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指的就是景、情、理之间的和谐统一。意境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是诗词的本质特征。《游山西村》中体现景、情、理和谐统一的意境美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希望、惊喜,情景相谐相融之余,还揭示了作者豁达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言栗中学)
关键词: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阅读古代诗词提出的阶段目标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古代诗词具有凝练的语言美、形象的图画美、浓郁的情感美、和谐的意境美、悦耳的音乐美。本文,笔者以教学陆游《游山西村》为例,略谈如何引导学生多角度鉴赏古代诗词之美。
一、在反复诵读中,感受古代诗词的音乐美
古代诗词的音乐美体现在声调的平仄、停顿的节奏、音节的押韵上,学生只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感受其音乐美。
1.《游山西村》的平仄如下(“|”表示“平”,“—”表示“仄”):
莫笑农家腊酒浑
| | - - | - -
丰年留客足鸡豚。
- - | | | - -
山重水复疑无路,
- - | | - - |
柳暗花明又一村。
| | - - | -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 - - - | |
衣冠简朴古风存。
- - | | | - -
从今若许闲乘月,
- - | | - - |
拄杖无时夜叩门。
| | - - | | -
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教师可启发学生运用汉语拼音的声调分析,品味诗歌中的平仄交替、相对的艺术特征。不过,教师不必对平仄讲得过深,只要让学生明白古代的平声相当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仄声相当于第三声和第四声足矣。另外,要让学生明白一个字的声调,古今存在着差异。
2.《游山西村》的诵读节奏如下: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
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拄杖/无时/夜/叩门。
学生诵读的停顿,有时可以根据字词的含义进行变化。如,“莫笑农家腊酒浑”中的“腊酒浑”和“箫鼓追随春社近”中的“春社近”以及“衣冠简朴古风存”中的“古风存”,可采用逻辑停顿来划分诵读的节奏。莫笑/农家/腊酒/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游山西村》中的押韵的字有“浑”、“豚”、“村”、“存”、“门”。其韵母为“un”或与“un”相近。学生可以运用汉语拼音知识找出押韵的字,但很有可能忘掉第一句末尾的“浑”,错加一个“近”,在此,教师有必要提一下“律诗”押韵的格式: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偶句末尾的字一定要押韵,且要是平声字。
二、启发学生再造想象,体会古代诗词的图画美
古代诗词中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很注重形象的描绘,后人评价为“诗中有画”。这诗中之画,是作者用形象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的。要使今天的初中生,体会其中的图画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作者的文字描绘,发挥再造想象,将文字描绘的图画,变为自己所想象的图画。《游山西村》中陆游用文字描绘画面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陆游的文字描绘,运用美术知识和技能,构想并画出再造想象的简笔画。
三、在咀嚼揣摩中,领会古代诗词语言的凝练美
古代诗词很讲究炼字,体现在《游山西村》中的炼字就是“拄杖无时夜叩门”中的“叩”字,用得生动形象。为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妙处,可采用替换“推”、“敲”、“击”等字进行替换比较,分析其表达效果上的异同。不用“推”、“敲”,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字不是仄声字,不用“击”,主要是因为不是表达作者随意赴农家作客的悠闲,不能表达与民共乐的融洽关系。
古代诗词的语言美,还体现在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对语言进行装饰,展现文采。《游山西村》属于七律,七律诗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严格的对仗,不仅要求上下联词性相对,意义相关以外,还要求仄起平落,平仄相对,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以上四个方面咀嚼揣摩,体会对仗的修辞效果,领会古代诗词凝练的语言美。
四、换位思考,体验古代诗词浓郁的情感美
诗词,是感情的艺术。古代诗词具有浓郁的情感。古代诗词在表达情感时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抒胸臆,二是含蓄抒发。《游山西村》的感情抒发就属于第二种表达方式,作者的情感隐藏在字里行间。要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就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人生背景,融进作者所写的情境,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游山西村》写的就是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所感。纵观全诗,作者的行文思路是由实入虚,首联写丰年景象和村民的殷情好客,颔联描写自己在深山幽谷中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跋山涉水的情景,在疑惑困顿中,眼前突然出现一座红花绿柳的小山村,颈联写乡土习俗,描写了村民欢欢喜喜迎接一年一度的春社祭日的情景,以上都写实,只有尾联虚写想象未来,悠闲地随时在月夜之下游访农家朋友。
学生通过查阅作者的写作背景,利用工具书翻译诗句所写的内容后,不难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字面上写景,实际上写自己面对国家分裂、人民颠沛流离的残酷现实,感到困惑时,突然见到了希望,心情格外惊喜。颈联表达了作者在“国破山河在”的悲叹中,看到民间古风尚存之时,内心感到无比欣慰的思想感情。尾联表达了作者对山西村的村民的热爱之情。
五、分析景、情、理之间的内在联系,领悟古代诗词和谐的意境美
所谓意境,指的就是景、情、理之间的和谐统一。意境是诗歌创作的灵魂,是诗词的本质特征。《游山西村》中体现景、情、理和谐统一的意境美的诗句就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句借“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困惑、希望、惊喜,情景相谐相融之余,还揭示了作者豁达的人生哲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作者单位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言栗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