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学生的天性,把体育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班级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创新体育教学和竞赛模式应做到“四个结合”,即学校体育竞赛应与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与学生体育学科成绩考核相结合;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相结合;与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相结合。
关键词:体育教学;竞赛;模式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成为体育教学的迫切任务而倍受关注。常规体育教学由于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直觉感受考虑的不够全面,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使体育课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恐惧体育课。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学生的天性,把体育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班级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除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而外,平时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断创新其模式,不失为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笔者认为创新体育教学和竞赛模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校体育竞赛应与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众所周知,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学生体育学科成绩考核相结合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 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 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体育竞赛应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相结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四、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相结合
体育活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学校应该很好的抓住这个宣传教育的机会,既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又不忽视学生体质的提高,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改革工程,它涉及学校教学的各门课程,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课程。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运动,把体育运动作为终身的爱好,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体验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 姜德兴.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2] 张福国.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国科教 创新 导刊》,2014.(14).
[3] 网络文章新课改下浅谈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之路.
[4] 孟晓玲.浅析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新校园:阅读》2015.
[5] 王子龙.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竞赛的创新策略.《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17).
关键词:体育教学;竞赛;模式创新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体育教学适应新课改的要求,进一步创新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实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越来越成为体育教学的迫切任务而倍受关注。常规体育教学由于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直觉感受考虑的不够全面,死板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甚至使体育课成为学生的负担,学生不喜欢体育课,恐惧体育课。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顺应学生的天性,把体育竞赛引入课堂教学和学校的整体工作之中,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班级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年除举行一次以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而外,平时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不断创新其模式,不失为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途径。笔者认为创新体育教学和竞赛模式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校体育竞赛应与课内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众所周知,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投入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面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叉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国家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此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时间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于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二、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学生体育学科成绩考核相结合
在学校的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达标”、体育课考核、体育毕业升学考试等内容与形式,对于学生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的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它的一些项目不是竞技项目,所以在比赛中很少设这些项目的,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没能用比赛促进这些很好的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的兴起。在体育竞赛中渗透各种测试考核,组织锻炼小组,班级、年级以及校际间的以完成各种测试为主要目的的群众性运动竞赛活动。就能在各班、组之间产生竞争,互相监督。使考核在公正、公开、真实、 准确的条件下进行。并且与每个学生的切身利益有关,不仅能有效的 增强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通过比赛掌握并运用各种测试项目的相应技能,在紧张而愉快的竞争中完成既定的锻炼任务。
三、学校体育竞赛应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相结合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人都有争强好胜的天性。竞争是体育的最显著特点之一,这一特点集中体现在运动竞赛中。而学校体育竞赛中又要具有健身性与趣味性,否则将难以贯彻终身体育与生活体育的宗旨,推动群体活动深入广泛持久的开展。这就要求组织者能结合学生身心特点与知识层次,富有创意地开拓那些科学、有效、简便、有趣的大众化竞赛项目,并以集体项目为主,使学生在团结,竞争和快乐的气氛中,既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又能受到集体主义教育,培养竞争精神,促进锻炼自觉性积极性的充分发挥,达到学校体育健身育人的目的。实践证明,科学、简便、有趣的健身性竞赛项目,由于广大学生力所能及,能够满足他们丰富课余生活,锻炼身体及自我表现的需要,因而能极大的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持久的兴趣,吸引他们更广泛的参与,更易达到学校体育教学的目的。
四、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学校体育卫生教育相结合
体育活动不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它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校园体育文化具有丰富体育知识,修身养性,传播体育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等多种功能。对学生进行体育基础知识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学校应该很好的抓住这个宣传教育的机会,既注重体育技能的培养,又不忽视学生体质的提高,真正达到体育锻炼的目的。
新课程改革是一项艰巨的教育改革工程,它涉及学校教学的各门课程,体育教学也不例外,我们应该顺应课程改革的潮流,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使体育教学真正成为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课程。使学生喜欢体育课,热爱体育运动,把体育运动作为终身的爱好,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体验快乐人生。
参考文献
[1] 姜德兴.学校体育竞赛创新的必要性.(《学园(教育科研)》,2012.11.
[2] 张福国.新课改下中学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国科教 创新 导刊》,2014.(14).
[3] 网络文章新课改下浅谈体育教学模式改革之路.
[4] 孟晓玲.浅析新课改下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新校园:阅读》2015.
[5] 王子龙.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竞赛的创新策略.《引文版:教育科学》,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