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国后,我们给总局打报告,提出了这一战略目标与具体实施方案,中心内部单独设立了负责短跨跳项目的训练三部,目标是通过努力,将这些“潜力股”变成“绩优股”。听说这个部门的人员都很给力,敬业又专业,创新意识很强?这是有目共睹的。训练三部成立后,加大走出去请进来的力度,前后请了两名外教,都是曾经调教出多名世界顶级高手的教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引进消化吸收外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特点,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与特色的训练、管理、比赛的新路。
今年冬季和夏季,短跨跳各组走出去请进来是历史上力度最大的,运动员参赛次数与强度前所未有。如男子撑杆跳高在法国训练,那里比赛很多,观众也多。我们的队员过去在国内一年比不了几场,现在是说走就走,开车当天去当天回,有时一周两赛,一个训练周期参赛十几次。比赛多了,就不发怵了,对对手了解也透了。
新体育:出去多了,是要花钱的呀!
冯树勇:除总局支持的外事经费外,中心主要依靠市场开发的收益加大投入。派出的队员中,有不少已经达到由主办方提供出场费和机票补助的水平,食宿由对方负担,这大大减少了经费支出。在人数人选方面,只要队里和部门里认准,中心就尽量给予支持。
百米二虎仍有跑进10秒的可能
新体育:对本届亚运男子百米你有什么印象?
冯树勇:百米一直是中国短跨跳项目中实力较弱的,就是在亚洲,竞争力也不够强。田径管理中心新的战略方案出台,大大鼓舞了教练员和运动员,他们非常努力,情况大有改观。张培萌去年在世锦赛半决赛上跑出10秒00,以千分之九秒之差错失决赛。苏炳添个人最好成绩10秒06,还有一次比赛跑过10秒04,可惜风速超了一点,不算正式成绩。
这次仁川的比赛,苏炳添雨后以10秒10的成绩拿到银牌,表现很出色。张培萌状态不太好,决赛又被抽到第9道,跑出10秒18的赛季第二个好成绩,名列第四,也难能可贵。以前哪敢想中国队员能在一年多时间里多次跑出10秒10上下,哪敢想4×100米接力能突破38秒!这次,陈时伟、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在接力中跑出37秒99,将第二名甩下约5米,还破了亚洲纪录。能实现这个历史性突破,张培萌、苏炳添无疑立了大功。
新体育:百米决赛后,你在微博中写道:“这届亚运会中非洲人的身影比4年前广州亚运会时更多了。尤其在中长跑马拉松以及短跑项目中,亚洲的比赛正在逐步演变成亚非对抗赛,是喜还是忧?”对此,你还想说点什么?
冯树勇:跑在苏炳添前边的是来自尼日利亚的卡塔尔选手奥古诺德,从严格意义上说,那是个非洲籍的黑人运动员。一方面,这加大了中国田径在亚洲争雄的难度,这次中国获得第二名的项目中,有4项的第一是来自非洲的运动员;但另一方面,也是一种激励,促使我们向更高水平努力。
新体育:奥运会和世锦赛百米决赛跑道上几乎全是“黑色闪电”,有人认为竞技体育的战略方向、资源配置一定要遵循自然规律,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你也这么看吗? 冯树勇:我们不可能把每个项目都搞到很高水平,必须在认真分析世界田径运动发展形势和状况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确定重点项目,去努力抓好。当然,还有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参赛交流的任务,对没有划入重点的项目也不能放弃,要卧薪尝胆,通过努力逐渐提高竞争实力。
新体育:百米大战前,许多媒体将视线集中在张培萌身上。你却明确表示:“卡塔尔的奥古诺德今年在各个项目表现出的综合实力,对张培萌和苏炳添占据上风,想要在亚运会击败他,有不小的难度。”现在,奥古诺德跑出了9秒93,中国的短跑怎么办?
冯树勇:一如既往,下功夫寻求新突破。中国队的方针一直是以接力带动单项(100米和200米)提高,因为接力在世界大赛中获得好名次的机会要大得多,这样做与单项提高也不矛盾。要继续提高运动员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挖掘在交接棒上的潜力,同时也要争取每名接力队员的个人单项实力进一步提升。经过实践检验,这被证明是可行的。女子短跑这次与男队比翼齐飞,韦永丽和队友拼下4×100米接力冠军,42秒83的成绩刷新了亚洲会纪录,她个人也拿下100米金牌和200米银牌。
男子百米以突破10秒大关为近期最高目标。目前张培萌、苏炳添都具备这种可能。苏炳添起跑快,加速快,步频快,他与博尔特同场比过,前30米并不落后,如能扭转后程劣势,成绩还会有提高。张培萌起跑加速相对不足,但前半程劣势近年大有改观。一年多前,他与苏炳添同场竞争,前半程往往要落后一米多,现在已基本能拉平或只是稍稍落后。他的优势是速度保持能力更强一些,所以后程往往能反超。今年张培萌有伤,训练系统性不够,实力不如去年,百米决赛时状态不太好,后半程没能撵上。他自己也说没有找到比赛感觉。
无论张培萌还是苏炳添,去年都在巅峰状态,明年又要在家门口打世锦赛,后年就是里约奥运会,要调整的话,只能在今年。调整是必需的,弦绷得太紧了是要断的。内行都清楚,出成绩是需要高强度铺垫的,既然定位小年,就不能打乱系列计划与训练节奏,不能因小失大,盲目突击强度。张培萌在回应媒体时早就明说了,今年训练没有冲击更高强度,注意的是保持高水平状态。
新体育:张培萌身高1米86,苏炳添1米73,身体条件相差不少。百米这个项目的年龄上限是多少?他们在哪方面还有潜力?
冯树勇:好像没有机械的量化指标,身高腿长,速度快、爆发力强、协调性好的人当然最好,但这样的人很难找到。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要看综合条件和训练,否则顶级教练谁都能当了。过去有个美国运动员,比苏炳添还矮,跑了9秒92。至于年龄,有的人快40岁还能拿世界级比赛的奖牌。要我说,百米从22岁到32岁都属黄金岁月,他俩还早着呢。至于挖掘潜力,苏炳添保持高步频的能力还要增强,另外,通过专门训练,在保持步频的前提下,如还能稍稍提高一点步幅就更理想,每步哪怕加长1厘米,全程至少还能提升0.04秒。张培萌需要进一步提高起跑后的快速加速能力。曾有几位国际权威跟我们谈过,按国际模式,他俩完全具备打开10秒的可能性。
“三跳”的心声:“我要飞得更高”
仁川亚运会赛场气温低,前三跳人又多,拖延时间较长,不利因素较多,参赛运动员发挥都不太好。就近期状态来讲,李金哲发挥还算正常,六次试跳中三次有成绩,分别是8米、7米98和8米01,实现了夺金目标。特别是第一次试跳就能跳到8米,这种能力对今后他参加世界大赛是很重要的。李金哲今年的一项任务是改进助跑节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助跑不够稳定,准确性下降和犯规多的问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巩固稳定。
新体育:李金哲换了主教练后,训练上有哪些变化?
冯树勇:美国人兰德尔去年11月接手李金哲。他曾带出过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鲍威尔和前三级跳远世界纪录保持者班克斯。兰德尔先花很多时间观察李金哲,做了各种测试,进行全面评估,最后提出了改进技术的方案。他认为第一要继续努力加快助跑速度,第二是最后两步助跑过大,要适当缩短。经过大半年训练,李金哲速度确实提高了,但助跑技术动力定型一下子还真不好改。
在改进技术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够稳定的现象,最近几次比赛犯规次数较多,虽然跳的远度都还不错,但不是有效成绩。这是李金哲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我们不怕问题暴露,关键在于要分析清楚引起问题的真正原因,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这需要李金哲和外教密切配合,才能实现,这也将是他们今年冬训最重要的任务。
新体育:讲讲撑杆跳高吧!
冯树勇:撑杆跳项目两大战将薛长锐和杨雁盛,最好成绩都是5米80,并有多次跳过5米70以上的稳定成绩。这次不太走运,雨太大,跑不起来,杆子又滑,薛长锐跳出5米55,拿下金牌,已经不容易。由于地面滑,助跑速度稍欠,试跳5米65时,头部位置没有处理好,身体过去了,下巴却碰了横杆。近年来,他俩都在改技术,提高握杆高度,改换磅数更高的杆子,这是跳得更高的基本条件。目前,他俩的目标应该是5米90甚至更高。仁川之行帮他们进一步增强了信心,薛长锐说“我会飞得更高”,应该祝福他们。
把自己做到最好
新体育:仁川之战有什么启发?
冯树勇:这次大部分短跨跳项目都有正常或超常发挥,比例之高,在中国田径队参加大赛的记录中并不多见,令人欣喜。提高实力、练好技术是基础,这很重要,但也许更为重要的是大赛中高度发挥的稳定性,面临压力与困难时有足够的抗衡能力与应变能力。要做好这些,教练员的安排、运动员的经验、各方面的掌控等,都不能有漏洞与短板。
前些年,短跨跳项目大多数运动员与教练员总感觉与世界差距太大,没法追。通过这几年的经历,尤其这次亚运会,大家的信心进一步增强了,同时意识到还要不断努力,才能拥有更多具备全面素质的高水平运动员。只有把自己做到最好,才有可能在世界级大赛中争取到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