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生物课中的实验教学已经得到了比以往更多的重视。但是,光有重视是不够的,根据对现阶段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相关分析发现,生物实验教学工作实际上还存在比较多的问题,很多因素导致实验教学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本文基于浅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重视生物学习。生物是属于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教师要在高中教学中使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生物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主动的探索和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认识跟不上形势和时代的需求
大多数学生对高中生物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形势和时代的需求,认为高中生物是一门副课,不能不学,但是很难像学习物理、数学、化学一样投入大量的精力,再加上高中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知识点零散,这一切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误解,逐渐不重视生物学习,学生认为到了高三突击就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但是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生物认识很不全面,导致学习的动力、趣味、持续性不够。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生物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教条、死板、单一,在课堂上一讲到底,自己觉得对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进行了讲解,可是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了解生物,热爱生物,让学生深深懂得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愿意自主探索,获取知识,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有效。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教学效果
在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技能不够完善,在教学中难以将丰富的生物知识渗透到实验教学中,所以学生在实验学习时也得不到完整的生物学习知识。一些高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实验时也难以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在实验中成长和探索。还有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由于很少接受探究性学习的培训,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学生死记硬背,难免会出现厌倦心理,这不利于提高生物教学的高效性发展。以选修课中生物技术与实践这个模块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教学专题,引导学生通过菊花组织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由于教师对于实验探索意识较为缺乏,在设计实验时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导致学生很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败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高生物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生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改进生物实验内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丰富功能,给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生物实验,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他们在生物实验方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时,由于DNA分子摸不着、看不到,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给学生播放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再拿出DNA分子的组成结构模型,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给学生讲解关于DNA在人体中的功能与作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实验组织和调度
生物实验有完整的操作程序,教师要通过巡视观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以体现教师的宏观掌控意识。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只有明确实验目标、实验程序、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推进。第二,教师要注意培养骨干学生,让骨干学生作为分组实验的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为实验提供更多的保障。生物实验内容众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实验操作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适时展开教学组织和调整,以发挥实验的实践形塑作用。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蛋白质的功能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蛋白质的多种概念进行梳理和学习,然后为学生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实验程序和规则进行学习和了解,最后教师展开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详细展示和解读,学生细致观察。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学习机会,从学生的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实验的掌控比较到位,学生顺利进入实验环境中,从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认知。
四、重视试验教学的实施
要想更好的解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保证实验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必须积极改变现状,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实验课时,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课程。生物课本来就比较少,教师有时候为了完成目标,确实无法调整课时再进行实验教学,这就需要学校统筹整体,进行专门的安排。这样也可以避免教师占课的情况出现。另外,要将生物实验课和生物课的时间错开,因为如果在同一天又进行生物课又进行生物实验课,生物老师频繁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倦怠心理,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针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展开创新实践,有可能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知,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动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实验设计和执行时全面贯彻创新策略,为生物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探索价值,教师要发动学生参与创新实验探索,学会分享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高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技风,2019(10):51.
[2]吝娜.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72.
[3]尹静.例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8-9+55.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解决策略
引言
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重视生物学习。生物是属于自然学科的一个分支,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维。教师要在高中教学中使学生将自身的发展与生物相互结合,提升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主动的探索和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认识跟不上形势和时代的需求
大多数学生对高中生物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形势和时代的需求,认为高中生物是一门副课,不能不学,但是很难像学习物理、数学、化学一样投入大量的精力,再加上高中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知识点零散,这一切让学生产生了一定的误解,逐渐不重视生物学习,学生认为到了高三突击就行。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但是不重视学习过程的积累,怎么能取得好成绩?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对生物认识很不全面,导致学习的动力、趣味、持续性不够。主要是因为大多数生物教师教学的方式比较教条、死板、单一,在课堂上一讲到底,自己觉得对知识点面面俱到地进行了讲解,可是学生却听得昏昏欲睡,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不高。因此,为了提高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在具体的教学中积极引导,鼓励学生了解生物,热爱生物,让学生深深懂得学习生物的重要性,使他们在学习中愿意自主探索,获取知识,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使高中生物教学更加有效。
(二)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影响教学效果
在现阶段高中生物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自身的教学技能不够完善,在教学中难以将丰富的生物知识渗透到实验教学中,所以学生在实验学习时也得不到完整的生物学习知识。一些高中教师在设计教学实验时也难以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启发学生在实验中成长和探索。还有一些高中生物教师由于很少接受探究性学习的培训,所以在教学中利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学生死记硬背,难免会出现厌倦心理,这不利于提高生物教学的高效性发展。以选修课中生物技术与实践这个模块为例,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教学专题,引导学生通过菊花组织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生物的相关知识。由于教师对于实验探索意识较为缺乏,在设计实验时难以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实验,导致学生很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败的现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高生物教学的高效性。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在生物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从而改进生物实验内容,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引导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有效地完善学生的生物学习思维。
二、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凭借着自身的丰富功能,给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课堂环境。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可以带领学生从更加丰富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生物实验,加深学生的记忆,为他们在生物实验方面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例如,在教学“DNA分子的结构”时,由于DNA分子摸不着、看不到,比较抽象,因此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给学生播放关于DNA分子的结构组成,再拿出DNA分子的组成结构模型,让学生自己进行制作,并给学生讲解关于DNA在人体中的功能与作用,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创新实验组织和调度
生物实验有完整的操作程序,教师要通过巡视观察,给学生必要的指导,以体现教师的宏观掌控意识。为了让学生顺利进入实验操作环节,教师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相关内容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只有明确实验目标、实验程序、实验步骤、实验注意事项,才能确保实验的顺利推进。第二,教师要注意培养骨干学生,让骨干学生作为分组实验的小组长,发挥带头作用,对其他学生进行指导,从而为实验提供更多的保障。生物实验内容众多,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实验的过程中,要为学生传授一些实验操作方法,对实验过程进行全程监控,适时展开教学组织和调整,以发挥实验的实践形塑作用。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教师为学生准备了蛋白质的功能演示实验,为了让学生对实验有更清晰的认知,教师先引导学生对蛋白质的多种概念进行梳理和学习,然后为学生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对实验程序和规则进行学习和了解,最后教师展开演示实验,向学生提出观察要求,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详细展示和解读,学生细致观察。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组织与管理,为学生提供更直接的学习机会,从学生的具体表现中可以看出,教师对实验的掌控比较到位,学生顺利进入实验环境中,从具体的实验操作中获得了丰富的学习认知。
四、重视试验教学的实施
要想更好的解决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就要保证实验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实验教学课程必须积极改变现状,在课程安排中明确实验课时,并严格按照规划开展课程。生物课本来就比较少,教师有时候为了完成目标,确实无法调整课时再进行实验教学,这就需要学校统筹整体,进行专门的安排。这样也可以避免教师占课的情况出现。另外,要将生物实验课和生物课的时间错开,因为如果在同一天又进行生物课又进行生物实验课,生物老师频繁进行教学,可能会导致学生出现倦怠心理,不利于对知识的学习。
结束语
针对实验的每一个环节展开创新实践,有可能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和感知,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动力。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在实验设计和执行时全面贯彻创新策略,为生物课堂教学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创新是永恒的主题,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探索价值,教师要发动学生参与创新实验探索,学会分享实践经验,培养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高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J].科技风,2019(10):51.
[2]吝娜.从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探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信息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72.
[3]尹静.例谈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J].中学课程资源,2019(02):8-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