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摸着石头过河

来源 :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金秋的早晨,我们一行开着丰田车,行驶在河南郑州的白杨树大道上……今天的河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令人吃惊的是其觉醒的企业意识……尽管很缓慢,但是中国真的在朝好的方向变化着。
  ——1981年秋《财富》记者约翰·鲁西
  
  那个年代,混沌初开,大多数人能做到的就是随波逐流。
  改革之初,一切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政策在不断地试探中进行调整,经济状况时好时坏。在这种大环境下,国企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民企在夹缝中倔强成长,有人叫嚣,有人沉默,更多的人在静观其变。
  世间之事,如果是别人要求你做的,也就多了些敷衍应付意味。特殊年代充满口号色彩的公司治理,虽谈不上理念,却迎合了当时的形势,小有拥趸。彼时彼刻,改革的榜样与标杆胡乱树立了起来,试图以赢弱之身佐证政策立意,倘若形势异变,往往被潮流抛却,最终不过是大环境左右的小人物。
  
  周冠五“利润包干”
  
  对中国众多钢厂厂长来说,鸡年的春天来的特别的迟。
  1981年4月9日,国家经委、财政部、物资总局等部门联合下发通知,决定严格控制钢铁产量,压缩“长线”钢材、增加“短线”钢材。其中明确要求首钢减产生铁29万吨,钢材7万吨,共占上年度总产量的9%。
  时任首钢掌门人的周冠五在接到减产指令的那一刻,错愕地张大了嘴。作为最早的试点企业之一,首钢丝毫不敢鲁莽行事,不仅没有出现其他钢铁企业盲目浮夸的现象,还保持了较快增长。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首钢年净利润增长45.32%,上交利税年均增长27.91%,算得上一份差强人意的答卷。正当他对指令大惑不解之际,又接到了另一项任务。
  来自直接主管北京市委的指示说:由于政府财政紧张,作为北京市工业企业的“带头兵”,首钢今年的上缴利润要力保达到2.7亿元,比上年增长9.3%。这意味着首钢在大幅减产前提下还要实现更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周冠五从直觉上认为不可能,他对下访的市长诉苦,“把首钢的全部家底都抖出来,满打满算利润最多2.65亿元,都缴上去了,企业留成一分没有,职工福利更飞到天上去了”。哪知市长说,“今年市里日子过不去,就是要给你们加加压。”周冠五顿时没了脾气。
  现在看来,周冠五遇到的难题并不难解决,建立在粗放发展模式上的企业经营毫无成本优势可言,利润增长依赖资源消耗,可解燃眉之急,却无法持久。一旦经济形势恶化,势必出现财政危机。当时,走出“死角”的方法不外乎从管理人手,控制成本,提高原料利用率等等。
  当时的理论界也在积极地研究在增加钢铁企业利润率的解决办法,1981年4月出版的《四川冶金》杂志上,名为《日本钢铁标准体系的特点及其使用方法》的文章提出日本钢铁标准的可取之处:其一,钢铁少而精,使用范围却比中国大;二是,检验项目少,采用科学的工艺管理制度;三是,注意标准本身的标准化,加强标准的统一化和通用化。
  周冠五面对着这些新观点,陷入了沉思,他觉得这些观点新奇独特,从理论上讲,并不缺少实现可能,但是一想到自己两难的窘境,周冠五颇有些远水不解近渴之感。’
  周冠五苦思良久,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提出“利润包干”:即在完成额定任务前提下,超额利润由企业自主分配。具体按照4:3:3比例,分别用于生产建设,职工福利和工资奖励。结果,这个方案“两头讨巧”,不仅得到上级部门同意,还受到基层支持。工人热烈响应,自觉减少生产浪费。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减产增收运动在首钢车间展开。
  1981年年底,除了上缴北京市财政的2.7亿元,还剩下4000多万元。首钢第一次名正言顺有了自有资金,周冠五受到极大鼓舞,又接着提出“利润递增包干”:以2.7亿为基数,每年递增7.2%上缴国家,超额部分按3:1:1比例自主支配。
  之后几年,在“承包制”的基础上,周冠五又推出了岗位责任制,实行利润递增包干,把首钢制度上的领先地位延续了下来。《北京日报》曾专题报道首钢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的经验,并发表评论员文章《工业现代化的重要一步》。周冠五成为改革的明星人物,风光一时。
  细究周氏改革,无非是以一招“激励法”调动工人积极性,在成本、工序、生产等具体环节并无科学性创树。然而,单藉此就已取得偌大成效,可见彼时管理之粗鄙,尚有巨大提升空间。
  物换星移,1995年,因受其子经济罪牵连,周冠五从厂长任上卸职,安居西长安街某幢旧楼。那时首钢的标杆地位已经被几百公里外的邯钢取代,他开始用一副不无伤感的口吻对拜访者说,“首钢的人去邯钢学习,人家说,你们还学什么呀,我们都是一个字一个字照你们抄的。”大时代与小人物
  安徽芜湖青年年广久,经营一个卖炒货的摊位,名曰“傻子瓜子”,1981年9月的一天,他正在炒瓜子,官员带着记者进来视察,第二天就登上《芜湖日报》,名字竟是《名不虚传的傻子瓜子》。
  年广久出名了。营业额翻番,产品供不应求,于是请来帮工,最多时达100多人。人多手杂,难保口味纯正,销量却不减反增。此人读书不多,但天生一幅生意头脑,懂得多寡分配之道,因此虽无管理经验,抽调指派工人,倒也有条不紊。但倘若因此认定他乃管理人才或许不妥,其所作所为无非是一个精明商贩平常之举,既谈不上经验,也不是科学,不妨称为下意识。
  事实上,终其一生,年广久都在用下意识经营生意。或许是市场历练的嗅觉,但嗅觉也有迟钝、失灵的时候。此人在1981年就成为百万富翁,靠得是市场意识、客户意识。然而日后生意式微、品牌散淡、家族争斗,以及个人生活的混乱,倘若探究根底,管理意识的淡薄、落后,与过分相信直觉,定然是重要诱因。年广久没有迈过个体户与企业家之间的鸿沟。
  在当时,像陈志雄、年广久这样的个体户还有许多,譬如广州卖早餐的容志仁与泉州的做内衣的宋太平。前者一早上能卖300斤粉,四锅粥,生意红火一时。后者堪称中国“胸罩第一人”,所创“爱花”牌胸罩畅销一时。但他们都因时代或个人原因,放弃亲手开创的事业,销声匿迹。
  1981年,日后一些名声大噪的商业精英还在昏暗中赶路,丝毫看不出任何卓尔不群的管理才干。惠州青年李东生东拼西凑5000元,成立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开始创业;李晓华与锅炉工生涯诀别,跑到南方进了一台冷饮机,到北戴河叫卖冷饮,大赚十万;温州,邱光和下海办了一家电器公司,开了几家门面,在“前店后厂”的作坊里开工生产小电器。
  耐人寻味的是,年广久们一生都在个体户名分中挣扎,比之起点更低的李东生们反而最终蜕变成企业家。不同或在于,前者始终囿于已有成绩,在管理上难以突破;后者则不断学习、进取。
  
  MRP Ⅱ引入与自动化
  
  周冠五在北京推行“利润包干”时,沈阳第一机床厂引进了第一套MRPⅡ软件。此事虽不及周氏 改革名声响亮,却比之更具深远意义。
  所谓MRP,即物料需求计划,集成制造业库存管理信息系统,用于解决制造企业原料采购与库存难题。该系统一经采用便大行其道,随着企业管理多元化与复杂化,人们又在其基础上集成了财务、销售、技术等新内容,是为MRPⅡ。
  MRPⅡ于上世纪80年代初成型,沈阳第一机床厂1981年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入,大有不落人后,与时代接轨意味。
  然而,此举其实是现实所迫。由于管理方式落后,国有大中型企业生产一团乱麻,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当时机械制造业,生产效率之低下,不及日美几十分之一,以致设备空置率奇高,产品拖沓,交货周期漫长,资金回流遥遥无期。许多企业就这样耗损精力,蹉跎岁月。
  软件引进之初,由于本地化不足、耗资巨大、配套技术缺失等原因,遭遇一部分反对声音。同时,个别企业领导亦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单纯将其视为一款计算机软件,作为管理科学先进性的一面被搁置良久。可见人们在思想上仍是崇尚“人治”。
  好在MRPⅡ并未被彻底弃用,其作用也就随即展现。一段时间后,沈阳第一机床厂的效益明显提高。上级主管部门予以重视,随后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等企业相继引入MRPⅡ软件。难能可贵的是,后二者在原有基础上,结合自身需要,将本土特色融入其中。
  若干年后,因CIMS实践成绩斐然,北京第一机床厂获得美国美国工程师协会“工业领先奖”。沈阳鼓风机厂信息中心发展成沈阳北方电脑公司,研发的北极星系列软件为中国制造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MRPⅡ系统的精髓在于集中展现生产、经营环节,供决策者综合参考。本质上讲,是信息技术在管理层面的应用,属于自动化案例。
  
  中国与世界
  
  同属1981年记忆范畴的,还有“牡丹”牌电视机和托福考试。
  这年,牡丹电视机厂开始生产彩色电视机,第一批产品刚下线就引发疯狂抢购。在外国产品一统天下的家电市场,人们澎湃着“国货当自强”的激情,全然不知令其自豪的牡丹彩电是出于松下生产线。
  市场划开一个“大口子”,各地争相上马彩电项目。牡丹厂成为学习榜样,不得不派人到各地指导建厂。大到“做规划”,小至“选设备”,全部过问。不知不觉中,松下生产线在全国四面开花,松下管理哲学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来。
  11月,托福试卷飞渡大洋,抵达北京。随后,中国大陆第一次托福考试小心翼翼的开始了。考试程序全部按照美国要求进行,光准备就达半年之久。人们不会料到,二十多年后托福考试竟如家常便饭,一月两三次。
  1981年托福考试答题所用铅笔、橡皮、转笔刀都是美国货,因为担心中国铅笔质量不达标,影响机器判卷。国人在揶揄美国人过分较真的同时,多少有些羞愧。偌大一个国家,连铅笔色度标准都参差不齐,其他生产领域还存在多少昏聩事实,得过且过?
  视角延宕开来,1981年的世界,已经在管理的探索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水之隔的台湾,台塑集团接手若干外国工厂,并赴美国建厂。王永庆建立单元成本分析、个人绩效制度和事业部制度,追求经营合理化,而非利润最大化,受到台湾工商界推崇。而他在美国经济不景气时,并未辞退一名工人,以此践行其管理理想,一时为人称道。
  1981年,台湾巨大机械成为亚洲第二大自行车生产商,推出的“捷安特”牌自行车引发台湾自行车销售狂潮。这家企业在管理上两个亮点:一是不遗余力推行“质管圈”活动,二是原材采购与产品出货中的“颜色管理法”。
  1981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理查德·帕斯卡尔与哈佛大学教授安东尼·阿索斯合著(《日本管理艺术》一书。该书以松下公司与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为对象,比较日美企业管理之不同,提出著名的“7S”管理模式。
  日裔管理学者威廉·大内代表作《Z理论——美国企业怎样迎接日本的挑战》同期问世。作者把美国企业管理称为A型,日本管理称为J型,两者融合为z型管理,核心理念是“信任、敏感与亲密”。
  1981年转眼间变成了30年前。今天中国和世界间的那层迷雾正在慢慢消散。我们也认识到,“过河”不一定要“摸着石头”,还有很多更安全、更有效的方法。
其他文献
简照南(1870年-1922年)十三岁时,父亲病逝,之后跟随叔父简铭石到香港经商,充当助手,来往于日本、香港之间。几年后,叔父助以资本,简照南从此自立,在日本神户开设了专营海货布匹等进出口货物的“东盛泰”批发商号,1893年,将二弟简玉阶带到日本,1900年左右,又在香港开设“怡兴泰”商号,经营土洋杂货,由简玉阶主持店务。简照南还创立了“顺泰”轮船公司,租船行驶越南、缅甸之间,随后购置“广东丸”巨
期刊
高沙尔认为,跨国公司应具备三种能力:变革能力、协调能力和建立思维模式的能力。变革能力  任何组织,在变革过程中总会受到过去的影响,它的发展历史会给自己制造出阻碍变革的壁垒。公司变革要面临三大挑战,即战略壁垒、组织壁垒和文化壁垒。  战略壁垒,是指公司长期经营中形成的战略模式。它代表了公司的理念和力量,凝聚着公司核心管理层的心血。尤其是此前取得成功的战略,更是在潜意识层次已经变成了公司财富,要变革难
期刊
王安石变法时,为了说服宋神宗有一段名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后人将其概括为“三不足”。由于列宁曾经把王安石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所以,这段“三不足”一直被看做推动变法的宣言,被人们高度肯定。  “三不足”是不是王安石的原话,是在什么情境下说的,在学界多有争议。这里不做史学考证,仅仅对其文本含义加以分析。平心而论,“三不足”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于鼓励人们坚守自己的信念能
期刊
北京朗像科技有限公司总裁王三石最近碰到了烦心事。隔几天,他就要接待一些来自全国各地的访客,他们都是冲着“疯果盒子”(Feng Guo Box)(以下简称“疯果”)慕名而来。这还不包括每天在电话里询问能否加盟的商户。  王三石一看就像个搞艺术的。从美术学院毕业后,他当过大学老师,做过网络游戏美工师,从事过广告行业,做过老板。后来,他辗转从珠海来到北京,2004年创办了一个提供个性化贺卡在线有偿服务网
期刊
最近发起的可持续服装联盟,正在搭建一个改进和评估供应链的公共平台;联合利华承诺,其所有产品都源自100%的农业原生材料;沃尔玛和宝洁不断地让供应商做出改进……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全球的领军企业正在做出各种努力,来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发展绩效。通过合作,企业可以和供应商实现双赢,并巩固彼此的关系。那么,企业应该如何采取行动?当提高供应链的可持续性时,供应商和企业(采购商)可以获得哪些利益?    行动
期刊
每当有人谈到中国人的人本管理的传统思想时,一套经济人的道德观就以“现代”为名展开批判。一、中国人的以义制利只是熟人社会的诚信,现代企业需要的是契约的诚信。二、个人网络的成功与组织的成功是不一样的,现代需要伟大的商业组织。三、好的中国领导是内圣外王式的制度设计,而现代的企业组织则是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四、个人事业的基业长青,不等同于组织的基业长青。  这个想法对一些人治色彩太浓、管理不上轨道的公司颇
期刊
兄弟携手8年建成了“天梯”,弟弟却要辞退哥哥。是创始人还是雇员,成为两人争论的焦点。哥哥不断举报弟弟,称其要搞谋杀,弟弟称哥哥要和他同归于尽。曾互相信任的兄弟,成为“争取和平,互不干涉,永不友好”的宿敌,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在湖南省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有一部送游人上山的电梯,名为百龙天梯(下文简称“天梯”)。“天梯”气势恢宏,垂直高差335米,运行高度326米,自称是“世界上最高、运行速
期刊
国际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把“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带动供应链企业社会责任”纳入其中,并提出了“金蜜蜂”理念。该理念寓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双赢,强调企业在获得利润的同时,应对社会做出贡献,引导可持续发展。同时,它也意味着企业在创造价值的同时,要给予利益相关的企业回馈,从而实现利益圈的共同成长。巴斯夫推出的“1+3”企业社会责任项目,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理念。  巴斯夫主张以一家大企业带动三家
期刊
从哥伦布开辟新航线以来,人们逐渐打破了自然地理的藩篱,发展成今天的“地球村”。如今,全球化已经是一个避不开的话题,跨国公司就是在这样的潮流中产生的。从国内市场走向国际市场,预示着公司要重新考虑组织与管理问题;全球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预示着公司要在考虑之后再考虑。作为研究跨国公司管理的学者,高沙尔与巴特利特的《跨边界管理》一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认为,很多失败的跨国公司,实际并未能解决“跨国”问题
期刊
著名管理学者查尔斯·汉迪(charles Handy)在《管理的众神》一书中,从希腊诸神中挑选出四个受人崇拜且个性最鲜明的神以对应不同的组织文化,即宙斯、阿波罗、雅典娜和狄俄尼索斯。宙斯是权力文化的守护神。在权力文化中,与中心点的蜘蛛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形式上的头衔或职位更重要。阿波罗的符号是神庙,因为在一个有着角色文化的组织当中,这些梁柱好像各异的职能和部门,它们只在神庙的顶部三角墙处才会结合在一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