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说说看,O2O的心和舞台到底还能有多大?

来源 :第一财经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肯德基里消费也能用支付宝付款啦。相信很多人看过这条新闻,在叹上几句哎呀现在生活可真方便以及哎呀马云可真厉害之后,接着便会想到另一个名词了,这又是O2O咯?
  是的,这算是一种O2O吧。在商业大事件的上一个轮回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可能花了好长时间才记住并且搞明白到底什么叫做B2C,这一次明显就顺利多了,因为只要你有一个手机,各种信息就会轮番轰炸你,而关于O2O的信息尤其多,更何况还有很多VC会花钱请客,让你记住它们。
  先说一个新登场的。果壳—对就是文艺青年都很关注的那个果壳—新近推出了一个新项目,叫“在行”。网站首页的自我描述为:面对面为你出谋划策。商业模式说白了就是你出钱,买另一个你觉得有料的人的时间,然后你俩聊聊,果壳提成一点儿中介费。但说是说,跟在行的人求知取经咯,那主页大图上两个年轻男女在一个很小清新的咖啡馆里相对而坐,整个场景看着也是满那啥的。就不怕无所不知的朝阳群众突然出现吗?
  App上选人约时间,这是线上,真实世界里碰面,这叫线下,然后智慧和经验在其间流转传播,一个多么完美的O2O。鉴于行家们应该会天然地排斥去陌生人家里传道授业解惑,所以眼下要把这个“在行”叫做上门果壳还有点勉强。而且你想想看,假如都往家里约,那事态发展下去果壳还不迟早变成另一个陌陌?总得给我们留一方净土吧。
  我们领教O2O大约是从几年前的团购开始的。当时网上买好之后,通常都是拿一条短信去接头。后来移动支付技术的发展和二维码出现让整件事情变得更方便也更像模像样了一点,再后来就是眼下这波创业大潮了,但凡能跟O2O沾上点边的,都被创业爱好者们写成商业计划书拿去和投资人喝咖啡了,生活的边边角角也都在被O2O或者已经在去往O2O的路上。
  既然有一种创业方向叫做B2VC,那么自然也有一种便宜叫做VC请客。那种让我们甚至都感到有点过分了的消费补贴,的确会吸引很多消费者参与其中,看起来一派繁荣。钟点工、家教等传统项目自不必说,如今还有人上门为你插花,有人上门给你烧米其林级的大餐,有人上门给你美甲,还有人直接带张折叠床过来给你做一个大保健,最新出现在地铁车厢广告里的一种是上门为你做奢侈品保养兼A货鉴定……各种各样的上门服务一开始叫人眼花缭乱,发展到后来简直变得有点啼笑皆非了,有一种生活正在被全面颠覆之感。
  坦白说,作为消费者,至少在目前阶段我们确实享受到了很多实际优惠。虽说拿钱是有点手软,但面对眼下这种消个费竟然还能赚点钱的喧嚣得甚至略带滑稽感的局面,总觉得哪里不对有没有?作为一个智商正常的人,总不至于会认为商家会一直补贴下去吧?GPS定位一个最近的师傅上门帮我补鞋这究竟是什么鬼?而且假如仔细想想大部分的O2O项目,你会发现它们跟创新的关系真不太大,无非是把从前的一个电话换成一个点击而已。而创业投机分子们做的就是地毯式搜索,挖空心思看你生活里到底还有什么事情是可以花钱请人做的,实在没有了还可以创造某种需求,正所谓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所以我们还是应该多保有一点理性吧。享受技术的便利没问题,但也别因为习惯性贪一点便宜而无形中成了一个大泡沫的推手。唉,你看看这个A股……


  几个新奇特的O2O项目
  速速拿去写计划书找天使吧,不谢!
  铲猫砂
  遛狗洗狗服务已不稀奇了,想必在线预订遛狗业务也应该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但服务猫咪的貌似还没见到。猫奴们数量庞大,代铲猫砂是刚需,市场潜力巨大。用什么铲子,如何从结块状况判断猫咪健康,附带续水续猫粮都是可选的增值服务。
  衣柜布置整理
  是,这事儿阿姨完全可以代劳,但现在可不就讲究一个细分市场?阿姨也许能帮你把衣帽鞋袜摞整齐,但按场合、款式、颜色、材质、搭配啥的分类帮你做衣柜整理,这得是资深时尚顾问才能做的事儿呀,尤其一年两次换季,这都是需求。
  试穿试用
  大部分电商都提供限定时间内的无条件退换货服务,但这事儿效率太低,通常来回一圈流程走完最快也得一周,时间和钱都花在了路上。假设一个提供试穿试用的O2O服务,跟各电商合作,送货上门,然后现场等着,不合适不喜欢就能现场收回。物流成本低了还环保,并且与快递小哥的社交空间也值得想象。
  代客泊车
  城市里吃个饭逛个街,停车真的很闹心。就算有人用大数据帮你找车位了,但假如那车库远在500米开外呢?来回也是1公里。代客泊车这时候就显出竞争力了,一键找一个人帮你临时看管几个小时。至于啥安全问题、信任问题,都不是问题,慢慢解决呗。
  拜上师
  仁波切的背景资料、功力修为和名人信众量全部建立数据库,用户网上点选,看面相,看点评,也可以看KOL的推荐,找到和自己最有缘分的那一位,在线支付,大师再上门布道点拨,不时推出开光的珠帘玉坠等特价产品用以增加用户黏性。
  套套速递
  绝对的刚需,但杜蕾斯这样的行业主导者还未必肯做。留给创业者的机会来了。当然时间是大问题,所以得铺足够多的点,尤其是各类热门酒店附近。然后一键发送请求和地理位置,24小时接单,秒速送达。面交当然不合适,所以线上支付,套套从门缝/车窗缝里塞入就可以啦。
  全面O2O之后是不是有点像恐怖片?
  设想一下,街上走着的人,不是上门去提供服务的,就是出门去兑现服务的,哈……凡事一旦被概念化就是有点讨厌,尤其还有很多人妖魔化这个概念开始圈钱。以下是科幻效果,你也可以开开脑洞。
  01 大家都又懒又白痴。虽然话可以两说,但你多少得承认技术的确让人变笨了。这类话题已经有很多文章探讨过,具体到O2O来说,感觉还是更侧重于把人变懒。只要你肯,基本上可以永远不出门,据说连丧葬产业的O2O都不是蓝海啦。
  02 常规服务不用说了哈,但只要你够懒而且愿意呢,未来保不齐能上门帮你梳头、帮你收衣服、帮你浇花、帮你卸妆……一波一波的陌生人,每天待家里迎来送往也是满忙的。
  03 世界变成了二维码。走进shoppingmall,满眼的二维码。学校也是,医院也是,餐厅也是咧……到后来每个人也有了专属二维码,印在皮肤上,办证、相亲、求职时一扫就能知道你的相关所有信息,清爽、方便。
  04 好了,既然提到这个后台信息,大家想想看,多大的一个数据库啊!数据库哪天出错了呢?呵呵。被黑客攻击了呢?呵呵。
   O2O可能会造成的行业连锁反应
  这是我们不靠谱的分析哈。不严谨,但也不是全瞎扯。大家可以都来吐吐槽。
  01 门面房租售。但凡经营场所不是特别大的生意,现在都被O2O给占领了。健身房?私教上门。餐厅?大厨上门。教室?老师上门。汽修店?技工上门。所谓轻资产嘛,只要租个办公室搞运维就OK啦……目测从事商业地产租售的中介这两年会明显感到生意在发生变化,临街的反倒不好做了。
  02 个人征信系统迫切需要完善和启用了。比如围绕共享经济展开的O2O,信任问题非常关键。坐陌生人的车、睡陌生人的床、或者把车交给陌生人看管一段时间之类的,还有私教和按摩师傅上门,哪一种都有潜在风险呀。诚信问题,人品问题,市场需要一个可靠的第三方背书,不然110都忙不过来了。
  03 手艺人都能经营个人品牌了咯。比如厨房达人、烘焙达人、插画达人,再比如修车、洗车的技工,特别会做家政的阿姨,两周让你瘦10斤的私教等等,O2O让他们变得更亲近啦。而且他们完全以自己的个人品牌行走江湖,自然也会对业务更上心的。
  04 服务自由职业者的人力资源行业会迎来井喷吗?如上一条提到的自由职业者越来越多,以前都面向公司提供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势必得转换思维,拥抱越来越壮大的个人用户群呀。这群人的社保和权益怎么维护?怎么跟平台谈权益?业务太多了。说起来,感觉各行业协会也得跟进了。
其他文献
罗茜是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即将升大四的学生,这个暑假,她进入浦东国际金融研究交流中心进行两个月的实习。这已经是她的第三份实习工作,在这之前,她在罗德公关的人力资源部和法国巴黎银行公司业务部分别实习了3个月和4个月。“在低年级就开始实习,可以让我提前接触到不同的行业,这些经历对我未来择业很有帮助。”罗茜对《第一财经周刊》说。  实习生的概念由来已久,但如今它不再局限于某一专业的高年级或临近毕业的大学生—
期刊
有位读者在邮件中写道,他是个有想法的人,在自己开公司的时候,他必须招聘销售、市场、财务方面的人才。所以他就问我,在把这些责任分配出去的时候,如何保持对公司和他自己的想法的掌控。另外他也担心自己会被那些从业多年、创办过许多公司的老江湖碾压、自己的想法会被他们抢走。  在创立自己公司的过程中,要记住两件事:企业家最容易做到的事就是有想法,最难的事是把想法变成现实。为什么?因为后一条往往涉及到要你去做自
期刊
在一个Decoded主办的关于时尚和可穿戴的会议上,我遇到了Styleshack的创始人Rachel Schostak。她在底特律—一个名声并不那么好的城市—创立了这间公司,为当地的买手店和设计师提供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那里正在发生非常多的变化”,她兴奋地说,“你只要花500美元(约合3120元人民币)就能租到一个loft,在纽约这完全不可想象。”在此之前,她毕业于纽约时装学院(FIT),随后
期刊
这一段时间以来显而易见的是,创立欧元是一个可怕的错误。欧洲根本不具备实施单一货币政策的先决条件—最重要的是,欧洲没有像美国那样统一的财政和金融体系。与加入相比,脱离一个货币联盟是个更为艰难的决定。  但是希腊目前的局势看起来已经到了无法回头的地步。银行暂时关门,政府实行资本管制—限制资金流出境外。看来希腊政府极有可能很快就要用欠条来支付养老金和工资了,这样的话等于实际上创造了一种与欧元并行的货币。
期刊
实体零售商在中国的处境有多艰难,看这组对比数据就知道了:全球仍平均有44%的消费者喜欢在实体店购物并将商品直接带回家,但中国的这一数值只有18%。  这些零售商正在受到中国消费者爱网购的挑战。根据甲骨文2015年发布的《零售无国界—洞察现代商业零售业》报告,中国有42%的消费者每月会进行多次网购,高于全球平均值39%;而每周都要多次网购的中国消费者达21%,全球只有10%。相比“每月多次”,“每周
期刊
当领导告诉宁宇宸要调岗的时候,他最开始是拒绝的。  这个软件工程专业毕业的男生2012年进入58同城工作,在2014年被调往58到家之前,他一直做着类似产品经理和运营的工作。  宁宇宸的朋友圈里都是IT业的同行,讨论的话题总是围绕着App、网页、系统和程序。所以当领导告诉他,要他去负责保洁师的培训时,他认为这意味着自己要脱离IT圈了。“我没想过自己的工作会和家政相关。”宁宇宸担心自己无法再融入朋友
期刊
如果从地理位置上来说,Coursera处于硅谷腹地—它位于山景城,与Mozilla等公司为邻。站在Coursera办公楼外,你可能还看不出来它和其他公司有什么分别,但是走进去就会觉得像是走进了一所教学楼,而不是技术公司。  进入公司后的左侧,能看到Coursera的“版图”—这是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记着一些大学的logo,比如中国的复旦大学、北京大学等等,它们都是目前已经和Coursera合作的大
期刊
现在,上班族在专车、快车、顺风车等互联网模式的出行方式中,又多了一个新选择:巴士。  没错,传统的公共交通领域也可以像出租车和专车市场一样,通过互联网整合资源,让路线数据和用户需求相匹配,为用户提供定制的巴士服务。  比如打着“Uber模式”标签的深圳创业公司嗒嗒巴士,成立不到半年就已拥有10万名移动应用和微信公众号用户。估值接近500亿美元(约合3100亿元人民币)的打车软件Uber,正向资本市
期刊
最近看到波士顿咨询公司的一个报告,现在在美国制造商品的平均成本只比在中国高5%。这是真的么?为什么差别会这么少?  —Adela  从各项数字统计来看,近年来中美制造成本的差距确实是在缩小。  低廉的劳动力一直是中国制造业的一大核心优势,对比一下2014年中美两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中国工人平均工资是每小时3美元,而美国则是37美元,中国优势明显。但从发展趋势上看情况却不乐观—近些年经济的发展促使中
期刊
电影总能成为现实中最新技术的展示平台,比如《侏罗纪公园》里复原的恐龙骨骼、《超能陆战队》里“大白”的铠甲,都呈现了3D打印这个近几年在消费领域开始流行的技术。不过,电影描述的总比现实要美好一点,这些镜头也因此给了我们一个错误的暗示:使用3D技术打印出个东西是分分钟的事儿。  “有些蘑菇的生长速度都比3D打印要快。”在今年3月的TED大会上,美国公司Carbon 3D的CEO Joseph M. 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