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知识的高度概括与总结,其是具体数学知识的载体。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能充分发挥数学思想方法的作用,将其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不仅可以实现传统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再创造过程,进而加深对所学的而理解,提升数学学习质量。因为,数学是一门以研究“数”与“形”为主的学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往往采取以数助形和以数解形的方式灵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形结合;课堂探索
  一、以形助数
  (一)以形助数,明算理
  在小学三年级教材中,数学规律、数学规则等内容大量存在,具有抽象性,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而言是难以建立深刻认知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将抽象知识以直观形式展现出来,从而驱使学生在自主体验的过程中,探索未知。为了实现这一点,我会结合教学所需,选择适当的“数”与“形”的表征,借助“数”与“形”的转化,尤其是直观的“形”引导学生加深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以“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在学习该知识之前,学生早已掌握了竖式的书写方式。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以其此学情为基础,为学生展现典型问题,以此引导其从问题情境(学校要组织运动会,本班要买24个呼啦圈,已知每个呼啦圈12元,请问需要花费多少钱呢?)中探索有价值的条件,并建立数量关系。在已有知识储备的驱使下,大部分学生列出了24×12该算式。基于此,我继续抛出问题:我们要如何计算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式呢?在学生稍加思索之后,我向每一个学生发放了一张“点子图”,引导其在计算的过程中,将过程在“点子图”上进行展示,并思考,每一个计算步骤代表着什么。在学生计算之后,我选择了3名学生展示其“点子图”,在展示的过程中,说明自己的算法。第一个学生,先算出2个24是多少,在算出12个24是多少。第二个学生,先算出2个24是多少,在算出10个24是多少,最后将此相加,算出12个24是多少。第三个学生,则先直接利用竖式进行来计算。在他们讲述的过程中,我引导其他学生观察他们的“点子图”,以此发现,尽管第二个学生和第三个学生的计算方法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算理是一样的,从而在此认知下,建立了两种算法的联系,掌握了两位数乘以两位数的算法。
  (二)以形助数,解决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解决数学问题,是新课改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还需要其积累数学思想方法,以此为桥梁,探寻解题思路,进而有效地实现知识应用。基于此,我在组织问题解决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引导学生根据问题内容,画出图形,以此探寻数量关系,寻找到解题思路。以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该内容为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引导学生利用列表、画图等方法思考其中的数量关系。比如说,在解决例1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分析“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因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是一个概括性条件,其可以使学生了解到第二天摘多少个,第三天摘多少个。把握此特点,我鼓励学生利用列表的方式,将每天所要摘的桃子个数写下来。如此学生自然而然地可以解决问题,同时积累解题经验,为之后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此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以数解形
  (一)观察操作,搭建以数解形平台
  作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参与主体,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即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需要创设直观场景,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猜测,从而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实现思维发展的过程中,大量的感性认知积累是必要的。而感性认知的积累往往是观察为主的。对此,在开展數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会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其在观察、操作、体验等份过程中,能对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个性的理解。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例,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照本宣科的方式很难实现突破此重难点的限制。所以,我结合几何概念的特点,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活动,引导其用手中的材料剪切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并对其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在这样的操作过程中,学生会动手、动脑,悉心观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其都有四条边,且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对角都是直角。在如此以数解形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其还可以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一举两得。
  (二)创设情境,培养数形结合意识
  小学生的数学认知发展特点,其决定着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保证课堂生动有趣。因为生动有趣的课堂,其氛围是轻松自由的,学生在环境的熏陶下,可以放下内心对数学的戒备,轻松地应对数学学习,同时其还会乐于与教师互动,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合作、探究。因为在数学中所包含的知识往往是从生活中选取的,其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往往会探索所讲述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以此回归生活,选择极具生活性的素材,并借此创设趣味情境,从而点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发挥已有生活经验的作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积极探究问题,建构数学知识。
  总之,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立足数学教学特点,发挥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特点,实现以数助形和以数解形,从而降低数学难度,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积累数学学习方法,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石艳平,尚小舟.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0,36(06):102-103.
  [2]黄仕江.运用“数形结合” 灵动数学课堂——谈数形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20(09):161.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教育事业的需求也不断增多。阅读是语文中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通过提高阅读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这也有利于提高其他学科的成绩。根据新课标语文阅读的要求,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语感,独立的阅读能力,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开阔他们的思维。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不可否认,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这
期刊
摘 要:美术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中生的情感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绘画作为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模块,是美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抒发学生情感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高效发展。然而,高中在开展美术绘画模块教学时,重点强调对绘画技能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的审美能力、人文素养的培养,不利于绘画教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高中美术教师要加强核心素养与
期刊
摘 要:基于教学课堂不断改革与深入发展的背景下,英语逐渐走入到小学教学课堂当中。新课标背景下,明确提出了小学英语的教学需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学生具备简单的生活交际能力,保证英语课的教学质量与效果,形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本文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展开探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创新教学方式、创设合理的教学目标、引入多媒体设备等策略,希望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学校是培养孩子音乐素养的重要场所,孩子接触、学习的音乐多了,对音乐有了浓厚的兴趣,他们的音乐素养自然也就提高了,同时对他们的全面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学校音乐教育最重要的莫过于上好音乐课。但目前一些音乐教学还存在着误区,把音乐课上成了纯粹的歌唱课,教师一味的教,学生一味地听,教学方法一成不变、呆板枯燥。久而久之,音乐课偏离了审美教育的方向。学生渐渐失去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讨厌上“
期刊
摘 要:钢琴基础课是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必修课,是音乐表演专业全体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课程。本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是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大趋势。钢琴基础课教学内容整合更新的指导思想要明确,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要合理,适应时代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社会所需的实用人才,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复合型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音乐表演;钢琴基础;课程教学;课程改革  引言  钢琴基础课作为高校音乐教育
期刊
摘 要:多模态分析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已经在西方国家出现,随着时间的发展,多模态理论的应用分布在多种领域,关于多模态理论在教育方面的研究多集中在语言教学方面。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多模态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结合的特征,以及多模态识字教学的策略,丰富多模态理论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理论体系,促进多模态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多模态;多模态识字教学特征;多模态识字教学策略  引言  识字教学是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来说,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不仅整体氛围枯燥,还会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所以,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合理的引入互动教学模式,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文从小学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探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创设动态学习氛围、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强化互动效果、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等方面的措施,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期刊
一、教学案例背景分析  本节课以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为契机,根据教学目标让学生们通过讨论的方式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进而进行实验的设计,然后,进行实验验证,最后通过验证来得出结论穿能够很好的落实本节课教学的目的,增强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重视探究科学问题与小组合作之间的关系。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啊,而且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都能够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逐步培养了学生用事实说话的能力。为
期刊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不容忽视的重要性,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以及良好习惯的养成,所以相关学校与老師有必要重视起来,选择正确的授课方式与教育理念。接下来将主要围绕养成教育在小学阶段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希望可以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养成教育;小学;重要性  古代著名的教育学家、思想家孔夫子曾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由此可见,小学时期孩子接受的教育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缺乏语文知识和写作素养的积累,独立完成一篇语文习作非常困难,因此,写作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难题。所以,教师结合学生天生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借鉴范文,从词到句到段再到篇,逐层模仿训练,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知识和写作素养势在必行,为以后的写作打下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低段仿写;内容;形式;创新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对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