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患者这样描述自己的心情:“对于我一个单身女性来说,现实有些残酷。去年我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当时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形容。32岁正是人生精彩的年龄,可我却要面对这种终身疾病,每天要靠打针来维持生命。1年过去了,病情控制得不是很好,最近的血糖仍然很高,心情也受影响。面对家人我还要装作没事,不知道怎么跟他们解释。我看不到生活的希望,更不知这种痛苦何时是尽头。”
心理分析
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及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无一例外地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来自于学业、工作上的;有来自于人际交往、夫妻关系、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来自于疾病、灾难性事件的。压力不仅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而且对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也有负面作用。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有较大比例的那些疾病,被称为心身疾病,糖尿病就是带有浓厚心身因素色彩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属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面对这种疾病,患者应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惊慌失措还是坦然面对,是极力排斥还是勇于接受,是丧失信心还是耐心与疾病斗争,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题。正确的做法是:正视现实,以平常心对待,积极调整,配合治疗,尽可能保持乐观状态。
一个单身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常常比别人更多,但可以通过全身心的工作投入来释放压力,通过工作成绩获取更多的自信、快乐。可是,1型糖尿病和每天的胰岛素治疗,无疑给这个“精彩年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如果长时间压力得不到排解,就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郁闷、压抑、沮丧等,并出现回避行为。同时,心理社会因素除诱使糖尿病发生外,还明显地影响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可起到调整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相反,恶劣的情绪则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力,使脏腑功能失和,血糖控制不好。所以,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专家支招
首先,患者应以良好心态对待疾病,不要一味地排斥疾病,一想到自己患病就觉得命运残酷。应当作好与疾患长期共存的打算。您可以把疾病当作一个工作难题,或是一项挑战,当您挺身而上,面对挑战,您就会更坚强。生活中有许多长期带病的人,他们既能使身体维持相对的健康水平,又能坚持工作、平安生活。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学习。
其次,对慢性疾病抱着养病的心态。慢性疾病的特点是难以治愈,易反复,时而好转,时而复发。生活中,有些人对疾病总是急欲除之而后快,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则立刻失去信心,万念俱灰。其实,患病后有针对性治疗是必要的,但是疾病是否好转与多种因素有关。所以,患者除长期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对疾病要平心静气,耐心调整身体,与之周旋。
同时,朋友、同学、同事及亲人对您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如果家人不理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特点,需要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你控制疾病。回避亲友,只能让自己更无助。当病友感觉被家庭关心、支持的时候,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心情更加平和,血糖的控制也更好。所以,有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会被危机击倒。
最后可以运用一些放松疗法来减轻精神紧张。如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张开口,用鼻子均匀地吸气,尽可能用腹式呼吸,然后用嘴慢慢地吐气。如此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5~8次,每天3次。
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只要正确看待疾病,善待自己,勇于接纳现实,磨练意志,那么,疾病就不是惩罚,而是获取进步的又一次机会。另外,如果经过调整,您的情绪仍不能得到缓解,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编辑/安然)
心理分析
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及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无一例外地承受各种各样的压力,有来自于学业、工作上的;有来自于人际交往、夫妻关系、子女教育问题的;有来自于疾病、灾难性事件的。压力不仅给我们的生活质量带来影响,而且对我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也有负面作用。心理因素在疾病起因中占有较大比例的那些疾病,被称为心身疾病,糖尿病就是带有浓厚心身因素色彩的代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属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治疗。面对这种疾病,患者应抱什么样的态度?是惊慌失措还是坦然面对,是极力排斥还是勇于接受,是丧失信心还是耐心与疾病斗争,这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选择题。正确的做法是:正视现实,以平常心对待,积极调整,配合治疗,尽可能保持乐观状态。
一个单身女性所承受的压力常常比别人更多,但可以通过全身心的工作投入来释放压力,通过工作成绩获取更多的自信、快乐。可是,1型糖尿病和每天的胰岛素治疗,无疑给这个“精彩年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如果长时间压力得不到排解,就会产生各种心理反应,出现各种不良情绪,如焦虑、郁闷、压抑、沮丧等,并出现回避行为。同时,心理社会因素除诱使糖尿病发生外,还明显地影响着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良好的心理状态与社会支持,可起到调整机体平衡,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有利于糖尿病治疗;相反,恶劣的情绪则进一步降低机体抵抗力,使脏腑功能失和,血糖控制不好。所以,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前提下,需要进行心理调整。
专家支招
首先,患者应以良好心态对待疾病,不要一味地排斥疾病,一想到自己患病就觉得命运残酷。应当作好与疾患长期共存的打算。您可以把疾病当作一个工作难题,或是一项挑战,当您挺身而上,面对挑战,您就会更坚强。生活中有许多长期带病的人,他们既能使身体维持相对的健康水平,又能坚持工作、平安生活。他们的做法很值得学习。
其次,对慢性疾病抱着养病的心态。慢性疾病的特点是难以治愈,易反复,时而好转,时而复发。生活中,有些人对疾病总是急欲除之而后快,一旦治疗效果不理想则立刻失去信心,万念俱灰。其实,患病后有针对性治疗是必要的,但是疾病是否好转与多种因素有关。所以,患者除长期治疗外,还应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等。对疾病要平心静气,耐心调整身体,与之周旋。
同时,朋友、同学、同事及亲人对您疾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如果家人不理解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特点,需要和他们进行沟通,让他们了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以便更好地帮助你控制疾病。回避亲友,只能让自己更无助。当病友感觉被家庭关心、支持的时候,免疫系统可以更好地发挥作用,心情更加平和,血糖的控制也更好。所以,有一个良好的支持系统,通常较能应付压力,不会被危机击倒。
最后可以运用一些放松疗法来减轻精神紧张。如选择一个舒适的姿势坐下或躺下,闭上眼睛,张开口,用鼻子均匀地吸气,尽可能用腹式呼吸,然后用嘴慢慢地吐气。如此深深地吸气,慢慢地呼气5~8次,每天3次。
生活中的痛苦和磨难,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只要正确看待疾病,善待自己,勇于接纳现实,磨练意志,那么,疾病就不是惩罚,而是获取进步的又一次机会。另外,如果经过调整,您的情绪仍不能得到缓解,建议去看心理医生。
(编辑/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