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欧分歧依旧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bi680296168029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欧关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毫无疑问,经过伊拉克问题之争,美国已经失去了对欧洲盟国和北约组织的引导能力,今后双方在具体的国际安全合作上只能就事论事,各取所需。
  
  布什欧洲之行劳而无获
  
  6月底,美国总统布什在一周内,先后到爱尔兰的德罗莫兰卡斯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参加了欧(盟)美首脑会议和北约首脑会议。这两次重要活动恰与美国提前向伊拉克临时政府交权一事前后重叠,自然引起人们更多的关注。对于这些举动,人们做这样揣测:美国外交政策会不会在大选前转向更多的国际合作,跨大西洋传统联盟由此得到修补并进而重现活力?答案已经出来了,我们看到的却是欧美在政治与安全两大领域合作有限、分歧依旧。
  首先,美国并没有得到它最想得到、前段在佐治亚的八国首脑会议上未能得到的东西:欧盟国家没有同意免除伊拉克的债务,北约也没有承担“更广、更多的”义务。欧洲人仅仅表示要“推动伊拉克债务的减免”,而且即便是由北约为伊拉克培训安全部队和警察,也“须在伊拉克境外进行”;
  其次,尽管欧美双方发表了有关伊拉克、中东、反恐及防扩散等重大问题的七项声明,但从内容上看,欧方关于应由联合国在上述领域发挥主要作用,维护联合国有关决议的主张已成为基调,美英为了对外营造大西洋两岸重归于好的表象而甘拜下风;
  再次,美国未能说服法、德同意早日接受土耳其加入欧盟;也未能推动北约直接介入伊拉克事务。这再次表明美国在对欧关系和北约中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减弱;
  最后,美欧领导人个人之间的关系也并未改善。无论是法国总理希拉克、德国总理施罗德,还是北约组织秘书长夏侯雅伯都公开对布什的想法不买账。美国官员私下里承认,尽管布什一周里跑了两趟欧洲,却并没有弥合与欧洲领导人之间的主要分歧。
  
  现状和原因
  
  为什么美欧矛盾会演变到如今的地步?两者之间到底存在哪些分歧?如果不明白这些问题,就无法理解和预见未来美欧关系的发展。
  一、跨大西洋关系的基础已经从传统上欧洲地域内的安全合作转向在全球安全问题上的竞争,美欧之间在国际战略上的差异日益表现为两者利益、目标和方式的不同。美国是惟一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力量的超级大国。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就是以此来防范和制约任何挑战美国利益、威胁美国超强地位的地区势力与国家。布什主政以来,其外交政策信奉“实力至上,以价值观念划线”的新保守主义思想,对于国际安全问题更多地采用了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做法。欧盟国家,特别是法、德等大国,长期致力于一体化建设,重视软力量?穴即制度和规范?雪的作用,始终遵循“协商一致”和尊重多样性的原则,坚持认为影响国际战略稳定和全球安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应该是综合性的,而且必须依靠包括联合国在内的组织框架和多边合作才能从根本上奏效。
  二、跨大西洋关系的实质已经从传统上的主导与从属关系转向全方位的平等伙伴关系。冷战期间,美国全面主导在欧洲范围内同苏联的对抗,通过北约组织等为西欧提供了从核武器到常规力量的多层次防务体系,从而一方面为战后西欧的恢复与重建乃至后来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也造成了西欧国家对美国在安全上的单方面依附。冷战结束后,苏联和华约组织解体,欧洲安全形势得到了根本缓和。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北约已经扩大到原华约成员国,或与波罗的海沿岸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建立了对话机制。在此形势下,美欧之间的安全契约已非昔日所比。欧洲内部要求增强独立防务能力、建立针对后冷战时期地区冲突增多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大这一特点的欧洲快反部队的呼声日渐高涨。这些变化都导致欧洲更加追求与美国在安全合作中的平等地位,即使在北约内部,欧洲国家也更加重视自身利益与能力建设的平衡,倾向于承担更多的欧洲防务和减少对外干涉。
  三、美国霸权自身的矛盾使欧方难以与之步调一致。众所周知,美国在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上一直实行双重标准,对伊拉克、伊朗、利比亚等国大加挞伐,挥戈相向,而对以色列却网开一面。特别是去年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美英等国绕开联合国,擅自向伊拉克开战,公然将强权政治强加于一个主权国家,再次削弱了现存国际体系的法律基础。然而,严峻的战后局势已经让占领者蒙受了巨大的伤亡和耻辱,美国迄今拿不出伊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证据,同时还因为虐囚丑闻而声名狼藉,所以不得不再次求助欧盟、北约和联合国。与之相反,欧盟,特别是以法、德为代表的“老欧洲”强调规则和信义,反对滥用武力,此次更是坚决反对再像从前那样出人出钱去收拾美国搞乱了的烂摊子。此外,近来伊境内的恐怖组织和反美武装一再制造针对美国及其盟国平民的袭击行动,引起受害国家公众的强烈反应,有些国家已经或正在考虑撤军,这不仅表明主权移交后在伊的联合军事行动将面临更大的困难,同时也预示外部力量进一步介入伊重建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上述事实都令明智的欧洲决策者们难以轻易软化立场,同美国携手赴难。
  四、欧方内部也早已失去了“冷战一致”的单纯性,政策协调难度增大。目前,欧盟已扩大到25国,北约也增加到26个成员国,彼此之间利益不同,“众口难调”,难以形成统一的意见来应对美国。一方面,欧洲各国和平主义思想基础较为雄厚,中左力量较为稳固,反战传统一直是民意主流,“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久前西班牙前首相阿斯纳尔因支持美英派兵攻伊而败选下台,给希拉克、施罗德等台上和台下的欧洲政治家们提供了深刻的教训。至少在西欧,支持还是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仍然是国内政治的风向标之一。另一方面,波兰等新成员国出于自身利益和制衡法德等大国的考虑,采取贴近美国的政策,可能形成法德之外的“第二轴心”,所以欧盟在牵制美国的同时又受到美国的牵制,不得不对美国的压力做出某些让步。
  五、从根本上讲,美欧关系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变,各个领域的全球化进程促进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使多层次的全球治理成为日益突出的主题,对此美欧的观点难以弥合。欧洲从联合中获益,美国则寻求分而治之;欧洲致力于法治,美国则采取双重标准。两种完全不同的治理哲学无法调和,双方在包括环境保护(如批准《京都议定书》)在内的几乎所有问题上的对立尽显无遗。因此,美欧的分歧是深刻和长期的,绝非一两次外交活动可以调和。
  
  大势不可逆转
  
  综上所述,美欧关系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毫无疑问,经过伊拉克问题之争,美国已经失去了对欧洲盟国和北约组织的引导能力,今后双方在具体的国际安全合作上只能就事论事,各取所需。这一趋势尽管不太愉快,但毕竟无法逆转,因为它顺应了当今世界政治消长的现实,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不过,我们也不能过分地夸大美欧之间的分歧,因为构成大西洋联盟的基本要素,如体制性质、价值观念及彼此的身份认同等依然存在,甚至有时还会加强,这就保证了美欧双方将是合作或竞争的伙伴,绝对不可能变成对抗的敌手。未来的美欧关系将更加复杂,但不会失控翻船,因为说到底双方的分分合合只是为了按照各自的意图和方式维护现存秩序的和平与稳定,而不是相反。从这个意义上说,如同后冷战时期其他战略力量之间的关系一样,美欧关系好不到哪儿去,但也坏不到哪儿去。这个结论尽管有些乏味,但是或许最安全。
其他文献
越共六大以后,越南开始全面“革新”。由于越南农业和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农民家庭户经济的发展仍受到许多制约,满足不了农业和农村工业化、现代化的要求,以推动经济的“起飞”。于是,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农民家庭户突破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框架,成立了一种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家庭庄园经济,通过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发展商品经济,以求自富。  在过去十几年,庄园经济在越南农村发展十分迅速,尤其南方各省,由于拥
期刊
恐怖分子会把媒体当作一种达到目标的工具,媒体工作的特点就是要拿到独家新闻,而众多的独家新闻里的一类可能就是恐怖活动。  如果一定要说他们进行了某种合作的话,媒体至少是被动的。    相互利用相互刺激    我从国际关系的角度谈一点看法。对于恐怖分子来说,恐怖事件的影响越大就越有可能达到目的,而媒体是他们扩大影响的工具或途径之一。现代恐怖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善用大众媒体。至于恐怖活动用媒体达到什么目的
期刊
媒体在这次人质事件中肯定是被利用的一种工具。  即便是恐怖分子,也要寻求人们的同情,寻求人们的支持,而媒体就是实现他们这些愿望的便利渠道。  从人质事件入手来考察媒体在特定情境中的特殊作用,是个很有意思的工作。  首先,恐怖分子眼中的媒体就是一种工具,做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它们就像黑客手里的互联网,9.11事件中的两架飞机。飞机本身没有问题,互联网本身也没有问题,依照这个逻辑,媒体本身也没有问题。 
期刊
半岛电视台满足了全球传播时代多元意见市场形成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打造一个各种意见聚集的平台。  播放斩首事件在美国也许起到了和恐怖分子所希望的完全相反的效果,给布什解决了一些麻烦。    第三种声音    董关鹏实际上半岛电视台也不完全是一个阿拉伯世界的媒体,绝对不像很多人所想像的具有浓重的阿拉伯民族主义情结。半岛电视台满足了全球传播时代多元意见市场形成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打造一个各种意见聚集的平
期刊
有一部电影叫《拯救大兵瑞恩》,六名士兵不惜冒险来到前线,拯救一名普通士兵瑞恩,因为他是家中四个孩子中惟一幸存的。最近,又一出拯救行动在伊拉克上演,可是这次拯救的对象不是美国士兵,而是一名菲律宾劳工,因为他是家中八个孩子的父亲。这次拯救的方式也不是把士兵派上前线,而是从前线撤出。更不同的是指挥这次行动的不是高大威武的美军指挥官,而是一名纤弱的女子。她,就是菲律宾总统阿罗约。  46岁的卡车司机克鲁斯
期刊
各种势力都往这里汇合,包括恐怖势力。  真正的主角还是政府和别的组织,不是媒体。    一个自然的生态    金灿荣 半岛电视台在人质斩首事件中的作用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的产物,并不是它刻意追求的。它是最早按西方模式搞出来的电视台,有一个跨国界的特性,它持批评态度,吸引眼球,越有眼球大家越希望通过它达到某种目的。各种势力都往这里汇合,包括恐怖势力,这可能是种自然生成的生态。既然是自然生成的生态,如
期刊
韩国将在2004年下半年最终确定新行政首都的地点,制订建设计划和着手征地,2007年底开工建设,2012年开始迁入,2030年新行政首都最终建成。韩国为此将耗资380亿美元,搬迁50多万人。这是一项长达27年、既非常宏大、又极为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近来,韩国迁都一事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7月5日,韩国有关机构公布了新都选址评选结果,燕歧群公州市有可能成为新的首都。同时,韩国国内赞成和反对迁都的
期刊
美国外交与安全“三巨头”    7月8日~9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女士对中国进行访问,受到中方高规格接待。国家主席胡锦涛、军委主席江泽民、国务委员唐家璇予以会见,外交部长李肇星与她举行会谈。在7月8日下午中国外交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至少两次有外国记者提问:中国政府内是否也有类似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职务?中国政府中谁的职位与赖斯对等?对此,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答道:赖斯女士是应李肇
期刊
6月28日,美国向伊拉克临时政府移交了权力。伊拉克未来局势将如何发展,人们的看法既有乐观的,也有悲观的。作为一个中东问题的长期研究者,肖宪教授对伊拉克未来的局势很不乐观。他认为,伊拉克有可能进入一个更加混乱和动荡的时期,甚至还有可能出现内战和分裂,成为国际社会一道不断流血的伤口。  他的判断主要来自对伊拉克这个国家特殊性的认识。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昨天和今天,就可以看到它的明天。  在一次研讨会结束
期刊
两场战争中的角色转换    拉姆斯菲尔德在1975年11月至1977年1月就担任过国防部长,当时是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国防部长。2000年总统大选让布什进了白宫,副总统切尼将拉姆斯菲尔德推荐给了布什。于是,布什将至关重要的五角大楼帅印交到了这位年近70岁的老鹰派手中。  拉姆斯菲尔德也许是美国历史上最“杀气腾腾”的国防部长了。他“二进宫”的最初几个月,就推出了锋芒毕露的军事战略;他卖力倡导部署导弹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