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在福州里的时光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rake0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世——这里曾经有茶
  
  茶馆,是人们饮茶场所的泛称,反过来说,人们饮茶场所绝不限于茶馆。六朝时期,江南刮起品茗清谈之风,当时有一种既可供人们喝茶,又可供旅客住宿的地方称茶寮。饮茶之风盛行到唐代,有文字记载“城市多开有店铺,煮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可见当时已出现煎茶出卖的店铺。宋代茶馆多称茶坊,也有称茶肆、茶楼的,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汴梁城就有茶坊中饮茶的画面。元代称茶馆为茶房,也有叫茶坊、茶店的。明清茶馆大发展,并出现了茶馆之称,亦即,茶馆这个名称直到明代才见于文献记载。
  
  茶亭——歇脚与饮茶解渴的地方
  古时,通往郊县的荒野路上,每隔5~10里均在路旁设茶亭,以供过往客人歇脚与解渴。
  茶亭,原在福州南门外洗马桥以南的田野的路旁,是从城区通往台江区的必经之路。如今福州从南门兜至洋头口这条茶亭街,古时是一大片水田,种植水稻,而在田间建一茶亭,以方便过往旅客和耕耘农友歇脚和解渴。据说,当时有一对亭联是:“山好好,水好好,开口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
  随着交通的发展,田间水浦和道路之间修筑起了多座桥梁,包括茶亭桥、福德桥、六柱桥、板桥等。各座桥头多开设茶馆,以后这条茶亭街上茶肆林立,逐渐成了街市,东侧有“一团轩”、“第一亭”,西有“茗一春”等茶馆,尤其是“一团轩”最著名,系河上茶肆,有300~400平方米,3面开窗,空气流通,设100余座位。清时,里人何元浩立有“乐善好施”牌坊。到了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建一茶亭庵,内有戏台,杨雪沧撰两幅楹联。其一:“南北两途往来凭解渴;古今一样善恶看收场。”其二:“甲歌丁舞且下十石酒;南来北往迨中一杯茶。”
  
  茶庄——小憩与品茶卖茶的店铺
  古时福州卖茶的店铺多称店庄。既古老又著名的福州茶庄非“太和堂茶庄”和“良友茶庄”莫属。
  “太和堂茶庄”始建于清·成丰年间(公元1851年~公元1862年),距今已有近160年历史。茶庄店堂是典型的福州两进古民居格式,临街店面不足30平方米,但悬挂的巨幅旗幡“太和堂茶庄”,在上世纪30年代的街道上十分显眼。茶庄内的摆设颇为讲究,柜台由楠木制成,柜面以大理石镶嵌,橱架上陈列着大锡罐,并题有采茶诗歌。店铺北侧竖有“武夷岩茶”牌匾,南面墙上挂着十八罗汉图,配有对联“德大自在,敬者归来”,挂图下摆放桌椅,供客人小憩、闲谈与品茶。
  “良友茶庄”由程信祺亲自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那个年代是福州首屈一指的大茶庄。民国十二年(1923年),程信祺在苍霞洲白龙庵8号与人合股开办“双兴隆”茶行,该行不多时就转为程信祺独办的“程兴隆”茶行。为了提高茶庄知名度。除了装修门面之外,定出牌号也是首要之事。程信祺通过福州商会邀请当时国民党闽浙监察使署主任陈肇英题写招牌“良友茶庄”,这“良友”两字又是福建省政府秘书处秘书张子仲替茶庄撰写的对联上下联句的首字,联曰:“良种芬香扬陆羽,友怀澹宕畅卢同。”要人名人为茶庄题名作联一事成了福州一大新闻,名噪榕城。良友茶庄一举成名,如今良友茶庄的招牌,时至今日,仍然闪烁着“老字号”的璀璨金光!
  良友茶庄自古就在茶庄内设有茶桌,请顾客在此小憩品茶,顾客多于品尝后决定购买哪一种茶、买多少。
  
  茶岗——牛饮与纯粹解渴的摊位
  福州种茶、制茶历史悠久,喝茶、饮茶、品茶和敬茶的历史也非常悠久,在这方面自古就贯穿着极其可贵的中国茶德的主线,而最显著也最受人赞颂的是施茶行动。施茶属慈善性质范畴,施主出钱盖亭设岗,雇人烧茶施舍,颇得人心。
  古时夏季,在福建城镇,还常见每隔一定距离的街道,在靠近非机动车道的行人道旁,摆设一个免费茶岗,无人看管。供过往行人自己动手喝茶解渴。
  街道无人看管免费敬茶茶岗构造简洁,一般高2米,宽、厚各60~70厘米,杉木结构,下半部约1米高部分用木板条构成,内置大茶缸,上半部中空,周围只有4根木柱。上覆以向外倾斜的木板遮雨,背面有一横板构成架子,便于安放鸭嘴状竹勺。四面皆空,均可取勺舀茶水喝饮。在茶岗的正面常写有“某某单位或某某人置”的字样。
  福州的茶摊和茶岗均是施茶性质的,来此饮茶的人均是来去匆匆,并且多是站着“牛饮”一阵。
  
  评话馆——饮茶与听讲评话的场所
  据考证,福州的讲书场是由茶馆发展而来的。古时,福州人多在茶摊和茶馆中休闲聊天。后来评话先生便在其中讲起评话来,茶客随意给些钱,双方高兴,茶客越来越多,以后发展为评话馆老板出资雇评话先生讲评话,并向听众收茶钱。从此,评话馆就在福州立足。并成为福州人饮茶与听讲评话的好场所。
  在评话馆里,边饮茶边听评话,是早期福州人一种很难得的享受,听从日增。尤其是一些评话先生善于讲长书,如谢金生,他讲《隋唐演义》,可连续讲20几场,评话迷们不得不天天光顾,评话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后来的唐彰文先生讲《三国演义》,竟长达2个月连续讲,轰动评话界。
  古时福州的戏园,在前座也设有茶座,有钱人亦可边饮茶边看演出。据说戏园是由菜馆发展而成。古时菜馆老板为了招揽食客,在菜馆里搭个小戏台,让食客边饮酒品肴边欣赏戏剧,此举成效显著,凡设有戏台的菜馆都生意兴隆,于是不推自广,各家菜馆纷纷效仿。
  
  今生——何处去“寻茶”
  
  第一站:音韵茶香
  茶人饮茶时伴以音乐,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不仅能更好地品饮出茶中滋味,更有益于体味中华茶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幽邃神韵。
  这一站我们来到一家沿街而立的私人茶居,茶居的女主人是一个玩音响玩音乐的茶人。走进茶居,第一眼就看到茶柜上各种年份各式包装的普洱茶饼,主人自豪地告诉我们,这些都是她早年在云南生活工作的那段时间里的战利品。说话间,主人把我们带进用珠帘隔开的里间,这里真是一个茶与音乐的世界,书架上摆放的是《音乐圣经》、《世界名曲欣赏》等书籍,CD柜上陈列着数百张纯音乐唱片,还有一套华丽的音响设备,悠扬的乐曲如茶水般缓缓地流淌着。
  茶居主人很大方。收藏的普洱茶随我们喝,她说,赏乐时有曲高和寡之说,品茶也是难得遇到知音的。她觉得从喜欢音乐几十年过渡到喜欢喝茶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因为音乐和茶都是可以带给人精神富足的享受,音乐能让她静下心来喝茶,而喝茶能升华音乐的情境,两者相得益彰。
  评点:饮茶时听音乐,能益茶德,能发茶性,能启人幽思。清幽的环境,古雅的音乐,都与茶文化的雅趣相符合,茶与音乐相得益彰,使通常的煎水煮茗达到了精神品饮和艺术享受的境界。
  钢琴、萨克斯、小提琴甚至轻音乐、流行音乐等也可以入茶。品茗艺术是一门开放型艺术,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应该兼收并蓄,中西汇通,而不必只拘泥于古法。
  
  第二站:良茶美景   易安居掩映于山水之间,坐落于福州西湖的古堞斜阳景点。它集山水之灵性、树木之静谧、四季之佳境、历史之深邃于一身,是喝茶休闲的清雅之地。
  易安居恰似一座古典的建筑庭院,木制的亭台楼阁仿佛让时间倒退几百年,使人们一下子犹如走进时光的隧道与久远的年代。而居室内精致雅观的桌椅壁柜,又融入了现代设计的舒适,契合了人们对家居生活的要求。
  易安居古堞斜阳茶道会所的前身是上世纪80年代所建的仿古建筑。茶馆主人租下之后,在维持景点总体风貌的前提下,开始对其进行全面的修缮及维护性开发。而今的古堞斜阳,布局匠心巧思,空间灵动清幽。整个茶馆与自然景致完美而融合地结合,幽幽阡陌,茂林修竹,碧波数顷,美不胜收。
  来易安居喝茶的人可以在幽香四溢、茶禅合一的环境中回归宁静。西湖及周边区域为自古人文荟萃之地,古堞斜阳为西湖名胜,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湖光潋滟的映衬下,易安居宛如一颗光彩内敛的明珠,在夕阳斜照中折射出一道宁静的光彩。
  评点:其实,赏景与喝茶一脉相承。好茶养人心肺,发人才思;好景悦人耳目,净化心灵。品好茶,赏美景,自古就是陶冶情操的人生乐事。
  
  第三站:禅茶一味
  这是一处禅味十足的茶庄。进门“隆泰昌”三个烫金大字,是由涌泉寺普法方丈亲笔提写的,庄内的陈设摆放大部分是沿用寺院的古朴风格,竹制的灯具、青石铺就的地板、古色古香的木柜,还有那四处弥漫的淡淡的檀香味道。只要站在这屋子里,躁动的心情就会一点点沉淀下来。
  茶庄庄主爱好收藏佛像、佛器。我们随庄主绕到茶庄后台,紧靠着格子木窗的长方桌上摆放着一尊景泰蓝的释加牟尼像,庄主说,这尊佛像是朋友从西藏运过来的,推断年代大概是清中末期的器物,算是重量级的镇店之宝了。为了这尊佛像。庄主特意从德化购来一对漂亮的猪油白瓷器的童男童女像,列于佛像的左右两侧。
  更多的佛器是放在庄主私人茶室的案台上,走进房间,庄主祭起一段檀香放入香炉,满屋子的香瞬间浓郁了许多。案台的正中间是一尊藏传的铜胎掐丝珐琅彩的普贤像,两旁分别供着一尊明式的白瓷观音像,普贤像的前面与观音像的间隙中还摆放着一些小型佛器,有摩尼宝瓶、孔雀扇、铜香炉等。房间四面的壁阁上,收藏着庄主的普洱老茶饼,不同年份的、不同产地的,还有不同式样的,看得出庄主对茶的痴迷和用心。
  走了一圈,该坐下来品品这禅茶一味了。有意思的是,茶在手里,心已如止水了。
  评点:茶清静纯洁的品质内涵与妙香流溢的佛法禅机相映生辉,茶的自然属性被赋予人文的理想之中,成为“修身养性,开慧益智”的禅茶之道。
  一杯茶,品人生沉浮;平常心,造万物世界。茶禅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是同一种兴味,茶与禅的相通之处在于追求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
  
  第四站:玩石品茗
  这是一家精致的文化沙龙,主人取其名为“纳珎阁”。主人爱好收藏寿山石,也好品茗,“纳珎阁”的开设,正是为了以茶聚友、以石恰情。他说,讲究喝茶的人已有不少,而玩石的人也越来越多,品茗玩石已逐渐成为茶友修身养性的好方式了。
  “纳珎阁”主人泡上一壶上好的茶,然后从玻璃橱柜中取出几块雕工细致的寿山石供我们赏玩。在他看来,品茶玩石并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为了体验其中的味道,享受与朋友斗茶论石的乐趣。
  在一番玩石品茗后,我觉得,寿山石的细腻柔润是通过人的触觉来感知,而茶的细腻柔润是通过人的内心来体会的,赏石喝茶的过程在不经意间让人有了身心合一的绝妙境界。
  评点:好茶生石上,茶与石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茶有茶德,石有石德。茶以灵山秀水为宅,明月清风为伴,茶性不可污,为饮涤尘烦;而石体坚贞,不以柔媚取人,石性沉静,不随波逐流,颇有君子气节。茶道与石道,贴合得自然、精妙。
其他文献
有中国人落脚的地方,就会带去饮茶的习惯。喝茶,在台湾已是一种普遍的休闲活动。当你来到宝岛台湾,可能在一条老街中的寺庙内,看见三三两两的老者,悠闲地围坐在一个拳头大小的茶壶旁,人手一杯,边谈边饮,那就是中国传统的老人茶。你也可能在台北大都会繁忙的街道上,看见挂有茶字招牌的茶艺馆,迎面一阵天然的茶香扑鼻而来,如果你有兴致驻足品一番,还会有专人为你示范如何泡一壶简单易学的功夫茶呢。  或许你会想了解他们
期刊
南方有嘉术。没到产茶区之前,我一直生活在北方。那时候我对茶的了解仅仅局限在一种大众化饮料上。只知道将绿茶或者花茶投入茶杯,然后冲入开水,放置片刻再饮就可以喝到清香爽口的茶水,不但解渴而且提神醒脑。后来因为家庭原因南迁入闽,身居茶乡之后才渐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认识。  而这种认识依旧是冰山一角,越是多一点认识越是觉得如此。茶的高深和博大随着时间的推移验证着我此前的浅薄。且不说它繁多的种类,就是
期刊
1 问题的发起    舍侄送我一套茶具,外包装金碧辉煌。器皿洁白如玉,足显这套茶具的雍容华贵。可是在外包装和器皿上都堂而皇之地写上“大茗坊”3个字。我端详“大茗坊”哑然失笑。舍侄问我笑什么,我不假思索地说:“这套茶具只供喝粗茶用,不许喝毫、尖、枪、旗一类的早茶是吗?”舍侄狐疑满脸。    2 儿时的回忆    御前贤刘玉轩的力著《茶话》一书杀青后,二哥(德和)句“茶话一书倾岳峙”。因读这首诗。向老
期刊
随着物质生活的逐步提高,品茶待客已成为人们高雅的娱乐和社交活动。人们开始讲究起茶具之完备、精巧,乃至茶具本身的文化内涵,因而,拥有一套漂亮的茶具已成为人们高尚生活品位的象征。  说起茶壶,让人自然而然想到紫砂壶。紫砂壶可泡茶、可赏、可玩,一直都受茶人追捧。喝茶的人多了,各类材质的茶壶也多起来了,例如瓷壶、玻璃壶、石壶等,它们各有特色,在泡茶、赏玩甚至收藏价值上并不逊色于紫砂壶。  本期特别选取目前
期刊
唐代制瓷业的蓬勃发展,饮茶之风的盛极一时,都促成了这一时期茶具无论从造型、瓷质、装饰风格到工艺手法都有令人瞩目的成就。接下来的五代十国时期茶具在建国以来的考古发掘中屡有发现,这时的茶具开始重视造型艺术之美,模仿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形象制作精巧的仿生茶具出现在越窑和定窑的产品中。常见的器型有碗、托碗、盏托、杯、执壶(注子)、盖罐等,这段时期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    五代茶碗    五代茶碗
期刊
福建的地貌形似一片肥硕的茶叶,境内多山。一面是北上,但武夷山脉宛若一道天然屏障,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福建与中原的交流;另一面是沿闽江顺流而下,到达闽东南沿海,再通往更为辽阔的太平洋。  一群来自北方的商人,凭着一股愚公移山的精神,硬是在闽北的崇山峻岭间打通了一条北上直通内陆的万里茶路,源源不断地把福建茶叶运到俄罗斯乃至更远的地方。  与此同时,福建早在唐代就开辟了泉州刺桐港,明初辟漳州月港,明末清初辟
期刊
到了福建福鼎,惯例要去拜访一位开茶店的老朋友。这次,他在电话里给我卖了个关子,说是让我尝点鲜。我暗想,福鼎盛产白茶、绿茶,每次来,就是这两样茶变着法喝,还能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呢?思来想去,决定打的到他店里,等不及想知道谜底了。  到了店中,他也烧好水装好干茶等着我了。我打开杯盖一看,墨绿的于茶呈颗粒状,这不是挺常见的铁观音吗?我大呼上当:“今年的春茶早让我喝了个遍,你拿一些新进的春茶来品品倒说得过
期刊
第一次喝到肉桂的时候,就立刻被那种冲天而起的劲气所征服,那种苦中带有焦糖香的独特魅力一下就抓住了我的喉咙,然后从喉底翻上来那醇厚的回甘,又好像是那绕指的柔情,缠绵不绝。于是就联想到了“力拔山兮气盖世”的楚霸王项羽。  之后没多久又接触水仙茶的时候,水仙那绵长顺滑的喉感,加上与肉桂同为武夷山岩茶的不二的当家品种的地位,以及武夷山那众多的大王与玉女的传说,自然就让水仙当仁不让地占据了我心中虞姬的地位。
期刊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茶行业是个典型的小产业。长期以来遵循的小农作业,使得这一行业无论是种植还是生产从一开始就已经处于一种极度分散的状态,这一状态极大地遏制了茶行业大企业、大品牌的诞生。时至今日,只有英国的立顿能够独树一帜地凭借其年销售额28亿美元的业绩在世界品牌方阵里占据一席之地。立顿之下,国内销量最大的单一品牌天福茗茶一年的营业收入也只是刚刚超过10亿元人民币,与动辄数十亿美元营业收入的世界级大
期刊
2007年5月以来,普洱茶市场风云突变,其价格的涨跌和股市一样牵动着很多茶人的心。有人说普洱茶的冬天来了,有人说普洱茶没有未来了。的确,随着消费者对普洱茶的消费越来越理性,普洱茶的暴利时代结束了,但这并不代表这个冬天会越来越寒冷。  普洱茶的价格还会再跌吗?市场回暖的空间在哪?普洱茶的明天,究竟会怎样?相对于普洱,下一个独领风骚的又会是哪种茶?本刊专访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邓时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