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人类与自然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将自然视为精神家园,接受自然给予的创作启示。山水画写生更是要把大自然作为基础条件,感悟自然,提炼我们眼中所观察的事物。山水画中包含了儒、释、道思想。本文将探讨中国山水画写生的自然观、山水画的写生,并通过对张璪、王履等古代贤人思想的阐述,进一步论述中国山水画中的自然。绘画来自于画家的内心感受,画家在笔墨之间流淌着自然的和谐之美。
关键词:自然观 山水画 写生
一、自然觀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个事物本身与自然、宇宙的关系问题,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态度。其实简单地说,“自然”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来风貌,是没有经过人为加工的事物。“自然”与“人工”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自然是没有人工的痕迹加入的,是事物原本的模样。笔者认为这里的“自然”有下面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是自然生长的,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没有受到人类的干预,生态环境是天然的,没有经受过人类的破坏。山中的生物以及水中的生物都是按照大自然自身的规律生长直到消亡;第二层含义是指经过人类参与干涉过的自然,但是只要人类按照自然规律去和大自然相处,也可以达到自然的状态。
二、山水画写生
(一)体悟自然,注重写生
在创作当中,写生最需要我们具有的是生命活力。自然界的山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有的美是显露出来的,有的却像金子一样,蕴藏在矿里,这就要求画家在生活中要善于挖掘,擅长概括,善于从中获取,发现生活中有趣味的、有朝气的东西。如果我们在写生的时候画出的东西没有生机,没有神韵,便让我们失去了作画的初衷,更曲解了中国画的本身之导向。所以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要以一颗真心去体会、观察、感受对象的真实外在,把握对象的神韵。中国画也注重表现对象的造型,但特别注重表现对象的神态,表现画家的内心,写生要以自己的真实体会去发现周围的朝气和事物的趣味性。写生要将物体的内在灵魂揭示出来,要揭示出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所以说我们要以自然为师,专心去感受周围具有美感的东西,在其过程当中去体会自然的美感。
(二)着重体验,倾心表现
在游玩山水的过程中,既要与山水为友,又要以山水为师,做到时时能发现山川的精微,要为生活传神。热爱生活,对于山水画的写生和对自然景观的展现,画家必须做到酷爱山川,熟悉山川,妙造山川。标新立异的创新作品是缘于对生活的感悟、体会,要以一颗纯真的心去热爱生活。生活已然给我们创造了许多很好的条件,就看我们是如何去挖掘外在世界中深层次的美,将物象的气韵通过专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是身为一名画家最重要的使命。画家要注重细细观察,从身边寻找创作的灵感,从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
三、师法自然的传承
(一)外师造化
造化便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外师造化”说的是艺术家学会感受周围的事物,熟悉山川自然的特征,钻研和体会社会生活,从客观世界和环境中吸收创作素材以及创作的灵感,然后融入自身的情感当中,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它是我们创作中的基础。“中得心源”是创作的根本原则,画家只有将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相结合,进一步把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二)心师目,目师华山
“目师华山”是以我为创作的中心,是一种来自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它必须有客观事物的存在,才能够加入作者自身的感受,进行创作。王履在欣赏完华山的美景后,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于是,在经过作者的提炼,华山最后在画作中体现出来,所以说作者画中的华山并不是客观现实中的华山,这个华山是在画家自己心中的。“目师华山”这个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以形媚道
魏晋时期的审美观有着极大的进步,宗少文的《画山水序》里有所体现。这篇山水画论著不到500字,但是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宗少文认为,山川河流是客观存在着的,“以形媚道”这个“媚”非常有美学的意味,“媚”总让人体会到魅惑的感受,这种拟人方式的修饰手段,所在的点睛之处,不单单可以以生命的动力付诸寂然之上,更是狐媚于人,更加偏于主观化,充斥着生命绽放的魅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
[2]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
[3]刘传富.山水画之“虚静”研究[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 .
[4]陈传席.宗炳画山水序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
(作者简介:麻思琪,女,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画花鸟)(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关键词:自然观 山水画 写生
一、自然觀概述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自然观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一个事物本身与自然、宇宙的关系问题,也是对世界的一种态度。其实简单地说,“自然”就是指客观事物的本来风貌,是没有经过人为加工的事物。“自然”与“人工”是两个相对的概念,自然是没有人工的痕迹加入的,是事物原本的模样。笔者认为这里的“自然”有下面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自然界的客观事物是自然生长的,在生长的过程当中没有受到人类的干预,生态环境是天然的,没有经受过人类的破坏。山中的生物以及水中的生物都是按照大自然自身的规律生长直到消亡;第二层含义是指经过人类参与干涉过的自然,但是只要人类按照自然规律去和大自然相处,也可以达到自然的状态。
二、山水画写生
(一)体悟自然,注重写生
在创作当中,写生最需要我们具有的是生命活力。自然界的山水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有的美是显露出来的,有的却像金子一样,蕴藏在矿里,这就要求画家在生活中要善于挖掘,擅长概括,善于从中获取,发现生活中有趣味的、有朝气的东西。如果我们在写生的时候画出的东西没有生机,没有神韵,便让我们失去了作画的初衷,更曲解了中国画的本身之导向。所以我们在写生的过程中要以一颗真心去体会、观察、感受对象的真实外在,把握对象的神韵。中国画也注重表现对象的造型,但特别注重表现对象的神态,表现画家的内心,写生要以自己的真实体会去发现周围的朝气和事物的趣味性。写生要将物体的内在灵魂揭示出来,要揭示出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所以说我们要以自然为师,专心去感受周围具有美感的东西,在其过程当中去体会自然的美感。
(二)着重体验,倾心表现
在游玩山水的过程中,既要与山水为友,又要以山水为师,做到时时能发现山川的精微,要为生活传神。热爱生活,对于山水画的写生和对自然景观的展现,画家必须做到酷爱山川,熟悉山川,妙造山川。标新立异的创新作品是缘于对生活的感悟、体会,要以一颗纯真的心去热爱生活。生活已然给我们创造了许多很好的条件,就看我们是如何去挖掘外在世界中深层次的美,将物象的气韵通过专心的情感表达出来,是身为一名画家最重要的使命。画家要注重细细观察,从身边寻找创作的灵感,从传统中寻找创新资源。
三、师法自然的传承
(一)外师造化
造化便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外师造化”说的是艺术家学会感受周围的事物,熟悉山川自然的特征,钻研和体会社会生活,从客观世界和环境中吸收创作素材以及创作的灵感,然后融入自身的情感当中,这样才能够表现出对象的本质特征,它是我们创作中的基础。“中得心源”是创作的根本原则,画家只有将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相结合,进一步把人的生活感受与自然变化结合起来,才能够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二)心师目,目师华山
“目师华山”是以我为创作的中心,是一种来自于客观事物的真实感受。它必须有客观事物的存在,才能够加入作者自身的感受,进行创作。王履在欣赏完华山的美景后,他的内心受到了触动。于是,在经过作者的提炼,华山最后在画作中体现出来,所以说作者画中的华山并不是客观现实中的华山,这个华山是在画家自己心中的。“目师华山”这个重要思想为我们今天山水画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以形媚道
魏晋时期的审美观有着极大的进步,宗少文的《画山水序》里有所体现。这篇山水画论著不到500字,但是对我国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宗少文认为,山川河流是客观存在着的,“以形媚道”这个“媚”非常有美学的意味,“媚”总让人体会到魅惑的感受,这种拟人方式的修饰手段,所在的点睛之处,不单单可以以生命的动力付诸寂然之上,更是狐媚于人,更加偏于主观化,充斥着生命绽放的魅力与生机。
参考文献:
[1]王伯敏.山水画纵横谈[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
[2]张正忠.中国田园山水画史[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
[3]刘传富.山水画之“虚静”研究[M] .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13 .
[4]陈传席.宗炳画山水序研究[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
(作者简介:麻思琪,女,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7级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国画花鸟)(责任编辑 刘月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