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刑事司法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包括刑事司法人员、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司法经费等;外环境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媒体、民意、公民法律意识、传统诉讼法律文化等。通过对刑事司法环境的研究,能够充实和发展刑事诉讼法学理论,同时也是对现代法治国家刑事司法发展趋势的一种本质考察,有助于理解我国刑事司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最终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刑事诉讼立法,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实现司法公正。
关键词:刑事司法环境;媒体舆论;法律机制;审判活动
一、影响刑事司法环境中媒体舆论的价值分析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媒体舆论对司法的影响历来有较大的争议,其中,媒体舆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影响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舆论是否会影响刑事审判活动,影响的程度如何,这种影响是否构成对司法独立的侵犯,怎样划分二者的界限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尚不完善。司法独立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舆论监督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积极作用
首先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活动的公正公开,创造更好的司法环境,从而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而且,加强舆论监督,能够扩大全民的司法参与度,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做到知法守法,而我国司法机关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开明。2009年12月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中就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最高法院作为最高的司法机关,确立或肯定了司法报道、评论乃至一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基本标准,在观念和制度上都体现了一种进步。
2.舆论监督与刑事审判的价值冲突
舆论可以扭曲司法,使其改变程序,偏离合法的轨道。这无疑会给我国的独立审判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利益倾向,对司法的评判,或公正,或偏激,这就导致舆论的走向与公正的司法越来越背道而驰,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司法乃至法治的健康快速发展,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完善。
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的案件当事人,为了使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朝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往往会通过媒体媒介,打“亲情牌”,甚至于暗箱操作等手段,利用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其普遍具有的价值观来影响法官的思维,给司法审判施加舆论压力,使其不得不做出,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公正法理的判决。这种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的矛盾冲突,会使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更加激化。
3.媒体舆论影响刑事审判活动的路径选择:
(1)新型媒体工具与现行立法的适用问题
(2)媒体舆论相关立法之检讨——立法错位与立法空白
通说而言,法律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地,要符合普通民众的预测能力,因而,法律往往相对于社会现实而言,有相应的滞后性。随着媒体发展的广泛度,就会在立法上存在更多的空白点和立法错位,这样给一些有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利用法律的错位和空白点,给自己创造更大的不良利益。这种社会现状是急需解决的。
二、规范媒体舆论影响刑事审判活动的主要法理机制
1.通过立法规制媒体舆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影响
明确媒体舆论对刑事案件监督的范围、方式和程度,把媒体舆论视为一种新型的审判监督方式。
就目前我国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媒体舆论影响刑事审判活动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舆论监督褒贬不一。因此,通过提出立法建议使媒体舆论在不冲击法官思维方式和不影响司法独立的前提下,能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使之对刑事案件量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保证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和公开性。
2.完善我国关于媒体及媒体舆论相关立法的司法解释
刑事司法环境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法律文化、公众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课题,改善刑事司法环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深入探索、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司法环境,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建立反映媒体舆论对刑事审判活动准确态度的中立性咨询机构和有效的量刑听证制度建立,给予刑事案件当事人反驳权、纠正权、发表意见权,对因媒体舆论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案件当事人的合理救济
良性健康的网络媒体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杜绝虚假和不良的网络信息和监督社会的作用。加强对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其个人对新闻报道的认真性,尽可能的弱化其为了利益而捏造和传播虚假新闻的意识,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媒体的公信力。网络媒体要加强责任意识,不能只为追求经济利益,要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发展、向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方向上发展。同时,引用听证制度到新闻媒体届,用舆论来引导和监督舆论,使主流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我们既要避免媒体舆论干涉法审判独立性(即“媒体审判”)的消极影响,同时又要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刑事司法活动、促进刑事司法理念更新和促使司法体制变革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刑事司法环境;媒体舆论;法律机制;审判活动
一、影响刑事司法环境中媒体舆论的价值分析
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媒体舆论对司法的影响历来有较大的争议,其中,媒体舆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影响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舆论是否会影响刑事审判活动,影响的程度如何,这种影响是否构成对司法独立的侵犯,怎样划分二者的界限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尚不完善。司法独立直接关系到司法公正,因此,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舆论监督对刑事审判活动的积极作用
首先舆论监督有利于促进司法活动的公正公开,创造更好的司法环境,从而为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而且,加强舆论监督,能够扩大全民的司法参与度,提升全民的法律意识,使每一个公民都能做到知法守法,而我国司法机关对待舆论监督的态度越来越开放开明。2009年12月印发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第一条中就明确指出,人民法院应当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最高法院作为最高的司法机关,确立或肯定了司法报道、评论乃至一般新闻报道,新闻评论的基本标准,在观念和制度上都体现了一种进步。
2.舆论监督与刑事审判的价值冲突
舆论可以扭曲司法,使其改变程序,偏离合法的轨道。这无疑会给我国的独立审判带来不可预计的影响。另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和利益倾向,对司法的评判,或公正,或偏激,这就导致舆论的走向与公正的司法越来越背道而驰,这显然不利于我国司法乃至法治的健康快速发展,更不利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完善。
在现实社会中,有不少的案件当事人,为了使案件的审理和判决朝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方向发展,往往会通过媒体媒介,打“亲情牌”,甚至于暗箱操作等手段,利用社会大众的同情心及其普遍具有的价值观来影响法官的思维,给司法审判施加舆论压力,使其不得不做出,在一定程度上有违公正法理的判决。这种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的矛盾冲突,会使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更加激化。
3.媒体舆论影响刑事审判活动的路径选择:
(1)新型媒体工具与现行立法的适用问题
(2)媒体舆论相关立法之检讨——立法错位与立法空白
通说而言,法律是必须具备一定的稳定性地,要符合普通民众的预测能力,因而,法律往往相对于社会现实而言,有相应的滞后性。随着媒体发展的广泛度,就会在立法上存在更多的空白点和立法错位,这样给一些有心之人以可乘之机,利用法律的错位和空白点,给自己创造更大的不良利益。这种社会现状是急需解决的。
二、规范媒体舆论影响刑事审判活动的主要法理机制
1.通过立法规制媒体舆论对刑事审判活动的影响
明确媒体舆论对刑事案件监督的范围、方式和程度,把媒体舆论视为一种新型的审判监督方式。
就目前我国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对媒体舆论影响刑事审判活动的认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观点,对舆论监督褒贬不一。因此,通过提出立法建议使媒体舆论在不冲击法官思维方式和不影响司法独立的前提下,能充分发挥其舆论监督的作用,从而使之对刑事案件量刑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保证司法审判的独立性和公开性。
2.完善我国关于媒体及媒体舆论相关立法的司法解释
刑事司法环境是一个涉及社会制度、法律文化、公众心理学等诸多方面的课题,改善刑事司法环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不断地去深入探索、研究。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改善司法环境,树立司法的公信力和司法权威,进而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3.建立反映媒体舆论对刑事审判活动准确态度的中立性咨询机构和有效的量刑听证制度建立,给予刑事案件当事人反驳权、纠正权、发表意见权,对因媒体舆论的影响而遭受损失的案件当事人的合理救济
良性健康的网络媒体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传播先进的网络文化、杜绝虚假和不良的网络信息和监督社会的作用。加强对媒体工作者的专业素质培养,提升其个人对新闻报道的认真性,尽可能的弱化其为了利益而捏造和传播虚假新闻的意识,加强网络伦理道德建设,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从而增强媒体的公信力。网络媒体要加强责任意识,不能只为追求经济利益,要正确地引导网络舆论向有利于事情解决的方向发展、向着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方向上发展。同时,引用听证制度到新闻媒体届,用舆论来引导和监督舆论,使主流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我们既要避免媒体舆论干涉法审判独立性(即“媒体审判”)的消极影响,同时又要有效地发挥其监督刑事司法活动、促进刑事司法理念更新和促使司法体制变革的积极作用。(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