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起义:暗夜中点亮一盏明灯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ris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1927年8月1日,震惊中国的南昌起义爆发,打响了中国共产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就是暗夜中点亮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无数仁人志士,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
  小A是一名校园小记者,这次他的任务是去采访一位老红军王老。王老今年97岁,尽管南昌起义时他只有7岁,但起义人物的精神鼓舞着他走过了整个军旅生涯。当一个个问题呈现在面前,他振奋精神,热情地讲述着,仿佛亲历了那段峥嵘岁月。
  
  小A:王老,南昌起义爆发前,当时国内是怎样一个情形?
  王老: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第三国际的指导下开展多次反抗斗争,尤以京汉铁路大罢工为最,但都因反动派的血腥镇压而失败。我们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革命斗争是不够的。
  在共产国际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合作,并于1924年开始“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共产国际驻中国代表鲍罗廷对中国革命进行了积极的指导。北伐的突飞猛进,得益于国共两党的通力合作以及苏联的热心支持,然而自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国民党的一些野心家们蠢蠢欲动,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
  小A:历史上,蒋介石和汪精卫悍然发动对共产党员的屠杀,是不是对我们党的革命事业造成很大伤害?南昌起义是否和这两场反革命政变直接相关?
  王老:是的。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阴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在这场以清党为名的白色恐怖中,中国共产党在南京、上海等地的基层党组织,遭到毁灭性的清洗和破坏。仅仅过了三个月,汪精卫悍然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中国共产党面临着革命道路的重新选择。
  小A:王老,起义的当天大家是什么样的心情?您能否谈谈南昌起义时的场景?
  王老:那真是开天辟地的一天啊!8月1日2时,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的领导下,南昌起义打响了!第20军第1、第2师,向旧藩台衙门、大士院街、牛行车站等处守军发起进攻;第11军第24师向松柏巷天主教堂、新营房、百花洲等处守军发起进攻。激战四五个小时,全歼守军3 000余人,缴获各种枪5 000余支,子弹70余万发,大炮数门。当日下午,驻马回岭的第25师第73团全部、第75团3个营和第74团机枪连,在聂荣臻、周士第率领下起义,8月2日到达南昌集中,当时,全军总共有2万余人,对革命事业充满了信心,斗志昂扬!
  小A:那时人民群众对南昌起义有哪些反应?
  王老:群众可热情了!就在起义的第二天,南昌市各界群众数万人集会,庆祝南昌起义的伟大胜利和革命委员会的成立。会后各界青年踊跃参军,仅报名的学生就有数百人。起义成功后,中共前委发表了国民党左派《中央委员宣言》,揭露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的种种罪行,表达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的斗争决心。
  
  小A:敌人肯定不甘心失败,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我们是如何应对的?
  王老:南昌起义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惊慌失措。汪精卫急令张发奎、朱培德等部向南昌进攻。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与敌方主力硬拼,8月3日起,中共前委按照中共中央原定计划,指挥起义军分批撤出南昌,沿抚河南下,计划经瑞金、寻乌进入广东省,先攻占东江地区,而后攻取广州。
  “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在艰苦环境中,绝大多数同志心怀一份信念,坚定地行走在南征的道路上。然而小部分意志不坚定者,却让起义军蒙受巨大损失。行军至进贤县时,第10师师长蔡廷锴驱逐在该师工作的共产党员,率部折向赣东北,脱离起义军。由于起义军撤离南昌比较仓促,部队未经整顿,加上酷暑远征,部队减员较多,7日到达临川时,总兵力由2万人缩减至1.3万人。
  小A:当时的情形很危急,后来形势又是如何扭转的?
  王老:起义军到达临川,休整了3天,随后继续南进。8月25日,先头部队到达瑞金县壬田以北地区。这时,驻广东的国民党军第8路军总指挥李济深,调钱大钧部9 000人,由赣州进至会昌、瑞金地区,并以一部行军至壬田,阻止起义军南下;调黄绍竑部9 000人由南雄、大余向于都前进,支援钱大钧部作战。
  在这种形势下,中共前委趁钱、黄两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决定对其实施各个击破。当日,起义军向壬田守军发动进攻,歼其一部,于26日攻占瑞金县城。接着,集中兵力進攻会昌的钱大钧部主力,激战至30日,攻占会昌县城。两战歼敌6 000人,缴获枪2 500余支。起义军伤亡近2 000人。9月初,起义军一部在会昌西北的洛口地区,击退了黄绍竑部的进攻。
  会昌战斗后,起义军陆续折返瑞金,改道东进,经福建长汀、上杭,沿汀江、韩江南下。9月22日,第11军第25师占领广东省大埔县三河坝,主力继续南进,于23日占领潮安、汕头。在此期间,李济深令钱大钧残部牵制第25师,令黄绍竑部经丰顺进攻潮安,令陈济棠、薛岳部3个师1.5万余人组成东路军,由河源东进,寻起义军主力决战。根据上述情况,中共前委决定,第20军新建的第3师驻守潮汕地区,集中主力6 500余人迎击东进之敌。9月28日,起义军主力在揭阳附近地区同东路军遭遇,将其击溃。
  小A:南昌起义的战士们,最终去往何处?
  王老:10月3日,起义军主力在流沙与由潮汕撤出的革命委员会会合,继续向海丰、陆丰地区撤退。革命委员会和起义军领导人分散转移,余部1 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驻守三河坝的第25师,在给钱大钧部以重大杀伤后,向潮安转移,10月5日在饶平县境同由潮汕撤出的第3师一部会合。
  此后,这两支部队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战闽粤赣湘边,最后保存起义军约800人,参加湘南起义,并于1928年4月到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同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   
  小A:南昌起义不光有英勇无畏的男子汉,还有一群英姿飒爽的女兵,能否谈谈她们是如何战斗的?
  王老:南昌起义部队中,活跃着一支30人的女兵队伍。她们大多数是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六期的学员,少数是何香凝办的妇女训练班的学员。这便是人民军队的第一批女兵。起义部队南下广东时,除彭猗兰、彭援华和胡毓秀被分配在刘伯承领导的参谋团工作外,其余27名女兵均被分配在贺龙的第20军、叶挺的第11军和朱德的第9军担任宣传或救护等工作,留下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小A:女兵们为南昌起义做了哪些工作?
  王老:部队在抚州期间,女兵宣传队四处出动,满城张贴“打倒土豪劣绅”“土地归还农民”“军民是一家”等革命标语。这种简单却有效的方式,吸引贫苦百姓都抱着好奇心来到宣传队。他们听得很认真,不停地点头,并对宣传内容表示赞同:“女兵讲得蛮有道理的嘛,穷人要翻身,非打倒土豪劣绅不可!”
  看着眼前善良淳朴的穷苦百姓,女兵们深切地体会到共产党的政策为广大群众所拥护,更体会到身上的那份责任。恽代英还多次嘱咐女兵们说:“你们要善于把我们的革命任务向老百姓宣传,使老百姓了解我们的政策,我们才能够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战争才会得到胜利……”
  小A:除了联系群众,女兵们还有哪些事迹?
  王老:可多了!我慢慢和你说。1927年8月底,会昌战斗打响,起义部队与敌钱大钧部发生激战,不少女兵被分配到一些临时搭建的医疗所从事救护工作。杨庆兰等相对强壮些的女兵,被安排从事救护伤病员的工作。当时左腿负重伤已昏迷不醒的陈赓,就是被杨庆兰送往医护所的。
  由于前线战事激烈,每天需要救治的伤员很多。当时医院的软硬件条件很差,药品数量种类急缺,医务人员极度匮乏,各种医疗设备十分简陋,护理伤员的难度极大。
  没办法,女兵们只好去附近的村庄动员群众,拆下门板架起临时铺位来。若要减轻伤员伤口溃烂的程度,必须及时开刀将子弹或弹片取出,事实上以当时的条件连这些起码的要求都难以达到。女兵们只好每天给伤病员换药。时值盛夏,疟疾、痢疾流行,不少伤员又染上各种传染病。为了护理伤员,女兵们常常一连几夜都无法入睡,个个熬得眼睛红肿。 紧张的工作之余,女兵们还不忘学习救护常识,学习一些简易的医疗常识和包扎方法。
  小A:真了不起,为革命事业流血流汗,这才是真正的“女汉子”!
  王老:是呀,她们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活跃军旅生活。艰难的革命征程,丝毫没能改变她们那天真活泼的天性,她们还抽空排演話剧、排练舞蹈,对鼓舞将士们的士气、坚定将士们的信念起了很大作用,当时周恩来曾对她们说:“女将们,你们这一路表现得很不错,又勇敢又有毅力……将来革命发展了,要做的事情多得很。这一路看得出你们女同志能够和男同志同样过严格的军事生活,将来也能和男同志一样担负重要的革命工作……”后来,女兵们根据党的指示,大多转入地方工作,继续为革命贡献力量。
  看着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小A若有所思,他想起了南昌起义的第一声枪响,想起了革命先贤的飒爽英姿,想起了起义中的英雄儿女。“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南昌起义爆发至今,时间长河已流过90载。然而回看这段峥嵘岁月,依旧令人激情澎湃。这一段历史,不会因光阴逝去而暗淡,人们将永远记得: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
其他文献
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老师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激浪的勇士,那是老师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老师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因為老师用一片爱心浇灌,经一番辛劳耕耘,才会有桃李的绚丽,稻麦的金黄。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朝忆昔念师情,心灵感触话感动;天涯海角有尽处,师恩绵绵无尽时。花儿,感谢太阳的温暖,用它的绚烂拥抱世界;种子,感谢农夫的灌溉,用它的果实去填饱饥
我曾亲眼见过这样的场景:一群蚂蚁在大雨即将来临的时候,敏感地嗅到了危险,它们成群结队,开始有条不紊地搬家,没有忙乱,没有不安,没有躁动,只有紧张而忙碌的工作,把家搬到另外一个安全的地方。  我也曾见过这样的场景:一阵狂风把屋前树上的鹊巢吹落,喜鹊辛辛苦苦衔来的那些木棍瞬间四散落地。我以为,这些喜鹊肯定会受不了打击而搬家。谁知没几天,屋前的树上又筑起了一个新的鹊巢。  我还曾见过这样的场景:母亲在院
她叫彭丽,今年14岁,是赣县湖新中学八(1)班学生。她是一个思想端正、学习认真、为人处世负责的普通而又不平凡的女孩。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她就像严寒里独自绽放的梅花一样,总是乐观坚强地面对,让我们为之感动!  挑起生活的重担  彭丽的家境,用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为过。父亲为了建房改善家庭居住环境,两年前在骑车回家的路上重重地摔了一跤。这一摔便使他瘫痪了,原本很幸福的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生活不能
初来美国,听不懂的时候多,听得懂的时候少,所以随时要记几句随身的救命法宝以备不时之需。这期小笨霖就来介绍一些自己不了解或是不清楚对方说法的英语表达。  1. My brain doesn’t work. 我搞不清楚。  这句话是小笨霖大力推荐的口语之一,它非常实用,也非常好用。当你在跟人家讨论一个问题的时候,问题的答案你也许知道,但偏偏想不起来,这时你可以说“I don’t recall”或是“M
我的作文总是写不好,老师说可以平时增加一些阅读量,积累自己的语言和词汇,可是,我也不知道该看些什么书。其实我只喜欢看动画片和漫画书,要是看漫画书也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就好了。  夸 克  很多专家不建议青少年过多地看电视,因为据研究,过多过早地接受色彩丰富的电视节目的刺激,会让一个人的语言表达和想象力都受到制约。看漫画书很多时候也是一种图像的刺激,对于积累语言可能功效不大。可以先从自己喜欢的童话书开始
童年时的故乡,她把地球的坑坑洼洼暴露于世人面前,风吹即尘土漫天飞扬。吊在屋檐下的稻草席黑黝黝的,像村子里缺少油水的老奶奶,瘦得颤颤巍巍。  那时我以为世界就存在于村子的方圆之地,所有的物象不过是长满庄稼的田地,一饿就叫唤的猪牛鸡鸭,以及父老乡亲们那熟悉的面孔……  好在村前还有一条美丽的锦江,它清澈、温婉,也是我们唯一值得说道的传奇。据《新建县地名志》记载:锦江为赣江一大支流,位于江西省西部,起源
A man once had four sons who never stopped quarrelling with one another.  He was always telling them how much easier life would be if they worked together but they took absolutely① no notice of him.  
如今,人们对“学校”一词的定义大多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一般说来,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学校”一词到民国时期才开始出现。在中国古代,学校被称为庠、序、学、校、塾等。那么,古代的学校为何称“庠”呢?  “庠”为“培养教化”之所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庠”读作xiáng,对“庠”字的解释是:古代的学校。庠序,指古代乡学,泛指学校。庠生,科举制度中府、州、
对于语言知识与运用这一板块,高三语文备考是见仁见智的。老师们精心备课,翻透手边的各类字典、参考资料,抓紧课堂45分钟,努力向学生灌输准确的字音、正确的字形、释义以及用法。理科生平时忙于演算数理化,少有空闲学语文,老师也高度“体谅”理科生。平时老师也布置一定量的练习题,但学生还是没法完成,都说时间不够。这里有师生合理安排时间的问题,也有教学方法的问题。  一、 指导学生活用辅助材料  高三备考时辅助
《参考消息》曾经以半版的篇幅介绍了外国学者关于压力的说法。我也正考虑这个问题,因缘和合,不免唠叨上几句。  什么叫“压力”?那篇文章中说:“压力是精神与身体对内在与外在事件的生理与心理反应。”我一向认为,定义这玩意儿,除在自然科学上可能确切外,在人文社会科学上则是办不到的。  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压力呢?我认为,是的。我们常说,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没有压力,哪来的拼搏?佛家说,生、老、病、死、苦,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