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联网和机器人是信息技术在互联网方面得到快速发展后的新产物,是互联网+的应用。它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作为一个新增模块,已成为学生选学的内容。创客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需要将创新意识应用到生活和实践中,应用新技术进行创作,将各种技术转化为现实应用。在学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把物联网的课程内容跟创客的培养整合起来,对部分学生进行拓展,打造小创客团队,那么信息技术的校本课程将变得厚实而有依托。
一、借助信息技术课,为小创客打好技术基础
创客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除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必须有熟练的编程能力。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对物联网设备有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用途,懂得使用的基本方法。特别是了解传感器体系的构架,要让学生明白各种传感器是如何感知信息、怎样传递信息的。比如,可以通过图解也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学生认识到马达的转速与转向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对物联网和机器人相关设备的认知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中基本的内容,而技术的掌握是应用的前提。编程和调试是物联网和机器人应用的重要条件。小学里的编程软件是Scratch,它以搭积木为主,是一款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图形化编程软件,而Xding软件则是可以直接连接主控板的编程软件,功能同Scratch几乎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将物联网和机器人的编程融合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将程序与实物联动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为创客的培养做好基础铺垫。
二、借助学校社团课程,完成小创客必备的技术保障
学校的社团课程开展中,我们以低中高年级三个分段为单位,跨班级组建“物联网+机器人”社团,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选择是否要作为小创客加入团队。这样组建出来的社团,成员们根据自身的水平,既能互相交流,又能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和“自我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练习安装搭配设备。学生在获取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应用。比如,学生在完成教材Scratch全部内容学习之后,已认识各模块的功能,但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还不能熟练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集合各种模块的功能到一个实例设计中来,通过练习,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完成全部Scratch教学内容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要求孙悟空通过移动追打随机出现的妖怪并计数,打斗过程中使用音效、外观特效。这个练习的项目中,包含了移动、侦测、随机数、变量、判断、数据传送等模块控件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交流、排错,程序流程不断优化,且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解决问题,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选课走班,搭建小创客创意项目工作室
所谓选课走班,就是由几个信息技术老师各自负责一个物联网工作室,让有创客天赋或兴趣的孩子们,自己组队,挑选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一般来说,每位老师的一个工作室安排5-7个创客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赋予“首席架构师”“技术总监”“项目总监”“研发Leader”“市场总监”等称呼。每个小组都配以一套Arduino主控板、40余种常用传感器和一台电脑,由“首席架构师”全面负责,让小组成员通过一定的走访调研,寻找生活中的需要,或者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小组项目,设计自己小组作品。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分工,交流合作完成項目。老师是组织者、技术问题的协作处理者,老师要适当调配好项目完成的时间,一般每周活动2次左右,一个月完成一个项目。各小组定时在学校中展示表演作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找到成就感,体验创客的幸福感。
创新是民族前行的原动力,我们相信,借助“物联网+机器人”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搭建好小创客的实践平台,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
一、借助信息技术课,为小创客打好技术基础
创客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在物联网的应用中,除了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外,还必须有熟练的编程能力。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对物联网设备有初步认识,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用途,懂得使用的基本方法。特别是了解传感器体系的构架,要让学生明白各种传感器是如何感知信息、怎样传递信息的。比如,可以通过图解也可以通过实例来让学生认识到马达的转速与转向对物体运动产生的影响。
对物联网和机器人相关设备的认知是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中基本的内容,而技术的掌握是应用的前提。编程和调试是物联网和机器人应用的重要条件。小学里的编程软件是Scratch,它以搭积木为主,是一款操作简单、界面友好的图形化编程软件,而Xding软件则是可以直接连接主控板的编程软件,功能同Scratch几乎一样。所以我们可以将物联网和机器人的编程融合到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将程序与实物联动起来,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为创客的培养做好基础铺垫。
二、借助学校社团课程,完成小创客必备的技术保障
学校的社团课程开展中,我们以低中高年级三个分段为单位,跨班级组建“物联网+机器人”社团,学生则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和信息技术的学习水平,选择是否要作为小创客加入团队。这样组建出来的社团,成员们根据自身的水平,既能互相交流,又能合作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主”和“自我发展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小组,练习安装搭配设备。学生在获取一定的知识技能之后,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综合应用。比如,学生在完成教材Scratch全部内容学习之后,已认识各模块的功能,但因为没有实践经验还不能熟练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老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集合各种模块的功能到一个实例设计中来,通过练习,使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升。比如,在完成全部Scratch教学内容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孙悟空打妖怪的游戏,要求孙悟空通过移动追打随机出现的妖怪并计数,打斗过程中使用音效、外观特效。这个练习的项目中,包含了移动、侦测、随机数、变量、判断、数据传送等模块控件的学习内容。学生在练习中,不断交流、排错,程序流程不断优化,且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老师的点拨下解决问题,真正提升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
三、选课走班,搭建小创客创意项目工作室
所谓选课走班,就是由几个信息技术老师各自负责一个物联网工作室,让有创客天赋或兴趣的孩子们,自己组队,挑选自己喜欢的指导教师。一般来说,每位老师的一个工作室安排5-7个创客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赋予“首席架构师”“技术总监”“项目总监”“研发Leader”“市场总监”等称呼。每个小组都配以一套Arduino主控板、40余种常用传感器和一台电脑,由“首席架构师”全面负责,让小组成员通过一定的走访调研,寻找生活中的需要,或者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确定小组项目,设计自己小组作品。各小组成员进行适当分工,交流合作完成項目。老师是组织者、技术问题的协作处理者,老师要适当调配好项目完成的时间,一般每周活动2次左右,一个月完成一个项目。各小组定时在学校中展示表演作品,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找到成就感,体验创客的幸福感。
创新是民族前行的原动力,我们相信,借助“物联网+机器人”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搭建好小创客的实践平台,对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会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