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快乐教学能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本文主要从教学实际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快乐教学的基本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快乐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明了“快乐教学”的意义。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一条是情感主线。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知识主线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情感主线可以营造出愉快的气氛,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可以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和疲劳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实施“快乐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主要是强调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侵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这能够吸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便于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减少或避免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环节的障碍,使教师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行为也变得不再枯燥,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同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老师的角色更接近于学生的朋友和长辈,这对学生思想的表达和师生间的交流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加强情感教育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情感因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以确保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贯彻与执行。首先,教师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逻辑魅力和抽象美,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枯燥乏味的第一感觉,发现数学符号、公式和数字之间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这对小数数学开展快乐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教育中的局部因素,并将这些局部因素进行有效归纳和整合,将其不定期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小学课堂上能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口溜、小故事、趣题妙算等,都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实施快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形式,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非常符合的。
三、充分利用教具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趋向于具体形象思维,而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学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这样,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不但逐步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手、口、脑并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灵活地掌握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诱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小学教师对此应当充分重视。
四、加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对图片、视频、图形、声音的有效展示,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感官神经,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愉悦感,为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教学课件设计两组苹果,每组各有十个,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鼠标对题目进行任意的变形,还可以添加动画或者音乐,这对快乐教学的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健全和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积极调整原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快乐教学的贯彻与执行。对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考核,也要评价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成绩提升幅度等;2.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并且要逐步增加学生自评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开展;3.要加强评价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使教学评价体系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促使学生养成快乐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快乐教育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轻松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培德 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1)。
[2]刘政智 浅谈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12)。
[3]卢爱芝 巧借东风行好船——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
关键词:小学 数学教学 快乐教学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阐明了“快乐教学”的意义。现代教学观念认为,课堂教学有两条主线,一条是知识主线,一条是情感主线。对于数学课堂教学而言,知识主线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丰富的数学理论知识,情感主线可以营造出愉快的气氛,在这种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可以消除他们紧张的情绪和疲劳感,保持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思维,从而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笔者结合教学经验,谈一谈实施“快乐教学”的策略。
一、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素质教育倡导在师生之间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这主要是强调教师要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受侵犯,给学生更多的学习空间。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讲,这能够吸引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保持健康的学习心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便于师生间感情的交流,减少或避免师生在教学与学习环节的障碍,使教师能够以更加轻松的心态开展教学活动,教学行为也变得不再枯燥,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快乐的学习。同时,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老师的角色更接近于学生的朋友和长辈,这对学生思想的表达和师生间的交流是非常有帮助的。
二、加强情感教育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挖掘情感因素,与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以确保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好的贯彻与执行。首先,教师要学会从整体上把握情感教育,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逻辑魅力和抽象美,逐渐消除学生对数学课程枯燥乏味的第一感觉,发现数学符号、公式和数字之间的内在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和求知欲。这对小数数学开展快乐教学是非常有帮助的。其次,教师要善于把握情感教育中的局部因素,并将这些局部因素进行有效归纳和整合,将其不定期地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小学课堂上能够时刻保持愉悦的心态和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例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顺口溜、小故事、趣题妙算等,都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有效手段,是教师实施快乐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形式,这与素质教育的理念也是非常符合的。
三、充分利用教具的快乐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具有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趋向于具体形象思维,而教具具有“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充分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以及学生手中的学具,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变苦学为乐学,激发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手、眼、口、脑等多种器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从而引导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顺利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使学生学得愉快轻松,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以及抽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作思维和创新精神。这样,经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不但逐步建立了新旧知识的联系,而且手、口、脑并用,使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灵活地掌握了新知识,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诱发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这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要求不谋而合,小学教师对此应当充分重视。
四、加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
以多媒体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进步,使小学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教师通过对图片、视频、图形、声音的有效展示,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感官神经,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愉悦感,为快乐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与实现提供了有效的手段。例如,教师在讲解加减法运算时,可以通过教学课件设计两组苹果,每组各有十个,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鼠标对题目进行任意的变形,还可以添加动画或者音乐,这对快乐教学的开展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五、健全和改善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
教师应当积极调整原有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以更好地促进既定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快乐教学的贯彻与执行。对此,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要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既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核,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考核,也要评价非智力因素,如学习态度、成绩提升幅度等;2.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评价手段,如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并且要逐步增加学生自评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小学数学快乐教学的开展;3.要加强评价的连续性和持久性,使教学评价体系变得更加规范和科学,促使学生养成快乐学习的良好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快乐教育需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我们共同努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学习,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轻松和活力。
参考文献
[1]刘培德 寻找一切可能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1)。
[2]刘政智 浅谈兴趣在物理教学中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12)。
[3]卢爱芝 巧借东风行好船——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上),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